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冒險家的遊戲:

勇探虎穴奪取虎子

希望是督促人們成功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最主要的“激動劑”:隻要活著就有希望。希望不一定是多麼偉大的目標,它可以縮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滿足。也許這些小期待、小滿足隻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碎小事,但是,對個人而言,卻能帶來一些快樂。希望就是平平常常的滿足,從從容容的期盼。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碗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3.5萬澳元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要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四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四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從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草坪上摸索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們無從知道,但他的膽識確實讓人佩服。不完美,也給自己留一份希望去努力。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不給自己以希望,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麵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找到出路,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生活中,不論希望大小隻要值得我們去期待就都是美好的,而當我們在努力過程中,必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快樂,生命便也因此更豐富、更有意義。

斷絕你自己準備的一切後路吧,這樣才能讓自己無牽無掛,無所顧忌,一門心思地去追求成功。

愷撒在尚未掌權之前,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有一次,他奉命率領艦隊前去征服英倫諸島。

在他出發前檢閱艦隊時,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隨船遠征的軍隊人數少得可憐,武裝配備也殘破不堪,以這樣的軍力妄想征服驍勇善戰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無異於以卵擊石。

但愷撒還是決定啟程,航向英倫諸島。艦隊到達目的地之後,愷撒等所有兵丁全數下船後,立即命令親信部屬一把火將所有戰艦燒毀。

同時他召集全體戰士訓話,明確告訴他們。戰船已經燒毀,所以大夥兒隻有兩種選擇:一是勉強應戰,如果打不過勇猛的敵人,後退無路,隻得被趕入海中喂魚。另一條路是,克服軍力、武器、補給的不足,奮勇向前,攻下該島,則人人皆有活命的機會。

士兵們人人抱定必勝的決心,終於攻克強敵,而愷撒也因為這次成功的戰役,奠下日後掌權的基礎。

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破釜沉舟”的確是最能激勵人心的方式之一。

大多數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都由於他們為了達成目標,舍棄一切與他成功之路不相關的事物,眼光隻鎖定他的目標。

這般強烈的成功意誌,對於一般人而言,似乎較為難以具備。故而,我們不妨學習凱撒大帝火燒戰船斷絕後路的方式,來激勵自我能夠全力以赴。

除去諸如拖延、怠惰、消極意識等阻礙你成功的事物,然後再斷絕所有可退之路,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渴望追求成功的願望,如同求生的本能一般,那麼迫切而強烈,將帶領你走向成功。

如果明確自己完全無路可退,即使再怯懦的人,也會成為最英勇的戰士,挺起胸膛,去迎接任何挑戰,而且最終能取得勝利。

一隻狼已被獵人追到了斷壁的邊緣,前麵是萬丈深淵,後麵是手持獵槍的獵人。如果要求生,就隻有越過前麵近5米寬的斷壁溝壑跳到對麵去。

然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狼的焦躁被獵人察覺了,他抿著嘴笑了,打算活捉這匹狼。然而就在這時,狼做出了讓獵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沒有任何助跑,而是終身一躍向溝壑跳去。

獵人閉上了雙眼,這一幕似乎有些殘忍。然而當他睜開雙眼時,他看到的是掛在對麵斷壁邊的狼在拚命地向上攀爬。終於,它的後腿找到了著力點。

這就是狼的血性——絕地重生,殺出一條血路來。“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有時候,無路可走了,往往能殺出一條血路來,出其不意地取得勝利。“項羽鏖兵解巨鹿之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戰例。

公元前208年,秦國和趙國發生戰爭,秦兵將趙國的都城巨鹿包圍起來,趙軍被困,動彈不得,巨鹿危在旦夕。趙王一麵派人向齊、燕、代、楚等求救,一麵命大將陳餘出戰抗敵。哪知齊、燕、代幾國的援兵進到巨鹿附近,懾於秦軍威勢,便不敢再向前,隻在城外拒守。而陳餘看到虎視眈眈的秦兵也不敢輕易出戰。

這時,隻有楚國的項羽挺身而出。項羽驍勇異常,不久前殺死了宋義,楚懷王將他任命為上將軍。項羽接到趙軍的求救,便領兵出戰,率領楚軍投入了救趙戰鬥。渡過黃河後,項羽即下令全軍將士,燒毀營舍,沉掉船隻,砸破釜甑,每人隻帶三天幹糧,誓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上下麵臨絕境,又見主帥項羽英勇慷慨,人人奮力前行,懷必死之心,直抵巨鹿城下。

秦將王離看見楚軍攻來,就立刻調遣軍隊迎戰楚軍。兩軍相逢,秦軍還未展開陣勢,楚軍早已一齊衝上,勇不可當,對著猝不及防的秦軍亂砍亂殺,殺得秦軍根本無招架之力,竟三戰三退。秦將章 邯又率大軍前來增援,希望仗著強大的兵力可以反敗為勝。但殊不知,情況並非如此。從表麵上看,秦軍甲仗齊整,隊伍雄壯,兵多將廣,其勢如泰山壓頂;楚軍這邊衣甲簡陋,三五成群,步伐粗疏,各自為戰,全然不成陣勢,似毫無訓練的散兵遊勇,隻知橫衝直闖。兩軍對陣,與秦軍相比,楚軍似乎毫無可對抗性,作壁上觀的燕、代、齊各國將士,都捏了一把汗,以為楚軍必敗無疑。但其實,這其中包含了大學問,正是項羽用兵的精妙之處。

項羽知道秦楚兵力懸殊,如果按照常規兵對兵、將對將的列陣對抗,楚軍一人對付秦軍二人還不夠分配,取勝是不可能的。所以項羽反其道而行之,從戰場情勢出發,靈活處置,自己身先士卒,衝殺在前,命將士不拘陣勢,各自為戰,隻求殺敵取勝,將士們見主帥衝鋒在前,於是士氣大振。項羽還讓士兵們破釜沉舟,無後退之路,惟有奮勇向前才可能有活路。所以士兵們怒氣衝鬥牛,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呼聲震天。秦軍聞聲喪膽,楚軍刀斧過處,秦軍屍橫遍野。

章 邯曾在項羽麵前吃過敗仗,今日之陣勢,更令他膽戰心寒,沒經過幾個回合,秦軍傷亡便十有三四,隻得敗退而去。項羽下令宿營休息,讓士兵們飽食幹糧,以便再戰。第二日出戰前,項羽對士兵們說:今日務必盡掃秦兵。我軍糧食已盡,不勝將全軍覆滅。並命將士殺敵後,隻管向前,不必考慮陣形與別人的策應。

將士們得令後,個個爭先。剛進入戰場,便一聲呼嘯,直向秦軍殺去。章 邯雖極力催促部下向前,但根本敵不過楚軍英勇猛烈,陷於被動地位,一退再退,五退之後便潰不成軍。章 邯倉皇率殘兵逃回了秦軍大營。王離在項羽大戰章 邯時,勉強守住了本寨,但絕不敢出戰。項羽便命英布等領兵堵住道路,自己親率軍馬攻打王離,一鼓作氣,直搗王離營門。王離想奪路逃跑,卻被項羽堵住了出路,隻三四個回合,便被楚軍生擒了。就這樣,楚軍取得了勝利,解了趙國的巨鹿之圍。

巨鹿之戰的成功,主要是因為項羽善用兵法,先“破釜沉舟”、自斷退路,再“踐墨隨敵”、各自為戰,將將士們的驍勇善戰發揮到了極致,他自己還身先士卒,為士兵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從他率楚軍抵達巨鹿城下,到擊潰勢力強大的秦軍,先後僅用三日,不得不說這是個戰爭史上的奇跡。

狼的冒險精神常常體現在捕捉獵物的時候,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幼狼從小就跟在成狼身邊學習生存本領。其中,勇於冒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一個重要本領。每次狼捕食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馴鹿和羚羊時,往往會在其周圍埋伏很久,觀察每一隻獵物。最後,再擇取時機向前捕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於冒險,敢作敢為,是成功者的一個重要特征。隻有失敗的人才要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永遠不犯錯,這其實正是什麼也做不成的原因。就好像一封信始終不寫,因為還沒想到最恰當的措辭,萬一永遠想不出來,不是永遠也寫不成了嗎?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就需要改掉這種壞習慣。

一位社會學家曾精辟地將社會人群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人像醫生。他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對付已經出現的問題和當前棘手的難題,即所謂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此類人對尋求機會不積極。

第二類人像火車司機。他隻能在既定的軌道上定時定點定向地行駛,他的最佳工作效果隻不過是將指派的工作完成得盡善盡美。此類人對機會沒有強烈的反應。

第三類人像農民。他總是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收益。這類人善於鑽營,不過他的活動區域隻限於一定的範圍,缺乏冒險精神。

第四類人像漁夫。這類人敢於冒風險,作業範圍廣,但不能保證定有收獲。這類人是最積極地發掘機會和最敢於冒風險的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機會隻屬於能夠積極發掘機會和敢於冒風險的人,如果風險小,許多人都會爭先恐後地追求這種機會;風險大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望而卻步,甚至連想都不敢想,這時,才是少數敢於冒風險者獲得最大利益的好時機。所以,也可以說,時機就是對人們承擔的風險的相應補償。

當然,冒險不等於莽撞,在冒險中需有謹慎的態度。有了謹慎的態度,跌的跤才會少一些。但是,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處處過分謹小慎微,不敢去做前人未做過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過的高峰,不僅無從體驗冒險的刺激與成功的喜悅,也永遠不會有什麼作為。

德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歌德年輕時希望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畫家,為此他一直沉溺於那變幻無窮的世界中而難以自拔。40歲那年,歌德遊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藝術傑作後,終於恍然大悟過來:放棄繪畫,轉攻文學。雖然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一種冒險,但他認為自己已無退路。經過不斷地學習和摸索,歌德日後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從冒險到成功需要一個過程,甚至是一個痛苦的、付出無數艱辛代價的探索過程。歌德曾感慨道:“要發現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陰。”他又說:“這需要很大的神誌清醒,它隻有通過歡喜和苦痛,才學會什麼應該追求和什麼應該避免。”

在我們身邊,確有不少人,他們為偏見與迷信的桎梏束縛著,偏安一方,不知進取。殊不知,常人的機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於危險之中。冒險與危機具有深層次的關聯。危機就是危險之中蘊藏著機遇。你想要美好的機遇嗎?你想要事業的成就嗎?那就要敢冒風險,敢投身於危險的境地,去探索,去創造,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害怕失敗。

英國批評家斯特頓說:“我是不相信命運的。行動者,無論他們怎樣去行動,我不信他們會遇到注定的命運;而如果他們不行動,我倒確信他們的命運是注定的。”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次探險,不可能事事都十拿九穩,萬無一失。有行動,必然就有風險,目標越大,風險也越大。如果不主動地迎接風險挑戰,就隻有被動地等待風險降臨。勇於冒險求生,才能充分發揮潛能,做得比你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美國傳奇人物、拳擊教練達馬托說過:“英雄和懦夫都會有恐懼,但英雄和懦夫對恐懼的反應卻大相徑庭。”在勇冒風險的過程中,你能使自己平淡的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曆”,這種經曆會不斷地向你提出挑戰,不斷嘉獎你,使你不斷地恢複活力。這正是人生的一大樂趣。納爾遜說:“惟有麵對困難或危險,才會激起更高一層的決心和勇氣。”

此外,“危機”就是“危險”加上“機遇”,隻有敢冒危險,抓住機遇,才能渡過危機。

漢明帝時,班超奉命帶領36人去西域鄯善國,謀求建立友好邦交關係。剛到該國,鄯善國王對漢朝使團十分恭敬殷勤,但幾天後,態度突然變了,越來越冷漠。班超警覺起來,派人打聽,原來是匈奴的一個一百三十多人的使團正在暗中加緊活動,向鄯善國王施壓,欲使鄯善國與匈奴聯合,孤立漢朝。

形勢十分嚴峻。班超對大家說:“現在匈奴使團才來幾天,鄯善國王就對我們逐漸疏遠了,倘若再過幾天,他被匈奴徹底拉過去,說不定會把我們抓起來送給匈奴討好。到那時,我們不但完不成使命,恐怕連性命也難保!怎麼辦?”

“生死關頭,一切全聽您的。”隨從們態度堅定,但也表示出擔心,“我們畢竟隻有36人,能怎麼辦呢?”

班超斬釘截鐵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夜裏就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消滅匈奴使團!惟如此,才有可能使鄯善國王誠心歸順我們漢朝。”

當天深夜,班超帶領這36人,借著夜色掩護,悄悄摸到匈奴人駐地,對一百三十多人的匈奴使團——四倍於自己的敵人,毅然發動了襲擊,並一舉殲滅了他們。第二天早晨,班超捧著匈奴使者的頭去見鄯善國王,國王大驚失色。

但匈奴使者已被殺,鄯善國王已經不可能再和匈奴人和好,於是隻好同意和漢朝永久友好。

班超敢於冒險、當機立斷的忠勇與膽略,也隨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一句成語而彪炳史冊,傳誦千古。

沒有冒險精神,絕對與成功無緣。當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時候,那些勇敢的人已經冒著風險行動了,當你左右觀望,踟躕不前的時候,也許這個機會已經沒有了。

智者推崇“冒險”精神,認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張在穩重決策的同時,還必須有一點兒“冒險”精神。無疑,冒險能激發創新、拚搏,大大鼓舞人們的士氣,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美國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玫琳凱的奮鬥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玫琳凱說:“製造冒險氣氛要從公司的最高領導做起。假如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沒有冒險精神,那麼你很可能在該公司裏看不到冒險精神。這是一種自上而下潛移默化的特點:總經理要是放手讓其他經理人員去冒險,後者同樣會放手讓自己手下的人員去冒險。這樣,每一個經理在自己的範圍內都是決策人。如果兩名經理意見不一,上級經理則支持有能力做出決定的那位經理。當然,也有這樣的時候:一位經理做出的決定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在鼓勵經理們冒險的公司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在玫琳凱化妝品公司,流行著一句最適用於公司經理們的格言:‘失敗是成功之母’。我認為,放手讓人們去冒險,並允許他們在冒險時犯錯誤,這一點十分重要。這是一條促使他們進步並富有創新精神的最好途徑。”

玫琳凱首次舉辦玫琳凱化妝品展銷時砸了鍋。她當時急於想證明可以在三五成群的女子中銷售她們的護膚品,希望自己舉辦的展銷會大獲成功。但是那天晚上她總共隻獲利一塊五毛錢。離開展銷地點後,她驅車拐過一個角落,伏在方向盤上哭了起來。“那些人究竟怎麼了?”她問自己,“她們為什麼不買這種奇妙的護膚品?”她憂心忡忡,因為她把畢生的積蓄全部投入了公司的這次新冒險。但當她冷靜下來之後,她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輕易地被打敗,她對著鏡子問自己,“玫琳凱,你究竟錯在哪裏?”這一問卻使她恍然大悟——她竟然從來沒想過請人訂貨。她忘記了向外發訂貨單,而隻是指望那些女人會自動來買東西!這麼問過之後,玫琳凱在第三次舉行化妝品展銷時沒有重犯上述錯誤。

玫琳凱在成功之後說:“是的,我失敗了,而且幾度憂心忡忡。但是分析了前因後果之後,我從失敗中汲取了教訓。我數千次向玫琳凱公司的人講述這段往事。我要他們知道,我首次舉行化妝品展銷時砸了鍋,但是我並沒有因此而罷休。我們這次失敗是後來的成功之母。我確信生活就是一係列的嚐試和失敗,我們隻是偶爾獲得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嚐試,勇於冒險。”

狼無論麵對多麼強大的對手和多麼惡劣的環境,它們都會勇於冒險,拿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放手一搏,最後成功捕食。人生也是如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隻有敢於冒險,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