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直隸省,天津府,過去大明的天津三衛。
天津城外,十數支煙囪向外升騰煙霧,寬大的磚石廠房裏,火熱的溫度和“乒乒乓乓”敲打聲交織在一起。
北方的工業條件本來就不如江南,後世的大連、青島等地現在還沒有開發,人煙稀少,隻有天津,靠近京師,江海交彙,平原寬闊,是發展工業園區的好地方。
清廷效仿南方設立的軍工機構——神器局,就在此處。
新建不久的鑄炮廠裏,一名荷蘭鑄炮師指揮著工人,敲開鑄炮的泥模,裏麵黑黝黝的炮管顯露出來。
眾人屏住呼吸,在鑄炮師的指揮下,和另外一節更加寬闊一點,色澤略顯不同的炮管,小心翼翼拚接在一起。
而後將全炮吊起來,用爐火加熱,兩節炮管逐漸融合在一起。
荷蘭鑄炮師不禁驚歎
“這實在是天才般的設計!”
經過近一年摸索,在江淮戰場上,勒克德渾部好不容易繳獲了一門明軍五斤炮,迅速派人護送,押回京師後方。
荷蘭鑄炮師和神器局工匠圍繞這門幾百斤的家夥,研究了兩個多月,又試驗了十來次,終於將銅鐵內外兩層鑄造法搞明白了。
終於,到了十月份,第一批新炮從神器局工廠裏製造出來。
對於這個方麵,荷蘭人倒是比滿清更激動,因為在此之前,荷蘭也沒有這個技術。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現在神器局的產量已經初步形成,年產火銃五千支以上,火炮六十門,彈藥若幹。
綠營新軍的整編也擴展到了河南、山東兩省,合計將在三年內,編成新軍十二鎮。
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多爾袞一力鐵腕推行。
為此,整治了不少頑固的八旗貴族。
除此之外,孟喬芳逃回河南後,立即寫了一封奏章,遞給京師。
其中,第一次正視了明清雙方的實力差距。
“而今南廷光烈者,人中雄傑耳,文武之能,可彪炳一時,善撫治人心,猶如昔日漢之劉備。”
“故今日南北,當以南強而北弱,南廷坐收江南財源之巨、湖廣糧米之倉、嶺南通貿之利,又兼器械犀利,實非能以強力敵之。”
“故我朝應對之要,非在軍伍,首重人心,唯有重整軍民士氣,厘定製度,設立規範,安撫人心,方能有製勝之機。”
江南和川陝的接連失敗,不僅僅是給明廷帶來信心與振奮,同樣也是讓滿清驚恐和反思。
現在輪到滿清來思考,自己為啥幹不過明廷?
孟喬芳委婉地做出了關鍵,人心、製度。
滿清自入關以後,破壞多於建設,盡失江南民心不說,在北方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穩固統治。
之前憑借軍事優勢,還能壓著更拉胯的南明揍。
但現在,一旦軍事上的優勢逐漸平衡,種種弊端迅速顯現出來。
正如某位教員在書中所說的那樣,“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本質,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軍事上的失敗,就是一針催化劑,使許多滿清在曆史上,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解決的政治問題,顯露出來。
比如說農業生產問題,北方人口凋零,又要受到滿清官府盤剝,還有大量八旗貴族在北直隸跑馬圈地,光軍隊的供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多爾袞畢竟是一代梟雄,麵對這種困頓局勢,敢於直麵挑戰。
他將孟喬芳的奏章在大朝會上全文朗讀,而後開始推行自己的改革。
過去幾年,跑馬圈地的結果肯定是無法改變了,畢竟八旗才是滿清的基本盤,多爾袞要是敢動他們的利益,都用不著明軍打過來,他自己就完蛋了。
好在此時的北方,人地矛盾並不嚴重,甚至說,真正的問題不是土地不夠,而是大量土地拋荒。
多爾袞命河南、山西、北直、山東、襄樊各地督撫,招募流民屯墾。
不同於明廷的《民屯令》事實上就是在將度田沒收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滿清的民屯政策,更多的是將流民招攬過來,給與農具和種子,恢複生產。
租子並不輕,達三成以上,但相較於之前那種完全不顧
生產的風氣,已經算很進步了。
其次,便是減輕賦稅,在建設新軍的同時,開始裁汰綠營,減少開支,從而鼓勵農業生產。
唯一和南麵截然不同的政策就是,北邊的清廷嚴厲打擊商業活動,嚴格控製市場,已經不是重農抑商的問題了,而是直接取締商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北方不是南方,產業凋零,如果打開貿易,隻會加速資源流出,傷害農桑。
對於漢人士紳,也加大了拉攏政策的力度,任命了許多北方士紳作為地方官員,尤其是知道了南邊對士紳地主的種種限製政策,多爾袞反其道行之,不限製土地兼並,除了同樣都要交稅外,不對士紳作其他限製政策。
對外,則加大了對朝鮮、蒙古的盤剝力度,來補償中原地區的緩和方略。
雖說這些政策依然沒有根本改變,但客觀上的確減輕了北方百姓的生活負擔,取到了恢複生產的作用。
對於多爾袞的種種行為,朱由榔到不怎麼覺得緊張,這樣也好,免得明軍打到北麵還是餓殍遍地,打仗的同時還得賑災,那就太麻煩了。
-------------------------------------
浙江布政使司,寧波府,定海縣
寧波的港口有兩個,一個是市舶司港口,而另一個,則屬於海軍和武備局。
這裏是武備局的造船工廠之一。
不同於造槍造炮,造海船是個技術活,尤其是大船,從木材的準備到下水試航,往往要幾十年的時間。
原本武備局接到建設造船任務時,是比較迷茫的。
首先,適合造船的木料就很難找到,一般使用鬆木和杉木,而且至少要有幾十年的樹齡,生長高大筆直。
直到他們在南京城外,發現了一個寶藏。
這就是永樂時期,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龍江船廠。
龍江船廠地圖
鄭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寶船,就是在這裏建造。
整個船廠,有七條東西走向的龐大作塘(船塢),每條作塘大概寬約近百米,長約一裏,就象七條巨大的河道直通龍江。
隻可惜,此時船廠內早已積水覆蓋,作塘兩側雜草叢生,讓人再也聯想不到昔日一艘艘巨大的寶船從中駛出,揚威四海的場景。
當年,為了滿足造船所需,設立有十幾個工坊,上百個廂甲的工匠,廠房和工人住所連綿不絕。
但現在,早就變成了荒野。
好在,永樂盛世的遺產並未完全消失,當初為了供應造船所需的材料,在鍾山開辟了漆園、桐園、棕園等樹木園區,種植各種樹木將近十萬株。嘉靖以後,龍江船廠停止造船,所植下的近十萬株樹木經過百年時間,都已長成參天大樹。
杉樹、鬆樹、柚樹、格樹、娑羅樹、漆樹、桐樹、棕樹一應俱全。
這些樹木就成為了武備局的優質原料來源。
朱由榔專門讓工部派出人手,重新將這些林區監管起來,而且龍江船廠也開始進入修複階段,不過由於荒廢太久,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弄好的。
預計得明年年末才能完全使用,在此之前,武備局的工作主要在寧波軍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