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智慧的良方

第二章智慧的良方

洗澡水的漩渦和蚯蚓的分布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追根求源,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來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洗完澡,把浴缸的塞子一拔,水嘩嘩地流走……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係的係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向左旋的,也就是逆時針的!

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他設計了一個碟形容器,裏麵灌滿水,每當拔掉碟底的塞子,碟裏的水也總是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漩渦。這證明放洗澡水時漩渦朝左並非偶然,而是一種有規律的現象。

1962年,謝皮羅發表了論文,認為這漩渦與地球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自轉的話,拔掉澡盆的塞子,不會產生漩渦。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於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謝皮羅認為,北半球的台風都是逆時針方向旋轉,其道理與洗澡水的漩渦是一樣的。他斷言,如果在南半球則恰好相反,洗澡水將按順時針形成漩渦;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

謝皮羅的論文發表之後,引起各國科學家的莫大興趣,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論斷完全正確。

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聯想到地球的自轉問題,再聯想到台風的方向問題,並做出了合乎邏輯的推理,這正是他目光敏銳、善於思索的體現。

無獨有偶,在近百年前,一位名叫密卡爾遜的生物學家,調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他指出,美國東海岸有一種正蚯蚓,而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正蚯蚓,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這種蚯蚓。密卡爾遜無法回答這是為什麼。

密卡爾遜的論文,引起了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的注意。當時,魏格納正在研究大陸和海洋的起源問題。他認為,那小小的蚯蚓,活動能力很有限,無法跨越大洋,它的這種分布情況正是說明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為例證之一,寫進了他的名著《大陸和海洋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從蚯蚓的分布,推論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這正說明:他的成功在於從問號中尋求真理。

洗澡水的漩渦和蚯蚓的分布,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科學並不神秘,科學並不遙遠,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邊,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沒有一個善於思考的腦子。

用提問思維法找出問題的最終原因

世界著名的日本本田汽車公司,曾經使用過提問創造思維法來找出問題的最終原因,從而使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

有一天,豐田汽車公司的一台生產配件的機器在生產期間突然停了,管理者就立即把大家召集起來,進行一係列的提問來解決這個問題。

問:機器為什麼不轉動了?

答:因為保險絲斷了。

問:保險絲為什麼會斷?

答:因為超負荷而造成電流太大。

問:為什麼會超負荷?

答:因為軸承枯澀不夠潤滑。

問:為什麼軸承不夠潤滑?

答:因為油泵把潤滑油吸不上來。

問:為什麼油泵吸不上來油?

答:因為油泵產生了嚴重的磨損。

問:為什麼油泵會產生嚴重的磨損?

答:因為油泵未裝過濾器而使鐵屑混入。

在上麵的提問中,主要用“為什麼”進行提問,連續用了6個“為什麼”,使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在這些提問中,若當第一個“為什麼”解決後就停止追問,認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換上保險絲。這樣,保險不久絲還會斷,因為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在解決問題時,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做到“追根問底”,這樣才能使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盡量消除可能的隱患。

海水為什麼是藍色的

有成就人往往喜歡思考,經常問“為什麼”,而且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是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後,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發現瑞利的解釋證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證明了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0年,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台,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曆史上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生活中到處都有機會,如果你認真傾聽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直到得到滿意答案為止,就可能取得驕人的成就。

牢門上的暗碼鎖

從前有個國王,有什麼事要辦總是依靠自己的丞相。但他後來漸漸地開始懷疑起丞相來了,心想:“他的權力是不是太大了,今後是不是還忠實於王室?”為了試試他,國王將他軟禁在一個相當舒適的地牢裏,牢門上有一把暗碼鎖。國王對丞相說:“如果你能夠讓自己出來,就將你官複原職。”

丞相檢查了那把暗碼鎖,計算了一下,總共有28萬種可能的組合。他又算出,按照每分鍾試一個暗碼的速度,每天工作八小時,最遲能在六百天後獲得自由。

丞相精確地安排了試破暗碼的計劃,他掛起日曆,一門心思地幹了599天。最後一天的中午,他放下剩下沒試的幾種暗碼,吃完了獄卒送來的便餐。

飯後,他高高興興地又繼續工作。到了4點59分,隻剩下最後一種暗碼未撥動,他自信地微笑著,立即將最後一個暗碼撥出來。

但是,鎖沒有被打開。他敲了敲鎖,它鎖得牢牢的。丞相無可奈何地靠在沉重的大門上,大門卻慢慢地打開了。他仔細察看牢門,這時才發現,當他被關進來的時候,國王就命令不要把門栓插上,而鎖根本沒有上暗碼。要是丞相早知道這樣,他第一天就可以走出牢門。

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被表麵的困難嚇倒,要冷靜下來,努力嚐試一下最簡便的方法。

一個攀岩的女孩

你擁有的永遠是有限的,但利用有限的條件卻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奇跡來,你相信嗎?聽聽這個故事也許大有益處。

故事說的是一個攀岩的女孩,她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挑戰自然的極限。

這一天,她獨自攀上了一個高達30米的懸崖。

她解下係在腰間的那根繩子,準備收拾起來,以備下去時再用,一不留神,繩子順著山崖滑了下去。

她趕緊去抓,但是已經太遲了,轉眼之間,繩子已經掉到地麵上了。

她急得滿頭大汗。

難道今天隻能死在這裏嗎?正在這時,她看到遠處有一個牧童,她趕緊大聲呼救。

牧童跑了過來,他向上看了看,然後迷茫地搖了搖頭。

懸崖太高,根本無法營救!女孩也急得手足無措,難道今天隻能困死在這裏嗎?突然她靈機一動,她對牧童喊道:“別著急,我有辦法!”

她剪下一縷頭發,一根根地係在一起,結成一根幾十米長的細繩,從懸崖上垂了下去。

牧童則把地上的那根繩子分成一縷一縷的細繩,係在頭發上。

輕輕一用力,女孩就把這根細繩拉上了山崖。

之後,牧童又把較粗的繩子係在細繩下麵那一端。

就這樣,最後,女孩終於把那根粗繩拉了上來。

她把這根粗繩在山崖上固定好,順著它,女孩從懸崖上滑了下來,脫離了險境。

你所擁有的一切條件,都應該充分利用起來——哪怕脆弱的頭發,也能為你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跡!當你走投無路時,當你身處絕境時,不妨打開你的心靈,打開你的頭腦,向自己求助,天無絕人之路,辦法總是會有的。

因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

一位美國汽車修理師有一個習慣,他愛說笑話。有一次,他從引擎蓋下抬起頭來,問一位博士:“博士,有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來到一家五金店買釘子,他把兩個手指頭並攏放在櫃台上,用另一隻手做了幾次錘擊動作,店員給他拿來一把錘子。他搖搖頭,指了指正在敲擊的那兩個手指頭,店員便給他拿來了釘子,他選出合適的就走了。那麼,博士,聽好了,接著進來一個瞎子,他要買剪刀,你猜他是怎樣表示的呢?”

這位博士舉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幾次剪的動作。

修理師一看,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啊!你這個笨蛋。他當然是用嘴巴說要買剪刀呀。”接著,他又頗為得意地說:“今天我用這個問題把所有的主顧都考了一下。”

“上當的人多嗎?”博士急著問。

“不少。”汽車修理師說,“但我事先就斷定你一定會上當。”

“那為什麼?”博士不無詫異地問。

“因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博士,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知道你不會太聰明的。”

富蘭克林說:“知識不等於聰明。勤於思考是避免愚蠢見識的唯一途徑,千萬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智商。”

思考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愛因斯坦的成功,首先應歸功於他正確的思考和創造力。

有一次,大發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是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麼?”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麵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麵說:“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他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裏?”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並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鏽鋼是用什麼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一翻金屬學手冊。”

“您說什麼,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吧!”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天才,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裏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於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於曆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像。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16歲時,他喜歡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做太空旅行,然後思考:如果這時在出發地有一座鍾,從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靈活地進行思考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峰。

跨越生命中的障礙

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它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它頹喪地自言自語。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

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達你的目的地,隻要你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沉的聲音這麼說。

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呢?”小河流這麼問。

“微風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汽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汽,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你會堅持你是一條河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在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似乎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於是小河流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我們的生命曆程往往也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向理想中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執著)”的智能與勇氣,邁向未知的領域。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你不妨試著改變自己。

為了達到目的,有時我們要懂得變通,懂得順應潮流,才能找到一條生存之道。學會轉換思維,靈活地跨越生命中的障礙,對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讓規則見鬼去吧

指揮官曾孜孜不倦地教導飛行員:要熱情飽滿地成隊列飛行。他一再強調,飛行時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必須保持隊列,堅決服從隊長的命令已成為飛行時的本能,不能有任何選擇餘地。

有一次,漢德聽到一位年輕的飛行員問指揮官:“如果領航撞上了山崖該怎麼辦?”指揮官思索片刻,立即問答道:“我情願在山崖邊看到四個一字排開的洞。”

這就是原則。這件事給漢德和那個年輕飛行員上了生動的一課,指揮官的話同那一次次嚴格的隊形訓練一起,深深地刻在漢德的腦海深處。

在一次飛行中,漢德和同伴排成一字形縱隊,他排在第三位。一字形縱隊要求第二架飛機與領航飛機的右翼間距少於6英尺,第三架飛行左翼距第二架飛行右翼也是6英尺。

他們在暴風雪中飛回基地,盡管氣流幹擾很大,但他們仍以500英裏的時速保持著優美的隊形。正當漢德集中精力飛行時,領航瞥見了下麵雲層間的黑洞,開始迅速迫降。他自信將會有更惡劣的天氣,因此急呼指揮中心取消原來的飛行計劃。

原飛行遵循IFR規則(即飛行中心通過雷達監控指揮飛行)。取消IFR就意味著轉為可視飛行,飛行中心不再進行監控。IFR一經取消,飛行就完全由飛行員自己控製。

他們的領航是一個相當自信的指揮官,對穿破雲層安全著陸很有把握。當他發現雲層中的洞居然是一個“黑洞”時,他一定相當驚訝,因為這意味著有更惡劣的天氣會緊隨其後。在那一刻,作為飛行員,總會想起一句老話:聽天由命吧!

他們盡可能地保持隊形飛行。然而由於沒有任何指示,他們都有些暈頭轉向,就像置身於調酒器中。當他們衝進厚厚的雲層時,漢德就看不到另外的兩架飛機,視野極其有限,四周茫茫一片。然而,他們的距離始終如故,作為飛行員,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精確飛行。

飛機在漢德的視線中忽隱忽現,接著他看到領航機和第二架飛機,其座艙蓋間距大約六英尺左右。在這樣的緊急關頭,即使兩架飛機不相撞,也將失去最寶貴的機會。

漢德決定打破常規,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讓規則見鬼去吧。”他將飛機拉起,點燃再燃裝置的同時迅速跳傘。他已經決定,凡事都講究時間、地點,此時此刻就該把隊形拋到腦後去。

漢德沒有同領航通話,但確信,他在黑洞的另一邊一定很吃驚。天氣是如此之惡劣。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漢德在軍官俱樂部看到了領航,一瓶酒已喝掉了一半,他們都躲過了一場空難。盡管他們曾經曆過嚴格的隊形訓練。他們都是將三者融會貫通:天賦(技藝高超、反應敏捷的飛行員),知識(無休止的飛行訓練)和閱曆(與死神打交道)。

在危急時刻,他們的天賦和求生本能使他們走出死亡線,避免成為隊列飛行和數百萬美元飛機的犧牲品。

任何個人,在危機來臨時,都要想到打破常規。實際上,世界上的許多奇跡都是不遵守常規的結果。

逃出烈火的魔爪

秋天南美洲的大草原好像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這裏是遊玩的好地方。

這天,一群旅客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快樂地追逐嬉戲,為大自然博大、壯麗、充滿生機唱著頌歌。

忽然災難降臨了——他們的身後驀地竄出一團大火,風也呼嘯了起來,為烈火助威,風風火火,直向旅客們撲來!仿佛有一條巨蟒在用它的一千張嘴吹著火焰。

這些旅客從沒見過這狂暴肆虐的場麵,驚慌失措地亂奔亂跑。但是,越來越旺的火勢來得更猛更快。看來,無論你怎麼跑,也是難逃出烈火的魔爪。

就在這死難臨頭的驚險時刻,一位老獵人出現在遊客們的麵前:“各位,別跑了,大家還是聽我的話,動手拔掉這一片幹草,清出一塊地麵來。”

遊客們見是一位老獵手,覺得他經驗豐富,就馬上按照他的吩咐,七手八腳地猛幹起來,很快就清出了一大塊地麵。

火是從北麵燒過來的,老獵人讓大家站到空地的南端,自己跑到空地的北端,並把草堆搬到北邊去。他默默地望著漸漸逼近的大火,仿佛在沉著地對待快撞到槍口上的野獸一般。

遊客中有人恐慌地問:“老獵人,火再燒過來怎麼辦?”

“別急,我自有辦法。”一會兒,大火快燒近時,老獵人才拿了一束很幹的草點燃起來,堆在遊客北麵的草立刻熊熊地燒著了,竟然逆著風迎著大火的方向燒去。這兩股火立刻打起架來。火勢居然慢慢小了,而留給遊客的空間越來越大。兩股大火鬥了一陣子,終於“精疲力竭”,慢慢地熄滅了下去。

隻剩下大股黃褐色的煙柱,還在草地上不住地盤旋上升。

當獲救的旅客向老獵人討教“用火滅火”的奧秘時,老獵人深深地籲出一口氣,說:“在烈火上麵的空氣受熱後會變輕而上升,各方麵的冷空氣就會去補充。這樣,在火的邊界附近,一定會有迎著火焰流動的氣流。等到我們北麵的大火接近我們的草堆時,我把草堆點燃,那麼,我們這邊的火,就會朝著風的相反方向蔓延開去,兩股火後麵的草都沒有了,就會漸漸熄滅,當然,火不能點燃得太早,也不能太遲。”遊客們恍然大悟。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水火不相容”,隻有思路開闊的人,才能夠想到以火滅火。

富翁考驗兒子的辦法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

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富翁百思不得其解。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遺產。

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人生的大門往往是沒有鑰匙的,在命運的關鍵時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砸碎障礙的石頭!

伊勒市的地方法規

在丹麥的伊勒市,養狗的人家很多,影響衛生,阻礙交通,還造成不少糾紛和事故,真是狗多為患,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一些不養狗的人看到別人養狗了,自己不免要受其害,於是也養起狗來。

市政當局對這種情況非常擔心,但法律又沒有禁止養狗的條文。這該怎麼辦呢?那時候,私人轎車還沒有發展,上街出門,大多數是乘公共汽車的,養狗的人便帶狗同乘公共汽車。市政當局便在乘車問題上找到了禁狗的突破口。

於是市政府公布了一項地方法規:狗與人不能一同乘車,要分別開來,如果狗單獨乘車也要買車票,按狗的隻數計價。如果它與主人一同乘車,狗則作為人隨身攜帶的行李。這樣就把狗與主人分開了。

而實際上,丹麥政府的法律規定,公共汽車上是不能帶行李的,也沒有專門安放行李的位置,伊勒市的這個地方法規雖沒有說不準狗乘公共汽車,但事實上狗再也無法乘車了。

狗不能乘車,對狗的主人來說,非常不便。他們探親訪友,到公園遊玩,到廣場散步,如果不帶著狗同行就少了樂趣;步行的話,人累狗也累;放在家裏又不放心。與其如此麻煩,倒不如不養狗的好,於是養狗的人也就少了。

伊勒市的地方法規看來很荒唐,居然讓狗單獨使用現代化的交通設施,但養狗為患本來就是荒唐的事,他們也就用“荒唐”的法規來治理,這叫“以毒攻毒”,使狗的主人哭笑不得。

更為“荒唐”的是,國家規定公共汽車不準帶行李,而地方法規則要將狗作為“行李”。這個規定,確也似是而非,狗不是人,是人隨身攜帶之物,不是“行李”又是什麼呢?伊勒市政府用這種似是而非的法規達到了禁狗的目的。

每個人都必須依法辦事,但你可以靈活用腦,“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法則”。

張巡巧用草人

唐朝中葉,安祿山發動叛亂。叛軍一路上勢如破竹,這一天來到了雍丘。著名將領張巡率領雍丘軍民進行了積極的抵抗。守衛戰堅持了40多天,城中的箭都已用完。張巡叫士兵們紮了一千多個草人,給草人穿上黑衣,係上繩子。晚上,叫士兵提著繩子把草人從城牆上慢慢放下去。圍城的叛軍以為是唐軍偷越出城,一陣亂箭射去。等草人身上紮滿了箭,士兵們再把草人拉上城來。這樣反複好多次,得到了十幾萬支箭。

秘密泄露出去,叛軍才知道張巡用了草人借箭的計策。又一天夜裏,隻見又有好多人從城牆上吊了下去。叛軍將土都哈哈大笑,嘲笑張巡愚蠢。有個將領說:“張巡還想用草人來賺我們的箭呀,弟兄們,別上當啦!咱們不理它,讓他們自等著吧!”

過了一陣子,有人報告城牆上的草人不見了。那個將領說:“咱們不射箭,張巡準是等得不耐煩,把草人收回去了。沒事啦,大家都睡覺去吧。”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跑出一支唐軍,直向叛軍兵營殺來。城裏唐軍也擂鼓呐喊,就要殺出城來。叛軍將士早已進入夢鄉,遭到這突然襲擊,立刻大亂。叛軍將領從睡夢中驚醒,以為是唐朝的增援大軍殺來了,不敢抵抗,慌忙下令放火,把那些工事壁壘一齊燒毀,然後逃跑了。原來這又是張巡用的計。這次吊下城牆來的不是草人,而是唐軍的敢死隊。敢死隊下城以後就找地方埋伏起來,到深夜發動突然襲擊,城裏再呼應助威,好像增援大軍從天而降。其實敢死隊一共才500人。等叛軍驚慌逃跑,敢死隊和城裏的唐軍乘勝追殺十多裏,取得大勝利,才收兵回城。

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我們一方麵要認識到,“思維定勢”是“懶漢”的思維方法,要有意識地破除它;另一方麵,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別人可能產生的思維定勢,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關於牧鵝的理論

塞西爾養了100隻鵝。有一天,死了20隻。於是,他跑到猶太牧師那裏,請教怎樣牧鵝。

那位猶太牧師專注地聽完塞西爾的敘述,問道:

“你是什麼時候放牧的?”

“上午。”

“哎呀!純粹是個不利的時辰!要下午放牧!”

塞西爾感謝牧師的勸告,高高興興地回了家。三天後,他又跑到猶太牧師那裏。

“牧師,我又死了20隻鵝。”

“你是在哪裏放牧的?”

“小河的右岸。”

“哎呀,錯了!要在左岸放牧。”

“非常感謝您對我的幫助,牧師,上帝祝福您。”

過了三天,塞西爾再次來到猶太牧師那裏。

“牧師,昨天又死了20隻鵝。”

“不會吧,我的孩子。你給它們吃了什麼?”

“喂了包穀,包穀粒。”

猶太牧師坐著深思良久,開始發表見解:

“你做錯了,應該把包穀磨碎喂給鵝吃。”

“萬分感謝您——牧師。由於您的勸告,上帝會酬謝您。”

第三天,塞西爾有點不快地、但又充滿希望地敲猶太牧師的房門。

“唔,又碰到什麼新問題啦?我的孩子。”猶太牧師得意地問道。

“昨晚又死了20隻鵝。”

“沒關係,隻要充滿信心,常到我這兒來。告訴我,你的鵝在哪裏飲水?”

“當然是在那條小河裏。”

“真是大錯特錯,錯上加錯!不能讓它們飲河水,要給它們喝井水,這樣才有效。”

“謝謝,牧師。您的智慧總是拯救您的信徒。”

塞西爾通過開著的門進來時,猶太牧師正埋頭讀著一部厚厚的古舊的書。

“向您問好,牧師。”塞西爾帶著極大的尊敬說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這兒。看,甚至現在我都在替你的鵝操心。”

“又死了20隻鵝,牧師。現在我已經沒有鵝了。”

猶太牧師長時間地沉默不語,深思許久後,他歎息道:

“我還有幾個忠告沒對你說,多可惜啊!”

許多人生活和事業的失敗,在於太願意聽從別人的“忠告”。記住:你的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戴帽子的!

將要發生什麼事

有個人養了幾隻老鼠,這幾隻老鼠是老鼠中的精品,猶如精靈一般。

這個人每天給老鼠喂美味的食物,並且精心地給它們擦洗身子,老鼠一病,他就異常擔心,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關心,老鼠跟他也非常親密。天晴時他們在院子裏愉快地玩耍,下雨天就在家裏捉迷藏。他們還經常一起去旅行。他感到跟老鼠生活在一起非常快樂,但這並不是他喜歡老鼠的主要原因。他常常撫摸著老鼠的脊背,口中嘟囔:“如果沒有你們,不知道我會遇到多少災難呢。”原來,老鼠有預知危險的本領。他正是注意了這一點,並且深入研究,發揮了作用。

很久以前的一天,老鼠突然都從家裏逃走了。他弄不清是怎麼回事,也就沒命地在後麵追。朋友們也緊緊跟著他。這時,大地震發生了。真是幸運,因為是在外麵,所以他幸免於難。要是呆在家裏,肯定會被壓在建築物下,即使不死,也會受重傷。還有一次,在他外出要上船的時候,老鼠在他的提袋裏騷動起來,他立即收住步子,老鼠隨之也安靜下來。結果,出航的船遇到了風暴,沉沒在大海裏。

他像這樣托老鼠的福而幸免於難的事還有好幾回。他想到這些,就對老鼠說:“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界,今後可要多多關照啊!”

他喂食給它們吃。這天,吃食的老鼠顯得惶恐不安,這是危險的預兆。

“啊?將要發生什麼事?是火災?還是水災?不管它,趕快搬家吧。”

由於事出突然,他也就顧不得價錢的貴賤,胡亂賣掉房子,匆忙搬走了。當然,受些損失也是沒辦法的,要是磨磨蹭蹭,碰上災難豈不更糟!

喬遷新居後,老鼠恢複了常態。他稍事休息,就想弄清自己搬走後舊居到底發生了什麼災難。於是,他往舊居掛了電話,“喂,喂,我是以前的老住戶,想打聽一下……”

“什麼事?忘了什麼東西?”

“不是,我是想知道在我搬走後,您那裏有什麼變化?”

“唔,好像沒什麼。”

“不會的,請您仔細想一下。”

“要說嘛,就是您走後不久,住您隔壁的人也搬了。就這樣。”

“是嗎!新搬來的是什麼人?一定是位可怕的人物。”

他熱心地問。他想,災難這時恐怕已降臨到隔壁,自己要是不搬,無疑會被卷入災難中。但是,對方的回答很讓他意外:

“不,是位很和善的人。”

“真的嗎?”

“是的,因為他非常愛貓,養了很多,所以……”

生活是非常複雜的,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

采用些小花招來推銷自己

你可以拿著一盒子的勞力士手表站在街角,你的每塊手表隻賣一美元,但是如果你不對別人說:“你想要買一塊手表嗎?”那麼,一天下來,你很可能一隻手表也賣不出去。

不要拒絕宣傳自己或自己的產品;不要害怕在你的交易中帶進一些時髦、眩目的做法。

幾年以前,戴維製定出了一個方案,可以用IBM公司的一種製造設備來把數字計算機主板的產量提高足足25%。當戴維把自己的主意推銷給IBM公司的幾位領導時,他們對戴維所介紹的工序和節省成本降低的潛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周過去了,戴維站到了IBM公司董事會的常委會前麵,他們要對戴維所介紹的製造工序帶來的主要變動負責審查和決定是否采納。

當戴維完成了一個自認為非常優異的商業陳述後,一位女主管問道:“新的工序可以節省多少錢?”

戴維告訴她:“一秒鍾就可以節省100美元。”

她馬上說道:“請證明它。”

戴維徑直向她走過去,從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了一張100美元的鈔票,把它撕成了兩半,並把其中的一半遞給了她。她立刻變得目瞪口呆,戴維告訴她:“在你看完我的證據的論證之後,如果我的想法沒有達到一秒鍾節省100美元的目標,那麼我把這剩下的另一半一百美元鈔票給你。”

正常情況下,執行主管們需要你擺出你的證明就行了,但是在這特殊的一天,他們不能再去等待了,他們急切地想知道戴維的那一半百元美鈔的結果如何。戴維的論證非常成功,他還被提升到了一個領導的位置上,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帶著一些眩目的技巧來推銷自己的想法。他最後還是那兩半鈔票的主人。

成功地推銷自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多動些腦筋,設計一些“小花樣”,就容易引起別人的興趣和關注。

為雞設計的隱形眼鏡

自古以來,雞們就喜歡互相挑剔,或挑釁。在現代比社會雞們,這老愛互鬥的脾氣就造成“生意人的煩惱”。上百萬隻雞圍在雞舍裏,被旁的雞挑剔得無處可逃,愛欺負弱小的雞又不停止啄,於是養雞人麵臨了所謂“死亡率”,這通常高達25%。

幾年前,加州一個蛋農發現他的雞死亡率忽然大降,原來是很多雞的眼睛患了白內障的病。一個雞醫告訴他,這病是治不了的。這蛋農說他並不真要治這病。雞們越看不清,仿佛就越不互相打鬥。

這雞醫和一個朋友於是試驗能不能做出人造的白內障效果,用的是隱形眼鏡。試了各種鏡片,包括粉紅色的。結果,他們發現,戴了粉紅色隱形眼鏡的雞,就失去了下互相挑釁的衝動。

這消息一傳出從美國各地、從世界上20多個國家紛紛寄來大量的訂單。這樣熱門的產品,可惜當時還不能進入生產階段,因為鏡片很容易滑落。

又經過幾年的研究,這兩位老兄成立了一個公司,製造比較牢實的鏡片,一旦給雞戴上,足可一年不掉出來。這隱形眼鏡是裝在雞的內眼皮上的。內眼皮一直不能再張開,於是它們就看不大清楚。粉紅色也有醫學解釋。雞看見血時,它那互相侵啄的本能就會增強;但是如果它所看得見的世界是一片粉紅,那麼血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大多數雞農現在解決之道是把剛孵出來的小雞的尖喙剪掉。但這不是好辦法。一方麵使喙不完整,吃東西時難免浪費食物;另一方麵,“愛雞協會”及其他人道組織也反對剪掉雞喙的粗魯辦法。

新的雞隱形眼鏡每副美金20分,保證雞們的死亡率從25%減少到5%。雞們雖然會終生視線模糊,隻見一片粉紅,但是它們可以專心生蛋,長肉,不會急著去打鬥,也不怕被同類啄死。至於雞農如何替他上百萬的雞一隻隻地戴上隱形眼鏡,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了。

敢於在不同的知識領域和實踐領域內創造性地進行思考的人,常常能夠從全新的角度解決問題。

簡單而巧妙的蒸蹄髈法

清朝康熙年間,著名文人朱彝尊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儒雅風流,詼諧滑稽。

他曾經和一位道士交遊密切,道觀中有兩株枇杷樹,遠近聞名。每當枇杷成熟,道士總忘不了請彝尊去品嚐。這枇杷味道絕佳,而且無核,朱彝尊早對它懷著濃厚的興趣。

有一天,朱彝尊問道士:“這枇杷是什麼品種,居然這麼好?”

道士機警地回答:“這是仙種。”說完就不再開口了。

朱彝尊知道道士最愛吃蒸豬蹄髈,一天,特意請道士來家吃蒸蹄髈。

道士來到朱家,隻見一個仆人提了一隻豬腿從身邊走過。誰知,過了一會兒熱騰騰的蒸蹄髈就上桌了。吃起來又爛又酥,肥而不膩,鮮美可口。這樣短的時間便能蒸爛豬蹄髈,道士感到詫異,便向朱彝尊請教妙法。

朱彝尊說:“這也不難,就用你的無核枇杷種和我做交換吧!”

道士說:“要種出無核枇杷說來簡單,隻要在枇杷開花的時候,把花中間的一根花蕊拔去就成了。”

朱彝尊說:“我的蒸蹄法更簡單,現在吃的這隻是昨天晚上蒸好的,剛買來的豬蹄髈還沒下鍋呢!”

在思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必囿於傳統的觀念,要不拘一格,盡量考慮一切可能的解決方法。

亂誇海口的商販

從前有個商販,在集市上賣馬,每匹馬要價500塊錢。他吹噓自己是個養馬能手,他馴養的馬,跑起來四蹄騰空,快如閃電。無論跟什麼馬比賽,他的馬總是得勝。如果試下來不是這樣,他願意倒賠500塊錢。

一個馭手經過這裏,聽了他的話,接口說:“你這馬真是太好了,我要買下來。不過先得讓我試一試它的腳力。”

“行,行!”商販連聲同意,馭手把馬牽走了。

待會兒,馭手又經過這兒,見到這人又在為他的另一匹馬吹噓,說的話跟剛才一模一樣。

馭手二話沒說,又牽走了第二匹馬。

又過了一會兒,商販找到馭手,要他支付兩匹馬的價款。

馭手說:“我已經跟你結清了賬,一分錢也不欠你了。”

商販一聽,急得跳了起來,說:“第一匹馬是500塊錢,第二匹馬也是500塊錢,你一分錢也沒給我,怎麼說不欠我的錢呢?”

“有意思!”馭手撇撇嘴,說:“我讓你的兩匹馬比試了一下,結果是一匹在前,一匹在後。在前麵的,我應該付給你500塊錢,在後麵的,你應該倒賠我500塊錢,這樣一來一去,我們的賬不是算清了嗎?我還欠你什麼錢呢?”

商販目瞪口呆,答不出一句話來。

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契機。思路靈活的人,能夠少花錢、甚至不花錢,辦好更多的事。

誰的本事最大

掌管智慧、財富、幸福的三位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他們卻為誰的本事最大而爭吵起來。

幸福說:“當然是我最重要了,如果一個人智慧如海、財富像山,一生卻多災多難沒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財富說:“反過來說,如果貧窮到連一口飯都沒得吃,光有滿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裏?當然是我最重要了。”

智慧說:“你們兩個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個人家財萬貫、無難無災,卻是一個沒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滿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還是智慧最重要。”

他們各說各話,一時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見地上有一位農夫在種地,財富就說:“不然我們就拿這個人做實驗,來比一比誰重要吧!”

說完,他的手指一指,農夫馬上犁到一個大缸,缸裏裝滿了金銀珠寶。突然得到這麼多的財富,農夫嚇傻了,一時迷了心智。

農夫心想:“我突然得到這麼多財寶,回到家親戚朋友一定會盤問,鄰裏一定會懷疑,甚至不認識的人也會來搶奪,為了安全起見,我不如搬到外鄉去居住。”農夫丟下了他的犁,放棄了土地,一刻不停的帶著那些金銀珠寶逃離家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鎮定居下來。

意外成為富翁的農夫,生活並不快樂,他既沒有親戚朋友,也沒有愛和關心的對象,每天悶悶地坐著發呆。

這時,幸福之神說:“你看,財富並沒有使他生活更好,換我來試試吧!”他手指一指,一位美麗無比的姑娘走過農夫的窗前,使坐在黑暗中發怔的農夫跳了起來。他尾隨著少女,一直到少女消失在一座大宅。

農夫的心中燃起了幸福的渴望,立刻找了媒人向少女提親,女方的家長看農夫老實可靠,又有大筆的財富,於是同意了這門親事。

但是,雙方在談論親事的過程中,農夫常常發呆發怔,也不笑,也不大說話,又沒有任何親戚朋友。

少女的父親在婚禮的宴席上後悔了,他想:“這個人雖然有錢,卻是個傻子,他怎麼能配上我的女兒呢?不如在夜裏把他殺了,奪了他的財產,再找一個聰明的小夥子來當我的女婿。”

當他這樣想的時候,財富覺得無計可施了,因為給農夫更多財富隻是更加速他的死亡。幸福也毫無辦法,因為對一個有錢的傻子!幸福是掌握在別人手裏的。

他們一起跑去求智慧救救那個可憐的農夫,智慧同意了,他的手指一指,給了農夫雙倍的智慧。

坐在酒席上的農夫突然眼珠子轉了一轉,站了起來,大聲地說話:“親愛的父老鄉親、尊貴的嶽父嶽母,請大家靜一靜,聽我說幾句話。”

大家抬起頭來,看到農夫態度從容優雅,語調誠懇有力,都被震住了。

農夫說:“我第一天看見我的妻子,看到她美麗端莊,有著賢妻良母的氣質,就愛上她了。我心想,這麼好氣質的姑娘一定是由最好的父母教養出來的,經過這麼多天的觀察,我的嶽父嶽母果然是最好的人。為了感謝他們教養出這麼好的女兒,我將把大部分的財富送給他們,並且帶著我的新婚妻子返回故鄉。”

在嶽父嶽母家住了幾天,農夫帶著新婚妻子回到故鄉,由於他很有智慧,很快就又擁有了許多財富,並且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一個人應該先追求智慧。有了智慧,財富和幸福就會接踵而來。

事故發生以後

1905年的一天,在美國伊利湖畔繁忙的公路上,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車禍:兩輛汽車頭尾相撞,導致了一連串的汽車相撞,轉眼間,公路上一片狼藉,碎玻璃、碎金屬片滿地皆是。

事故發生以後,除了警察趕到現場以外,還來了一個汽車廠的老板,他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界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為什麼也急匆匆趕來呢?

原來,這位精明的老板希望從撞壞的汽車上找到一點別人的秘密。

福特仔細地觀察著每一輛撞壞的汽車。突然,他被地上一塊亮晶晶的碎片吸引住了,這是從一輛法國轎車閥軸上掉下來的碎片。粗看這塊碎片,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然而,它的光亮和硬度使福特感到其中必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於是,福特把碎片揀了起來,悄悄地放進了口袋,準備帶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回到公司以後,福特將這塊碎片送到了中心試驗室,吩咐他們分析一下,看看這塊碎片內究竟含有什麼東西。

分析報告很快出來了,這塊碎片中含有少量的金屬釩:它的彈性優良,韌性很強,堅硬結實,具有很好的抗衝擊和抗彎曲能力,而且不易磨損和斷裂。

同時,公司情報部門送來了另一份報告,結論認為,法國人似乎是偶然使用了這塊含釩的鋼材,因為同類型的法國轎車上並不都使用這種鋼材。

這一下,福特高興極了。他下令立刻試製釩鋼,結果確實令人滿意。接著,他又忙著尋找儲量豐富的釩礦,解決冶煉釩鋼的技術難題,他希望早日將釩鋼用在自己公司製造的汽車上,迅速占領美國乃至世界市場。

福特終於成功了。他的公司用釩鋼製作汽車發動機、閥門、彈簧、傳動軸、齒輪等零部件,汽車的質量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幾十年後,福特汽車公司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商之一,福特曾高興地說:“假如沒有釩鋼,或許就沒有汽車的今天。”

一件意外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不要總是抱著旁觀的態度,你不妨想一想,能從這一事件中得到什麼啟示,獲得什麼經驗。

肯用腦子的小報童

某一個地區,有兩個報童——布萊克和比爾——在賣同一份報紙,兩人是競爭對手。

比爾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門也響亮,可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是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布萊克肯用腦子,除沿街叫賣外,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到那裏,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兒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但很小。漸漸地,布萊克的報紙賣得越來越多;比爾能賣出去的卻逐漸減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

為什麼會如此?布萊克的解釋非常有趣:

“第一,在一個固定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把報紙發出去,這些拿到報紙的人就肯定不會再買別人的報紙,等於我先占領了市場。我發的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打擊。”

“第二,報紙這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有複雜的決策過程,隨機性購買多,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零錢,明天也會一塊給,文化人嘛,不會為難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什麼關係,一則總會積壓些報紙,二則他已經看了報,肯定不會去買別人的報紙,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無論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要擊敗競爭對手,都要充分開動腦筋,走自己獨特的道路。

農業改良的建議

有這樣一個故事:智利是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麓的國家,由於曆史的原因,一度外債高舉、經濟滯後,連糧食也要依賴進口供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好管閑事的美國人派遣了一個農業考察團前往智利,為那裏的人們提供必要的農業技術指導,以提高當地農作物生產水平。

安第斯山脈盛產馬鈴薯,幾千年來是智利人的主食。經過實地考察後,農業專家們發現,盡管已經積累了如此之久的種植經驗,當地的農民好像還沒有發展出現代化的生產技術。例如,產地位處貧瘠的高地,每塊田地的形狀並不規則,而且布滿了大石頭,種植的品種高達10餘種,各個品種的馬鈴薯產量不一。收獲馬鈴薯時,農民對偏僻處、地形崎嶇處的馬鈴薯,根本就不收,任憑它們生長,缺乏完整的收獲規劃。

農業考察團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問題的根源,而且很容易就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了農業改良的建議:如果挑選高產量的馬鈴薯品種,廣泛改良種植技術,並重新整理田地,例如除去巨石與雜草,根據科學計算,起碼可以比過去增加15%的產量,剛好可以彌補智利糧食不足的缺口。

事情似乎解決得很順利,現代科學似乎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一切自然界的問題。可是,這樣改良的結果卻給當地的農作物產業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災難,糧食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引發了更嚴重的饑荒。因為農業專家們短期的觀察,並無法與安第斯山脈的農民數千年的經驗相比。專家們隻是考慮從作物品種、土壤條件、種植方法等可控因素方麵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卻忽略了(或者說是沒有觀察到)那些不可控的因素所造成的損害。比如,當地頻頻發生的、意外的自然災害,春天裏半夜的霜凍,夏天毛毛蟲的侵害,微菌在馬鈴薯成形前所從事的破壞,甚至冬天太早來臨,都可能影響到當年的收成。也恰恰是在這樣嚴酷的自然環境之下,使當地的馬鈴薯必須提高抵擋災害的能力。所以,農民會在災害後,前往偏僻角落、巨石與雜草間,尋找幸存的馬鈴薯塊莖,這些馬鈴薯塊莖都是具有相當的抗自然災害能力的品種。雖然當時可能會麵臨糧食不足的窘境,但是明年種植時卻可以種植多品種馬鈴薯,來應付不同情況的災害。所以多樣化的產品品類,看上去並不科學的收成規劃,農業專家認為沒有效率的種植方式,卻正是智利農民求生存的改革之道。

生態學稱有效率的農業為“單一收成”,也就是減少農作物品種的種植,通過單一收成,可以保證在短期內有豐富的產量。但是相對地,也可能會影響長期穩定的收益。一方麵,土地反複的利用,會使土壤養分枯竭,破壞生態係統內自然循環的涵養,也威脅到當地動植物的生存;另一方麵,“單一收成”固然可以得到很高的短期收益,但同時也降低了對環境風險的抵禦能力,一旦出現變化,有可能會對整個生產係統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現實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其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的,而且,萬事萬物的存在並非彼此孤立,而是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每一種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觀、現實的理由,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現實問題,如果我們試圖用一種“模式”來生搬硬套的話,受到現實懲罰的隻能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思路一定要靈活,考察和分析問題一定要全麵,目光也一定要放得盡量長遠些。

把“廢物”變成“無價之寶

美國德州有座很大的女神像,因年久失修,當地州政府決定將它推倒,隻保留其他建築。這座女神像曆史悠久,許多人都很喜歡,常來參觀、照相。推倒後,廣場上留下了幾百噸的廢料:有碎渣、廢鋼筋、朽木塊、爛水泥……既不能就地焚化,也不能挖坑深埋,隻能運到很遠的垃圾場去。兩百多噸廢料,如果每輛車裝4噸,就需50輛次,還要請裝運工、清理工……至少得花25000美元。沒有人會為了25000美元的勞務費而攬這份苦差事。

斯塔克卻獨具慧眼,竟然在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況下,大膽將差事攬在自己頭上。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廢物”真正是無價之寶。他來到市政有關部門,說願意承擔這件苦差事。他說,政府不必費25000美元,隻需拿20000美元給他就行了,他可以完全按要求處理好這批垃圾。

合同當即就簽訂了。斯塔克還得到一個書麵保證:不管他如何處理這批廢物垃圾,政府都不幹涉,不能因為看到有什麼成果而來插手。

斯塔克請人將大塊廢料破成小塊,進行分類: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幣;把廢鉛廢鋁做成紀念尺;把水泥做成小石碑,把女神像的帽子弄成很好看的小塊,標明這是神像的著名桂冠的某部分;把神像嘴唇的小塊標明是她那可愛的嘴唇……裝在一個個十分精致而又便宜的小盒子裏。甚至連朽木、泥土也用紅綢墊上,裝在玲瓏透明的盒子裏。

更為絕妙的是他雇了一批軍人,將廣場上這些廢物圍起來,引來了許多好奇的人圍觀。大家都盯著大木牌上寫的字:

“過幾天這裏將有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

是什麼奇妙事?誰也不知道。

一天晚上,有一個人悄悄溜進去偷製成的紀念品,被抓住了。這件事立即傳開,於是報紙、電台、廣播紛紛報道,大加渲染,立即就傳遍了全美。斯塔克神秘的舉動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好奇心。

這時,斯塔克就開始推出他的計劃。他在盒子上寫了一句傷感的話:“美麗的女神已經去了,我隻留下她這一塊紀念物。我永遠愛她。”

斯塔克將這些紀念品出售,小的1美元一個,中等的2.5美元,大的10美元左右。賣得最貴的是女神的嘴唇、桂冠、眼睛、戒指等,150美元一個,都很快被搶購一空。

斯塔克的做法在全美形成了一股極其傷感的“女神像風潮”,他從一堆廢棄泥塊中淨賺了12.5萬美元。

在大多數人都否定的事物上動腦筋,獨具慧眼,見人所未見,便可能取得意外的成功。對於獨具慧眼的人來說,賺錢的機會無處不在,關鍵就在於他們善於發現。

借皇上的威光招引顧客

從前,有個人開了一家藥店,專賣治腳繭的藥。他為了招徠顧客,便想了個欺騙的方法,做了一塊橫匾招牌,上麵寫著“供禦”二字,意在向人炫耀自己的藥是供皇帝用的,因為這“禦”字即是與帝王有關的稱謂。

他這一招還真靈,果然許多長腳繭的人都來買他的藥。有一天,來了幾個讀書人,走到這藥店門口,看到這“供禦”二字的橫匾,很好奇,其中一人徑直走到櫃台前問:“請問賣的什麼藥?”

那賣藥人回答道:“治腳繭的藥。”

那讀書人回頭朝同來的幾人笑著說:“這就奇怪了,皇帝從不自己走路,怎麼會長腳繭,又怎麼會用他這治繭的藥呢?”

這幾個讀書人邊議論邊譏笑這個賣藥人的愚蠢把戲,走開了。結果,這家藥店的騙人廣告被戳穿了,那些有腳繭的人也都不來買他的藥了。

過了些時候,皇上知道了賣藥人打著皇帝的招牌行騙的事,便派人來傳喚他,並要對他加罪。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著說:“小的怎敢鬥膽欺騙皇上呀!隻不過是想借皇上的威光招引顧客罷了!”

皇上這次總算慈悲為懷,考慮到賣藥人隻不過是為了謀生罷了,於是並未治罪就把他放回去了。

賣藥人回家後,立刻把店門上掛的那個橫匾摘下來,在原有的“供禦”之上,又增加了4個字:“曾經宣喚”,依然想借此招徠顧客。

思維靈活的人,總是能夠千方百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擴大自己的影響。必要的時候,他們還會靈活地耍些小手腕。

物以稀為貴

東漢初年,遼東一帶的豬都是黑毛豬,當地人也都習以為常。忽然有一天,一個商人家中的老母豬生了一窩毛色純白的小豬,大家都爭相來觀看,附近一帶的人都認為這一定是一種特異的品種,於是就有人給這個商人出主意說:“如此幹淨純白色的小豬,天下一定少見,你應該把它們送到洛陽,去獻給皇帝,皇帝肯定會重重地賞你。”又有人來給他出主意說:“還不如把這群小白豬拉到燕京市場上去,肯定能賣個大價錢。物以稀為貴,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就後悔都來不及了。”遼東商人聽了,果然動了心。經過一番盤算,覺得還是把豬運到燕京市場去賣個大價錢比較合算。於是,他把白毛小豬裝上車,向燕京進發了。

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跋涉,等走到燕京時,他的小豬也基本上都長大了。他喜不自勝,這一回不知道要發多大一筆財呀!這一天,當他把白毛豬運到市場的時候,簡直給嚇呆了。原來燕京市場上到處賣的豬都是白色的,白毛豬在這裏不足為奇不說,價錢還不如遼東的黑豬。遼東商人眼看著豬賣不出去,空歡喜一場,心中十分懊悔,心想,還不如在當地賣了,也總比現在這樣強啊!

胡思亂想了一陣以後,他靈機一動:既然遼東沒有白毛豬,這裏白毛豬的價格也不貴,我為什麼不從燕京販幾十頭白毛豬回遼東?那樣才是真正的物以稀為貴,肯定能賺一筆。於是,他就從燕京販了幾十頭白毛豬回遼東,很快就賣出去了。接著,他又販黑毛豬來燕京,也是大賺了一筆。

很多時候,即使在失敗中,也孕育著成功的機會,關鍵在於你能不能靈活思考,及時發現,努力把握。

同樣的食譜和不同的結果

美國人琳達有一次在保加利亞旅行時,深深地為當地的一位婦女製作的一種精美甜點所折服。為此,對其念念不忘的琳達特意討要了這種點心的食譜。食譜上稱需用10個雞蛋和一些其他的調料。回家後,琳達按照食譜如法炮製,結果竟弄得一塌糊塗。

但琳達並未灰心喪氣,在又一次旅行時,她請這位保加利亞婦女給她演示了一遍,琳達詳細地觀看了甜點製作的全過程並做了詳盡的記錄。可回家後她又一次做砸了。

琳達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食譜和方法,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後來,在一次烹飪協會舉辦的聚會上,在琳達準確地描述了製作甜點的過程後,一位友好的烹飪愛好者直截了當地說琳達的配料太軟了。他認為可能是雞蛋放得太多所致:“10個雞蛋,太軟,為什麼不嚐試減掉幾個呢?”

就在那一瞬間,琳達恍然大悟。“為什麼不嚐試減掉幾個呢?”琳達馬上想到,保加利亞的雞蛋普遍較小,更像是美國的中型雞蛋,而她每次做甜點時都是用10個大個美國雞蛋。回家後,琳達第三次按食譜去做時隻放了8個大雞蛋,——又美又香的甜點她終於製作成功了!

不論幹什麼,都要因地製宜、靈活應變。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就不能再簡單、生硬地照搬別人的經驗!

神偷積累30年的“經驗

清朝乾隆年間,京城出現了一個專偷皇宮寶物的神偷。他來無影,去無蹤,縱使紫禁城牆高池深,戒備森嚴,都不放在他的眼裏,依舊是來去自如。皇宮內大大小小的瑣事何等繁雜,隻不過出現一名小偷而已,倒也沒有驚動到高高在上的皇帝。

直到有一天,乾隆皇帝發現放在禦書房的玉璽竟然不翼而飛,勃然大怒,敕令紫禁城內外作地毯式的搜索。妙就妙在這裏,玉璽居然在三天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皇帝的桌上。這下子乾隆慌了,他想:“這神偷在深宮內苑裏這般地來去自如,這次玉璽失竊倒也算了,下次如果他要取我的頭,那不就……”乾隆越想越恐懼,馬上召見大臣們商討對策。

會議中,眾大臣麵麵相覷,隻見和珅率先打破沉默:“啟奏陛下,臣有一計,定可捉拿此賊。”

乾隆急道:“愛卿有何對策?”

“這需要多管齊下。”和珅稟奏道,“首先,加派三千禦林軍嚴守紫禁城,務求滴水不漏;其次,加強宮內防盜機關,嚴防裏應外合;最後,百姓出入京城,一律接受身份及行李檢查,以防贓物外流。如此一來,此惡賊一定無所遁形,難逃法網。”

乾隆大喜:“很好,就依愛卿所言,馬上去做。”

不料這計策實施了半年,神偷猖獗依舊,接連著幾件寶物被偷不說,京城的百姓也都感到不安,怨聲載道。乾隆看看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隻得再召開會議討論。

“劉愛卿,你一向足智多謀,這次倒拿點主意啊!”乾隆沉不住氣,開門見山地點名劉墉想想辦法。

劉墉駝著背,伸出三根手指頭緩緩地說:“啟奏陛下,依臣愚見,倒可以從三方麵下手。一是將紫禁城外增派的禦林軍都撤掉;二是將所有寶庫的大鎖通通拿掉。第三呢,就是將存放寶物的箱子全部打開。如此一來,必能手到擒來。”

乾隆聽了大惑不解:“劉愛卿,你是聰明人,怎麼說起這等糊塗話來了?”

劉墉眯著眼睛,嘴角浮起一抹微笑:“請陛下試試看,便知成效!”

於是乾隆下令照辦,不出10天,神偷居然就被輕易地捉到了!

原來這位神偷已有30年偷竊曆史,上千次的成功經驗告訴他,進入目的地後,要先機警地躲過警衛,找到門後迅速開鎖、進入、拿寶物,拿到後迅速往窗外跳。隻要精準地執行這些步驟,即使再嚴守的地方,也能順利地偷出寶物。可是這次進入目的地後,竟然沒有警衛,也沒有鎖門。進去後,隻看見箱子打得開開的,窗戶也被拿掉了。在這一連串的猶豫中,他的腦海中浮現了前所未有的疑問、驚慌與恐懼。就在這猶疑的片刻,說時遲那時快,巡邏的衛兵一擁而上,神偷還愣在那兒,口中猶自喃喃念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其實,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銅牆鐵壁,而是神偷積累30年的經驗,打敗了他自己。

在知識經濟時代,隻有保持靈活的頭腦,敢於突破過去的思維定勢,掌握新的環境,麵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