內閣五位宰執,各有特點。
李過是軍中將帥,工作主要在軍隊建設上,自不必提;瞿式耜性格持重,而且又是最早從龍,擁立朱由榔的大臣,威望頗深,向來是關鍵時刻穩定朝局的人物;陳子壯性格剛正不阿,嚴肅認真、鐵麵無私,一直以來都是負責官員選拔、調動等人事工作,不偏不倚。
而薑曰廣則比較圓滑些,八麵玲瓏,而且又是原弘光朝舊臣,主要是作為內閣和中下層官僚,以及士紳集團間的溝通橋梁。
堵胤錫則大不相同,如果說在關乎國家命運走向的大方略上,朱由榔最看重誰的意見,那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堵胤錫。
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現在,堵胤錫都堪稱南明政權中的第一流戰略家。
相較於瞿式耜、陳子壯,由於出身寒微,他的眼界更加開闊,而且不迂腐,還對軍事有所了解,從當初力主接納順軍餘部,取得李過、高一功信任,聯合抗清就能看出這一點。
而和李過、李定國等將帥相比,他又更擅長用政治眼光來分析問題,而不局限在一城一地、一勝一負的得失。
這種戰略眼光才是一個政權最需要的東西。
(我前後看了三遍《南明史》,剛開始覺得氣憤,南明一幫子君臣實在爛泥扶不上牆,但後來再仔細想想,其實有些東西真的隻是運氣差。南明其實真的不缺明君賢臣,李定國堪稱“小嶽飛”,堵胤錫算是半個諸葛武侯,李過算是個“小關羽”,隆武帝的氣魄格局也算半個劉備了,鄭成功若是能培養的當,不乏郭子儀、韓世忠的本事。這幾個人,如果能碰一塊,就算不能中興,混個南宋、蜀漢的格局,還是大有可能。但可惜,剛好在時間、空間上錯開......)
堵胤錫指著地圖,嚴肅道
“自從皇太極統合喀爾喀蒙古諸部後,偽帝兼任蒙古大汗,對漠南漠北諸部采取分製政策。”
“若是他日,我大明北伐,滅亡清廷,屆時喀爾喀蒙古諸部會如何?”
李過聞言頓時凜然道
“群龍無首。”
堵胤錫頷首表示認同
“屆時漠南漠北群龍無首,而準噶爾部卻早已在漠西養精蓄銳多年,磨刀霍霍,又會如何?”
“若是準噶爾趁我大明與清虜交戰之際,偽清無暇他顧,兼並葉爾羌、喀爾喀蒙古,屆時就算北伐成功,我大明會麵對如何局麵?”
一語點醒夢中人,朱由榔瞬時反應過來。
在過去,他一直是依靠自己對明末清初曆史大概走向的了解來做判斷,可忘記了一點,那就是自己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原本的曆史進程。
在他心目中,準噶爾雖然在曆史上給予過清朝巨大威脅,但畢竟最後是被平定了。
但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那是因為原本的曆史上,喀爾喀蒙古一直處於清廷控製之下,這極大地限製了準噶爾汗國擴張進程。
可如今,自己一旦北伐滅亡了滿清,喀爾喀蒙古就會變成失去秩序的無主之地,剛剛北伐完的明軍,也不大可能馬上投入對蒙戰爭,而早就野心勃勃的準噶爾怎麼可能放過?
甚至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葉爾羌、和碩特也不是準噶爾的對手。
屆時,北伐完成後的大明,要麵對的,是一個橫跨中亞、新疆、青海、蒙古的龐大遊牧帝國。
這可比什麼韃靼、瓦剌強多了,和當年秦漢的匈奴、隋唐的突厥完全有的一比。
曆史上,隻是兼並了葉爾羌和和碩特的準噶爾汗國,都夠讓清朝頭疼一百多年了,如果這次再加上整個漠南漠北,那是個什麼局麵?
所以堵胤錫斬釘截鐵地道
“我們必須要讓葉爾羌拖住準噶爾的步伐,至少要讓準噶爾在大明滅亡清廷之前,無法大規模東進喀爾喀。”
“所以,必須要把葉爾羌武裝起來!”
聽聞這一頓分析,其餘四名宰執也紛紛讚同,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僅要看到北伐之前的局勢,還要看到北伐成功之後可能會產生的新危險,從而防患於未然。
朱由榔站起身來,仔細思忖後,也下了決斷
“批準陳煥之的使團和阿卜杜拉談判軍械貿易問題,既然要做生意,那就不妨做大些。”
“樞密院那邊不是有幾個師更換舊武器嗎?先別分發到民兵,扣下來。”
“同時使團裏隨行的樞密院參議軍官,考察一下葉爾羌的具體軍事狀況,讓阿卜杜拉提個要求出來,除了保密級別的武器,其他都可以安排。”
朱由榔並不怕技術泄露,這年頭的火銃、火炮本來就沒有什麼機密可言,就是根金屬管而已,真正關鍵的技術不在武器上,而是在工廠裏。比如鐵模鑄造、水力鍛錘、內外套管以及各種手工車床等等,還有複雜的生產規範。
這些才是關鍵所在,否則光給你一把火銃,那也就是個消耗品,打上一兩百發,槍管壽命到頭,也就成燒火棍了。
-------------------------------------
消息傳到西北,已經是六月份了。
陳煥之得到了阿卜杜拉的隆重接見
莎車城中的宮殿,主要以伊斯蘭風格為主,白色的圓頂塔樓,上麵繪有各式圖案,看起來規模不大,放在南京,撐死也就是個國公府的級別,甚至不如。
但此時的西域,在氣候和地緣雙重作用下,早已不複當年漢唐絲綢之路來往頻繁時的盛景,這樣的建築群,已經算是相當豪華了。
阿卜杜拉在此宴請陳煥之和沈平鴻一眾使團官員。
但陳煥之剛剛收到了加急傳來的朝廷公文,麵對庭院內的鶯鶯燕燕和美酒佳肴,完全沒有興趣,直接表示要有重要事情與阿卜杜拉商議。
對方也隻好退下舞女侍從,隻留下翻譯人員。
陳煥之鄭重其事地對阿卜杜拉道
“可汗殿下,我們朝廷已經批準了和貴國的軍械貿易。”
阿卜杜拉十分驚喜,他原以為按照大明朝的尿性,這種事情且不說許不許,吵架也夠吵上大半年了,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結果。
“上國願意出售多少?”
陳煥之嚴肅地回答道
“這取決於貴國能要多少。”
言外之意就是,隻要你買得起的,都可以放開。
阿卜杜拉都有些懷疑自己了,這不像是大明朝君臣的作風啊......
陳煥之看出了對方的疑惑,解釋道
“陛下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準噶爾,威脅到大明的北疆。”
阿卜杜拉也不是庸主,當年正是他壓製了內部分裂,重新統一了葉爾羌。
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許多關節,而後大笑道
“既是如此,那小邦與上國當是進退一致才是。”
陳煥之頷首道
“故而,我朝希望貴國能給出一個清單,到底需要多少東西。”
阿卜杜拉聞言,連忙招來大臣吩咐討論。
大明使團當中,也有幾名樞密院軍官隨行,會幫助葉爾羌對軍隊建設做出一個估計和考察。
當然,在這個交流過程中,有沒錦衣衛趁機安插和收集情報,就不得而知了。
足足用了半個多月,雙方才擬定了一個初步計劃。
從光烈四年下半年開始,直到光烈六年,兩年半的時間內,葉爾羌須向大明出口馬匹兩萬八千匹,其中戰馬隻有七千匹,其餘適齡馬匹兩萬一千餘。
這也可理解,即使是對遊牧民族而言,戰馬也不是大白菜,而是相當珍貴的資源,能拿出七千匹,葉爾羌已經是下了血本了,剩下的兩萬一千匹,雖然也是適齡馬匹,但需要大明自己培養訓練成戰馬。
而作為回報,大明的交易條件,也是相當大方。
畢竟這不僅僅隻是交易,更是帶有戰略目的,明廷希望能盡可能的把葉爾羌武裝起來,至少有能和準噶爾牽製、對峙五到十年左右的能力。
所以在和葉爾羌的交易中,明廷並沒有太多利潤,隻能算是小賺。
在未來兩年半的時間內,大明將會通過河西走廊,向葉爾羌輸送製式刀矛、盾牌六萬套,鐵製甲胄一萬二千副,騎弓八千副,箭矢十二萬支,製式火銃九千具,火炮三十六門。
其中刀矛、盾牌、火銃主要來自光複軍的換裝舊武器,原本是打算分配給民兵部隊的,現在先拉來用上。
其餘鐵甲、火炮倒是用新產的,對於兵工公司而言,也就是增加不到十分之一的工作量罷了。
騎弓、箭矢主要是從清軍繳獲的存儲,屬於廢物利用了。
但即便如此,這批裝備也很多了,足夠武裝六到八萬的精銳部隊。
當然,這個“精銳”的定義主要是針對舊式明軍而言,若是以現在的光複軍來論,也就是兩個師的火力密度。
但即便如此,大明使團還是有些擔心,因為通過這些天的考察,隨行的樞密院軍官得出結果。
這葉爾羌是真的拉。
就現在這裝備水平,樞密院軍官估計,如果明軍想要拿下葉爾羌,最多五個師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