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之下,高、夏所部營寨內,突然燃起一股大火,燒了兩三個軍帳,二將連忙帶人撲救。
事後才知,原來是吳三桂的幾個被押親兵想要劫出吳三桂跑路,結果引起的混亂造成火災,連帶著吳三桂本人都燒死了。
第二日高得捷將吳三桂已死的消息通知了張國柱等人,他們自然是不信的,這理由也實在太蹩腳了。
但是到如今,又有什麼辦法呢?
張國柱等人和高得捷、譚洪對峙,也隻是想讓對方先把吳三桂放出來而已,對於降明的問題,這些挺吳派也是讚成的。
如今無論如何,吳三桂死了就是死了,人亡政息,剩下這近萬人馬不可能就因此全部自殺吧?
吳三桂死後第二日,明軍使者抵達,隨後文安之和高一功也抵達劍州,招撫吳軍殘部。
首先是中立派們立馬表明了立場,向明軍發信表示願意投降。
挺吳派們亦趨於解體,除了僥幸跑路的胡國柱,其餘大多選擇跟隨投降。
文安之親自安撫眾將後,高一功暫時將吳軍各部混編合並為五個營。
這些過去的大明邊軍,先是變成了清軍入關的急先鋒,現在又回到了明軍序列。
吳三桂已死的消息傳到南京時,四川戰役都已經基本結束了。
朱由榔心中竟是突然鬆了口氣,這種觸動感甚至比之前陣斬多鐸還要強烈一些。
畢竟按照原本的曆史進程,朱由榔最後就是被吳三桂絞死在雲南的篦子坡。
結果現在被絞死的反倒是吳三桂自己,也是令人唏噓。
吳三桂雖然被解決,但可惜豪格到底還是跑脫了。
這廝反應比吳三桂快,把對方給賣了,於是乎,在吳三桂吸引了明軍主力注意的的情況下,趁機帶著六七千八旗殘軍從南江縣的米倉道,經小巴山取道南鄭。
陝西方麵也終於接到了四川清軍北上的消息,孟喬芳派人策應,將豪格殘軍接到了漢中。
現在川陝攻略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已完成,剩下就是收尾工作,也就是南北夾擊,拿下關中和漢中了。
孟喬芳四萬人馬收縮關中,死守不出,如同刺蝟,也是個麻煩事。
但漢中想要對付卻也不難,高一功命白文選、秦佐明出金牛道,先拿下利州衛,而後進入漢中,王複臣、王光興則從米倉道跟著豪格末尾,施加壓力。
同時北麵薑鑲部的戰鬥,也進入了緊要關頭。
-------------------------------------
當然,朱由榔現在很忙,是沒時間去關心具體戰況的,基本上都交給樞密院和李定國負責。
因為此時,曆時大半年的度田事宜,初步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了。
江南各省,清點出未造冊登記,以及惡意“飛灑”,掛於他人名下的隱田,達七千多萬畝。
內閣通過法令規定,凡個人名下,未超一千畝的,補交十年稅款,可以重新登記,超過一千畝,且未登記的隱田,全部抄沒,若有在查證檢點過程中,有隱匿、勾結、賄賂、抵抗等行為的,抄沒全部田土。
途中當然遇到了各種情況,有想賄賂官員逃脫的,有暴力抗法的,有拿出祖上恩陰求說法的。
但在皇家鐵拳之下,都隻得偃旗息鼓。
六個月內,光因行賄受賄、暴力抗法、造假欺騙等等原因想要逃脫度田,而被判處斬立決的,就超過三千人。
其中除了士紳地主外,還有三百多人是參與度田的官吏。
朱由榔在綜合內閣和戶部、都察院意見後,製定了“三查”製度,也就是參與度田的,各地臨時組建的“巡視組”,並非常設,先由本省不同府縣的巡視組查一道,再讓不同省巡視組查一道,最後由南京衙門臨時打亂安排的巡視組再查一道。
三方得到的結果相同,才能過關,如果一旦有不同數據,之前主持度田的帶隊官員就必須給出說法。
初步結果,江南各省,不包含已經完成的湖廣、兩廣、雲貴和剛剛拿下的四川,其餘浙、直、閩、贛四省,共查抄田畝近七千萬畝。
這個數字,足以安置一千二百萬以上的失地流民。
內閣又頒布《民屯令》
規定各級官府組織民屯事宜,當然這個所謂“民屯”,其實就是分田,隻不過並非免費。
凡失地農民,均可向官府報備,分與定量田土,按照土地肥力不同,田土數量有所出入,但總的而言,人均中田在四畝以上。
失地農民成為民屯戶後,前三年除稅負外,還要繳納兩成官租,後三年減為一成,從第七年開始,土地就完全歸屬民屯戶。
同時,早在四川戰役都還沒完全打完之前,內閣又推出了《民墾令》,就是鼓勵江南地區向經過戰爭破壞後,人煙減少的四川移民。
此時的四川,還沒有到曆史上康熙年間那種赤地千裏的地步。
雖然後世清朝把四川人口稀少的鍋甩給了張獻忠,但那種邏輯實在是不堪一擊,畢竟要知道,張獻忠之後,四川先後作為永曆朝廷、吳三桂的根據地,還能再支撐二十多年。
如果在張獻忠入川後就人煙斷絕,怎麼可能?
莫非李定國、吳三桂都是大魔法師,會招陰兵?
事實上,根據後世殘留的諸多府縣紀事,和私修史書,當事人的通信、回憶錄(明晚期士人尤其流行寫回憶錄,基本都是不出版的)等等,不難還原曆史真相。
四川在明末清初人煙斷絕的慘像,不是一個張獻忠就能辦到的,人家滿打滿算才在四川呆了多久?就能把近千萬人口殺絕?鬼子當年拿著機槍大炮武器都沒這本事吧?
真實記載是,直到三藩之亂時期,四川雖然民生凋敝,人口銳減,但沒有到達如此慘狀,而四川真正變成一片白地,是三藩之亂平息之後的事情了。
從崇禎年間開始,四川先後淪為官軍和民軍,民軍和清軍,清軍和三藩軍反複拉鋸的戰場,常年戰亂和封建軍隊的惡劣作風,反複蹂躪數十年的結果。
其中尤以三藩之亂時,清軍突入四川後所造成的破壞為甚。
真要論起責任,那清軍手上的血,可比隻在四川呆了沒多久的張獻忠多太多。
這個情況有點類似於河南,隻是四川地理環境封閉,外來人口不容易流入,所以人口恢複得更慢而已。
故而到了康熙年間,還要動員江南、湖廣百姓入川充實戶口,由於人煙稀少,導致山野虎患猖獗,不少移民葬送虎口。
如果真是張獻忠幹的,距離此時,都過了五六十年了,就算元氣未複,也不至於赤地千裏。
所以此時的四川,雖然人口銳減,經濟生產被大為破壞,但還遠遠沒有到達“千裏無雞鳴”的地步。
內閣和戶部預計,隻要能動員十八萬戶,八十萬以上百姓入川,便足夠逐漸恢複當地經濟生產。
老百姓自古安土重遷,一般不會輕易背井離鄉,再加上這又是數千裏漫漫長途,而且所分的土地也大多拋荒多年,要重新開墾。
所以朝廷給出的條件非常優厚。
為此,朝廷專門發行專項“重建天府”國債,每名願意移民的百姓,都能分得八兩安置銀,成人可得四石糧食,未成年兩石,並且所需農具均由官府免費提供。
途中各省軍隊、官府,要沿途安置護送,提供必要飲食、棲居。
入川後,前兩年免稅,後三年半稅,從第六年開始,才征收全稅。
而且入川移民所分土地,雖然都是拋荒地,但卻能比江南地區多分兩成,要知道四川盆地的土壤,隻要開墾得當,產量可不比什麼湖廣、浙直差。
內閣細細核算了一下,發現整個移民政策下來,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竟是毫不比一場全麵戰爭少多少。
至少得花九百多萬兩白銀,糧食近四百萬石。
占朝廷一年賦稅的四分之一以上。
當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作為國債發行出去,無需朝廷當年支付,但債務總歸是要還的不是。
可朱由榔還是堅持批準了這個政策,這是百年大計,不能忽視。
充實四川,不僅僅是民生問題,更是戰略問題。
四川是連接青藏和西北的關鍵所在,如果四川不充實,朝廷又怎麼控製青藏等地呢?
不一定隻有流血的,才叫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