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明確後,財部撥出專款,組織鋼鐵公司、兵工公司的十餘名,專精鑄造、冶金的高級工匠,組成鑄幣技術攻關小組。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在原本武備局於佛山建立的工匠體係下,越來越多的優秀匠人湧現出來。
按照工部的數據,直到光烈四年初,武備局、礦務局,和下轄的各家工業公司,登記在冊的工匠總數達五萬七千多人,其中工師以上的中級技術人員,達一萬一千多人,匠師以上的高級技術人員也有近千人了。
內閣從鋼鐵公司和兵工公司抽調了近百名金工,作為新建銀行下轄鑄幣廠的底子。
關於新幣形製的問題,張同敞屬實是把新聞炒作玩明白了,他拿出三千兩銀子作為獎金,在《啟民報》上發刊,向全社會征集設計方案,並取其中最優秀的五個,每人給予六百兩賞金。
且不說這得到的設計方案好不好,起碼這樣一來,新幣還沒發行,在民間就已經有極大討論度了。
最後,經過各方衡量,最終三個方案交給了天子權衡。
第一個直接被朱由榔淘汰,這廝居然想在銀元上學習西班牙銀幣,把自己的頭像印上去!
那成了啥?朱大頭?不行!
第二個方案,則是在正麵印有篆書大明通寶四字,背麵則是印上年份。
嗯,雖然比較實用,但好像有些簡陋了。
最後一個頗受朱由榔青睞。
簡單直白,正麵以大字印有麵額“壹元”,並在兩側以嘉禾紋案,背麵則是龍形圖案,下方則以小字印有發行年號,並且還在銀幣側麵巧妙地刻有一些豎紋,作為防偽。
最終,第三個方案被采用。
鑄幣廠花了十幾天時間,煉出第一爐錢幣,就連忙遞進宮來。
朱由榔坐在案前,打量著手中的銀幣。
銀幣全重七錢五分左右,九成銀,在這年頭已經算很良心了,市場上絕大多數流通的銀兩,都遠不足九成,許多甚至有五六成的雜銀。
而且采用全銀鑄造,也未必易於保存,因為白銀太軟。摻雜了小部分銅、錫以後,除去鑄幣過程中的火耗、工耗,銀行還有少量微薄利潤,可以補貼鑄幣廠的人工成本。
大概每鑄造五百枚,可以收回一枚的利潤。
這個比例已經非常良心了,自從漢武帝鑄五銖錢,將鑄幣權收歸朝廷以後,官府鑄幣向來都是挺黑的。
經濟史裏有個現象叫做“劣幣驅逐良幣”,也就是說官府壟斷鑄幣權後,會導致民間假幣橫行,民間大量鑄造更廉價的假幣來擾亂金融市場。
但事實上,在中國古代,卻往往是“良幣驅逐劣幣”。
原因很簡單,關鍵在於貨幣的本體價值,是否有流通性。
比如,漢文帝時期,開放民間鑄幣,不僅沒有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反而民間的貨幣往往比官府鑄造的更精美,金融秩序反而不容易紊亂。
因為古代貨幣不同於現代貨幣,究其本質,是貴金屬,本身就是一種商品。
哪怕沒有人去規定一枚銀元值多少,但鑄造這枚銀元用的白銀,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品,就是有價格的。
反而是官府為了獲得超額利潤,將本來隻夠鑄五錢銀元的白銀,摻雜一大堆廉價金屬,然後硬性規定這枚銀幣價值一兩。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當然知道這玩意的商品價值根本不值這麼多,自然就會有人鋌而走險,私自鑄幣。
所以,當有財部官員建議,可以通過鑄幣,來獲取利潤,比如,降低錢幣含銀量,到六成、五成左右,這樣每鑄五十到一百枚銀幣,就能獲得一到兩元的利潤。
但朱由榔還是堅持了盡可能提高銀元質量和銀含量,這年頭的防偽措施本來就簡陋,再搞這種手段來斂財,很容易會紊亂好不容易安穩下來的金融秩序。
一個政權的公信力,遠遠比每年一兩百萬的收入值錢得多。
朱由榔放在手上細看,新鑄的銀元,在光照下顯現出潤白色,一般情況下,白銀含量越高,顏色越雪白,這枚銀元比他之前看到過的西班牙銀元還要色澤亮人些。
銀的色澤和鋼鐵區別還是蠻大的,倒是和錫比較接近,所以還需要其他辨別措施。
比如硬度比較低,所以用兩枚銀元相互摩擦,有油潤感,但卻不會有金屬碰撞聲,這也是辨別手段。
除此之外,就是後世影視劇裏比較經典的,對著側邊吹氣,同樣能夠區分。
如果不按照九成銀的高比例鑄造,是很容易區分開來的。
這樣直接就堵死了民間假幣的路,除非對方也用這麼高比例的白銀來鑄造,但那還賺什麼錢?
所以朱由榔都不用嚴厲打擊假幣,就能逐步達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因為官府根本就沒打算靠鑄幣來賺錢,自然也就不怕造假。
除了壹元以外,還有五錢、兩錢兩種幣值,比壹元要小,印製上也稍簡單些。
但第一批銀元還是以壹元為主。
朱由榔滿意地點了點頭,對一旁的張同敞道
“這個月就開始鑄第一批吧,從下個月開始,京中七部、各衙門,還有小學教師的工資,都改成銀元分發。”
張同敞得到允許後,就立馬開始著手大規模鑄造新幣。
光烈四年,三月
京中官員都收到了這個月工資會用新幣發放,大家一聽到這個消息的心情,既不是好奇,也不是興奮。
而是恐慌。
完蛋了啊,大明近三百年,十幾任皇帝,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色,但如果非得找出個共同點,尤其是對手下官員們的共同點。
那大概就是摳門。
當年朱元璋發行紙鈔,用來衝抵俸祿,可謂把上下官員玩的欲仙欲死,到了永樂、宣德時,那大明寶鈔擦屁股都快不夠用了。
故而,在京上千官員都在戰戰兢兢中等待著發工資。
大明一般情況,都是半年發一次工資,春夏一次,秋冬一次。
但朱由榔登基以後,對於中央部署的官員,一般都是按季度,每三月發一次。
而且由於光烈朝都是白銀折現,比以前萬曆、天啟時候的什麼胡椒蘇木強多了,這也是雖然光烈朝規矩眾多,任務也重,但上下官員還是沒啥怨言的原因。
因為人家給錢啊。
可現在,許多人心裏都在犯嘀咕,不會是局勢穩定,這位大明天子也要打算繼承“祖宗之法”了?
於是發工資當天,一眾官吏在各自衙門排得滿滿當當的,生怕來晚了。
禮部尚書王化澄為了安穩人心,最後一個來取。
等他到了財部衙門拿錢的時候,許多官吏聚集在門前議論。
“這銀元有些新鮮哈,還真是比市麵上的雜銀強多了。”
“隻是明明隻有七錢五分,卻是按八錢的值當來發。”
新造銀元純重七錢五分,但折算為銀兩卻是按八錢的量,也就是原本八兩銀子,現在折算為十元。
但流入到市場後,老百姓卻是沒啥意見,甚至,在市場流通中,一元往往能交換到九錢乃至一兩碎銀。
因為相較於成分混雜的雜銀、碎銀,這種新幣含量更純淨,幣值更穩定,而且朝廷征收商稅、關稅,也優先回收新幣。
王化澄和幾個同僚聊了起來。
“諸公聽說了嗎,從下個季度起,這俸祿就不在財部衙門領了,改在那新成立的什麼大明皇家銀行領了,也不知是個什麼新衙門。”
這光烈朝的新衙門比以前多多了,所以下麵官員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王化澄笑道
“可不是什麼新衙門,其實就是官辦的錢莊罷了,隻不過啊,以前的錢莊是要你貼錢進去,如今這個銀行卻是反倒給你利潤,之前《啟民報》不是有登嘛,泰西的紅毛國就是用這銀行來經營貿易。”
明末的高級知識分子們,和西洋接觸和了解其實並不少,甚至都不用朱由榔搞個什麼世界地圖來教育人,南京宮裏就掛著一幅當初萬曆年間李之藻主持和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
所以朱由榔唯一帶來的積極影響,大概就是改了點稱呼,否則“大佛郎機”、“小佛郎機”繞來繞去的,許多人分不清楚。
朱由榔還讓理藩院和督學司合作,撰寫一本關於世界地理的教材,以後可以作為中學教育的科目。
一名都察院禦史聞言有些皺眉
“這財部也真是的,說是皇家銀行,讓皇室占了一成股份,卻是還要陛下掏錢來買,實在不成體統。”
新建銀行最後還是定名為大明皇家銀行,因為朱由榔自己從內帑拿出了一百多萬兩,占了一成股份。
但下麵許多清流大臣對於這種皇室參與買賣的行為,還是有些反對,覺得這是天家下場,和商賈一樣錙銖必較,成何體統?
但也不好阻攔,畢竟這位天子連皇莊都廢了,你總不能讓宮裏上千號人喝西北風吧?
何況內帑還要擔負興辦學校的巨額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