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烈三年,六月九日,大同城外。
經過近二十日鏖戰,新軍三鎮付出數千傷亡,士氣低迷,阿濟格終於將八旗精銳推了上去,圍攻城池四角的控軍台。
滿達海親領一個甲喇,三千餘八旗甲士,強攻東南角控軍台。
所謂控軍台,其實就是獨立於城牆之外的堡壘,比城牆略高,用於呼應城牆防守,形成交叉火力。
薑鑲在四座控軍台分別布置了八門大佛郎機火炮,但在清軍優勢火力轟擊下,損失頗重,隻以東南麵而言,已經隻剩下三門火炮。
戰鬥打到最激烈時,滿達海親自著甲提刀,入城下二十步內督戰,令精銳甲士反複衝擊。
戰鬥持續了一天,直到傍晚時分,守備在台上的五百多士卒傷亡過半,最後主動投降。
大同城這邊幾次想派兵出城支援,但阿濟格早已命新軍麵向城門嚴陣以待,此時出城無異於正中清軍下懷。
隨後,西南、東北角的控軍台也先後淪陷。
但到六月十一日,情勢發生了變化。
薑鑲之弟,新任光複右軍都督僉事薑瑄率兩千騎兵已經迂回至清軍側後。
阿濟格不得不將抽出一個甲喇調往監視堵截。
與此同時,榆林衛的薑讓,已經派軍直抵黃河畔,隔河相望。
山西、陝西之間,黃河湍急,但自古以來也形成了幾個曆史悠久的渡口。比如龍門渡、風陵渡、茅津渡、紮陵渡等等。
而靠近榆林方向的,就隻有位於吳堡之側的孟門渡。
經由孟門渡,就可以北上抵達李自成老家米脂,從而退居陝北。
由於一直以來並非前線,也不是腹地,清軍在陝西的守備力量非常薄弱,合計不過三四萬綠營而已,主要兵力都緊守關中,尤其是潼關、風陵渡。
故而,榆林的薑讓一起兵,整個陝北幾乎都望風而降,沒有遇到太多抵抗,
而更為廣闊的陝北地區則陷入空虛當中,對於“打通川陝,斷虜一臂”的戰略,明軍當中諸多將帥都鼎力支持,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作為順、西等眾多農民軍的首義之地,陝西可謂是軍中一半以上將佐的故鄉。
原本在偏頭關的萬練所部,也急速向東運動,接應即將後退的明軍。
-------------------------------------
天色剛明,尚在拂曉之時,整個大同城的明軍將士已經準備好了。
經過二十多天的鏖戰,清軍傷亡不小,士氣漸落,將卒疲敝。
明軍分為兩部,一部分聚集在南門甕城中,另一部分集中在西門內的鍾樓周圍。
隨著數聲炮響,南門首先動作,千餘騎兵主動出城襲擊清軍營寨,但很快就被清軍防備力量發現,組織反擊。
騎兵一擊未得手,也不繼續消耗,而是迅速回城。
被驚動的清軍反攻南門,但憑借著層層甕城和城門,難以快速突破。
而且側後白登山數十裏外的薑瑄所部騎兵,也無法忽略,大部分騎兵都在那邊和薑瑄周旋呢。
薑鑲立刻把剩下三千騎兵全部拿了出來,集結在西門甕城之內,隻待南城外清軍開始攻城,這邊就立刻發動,開門奔襲而出。
通過各方牽製,明軍在西門外形成了騎兵數量對清軍的壓製,清軍在北線戰場一共也就一萬多八旗士卒,其中騎兵約占六千餘,為了應對萬練、薑瑄、劉遷等人的逼近,不得不分出大量人馬打援,這下子居然在騎兵數量上,輸給了薑鑲所部。
不僅如此,錦衣衛還特意聯係了正在長城外側反清的蒙古二楚虎爾部,對方直接從張家口直接威脅到了清軍大後方宣府。
“殺出去!”
騎兵帶頭衝鋒在最前,其次是甲士護持側翼,最後其餘大軍跟在後麵。
他們並不需要走太遠,隻需抵達距離大同城不遠的大同左衛即可,屆時萬練的人馬便會過來接應。
阿濟格這才反應過來對方的意圖,連忙讓趙良棟率軍前出纏住對方。
但這一次,清軍也體會到了缺乏騎兵的窘境。
曾經在江南戰場上,明軍所遇到的尷尬,又在清軍身上重演,並且這地方可比水網密布的江南更適合騎兵奔馳。
“圍射!”
騎兵將領正是胡國鼎,他帶著三千多騎兵分為數隊,以弓馬、火器襲擾對方陣型,令其不得不就地結陣,難以快速進展,而且此時天剛拂曉,明軍本就是突然出城,清軍大營反應不及,臨時動員過來的部隊散亂不堪,被輕易擊退。
快一個時辰後,清軍大營才算重新整頓,派出八旗騎兵追擊。
可阿濟格也是慌了頭腦,他目前麾下可用騎兵不過兩千,除了哨騎、護衛以外,一共也就一千五百騎可用,大同鎮騎兵雖說不如八旗,但也並不平庸,哪裏會如此不堪一擊?
大軍行出數裏外,就發現了身後跟來的騎兵,薑鑲一個騎令,胡國鼎所率的明軍大隊騎兵便折返回去。
到了明清之際,騎兵之間的交鋒已經不再是純冷兵器的搏殺了,三眼銃、掌心雷、火槍,也成為了戰鬥中的常客。
八旗鐵騎以雁形陣相迎,馬蹄轟隆作響,各色正白、鑲黃的三角繪龍旗獵獵作響,騎矛、彎弓、火銃、短斧,以及精良的甲胄在朝霞下閃爍。
宣大騎兵曾經是整個明廷最龐大的機動力量,雖然在精銳程度上,可能略遜於關寧,但就數量而言,最高峰一度達到四萬五千騎的規模。
這是因為不同於遼東,宣大幾乎完全麵向蒙古部落,雙方經濟交流甚廣,所以貿易所得更多,甚至會雇傭蒙古騎手,最多達到數千騎。
當然,到了崇禎以後,宣大逐漸廢弛,和其他邊軍一樣,一方麵軍閥化嚴重,另一方麵缺額甚廣。
雖然沒有明確數據記載,但從後金到滿清多次入關劫掠時,所遭受的抵抗來看,戰鬥力已喪失大半,更兼李自成入山西後改編了一部分,清軍又拆分了一部分,如今隻剩下不到六千騎。
兩軍騎兵,先是各成環形陣列,抄起手裏的彎弓,便是一陣輸出。
“嗖嗖”
如雨潑般箭矢在兩軍間你來我往,不到兩刻鍾,人喊馬嘶,留下上百具屍體。
清軍人數劣勢,無法支持太久,而且此行任務是纏住明軍,可沒時間這般空耗,幹脆重新結隊,朝明軍騎兵中間突去。
於是,兩軍騎兵就這樣麵對麵的衝擊起來。
“殺韃子!”
“斬首一級,賞銀十兩!”
“砰砰”
騎矛、彎刀,和臨近擊發的三眼銃火舌,交馳往來,最後變成人馬之間的碰撞。
騎兵對決,並無所謂“大戰幾百回合”,往往都是一合之間,就判別生死。
並且格外殘忍,即使隻是受傷落馬,在兵荒馬亂之中,也絕無生還可能,反而會被踩踏而亡。
騎矛、刀刃和甲胄、肉體摩擦與切割的聲音伴隨著叫喊聲,響徹數裏之內。
八旗鐵騎頗為凶悍,尤其還裝備精良,相較而言,腐敗、減員深重的大同騎兵在個人作戰能力上,難以匹敵。
斷臂殘肢鋪滿戰場,刺鼻腥臭味彌散開來。
但大同騎兵在人數上占據優勢,胡國鼎命部下分為兩翼,憑借兵力壓製,以鉗形左右夾擊清軍。
戰鬥持續了半個多時辰,八旗騎兵留下四百多具屍體,不得不在遠處趕來的步兵掩護下退出,當然,明軍騎兵傷亡更是超過五百。
至此,清軍一時喪失了追擊能力,眼睜睜看著薑鑲撤到大同左衛,和萬練義軍彙合。
阿濟格憤然之下,率領大軍突入空虛大同城中,隻見火光一片,明軍撤退前居然縱火焚城,大同城內人口本就不多,而且多為軍屬,清軍還在宣府時就已經將老弱撤離到劉遷、萬練等義軍處,青壯則隨薑鑲一同西走。
隻給阿濟格留下一座空城,還把府庫給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