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集中兵力攻敵一點,撕開缺口乘勝追擊

狼在捕食獵物上,通常都不會是獨自去攻擊獵物。一般是整個狼群一起上,大家一起攻擊獵物。狼在這點上是很聰明的,它懂得集中兵力去攻擊敵人。

在戰場上,往往戀戰是不會取得勝利的,相反,集中實力,給敵人迅速一擊,反而會贏得戰爭,就如孫子提出的“其勢險,其節短”,要把自己的“態勢”做得險峻逼人,這樣發起攻擊時,才會短促迅捷,讓敵人沒有招架之力,成為勝利的一方。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正是如此。

1926年10月至1927年2月期間,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舉行了兩次反對北洋軍閥的武裝起義,但這兩次起義都被軍閥孫傳芳鎮壓下去了。到了1927年的3月,中共決定由周恩來任特別軍委書記、武裝起義總指揮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

對於前兩次武裝起義的失敗,周恩來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因為之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導致在戰爭中措手不及。第二是因為武裝起義的領導人在事變中缺乏果斷,導致在戰爭中自亂陣腳。所以在組織第三次武裝起義時,他針對這兩點問題,進行了長足的改善。

那時北伐軍已控製了浙、贛兩省和安徽大部分地區,前鋒從南、西兩麵直逼蘇南。直係軍閥孫傳芳雖然已經將軍隊撤離了上海,但奉係軍閥張作霖又派魯軍畢庶澄部進駐上海。當時,畢部隻有3 000人左右,加上當地2 000名警察,也總共隻有5 000人左右,戰鬥力不強。

在上海工人階級這邊,僅上海總工會的會員有28.9萬多人,工人糾察隊有3 000千人,自衛團有100人。論兵力,我們要大大強過軍閥部隊。雖然兵力占很大的優勢,可是已經組織起來的工人武裝人數不多,訓練不夠,武器裝備也十分缺乏。不僅如此,北伐軍中,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已經開始了明目張膽的反共活動,對工人武裝起義不僅不會積極呼應,還會予以破壞,這些起義的不利條件讓上海工人階級很是擔憂。

周恩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開始做一係列準備工作,主要有組織隊伍,籌集武器和製定計劃這幾個方麵。他把工人糾察隊擴大到5 000人,自衛團擴大到500人,同時組織特別隊。工人武裝按區組織成大隊、中隊,為麻痹敵人,每天夜裏進行訓練。周恩來還經常到各糾察隊去指導訓練,並親自教工人練習射擊。為了培養起義骨幹,指揮部舉辦了軍事訓練班,由具有軍事經驗的中共黨員做教員,講授槍械使用方法、《暴動須知》和巷戰戰術,並進行一些軍事訓練。

此外,周恩來還積極組織籌集武器彈藥。他們自行用染料製造炸彈,並在租界購買了250支手槍。當時,上海一些軍閥和資本家為了保護自身安全而組織了保衛團,周恩來指示工人骨幹參加進去,以掌握武器,分化敵人。就這樣,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對進攻目標、力量、方法、時間等作了詳盡的規定,對全市和各區都製定了書麵作戰計劃。

一切準備得當之後,武裝起義的領導人們又關於起義的具體時間進行討論。因為這次既要與北伐軍的軍事進展相配合,又要獨立行動,避免失去時機。當時陳獨秀主張,兩個條件具備方可行動,一個是上海沒有駐兵,二是北伐軍到鬆江後仍繼續前進,或者等它到上海南郊的龍華。但周恩來不這麼看,他主張“假使鬆江下,必可動,畢決不致再守上海。蘇州下,也必可動,因他也不能枯守上海,同時他的兵隊必有一部分潰散。”

相較之陳獨秀的看法,會議接受了周恩來的主張,確定:“一是鬆江下。二是蘇州下。三是麥根路與北站兵向蘇州退。三個條件有一個就決定發動。”3月18日,北伐軍到達鬆江,與軍閥部隊激戰。3月19日,上海區委主席團召開緊急會議,周恩來提出,如果今天12點以前,有畢部潰退消息,那就下令罷工,看準時機,立刻起義。於是立刻下達了預備動員令並頒布了行動大綱。

到了3月19日這天北伐軍攻克鬆江,前鋒推進到上海龍華。中共當機立斷,在3月21日果斷作出武裝起義的決定。12時,全市各大工廠汽笛長鳴,80萬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下午一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爆發。全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並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裏的中國工人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隨即工人糾察隊分別從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西、滬東、閘北等七個區向反動軍警據點發動猛攻,市民群眾也主動幫助糾察隊築街壘、運彈藥、送食品。工人武裝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於22日6時許攻克了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

這次起義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鬥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這次起義之所以會取得勝利就是因為起義領導人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敵人,不拖泥帶水,讓軍閥沒有還手之力。

狼在捕食獵物時,總會以抓住獵物的易攻之處,然後迅速捕捉,撕開缺口,乘勝追擊,直至成功捕食獵物。

撕開缺口,乘勝追擊。這一戰略往往被用於軍事戰爭上。萬源保衛戰便是如此。

蔣介石見紅軍和根據地迅猛發展,於1933年7月7日委任劉湘為“四川剿總司令”,劉於當年10月4日在成都宣誓就職,即命:鄧錫侯為第一路總指揮,田頌堯為第二路總指揮,李家鈺為第三路總指揮,楊森為第四路總指揮,王陵基為第五路總指揮,劉存厚為第六路總指揮。一、二、三、四路從西線進攻,五、六路從東、從南進攻,六路大軍成弧形包圍圈向紅軍進攻,聲稱“三個月肅清共產黨”。

麵對強敵,我紅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采取“收緊陣地,相機擊敵”的策略。在收縮中打了不少漂亮仗,消滅了不少敵人。到1934年5月,紅軍根據地收緊到東起萬源城東二三十裏的筍子梁、大麵山,南沿青花溪、石人壩、黃鍾堡、五台山、插旗山,西至通江的五木坎、得勝山一線。敵軍的包圍越縮越緊,革命根據地越來越小,隻有赤北、赤江、紅江、萬源、紅勝、陝南等幾個縣的部分土地,麵積不過8 000平方公裏,人口不過150萬人。

徐向前總指揮經過調查研究,決定首殲孤懸在外的青龍觀之敵,以此為突破口,實施東線反擊。1934年8月9日傍晚,紅軍274團二營為先頭部隊,夜襲青龍觀,圍殲一個旅,同時,玄祖殿、大麵山、孔家山、八廟埡等地紅軍也向敵人發起進攻,共殲敵1 000餘人,撕開了敵軍的防線缺口。經過縱深穿插,乘勝追擊,把敵軍趕至洲河右岸,結束東線反攻。繼而開始西線反擊,一月之間,幾乎全部恢複了原根據地,而且東北的城口、西北的廣元等縣還向前有所發展。

劉湘擁有20萬兵力,300萬元軍費,300萬發子彈,發動的“六路圍攻”就這樣徹底破產了。他“兵折八萬,將損三千,二十年的精華,毀於一旦”。從此四川軍閥一蹶不振,聞風喪膽。

談判也要乘勝追擊,在對手動搖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亮出手中的最後一張牌,給予最後的一擊,徹底將對方的心理防線擊垮,獲得最後的談判勝利。由此可見,隻要我們靈活運用撕開缺口,乘勝追擊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

集中兵力攻敵一點,撕開缺口乘勝追擊。這是狼百萬年來的生存智慧,也是我們打敗對手取得勝利的智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