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卡耐基人際心理》(3)

《小婦人》reference_book_ids":[7280733142330117139,7255243220051823670,7356885044968819774,7293416252448443444,7294567293290286095,7280733142309145661,7267090243398929419]}],"2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start_container_index":28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格列佛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312743811396930596,7293395599326448666,7280462903520529466,6925013720817011720,7077507910133124104,7341273758155426878,7307566066916396082,7267077384648526889,6989851914036841503,7316473090278427687,7356885034181086270,7234830139635272765,7280462903558278155,7227001016883874874,7311634279811779647,732973331061827487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二篇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1 不讓對方討厭自己

卡耐基名言

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如果不想被他人討厭,首先你要對他人熱情一些。

在社交的過程中,沒有人願意做一個人人討厭的人,誰也不希望自己沒有朋友,可是在我們的周圍,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談不上有什麼罪過,也不算有什麼圖謀不軌的行為,但是卻能對他人造成很大的危害,隻是因為他們總是讓別人感到乏味,惹人討厭。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才能做到不讓對方討厭呢?

有時候,一句最普通的問候—“您的孩子好嗎?”都會招致一連串惹人討厭的彙報。

隻要對方話匣子一打開,你就隻能幹坐在那裏,讓那些毫無價值的情況彙報和沒完沒了的話題將你淹沒。這類談話內容一般是這個樣子的:

“你知道嗎?約翰最近都不好好吃早飯。昨天還把裝滿麥片的飯碗扣在了自己的頭上。你瞧,他太頑皮了!後來,我給兒科醫生打電話,我說:‘醫生,我已經用盡各種方法了,但是約翰還是不肯乖乖吃飯。他要麼把麥片吐出來,要麼就把麥片搞得到處都是。最糟糕的情況是他把麥片弄了一身。’

“醫生問我有沒有試過往麥片裏加點兒香蕉。可是,很奇怪,約翰就是不喜歡香蕉。他還把香蕉叫‘蕉蕉’—瞧,多可愛啊!他說:‘約翰不要吃蕉蕉。’他還不停地揮動著胖乎乎的小手,大聲喊叫,差點兒沒把房頂給掀起來。奇怪的是他比同齡的孩子長得快,表達能力也比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強。啊,差點忘了說,前兩天,他把桌布給拉了下來,然後用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我說:‘約翰拉拉。’我和他父親笑得肚子疼。”

我的天呀,我相信你現在應該也快要被這種沒完沒了的話煩死了。

更可惡的是,這類人總有這種本事:他們能把各種各樣的話題輕而易舉地帶到他們想要開始的話題上,甚至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都能立刻帶到他們的“軌道”上來。就算你想把話題引開,談談諸如馬龍·白蘭度或是洛克·赫德森,還是沒有用,他們依然隻喜歡談論自己親愛的孩子。

我就認識這樣一位太太。就算當時談論的話題是國際關係或是牛肉的價格之類的內容,她也能很輕鬆地把話題引到她的女兒達芬身上。她的方法是:“哎呀,外國人當然不可信啦。去年夏天的時候,達芬的大學朋友邀請她去參加一個歐洲旅行團。他們隻是想著要不要去西柏林看看,並沒有打算進入鐵幕。達芬問我:‘媽媽,你覺得怎麼樣?’然後我說……”

就是這個樣子,事實上,這類人的心智還未成熟,他們不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沒有人喜歡對方一直談論自己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這類惹人討厭的話題不隻是來自喜歡回憶當年的父親,或者是喜歡交代細枝末節的母親。比如一名住在水牛城的推銷員,如果他剛好做成一筆雪地輪胎的生意,他也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詳細敘述自己是怎樣哄騙一家百貨公司跟他簽下一筆價值一萬美元的訂單的。

或者,你可能也聽過一位橋牌高手談論自己是如何贏得滿貫;還有一些鐵杆影迷,他們總喜歡把剛看過的影片情節沒有一絲遺漏地從頭到尾說給你聽,能把你聽得簡直想拿盞台燈朝他砸過去。

這類惹人討厭的話題涉及內容非常廣泛,不單單是有關孩子或是電影情節,也可能是丈夫的最大愛好—把家具重新整修一遍;或者是艾瑪表姐的水果儲藏室;還有可能是某個兄弟的工作;抑或是某個姐妹的悲慘遭遇;甚至是關於寵物貓狗的一些瑣事。有一次,在曼哈頓的一個街角,我遇到了一個舊友,她居然花費二十分鍾向我詳盡地描述了她家金絲雀那出了毛病的消化係統。

因此,在社交時,如果你不再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的事情,我想應該是不會有人討厭你的。

寫到這兒,我想起了馬克·吐溫的一部作品裏麵的故事。故事中這個人毫無邊際地講述了一件事,卻一點兒也沒有說到重點。講述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哎呀,我有沒有跟你說過我去西部參觀哈比印第安村的事情?我們當時是周五出發的—呀,不對,是周四—還記得嗎?我曾經告訴過你我們要周四動身,因為我周三得去看牙醫。我要找牙醫幫我治療一下鬆動的上牙。上帝啊,他可真夠嘮叨的,說起話來沒完沒了。不過,他很懂得做生意,我還跟我的老板說起過他。說起我的老板,他可真夠奇怪的,不管什麼事情都要依靠我,他老是不在狀態。我還曾經跟艾拉說過:‘艾拉,如果我哪天辭職不幹了,真不知道我的老板會怎麼辦?’艾拉說:‘比爾,如果你敢辭職,我就回家去找媽媽了。’真是太幼稚了,對嗎?”

你最終也沒有搞清楚那個哈比印第安村到底是什麼情況!

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有一個話很多、整天嘮嘮叨叨的卻從來不知道他說話的重點是什麼的人,你會喜歡他嗎?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一定要避免自己說話沒有重點。

相比話比較多的人而言,這一類人還算是少數,但是也不能忽視。

當你費盡心機,想要找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來展開對話時,你卻發現這麼做隻是雞同鴨講。就算你再次嚐試,想要激起他說話的興趣,得到的卻是對方麵無表情的回應,又或者隻是幾聲沒有感情的“哦”罷了。如果你夠幸運的話—反正我是從沒遇到過—也許還能聽到一聲挽回麵子的問話—“是這樣嗎”,你也隻能把這句話當作他對你唱獨角戲的鼓勵了。

這類人好像根本沒有感情。想要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機智或是禮貌性的回應,就好比想到其他星球發行股票一樣艱難。他們隻會讓你碰一鼻子灰,而不會對你有興趣,他們永遠都保持一種土豆般的沉默,也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就像威廉·史特格漫畫作品中的人物站在你麵前—如果他們可以“複活”的話。

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如果不想被他人討厭,首先你要對他人熱情一些。

還有一類人,他們總喜歡證明自己是對的,無論談論什麼,總要爭個高低。和這一類型的人聊天,不管談論什麼都會被回擊,就像是彈力球一樣,反彈到你的臉上,打你一下。

他們好像無所不知,並且總能讓別人沒有說話的時機,很果斷地用幾句話迅速終結任何談話。如果你和他的觀點相左,他絕不客氣,直接指出你患有嚴重的鬥雞眼。

“天哪,難道你是瘋了嗎?”他大聲喊道,“你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情早就已經被證實了,是……”或者,如果他當時的心情不錯的話,也許會悄聲告訴你:“先生,你全錯了,不是這樣子的,告訴你吧……”

這種缺乏情趣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更糟糕的是,他們總是以一種無情的、草率的、結論式的方式告知你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並不是你非常願意聽到的。

對付這類人,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管他說些什麼,你都要表現出讚同的樣子,不然,就算你很有禮貌地表示出異議,那也會被一場拉鋸戰搞得筋疲力盡。你不用期望能和這類人通過討論交換意見和觀點,因為對方隻想把自己的觀點講明白,還要像摩西頒布律法一樣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

因此,若你恰好是這樣的人,就不要再質問為什麼自己沒有朋友了。另外情緒總是很低落、很悲觀的人,也是在人際交往中處於劣勢、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人。

在這些人眼中,這個世界很恐怖,仿佛地獄一般。他們對人對事都很悲觀,覺得人生也沒有什麼希望。他們認為,世界充斥著白癡、騙子和各種各樣凶狠惡毒的人,就連氣候也極不穩定,變得比從前更惡劣了。

如果你和這類人聊上十來分鍾,大概你也會潛移默化地開始情緒低落、鬱鬱寡歡起來。就像惡劣的天氣對我們有不好的影響一樣,不管你當時的心情有多好,這種悲觀氣氛就像變壞的氣候,把你卷入暴風雨中。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一位夫人就是這種類型的人。她每次見到我都要彙報一下最近的詳細情況,然而讓人感到不幸的是,好像她就沒有遇到過一件好事情。

“剛才我去逛街,想買一些布料做廚房的窗簾。”她開始講述,“我整整等了十幾分鍾,竟然沒有一個店員來招呼我。自然,他們也會時不時地看我一眼,估計感覺我不像是什麼富人,不用特地跑過來招待。我去其他商店裏也受到了同樣的冷遇,最近實在是讓我無法忍受!禍不單行,我的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醫生告訴我說,他很驚訝我每天是怎麼過來的—我幾乎快要喪失消化功能了!還有,我的骨頭被這樣的天氣折磨得疼痛難忍。你是不是認為以我現在這個樣子,應該會得到家人多一點兒的關心?事實上,不怕告訴你,除非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向家裏尋求幫助的。”

以上隻是我列舉出的一小部分例子罷了。他們可是永遠都不會停止訴苦的。

我認為假如你身邊有這類人的存在,你也會崩潰的。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或許我們自己身上就有這些惹人討厭的舉動,應該時刻保持警惕。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不要做一個惹人討厭的人。

2 懂得如何贏得他人的欣賞

卡耐基名言

1.別人是否愛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值不值得他們去愛。

2.獲取友誼的能力不是指與人交談、開玩笑或是勾肩搭背,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以及想要把自己的愛好、興趣傳遞給他人的願望。

在生活中,不少人常常自怨自艾,嘴裏經常說著“我很害羞,所以幾乎沒人注意到我”“沒有一個人對我感興趣”“誰也不想認識我”“沒有人會喜歡我”等這樣的話。這可以算是典型的“想要得到一份真摯的友誼”或“期望和別人關係良好”的心理表現。但是,我們把順序搞錯了:我們總是想讓別人來喜歡自己,卻沒想過如何才能讓別人喜歡。

可別人為什麼一定要喜歡你呢?誰也沒有義務必須喜歡某個人。一定得有個理由讓別人會選擇你(工作或社會交往的理由都可以)。也就是說,一定得有別人所需要的特指,否則,他們不可能注意到你。

孔子也說過:“別人是否愛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值不值得他們去愛。”要想獲得友誼或者愛情,需要用心改變自己的態度,並且增強自己能夠讓他人喜歡的優點,而不是一直擔心他人是否喜歡自己。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應該把目光集中在別人喜歡我們這個結果上,因為如果你太在乎結果如何,就會緊張、害怕,並且表達也會出問題,最後導致的結果通常就不會太好。所以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讓別人主動喜歡上你。

在這一點上,我的好朋友—著名作家荷馬·克洛維斯就做得很好。他很擅長交友。任何與他相遇的人在和他共處的一刻鍾內都會對他產生好感,不論你是清潔工,有錢人還是老人、小孩。這是為什麼呢?他並不是長得年輕帥氣,也不是富翁,那麼他怎樣吸引別人呢?答案很簡單,他一點兒也不做作,並且別人能感受到他真心的喜歡和關心。

小孩爬到他的膝蓋上,朋友家的用人也會用心為他準備吃食。如果有人宣布今天荷馬·克洛維斯要來,那當天的聚會肯定座無虛席。不僅是朋友對他如此,他的家人也十分敬愛他,全都誇讚他。

他是怎樣獲得這種待遇的呢?答案很簡單—真誠待人,熱愛他人。他從來不在意對方的身份或是行為。任何人對他來說都意義重大,都值得被關愛。他能和陌生人像舊識一樣交談,他不會隻談論自己,而是盡量談論對方。他通過提問,可以知道對方來自何處,要去做什麼,以及對方家人的情況等。他不會嘮嘮叨叨,隻是通過表示自己的關心和對方建立友誼。

就連最愛嘲笑別人的人,都會佩服這種方法。約瑟夫·格魯也曾說過,外交界的秘訣是“我得喜歡你”。

荷馬·克洛維斯從來不為交朋友而擔心,因為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而是專心喜歡別人,所以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銷售人員也可以通過這一方法,贏得客戶的信任。

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肯定知道,如果你一直擔心買賣能否成交,就會因為嚴重的心理負擔而發揮不好。一位食品行業的董事長在上大學時曾靠推銷縫紉機賺夠學費。他認為,優秀的銷售人員並不會在意生意是否成交,而是一心一意地為顧客服務。

如果銷售人員的關注點是為顧客服務,那麼通常不會被拒絕。沒有人會拒絕別人的幫忙,對吧?

這位先生告訴我:“我現在經常和銷售人員講,如果他們每天早上都想一次‘我今天要多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而不是‘我今天要多做成幾筆買賣’,那麼和顧客之間的溝通會更順暢,自然生意也就更好做了。優秀的推銷員是那些可以讓別人生活得更好更快樂的人。”

相反,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太在意一件事的結果,那麼你必然不如將自己的心思全放在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結果理想,我也是吃夠了苦頭才學會這一課。我膽子很小,所以別人都喜歡欺負我,連餐廳服務員、火車站的挑夫和出租車司機都喜歡嚇唬我。而且我也不擅長在別人麵前講話,這難度對我來說和別人去主持大型活動不相上下。

幾年前,有一次我準備去演講,觀眾據說很難對付。所以我在和一個朋友吃飯時就表露出這種緊張的情緒。我滿懷憂慮地問朋友:“如果他們不認同我的發言該怎麼辦?他們不喜歡怎麼辦呢?”

朋友說:“他們為什麼必須喜歡你呢?你能帶給他們什麼呢?你的講話重要嗎?”

“我認為那些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他繼續說下去,“我認為他們是否喜歡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把想說的內容都講出來了。不管他們喜不喜歡你,你都已經完成自己的任務了。”

他的這番話,讓我對這場演講的看法完全改變了。現在,每次我要去演講的時候,都會靜下心來想一下:“我要如何傳達對聽眾有益的信息,這樣他們可以滿載收獲、開心地回家。”這種想法對我非常有幫助,我可以謙卑地認識到自己隻是來傳達某些信息的,我要給聽眾一些有益的思想來幫助他們。

看重給予是獲得友誼的最佳方法。這需要親自爭取,而不能隻靠一時的欺騙或吸引。獲取友誼的能力不是指與人交談、開玩笑或是勾肩搭背,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態度以及想要把自己的愛好、興趣傳遞給他人的願望。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才能贏得他人的欣賞上麵,而不是整日苦惱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

3 “吵來吵去”做的是無用功

卡耐基名言

1.在社交中,我想我們根本不可能對所有人—不管他們的智商是高是低,隻通過口頭的爭辯就能扭轉他們的想法。

2.假如你喜歡爭論、好強、反駁,也許你偶爾會取得勝利;不過,這種勝利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永遠也無法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3.世界上唯一能從辯論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方法就是避免辯論。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與人爭辯是最無用的,或許你是正確的,或者是完全正確的,可是,這對於能否改變對方的觀點來說,也許是毫無用處的,就像你是錯的一樣。在社交中,我想我們根本不可能對所有人—不管他們的智商是高是低,隻通過口頭的爭辯就能扭轉他們的想法。

我的這一觀點和老富蘭克林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常常提起的一句話就是:假如你喜歡爭論、好強、反駁,也許你偶爾會取得勝利;不過,這種勝利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永遠也無法讓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這句話的確是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的一個晚上,我在倫敦就得到了這樣一個非常寶貴的教訓。那時候,我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助理。他在戰爭期間曾擔任巴勒斯坦駐澳大利亞的航空領袖,戰爭結束後不久,他的這一舉動—30天內繞地球轉了半圈,讓全世界為之震驚,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了不起的事。這件事在當時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澳洲政府贈給他5萬先令,英國國王授予他爵位,他成了英國人談論的焦點。我在一個晚上參加了史密斯爵士的歡迎宴。席間,我身邊的一個人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內容和下麵這句話有些聯係:“不管我們多麼粗野庸俗,有一位神,就是我們的宗旨。”

講故事的人說,這句話是《聖經》裏的。我清楚地知道他錯了,並且相當肯定。因此,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性,並獲得自我滿足感,即使沒有人拜托我,並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這種做法不受歡迎,但是我還是去糾正了他。他繼續維持自己的觀點:“什麼?這是莎士比亞說的?不可能!這太不合乎情理了!這是《聖經》裏麵的一句話!”

我的一位老友加蒙對莎士比亞有很深的研究,因此我們一致認為讓加蒙先生來解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加蒙先生冷靜地聽完後,用桌下的腳微微碰了碰我,然後他說:“戴爾,是你的不對,這位先生說得對,這是《聖經》裏的話。”

那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對加蒙說:“說實話,你明明知道那是莎士比亞說的話。”

他回答說:“是的,我當然知道。那是《漢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裏的一句話。可是,作為一個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實一個人是不對的呢?那樣的話,他會喜歡你嗎?為什麼不讓他保留一點兒顏麵呢?他沒有去詢問你的觀點,更何況他根本不需要你的糾正。既然這樣,你又何必去和他辯論呢?要永遠防止正麵衝突的發生。”

“要永遠防止正麵衝突的發生。”雖然告訴我這話的人已經去世了,但是他給我的訓導將永遠刻在我的記憶裏,並且這個訓導對我來講非常重要,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固執的辯手。年少時期,我曾經和我的弟兄爭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後來在讀大學的時候,我鑽研了邏輯和辯論方法,並參加了很多辯論賽。再後來,我在紐約向人傳授辯論的方法。說起來很慚愧,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有一次,我甚至想著要寫一本和辯論相關的書,從那時候開始,我不斷靜聽、批判,參與過上千次的辯論賽,並且對這些辯論的結果非常關注。我在這些結果中總結出一個結論:世界上唯一能從辯論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方法就是避免辯論。

在辯論賽結束以後,有九成的辯手都比賽前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

你無法在辯論中取勝。你不能,因為假如說你在辯論中戰敗了,那麼,毫無疑問,你確實失敗了;假如你在辯論中取勝,其實你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呢?比如說,你擊敗了對手,把他所陳述的道理逐個擊破,使他的陳詞破綻百出,甚至證實他堅持這樣的觀點是因為自己神經出現了問題,但是即便這樣,那又能怎麼樣呢?或許你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是他呢?你讓他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讓他變得脆弱,他的自尊心完全被你傷害了,他對你取得的成功肯定是持反對的態度。

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中,應該摒棄爭辯,學會讓步。

有一次,林肯懲罰了一個年輕的軍官,因為他和其他的官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林肯說:“但凡下定決心要取得成功的人,都不可以把時間浪費在個人看法上,更不應該浪費時間去承受所帶來的後果,包括他難以自控的脾氣。你不可以彰顯你自己,要學會放棄,即使明白是一件小事,也要學會放棄。與其為了爭奪道路被狗咬傷,倒不如給狗讓路。因為就算你把狗給殺了,也無法讓傷口完好如初。”

就是這樣,拿破侖的管家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法則。

拿破侖的管家經常和約瑟芬一起打台球。這位管家寫了一本書,叫《拿破侖私生活回憶錄》,他在該書的第一卷第七十一頁中寫道:“雖然我的技藝相當高超,但我一定要想辦法讓她贏過我,這樣能讓她很高興。”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要讓自己的顧客、情人、丈夫、妻子在小矛盾上取勝。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為了獲得他人的好感,我們也應該記住這句話:與人爭來爭去,實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4 付出不求回報

卡耐基名言

1.在人際交往中,人天生就容易忘記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激,這是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

2.不索求才是在這世上真正能得到愛的唯一方式。

3.人性就是人性,不可能改變,你也別有所期待,還不如接受它更痛快。

在人際交往中,人天生就容易忘記對別人的付出表示感激,這是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假如我們一直對別人的感恩有所期待,那麼隻是為自己徒增煩惱而已。因此,在社交中,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快樂,就必須舍棄期待別人感激自己的想法,隻單純地去享受付出的快樂,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幸福。

我的父母就很好地掌握了這種追求幸福的方法。他們待人非常熱情,喜歡幫助別人,但我們沒有錢,所以總是非常窘迫,欠了很多外債,但是即使窮成那樣,每年我父母也總是存下一點兒錢寄到孤兒院去。他們從來沒有去過那家孤兒院,也不知道它的具體情況,也許除了收到幾封回信以外,他們也從沒得到任何人的感謝,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已有了回報,那就是他們收獲了幫助這些無助小孩的喜悅之情,所以回報不回報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離開家,在外麵找到工作後,每年過聖誕節,我都會給父母寄點兒錢,讓他們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是他們從來沒有這麼做過。當我回家過聖誕節時,父親跟我說,他們拿那些錢給城裏一個有很多小孩的貧苦婦人買了煤和一些日用品。他們所得到的最大的快樂就是付出但是不求回報。

我深信我的父母已經屬於亞裏士多德所說的會享受快樂的理想人。在亞裏士多德看來:“理想人會享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可我的一位住在紐約的女性朋友就沒那麼幸運了。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她總在抱怨自己沒人陪伴、太孤單。確實,親戚們都不願意跟她有往來,我對此也能理解。因為你要是去看望她的話,幾個鍾頭的時間,她都會喋喋不休地告訴你,以前她是怎麼照顧她的小侄兒們的。在他們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疾病時,都是她悉心照料的,他們陪伴了她很長時間,她甚至還出錢資助一位侄子讀完商業學校,他們一直住在她家,直到她穿上婚紗的那一天。

這些侄子有沒有回來看望過她?噢,有的!隻是有時候!而且完全是出於責任。事實上,他們對回去看她這件事都有些心有餘悸,因為想到一去她家就要花幾小時聽那些老掉牙的事情,聽那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埋怨與自憐,他們就覺得不寒而栗。當這位婦人發現即使威逼利誘,她的侄子們也不再回來看她時,她就開始利用心髒病發作這最後一個絕招。

這心髒病發作是假的嗎?當然不是,醫生也承認,說她的心髒十分敏感,經常出現心跳加快或心律不齊的情況。可是醫生又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她出現的這些問題是十分突然,十分情緒化的。

關愛與關注是這位婦人最需要的東西,可是我卻認為“感恩”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東西,可惜她也許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感激、尊敬或者愛戴,因為她把這當作是理所應當的,在她看來,別人有義務給她她所需要的東西。

很多人跟她一樣,生病僅僅是因為別人不去感恩,不去報答他們,覺得自己一個人很孤單,得不到別人的重視和關注。他們期待自己能夠被愛,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不索求才是在這世上真正能得到愛的唯一方式,這與他們的認知恰恰相反,他們還要付出,但不求回報。

最近我碰到一個非常容易對自己不滿的事物動怒的人。人們告誡我,要是碰到他的話,他在十五分鍾內就會談起那件事,結果真的是這樣。11個月前,發生了一件最令他氣憤的事情,直到現在他還是一提起就氣憤不已,根本無法忘記這件事。聖誕節時,作為獎勵,他為三十四位員工發了一萬美元獎金—差不多每個人三百美元,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對他表示感激。他抱怨道:“我很難過自己竟會做這樣的事情,我居然給他們發獎金。”

記得一位聖人說過一句話:“憤怒就像毒液會遍布全身。”我從心裏十分同情麵前這位渾身是毒的人。他今年快六十歲了。人壽保險公司做過統計,數據表明我們還能活著的年數,等於目前年齡與八十歲之間差數的三分之二。如果這位仁兄相當幸運的話,他也許還可以活個十四五年。結果在他有限的餘生中,將近一整年的時間被他白白浪費在了對過去事情的抱怨上。我真是同情他。

除了隻會生氣埋怨,自怨自艾,他更應該想想別人不感激他的原因:會不會與員工福利不夠,工作時間太長,或者是員工把聖誕獎金看作是理所當然有關?又或許他本身就是個吹毛求疵又不知表達感激之情的人,所以才會讓別人不敢也不情願去感謝他?又或者是大家認為既然大部分利潤都要繳稅,當成獎金是個更好的方法?

不過從另一個方麵來看,這裏的員工也許真的有自私自利、卑鄙齷齪、不懂禮貌的毛病。或許是這種情況,又或許是那種情況。你是最了解整個狀況的人,這點我比不過你。但是我知道英國的約翰遜博士說過這樣一句話:“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一般人身上是沒有這個特性的,你也找不著。”

我想強調的是:他期待別人感激他隻是一個很普通的錯誤,他對人性還十分陌生。

人性就是如此,哪怕你挽救過他人的性命,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感激的。塞繆爾·萊博維茨,一位當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師的人,曾經讓78個罪犯免遭死刑。你來猜一猜,這些罪犯中有多少人曾經到他家去真摯地感謝他,或有多少人給他郵寄過聖誕卡片?我想你應該知道答案了—沒有任何人那麼做過。

如果有錢參與其中,那就更不要有所期待啦!查爾斯·舒瓦伯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一位銀行出納曾經得到過他的幫助,這位銀行出納挪用銀行基金去做股票而造成損失,舒瓦伯幫助他把損失的錢補足,避免他被告上法庭。那麼這位出納是否對他表示過感激之情呢?出納確實感謝過他,但維持的時間不久,到後來他居然還跟這位幫助過他的恩人對著幹,對,就是這位曾經救過他才使他沒有蹲監獄的人。在你送給你親戚一百萬美元的情況下,他是不是會感謝你呢?安德魯·卡內基就資助過他的親戚,不過要是安德魯·卡內基重新活過來,發現他幫助過的這位親戚正在詛咒他,他一定會吃驚得不得了!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卡內基有三億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這位親戚隻繼承了一百萬美元。

不僅如此,聖主耶穌也很難得到他人的感謝之情。

聖主耶穌在一個下午使十個跛足的人站起來正常行走—但是有沒有人回來對他表示感激之情呢?有,但隻有一位。耶穌環顧四周,看了幾遍門徒以後,他問道:“被我救過的其餘人呢?”所有人都走了,一聲“謝謝”都沒說,轉頭就消失得沒有了蹤影!讓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我這樣的人也就是個平凡的人,給他人施點小恩小惠,就希望比耶穌得到更多的感恩之情,憑什麼呢?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複雜性。人性就是人性,不可能改變,你也別有所期待,還不如接受它更痛快。我們應該向一位最有智慧的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學習。有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記述:

“今天我遇見了很多人,包括自私自利的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懂感恩背信棄義的人。我對這些人和事不會感到驚奇或者糾結,因為不存在一個沒有這些人存在的世界,即使有,我也很難想象出來。”

他說的話真是非常有道理。別人不知道知恩圖報,我們還要為這些事而憤懣不平,這到底是誰的責任?這是人的本性。所以停止期待別人感恩吧。這樣的話,如果偶然間別人對我們表達感激之情,我們就會覺得很驚喜,很快樂。如果沒有,也不會特別失落,難過。

不隻是與他人的人際交往中很難得到他人的感激,就連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如此,當父母的人一向愛抱怨子女不知感恩圖報。

莎劇主人翁李爾王也不例外,他曾經忍不住喊道:“跟毒蛇的利齒相比,不知感恩的子女更令人傷心痛苦。”

可是為人子女者是不會知道感恩的,除非我們去教育他們。忘記感恩本來就是人類的天性,它就如雜草到處生長一般。感恩卻像嬌滴滴的玫瑰,需要我們細心栽培以及從心裏疼愛它們。

如果子女不會感恩,最應該負責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因為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告訴他們怎樣在得到別人的幫助後向別人表達感激之情,又怎麼可以期望他們來感謝我們?

我跟一位住在芝加哥的朋友關係還不錯,他在一家紙盒工廠工作,每天都很累,很疲憊,但是每周的工資也不過才四十美元。他跟一位寡婦結婚了,她成功地說服了我的朋友向別人借錢來供養她前夫的兩個兒子上大學。他每周的薪水得用來買食物、交房租、付燃氣費、買衣服,還得一點點還債。但是他從來不埋怨,就像苦力一樣,一幹就是四年。

那麼是否曾有人跟他說聲謝謝?沒有,他的妻子認為他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那兩個兒子同樣也這麼認為。他們並不覺得對這位繼父有任何虧欠,所以他們從來沒有表達過感恩之情。

誰應該承擔責任呢?是這兩個兒子?也許吧!可是這位母親就沒有一點兒責任嗎?在她看來,她那兩個兒子,兩個年輕的生命不應該承擔這種責任,他們也沒有理由沒有義務這麼做,她才不會讓她的兒子剛開始他們的人生時就背著“還債”的重擔。所以她從來不會說:“你們的繼父真是個大好人,他辛辛苦苦供你們讀大學!”相反,她的態度卻是:“噢!他應該那麼做,那是他的責任。”

她天真地認為,自己這樣做會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輕鬆麵對未知的人生,可是事實上,通過她的做法,一種危險的想法在他們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了,他們會認為讓他們繼續生存下去是這個世界的義務。果不其然,後來其中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勒索一些錢財,結果吃了大虧,蹲了監獄。

孩子是我們造就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裏。我來舉個例子,我姨母從來沒有說過她的子女不知道表示感恩之情。在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姨母接外祖母去她家以便更好地照顧老人,同時也照顧她的婆婆。兩位老人坐在壁爐前的情景至今仍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那她們有沒有使喚我的姨母,讓她做這做那呢?我想那是肯定的,而且次數也絕不會少到哪裏去,可是你絕不可能從她的態度上看出一點端倪。她從心底裏愛她們,對她們事事盡心盡力,讓她們覺得自己就像在家裏一樣。但她也是六個孩子的母親,對於她來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平凡的小事,談不上偉大。在她看來,這一切都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是她應該做的,也是她樂意為之的事情。

如今,我這位姨母已經守寡了二十幾年,五個子女已經成家了,都非常希望她過去跟他們住在一起。她深受子女們的愛戴,也從來沒有被厭煩過。這是“感恩”的原因嗎?絕對不是啦!這才是愛,真正的愛!從出生一直到現在,這幾個子女就被慈善的氣氛所環繞。現在角色轉換,他們的媽媽變成需要被照顧的那一方,那麼他們回報母親,給予她同等的愛,這不就是再自然、再平凡不過的小事嗎?

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一點:隻有自己先成為感恩的人,為子女樹立起榜樣,才會有感恩的子女。我們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孩子麵前,詆毀別人的善意是萬萬不可的,更不可以這樣說:“看看表妹送的聖誕禮物,她太小氣了,一毛不拔,竟然送給我們她自己做的便宜貨!”也許有這樣的反應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孩子們卻當真了。因此,我們要換一種說法:“表妹親自準備這份聖誕禮物,費心費力,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真是一個有心人!我們來寫封信對她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吧。”這樣,讚賞和感激的品德在我們的子女心中就會慢慢養成了。

因此,在社交時,想要活得幸福,首先就要做到:

對他人是否表達感恩之情不報希望,因為付出也是一種享受贈予的快樂。

5 讚美與鼓勵能幫助他人獲得成功

卡耐基名言

1.當你讚美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擁有著無窮的力量,這股力量甚至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2.讚美是人際交往中最能打動人心的語言,能夠激勵他人走向成功。

在日常溝通中,恰當地讚美別人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當你讚美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擁有著無窮的力量,這股力量甚至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讚美是人際交往中最能打動人心的語言,能夠激勵他人走向成功。

下麵我列舉了三個名人的事例,來印證我的說法。

許多年前,倫敦有一位夢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但他卻被諸多煩惱困擾。他上學時,父親就因不能及時償還債款被抓進監獄。最後他終於找到一份工作,在一間老鼠橫行的倉庫裏給黑油瓶貼標簽。晚上他就睡在一間破舊的閣樓上,同住的是兩個倫敦貧民窟裏的野孩子。他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信心,所以他就挑寂靜的夜晚偷偷跑出去郵稿件,以免被人嘲笑自己的文章被一篇篇退回。最終他迎來轉機,有一篇文章被接受了。事實上他連一個先令都沒有得到,但卻有一位編輯讚美了他。他欣喜萬分,以致在街頭徘徊發呆,淚流滿麵。

一篇文章成功刊登,進而獲得承認與讚美,這改變了他的一生。若沒有那次讚美,說不定他會一輩子困在那個老鼠橫行的倉庫裏。他的名字你可能聽過,他叫狄更斯。

半個世紀以前,那不勒斯的一家工廠裏有一個夢想成為歌唱家的孩子,那時他10歲,在工廠做工。然而,他的第一位老師卻說:“你成不了歌唱家,你嗓音資質太差,就像下雨時刮風的聲音。”這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但他的母親卻將他抱在懷裏,這位貧苦的農村婦女告訴自己的孩子,她知道他可以做到,也已經看到他的進步。這位母親為了給孩子攢下學習音樂的費用甚至連一雙鞋都舍不得買。這位農村母親用誇讚和鼓勵扭轉了孩子的一生,這個孩子的名字你也許聽過,他叫卡魯索。

1922年,在加利福尼亞住著一位落魄青年,他幾乎難以養活自己的妻子。周末他會到教堂參加唱詩班。這位青年沒錢住在城裏,就在一個葡萄園裏租了間破屋子,每月隻需支付12.5美元;即使如此,他也無力承擔房租。在欠了10個月房租之後,他被迫在葡萄園裏幫人摘葡萄,以此來還債。他說,除了葡萄,有時他沒有其他食物。近乎絕望的他快要放棄自己的歌唱事業,去賣載重汽車維持生計。然而就在這個關頭,一位牧師讚美他說:“你嗓音真不錯,很有天賦,應該去紐約繼續學習。”

當年的這位青年最近向我感歎,沒有這一句讚美和一點激勵,就沒有他後來的歌唱事業。那時他借了2500美元向紐約進發。你可能聽說過他,他叫席貝德。

如果狄更斯沒有得到那位編輯的讚美,卡魯索在被自己的老師打擊後,媽媽沒有鼓勵他,而席貝德也沒有聽到那位牧師的鼓勵與讚美的話,我想世界上會少很多傑出的人物吧。

讚美能激勵普通人獲得進步,對牢獄裏的囚犯而言,讚美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我已經意識到,”在一封勞斯獄長寫給我的信中他提到,“恰到好處的賞識對試圖改變自己的罪犯頗有作用,嚴苛的責罵或懲罰會適得其反,讚美對他們重建人格也大有裨益。”顯然,勞斯獄長已經意識到,即使麵對的是興格監獄中的囚徒,但凡他有進步,就值得褒獎。

我從未受過牢獄之苦—至少現在還沒有,但回憶過往,可以發現偶爾幾句讚美之言對我的人生幫助非常大。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若是想改變一個人,就要采取鼓勵的態度,去發現他們蘊含的潛能,比之現在,我們可以做到更多。改變他人,絕非戲言。

已故的哈佛教授詹姆斯是美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曾給世人留下這樣一句金玉良言:

我們自身潛力極大,隻是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我們隻是在使用其中一小部分資源。從廣義上講,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遠未達到最大極限;有諸多潛能,但從未被開發。

是的,此時的你充滿著各種未知的力量,隻是你不會利用;在這些你極少使用的力量中,有一種就是懂得讚美與鼓勵他人,發現他人身上的巨大潛能。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請銘記這一最美的語言—讚美,讚美別人的每次進步,激勵他人走向成功。

6 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過錯

卡耐基名言

1.假如你能趕在別人批評你之前把事情說出來,他就會以寬容的態度原諒你的錯誤。

2.如果我們是正確的,我們一定要溫柔地、巧妙地得到他人的讚同;如果我們是錯誤的,而且我們對自己夠誠實,那麼,我們要立即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人都免不了會犯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勇氣承認錯誤。很多人會找各種借口去掩蓋自己的錯誤,其實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甚至還會給你帶來麻煩。如果你能在別人指責自己之前主動承認錯誤,那將會是另一種不同的結果。爽快地承認自己的錯誤,會讓人覺得我們身上具有高尚的品格,對方也會用公正寬容的態度處理你的錯誤,甚至還能讓他認識到自己可能也錯了,這樣事情處理起來就簡單多了。所以,要想取得別人的信任,就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過錯吧。

如果我們是正確的,我們一定要溫柔地、巧妙地得到他人的讚同;如果我們是錯誤的,而且我們對自己夠誠實,那麼,我們要立即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這種做法會產生驚人的效果,信不信由你,在某種狀況下,甚至比為自己辯解還要有意思。

我曾經就采用過這種方法。我家附近有一片森林,步行到那兒不到一分鍾。春天來了的時候,遍地野花,鬆鼠開始搭窩繁殖,馬草能長到馬頭那麼高,這一整塊林地叫作森林園—那裏還真稱得上是一座森林公園,我像發現了美洲大陸一樣興奮。於是,我就經常帶著瑞克斯—一條波斯狗,到公園去散步,它是一隻很溫和的小狗。因為這個園子裏看不到什麼人,所以我經常不給它係皮帶或是戴上口籠。

有一天,我們在園子裏遇到一個警官,他看上去很想顯示一下他的權威。

他嚴厲地對我說:“你為什麼不給那條狗戴上口籠,還不綁上皮帶,讓它在園子裏亂跑?你難道不知道這是犯法的行為嗎?”

我輕聲回答:“是的,我知道這是違法的,但是我覺得在這裏它應該不會做什麼壞事。”

“你覺得應該不會!你覺得應該不會!法律可不會在乎你是怎麼感覺的。你的狗可能會傷著小鬆鼠,也可能會咬著小孩。這次我就不追究了,但是如果再被我發現你來這個園子不給狗戴口籠或是綁皮帶,你就得去找法官理論了。”

我謙虛地答應遵守他的命令。

我後來遵守了這個命令,但是隻有幾次而已。不僅瑞克斯不喜歡口籠,我也不喜歡,所以我決定試試運氣。剛開始沒什麼事,但是有一天,當我帶著瑞克斯跳過一個土坡的時候,我驚慌地發現了那位“法律的權威”—他正騎著一匹栗紅色馬。瑞克斯突然向那警官衝過去。

我知道肯定是躲不過去了。於是我先發製人,趕在他說話之前,說道:“警官先生,您今天是當場把我抓住了,我沒有任何理由推脫,我確實犯法了。您上個星期就警告我如果再不給狗戴上口籠來這裏的話,我就要受到懲罰。”

這位警官用輕柔的聲音對我說:“我現在覺得如果周圍沒有什麼人的話,這隻小狗在園子裏跑跑,的確太誘人了。”

“確實很誘人,但是我知道這是犯法的。”我回答道。

“這麼小的一條狗是不會咬傷人的。”這位警官說道。

“不行,萬一它咬到小鬆鼠怎麼辦?”我說。

警官告訴我說:“我感覺你現在對這件事情過於較真了。其實你隻要帶著它跑過那個土坡,我就看不見你們了,我們就當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

那位警官其實挺通情達理的,他隻不過是想得到應有的尊重而已。因此,一旦我開始自責,他就會得到被尊重的感覺,這時候他就會很寬容,想要表示自己的慈悲。可是,如果我開始為自己辯護,那就不妙了,你怎麼可以和警官爭論呢?

所以,我不跟他爭論,還要承認他是正確的,肯定是我做錯了,而且還要迅速地、坦誠地、熱情地承認。我們各自得到想要的結果,於是,這件事情就這麼愉快地過去了。

當我們知道自己肯定要受到責備的時候,如果我們首先自責,會比被別人責備好很多。自我批評可比忍受別人的指責好受多了。假如你能趕在別人批評你之前把事情說出來,他就會以寬容的態度原諒你的錯誤—就像那位騎著馬的警官對待我和瑞克斯一樣。

竭力為自己的錯誤辯論是非常愚蠢的人才會做的事情—大多愚蠢的人都會這樣做。如果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會使自己與眾不同,並且還會給人一種尊貴高尚的感覺。比如,關於李將軍,曆史上所記載的關於他的一件最完美的事情就是:他為畢克德在葛底斯堡戰役中的失敗進行的自我批評。

畢克德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壯舉,毫無疑問是美國曆史上極其光榮的英雄事跡。畢克德是一位很浪漫的人,他留著一頭赭色的長發,長度幾乎都到肩背了。並且,就像拿破侖在意大利戰場上一樣,畢克德幾乎每天都在戰場上寫下熱情洋溢的情書。七月裏那個悲慘的下午,他把那頂漂亮的帽子歪戴著,很得意地騎著馬朝聯軍的陣線衝過去,士兵們歡呼呐喊著緊跟著他,人挨著人,軍旗飄揚,刺刀在陽光下格外耀眼,真是非常壯觀的一幕,甚至引起了敵軍的一片讚美聲。

畢克德的軍隊在輕快的腳步聲中急速前進。忽然,敵人的大炮開始轟擊他們的隊伍。緊接著,隱藏在墓山脊石牆後麵的敵軍步兵也開始向他們射擊,簡直就是槍林彈雨。刹那間,畢克德的旅長幾乎都中槍了,隻剩下一個。五千名衝鋒的士兵也有五分之四都倒了下來。

阿密斯旦帶領軍隊進行最後一次衝鋒,他們跨過石牆,阿密斯旦把軍帽放在他的刀尖上使勁搖著,大喊道:“殺呀,孩子們!”

士兵們跟著他翻過牆頭,端著刺刀,在與敵軍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之後,終於把南軍的戰旗插在了墓山山脊上。

但是軍旗隻在那裏飄揚了一小會兒就倒下了。畢克德那光榮勇敢的衝鋒成了終場的前奏。李將軍戰敗了,他無法深入北方。南軍失敗了。

李將軍感到既悲痛又震驚,他向南方聯盟政府遞交了辭呈,要求另外派一名“年輕力壯的人”。假如李將軍要把畢克德的慘敗怪罪到別人身上,他其實可以找到幾十個借口。比如有些師長不稱職;或者騎兵來得太晚了,不能及時協助步兵衝鋒;這不對,那也錯了等等。

但是李將軍內心十分崇高,他並沒有這麼做,沒有責怪任何人。當畢克德吃了敗仗,帶著傷亡慘重的軍隊撤退到聯盟陣線時,李將軍親自騎馬去迎接他們,並且表示了高尚的自責,他承認道:“這都是我的錯,是我戰敗了。”

曆史上沒有幾個將領能夠有這樣的勇氣和品質。

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老話:謙讓比爭奪更能使你感到滿足,而且得到的東西可能比你期望的還要多。

因此,你如果想要別人信服你,那就請坦率地承認自己的過錯。

7 學會尊重對方的意見

卡耐基名言

1.假如你想要證明什麼事情,那就應該不著痕跡地巧妙實施,不要讓別人發覺。

2.如果能了解他人的想法,你將會獲益匪淺。

3.要用別人的原則去判斷他們,而不是用自己的。

在與人相處時,我們的想法經常與他人的發生衝突。即使別人的看法沒有道理,我們也應該尊重。因為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你如果極力地要改變對方的觀點,指責對方的錯誤,哪怕你是對的,對方也不會同意你的看法,甚至還會對你產生怨恨。因為你這樣做,不僅傷害了他們的感情,也不會得到他們的尊重,結果惹得一身麻煩。所以,要使他人信服,首先學會尊重對方的意見。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到:

如果能了解他人的想法,你將會獲益匪淺。或許你會認為這樣做很奇怪,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別人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對很多“敘述”給出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評估”或者“判斷”,唯獨不會去了解。每一次,當別人表達自己的感受、態度或者觀念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立刻做出這樣的反應:“這是正確的”“這樣真是愚蠢”“這樣說是不是有毛病”“那樣真是毫無道理可言”“那是錯誤的”“那樣真不好”。但是我們卻很少去想要了解講述者話語中的真正含義。

有些人一上來就揚言:“我會證明給你們看的。”這樣做相當於在說:“我要改變你的看法,因為我比你聰明。”這樣做必定會引起對方反感進而引發衝突,所以這絕非明智之舉。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改變對方的觀點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什麼要弄巧成拙,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呢?假如你想要證明什麼事情,那就應該不著痕跡地巧妙實施,不要讓別人發覺。就像詩人波普說的:

“當你想教育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表現得若無其事。”

“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是不會被記住一樣。”

幾百年以前,科學家伽利略曾經說過:

“你不能教人去做什麼,你隻能幫助他們自己去發現。”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也這樣對兒子說:

“要比別人更聰明,但是千萬不要讓對方知道。”

就連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的時候都坦承:“如果我的判斷有百分之七十五是正確的,那麼做事情就可以達到最高期望值。那麼我們又有多少把握去指責他人的過錯呢?”

蘇格拉底也經常告訴徒弟:

“我所知道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

就是這樣,我們不可能比蘇格拉底更聰明,所以從現在起,最好不要再去指責別人的過錯,否則就要付出代價。假如你發現有人說的話不正確,並且你確信他是錯誤的,你最好還是這樣說:“請慢,我這裏還有一個想法,你們看看對不對。如果我說錯了,希望你們可以幫我糾正。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件事。”

很奇怪,真的很奇怪,特別是類似於這樣的話:“可能是我錯了,不過我們還是來看看這件事。”無論在哪裏都不會有人反對你的這句話—“可能是我錯了,不過我們還是來看看這件事。”

哈洛·雷恩克—我的一名學生,他是道奇汽車在蒙大拿州的代理商,他就是用這種方法處理了一起顧客糾紛。雷恩克在做報告的時候指出,因為汽車市場麵臨的競爭壓力過大,所以有時候他們在處理顧客投訴時,經常表現得很冷酷無情,這就非常容易引起顧客的憤怒,甚至會導致生意丟失,或者引起諸多不快。

他對班上的其他同學說:“後來我就明白了,這樣做確實是於事無補,所以我就改變了做事的方式。我會這樣對顧客說:‘我們公司出了很多錯誤,我深表遺憾。請您把遇到的情況告訴我。’

“這樣的話,很明顯能夠消除顧客的敵意。他們的情緒一放鬆,處理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講道理了。很多顧客對於我諒解他們的態度表示感謝,甚至還會介紹自己的朋友過來買車。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我們非常需要這樣的顧客。而且我堅信:尊重顧客的想法,對顧客禮貌周到,這些都是贏得市場的資本。”

現在我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你過於直白地指責對方的錯誤,哪怕你的意見再好,別人也不會接受,你甚至還會因此傷害到他人。你不僅剝奪了他人的自尊,同時也讓自己變成討論過程中最不受大家歡迎的那個人。

我自己親身經曆的一件事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有一次,我聘請了一名室內設計師來設計家裏的窗簾。但是等到賬單送來的時候,我被價錢嚇了一大跳。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我家做客時看到了窗簾。在問過價錢以後,他非常驚訝,然後以非常誇張的表情說:“什麼?太嚇人了!我覺得你一定是被騙了!”

我認為她說得沒錯。但是隻有少數人能夠聽到別人說這樣的真話,這樣的判斷。然後,我開始為自己辯解,並且提出“便宜沒好貨”等大道理。

第二天,我的另一位朋友來拜訪我,她不停地稱讚那些窗簾,還說她也希望能夠買得起這樣漂亮的東西。於是,我的反應肯定會跟前一天有著天壤之別:“呀,說實話,我也差點兒付不起費用,我是買貴了,現在想想,真是後悔沒有事先談好價錢。”

如果我們犯錯了,或許我們可以私下裏承認犯錯。如果別人的態度友善一點兒,或是說得巧妙一點兒,我們當然也會向他們承認錯誤,甚至會自認為坦誠、心胸寬廣。可是,如果他人的目的就是想讓你感到難堪,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或許你還會用柏拉圖或者康德的邏輯學進行反駁,但這是沒有用的,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們的感情。人的眼神、聲調,或者是手勢都和言辭話語一樣可以用來指責別人的錯誤,但是,你指責對方的錯誤,對方會同意你的看法嗎?當然不會!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們的智商、判斷力、榮譽和自尊心,這隻會招致對方的反擊,而絲毫不會改變對方的觀點。

有人曾經問過馬丁·路德·金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身為和平主義者,卻要傾向於白人空軍將領,而不是黑人高級官員?他是這樣回答的:“我是用別人的原則去判斷他們,而不是用我自己的。”

無獨有偶,羅伯特·李將軍某次和南方聯邦總統傑斐遜·戴維斯說起自己麾下的一位軍官。李將軍極力誇讚這位軍官。這時,另一名軍官很納悶,就問道:“您難道不知道他一直在攻擊你、誹謗你嗎?”“我知道啊。”李將軍答道,“不過總統現在問的是我對他的看法,並不是問他對我有什麼想法。”

千萬不要和顧客、配偶或是敵人發生衝突。不要指責他們的錯誤,不要惹怒他們,假如不得已非要和他人對立,那也要懂得運用一些技巧。

因此,假如你想要別人信服你,就要學會尊重對方的意見。

8 懂得如何與對方感同身受

卡耐基名言

1.你將要遇見的人,有四分之三渴望被別人同情。同情他們,他們會立刻喜歡你。

2.為了一種真實的或者想象中的不幸而感到自憐,這幾乎是全人類的共性。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很多人都希望被人同情,而且你若真心同情他,他就會對你采取友好的態度。況且現在的我們,沒有什麼好驕傲的。你也要明白,你遇到的那些暴躁、古板、不理智的人,他們會變成這樣,並不代表他們有很大的過錯,對於他人的缺陷、缺點,我們不能取笑和歧視,我們應該同情、憐憫、惋惜。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任何人都不願意被忽視,如果你站在他人的角度,懂得與對方感同身受,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順暢很多。

伍勒很早就用了這句話。伍勒的美國第一位音樂經理人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和世界上那些著名的藝術家打了二十二年的交道,比如夏裏亞賓、鄧肯等等。伍勒先生告訴我說,當他和那些脾氣古怪的藝術家交往時,得到的第一個經驗就是同情—為那些藝術家可笑而古怪的性情表現出的同情。

有三年的時間,他都是以夏裏亞賓音樂會的經紀人的身份出現—夏裏亞賓是最能打動首都大戲院的觀眾的一位低音歌唱家。可是,夏裏亞賓日常的舉動就像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用伍勒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在各方麵都表現得很糟糕”。

比如說,夏裏亞賓在他開演唱會的那天中午,會打電話給伍勒先生:“沙爾,我的喉嚨破了,現在覺得非常不舒服。可能我今晚不能唱歌了。”伍勒先生當時與他爭辯了嗎?沒有,他知道,作為藝術經理,他不能那麼做。於是,他跑到了夏裏亞賓所在的旅館,向他表示同情。“太不幸了,”伍勒先生惋惜地說,“多可惜,我可憐的朋友。現在看來你的確是不能唱歌了。我會立刻取消這場音樂會,這需要你花費兩三千美元的違約費。不過和你的名譽相比,這應該算不上什麼。”

後來,夏裏亞賓說:“要不你下午再來,等到五點鍾,我再看看那時感覺怎麼樣。”

到了下午五點多,伍勒先生再次來到夏裏亞賓所在的旅館,向他表示同情,並表示要取消演唱會。夏裏亞賓卻歎息著說:“這樣吧,晚一點兒你再過來,到那時我可能會感覺更好一些。”

晚上七點半,這位偉大的低音歌唱家終於答應演唱,但有一個條件:要伍勒先生提前向首都大戲院聲明:夏裏亞賓因患感冒嗓子不舒服。伍勒先生應和著答應了夏裏亞賓的這個要求,因為他明白這是讓這位低音歌唱家登台演唱的唯一的辦法。顯然,同情別人的意願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其實,你將要遇見的人,有四分之三渴望被別人同情。同情他們,他們會立刻喜歡你。不信?我給你們舉一個我親身的經曆。

有一次,我在播音的時候提到了《小婦人》的作者奧爾科特。其實,我知道她的故鄉是馬薩諸塞州的康考德,也是在那裏她寫下了傑出的作品。而當時我一不小心,說我曾經到紐韓賽的康考德去拜訪過她。假如我隻提到一次紐韓賽,或許是可以被原諒的,但很不幸,我竟然提了兩次。一時間,我被這些指責的函件、電報包圍了,指責的語言像毒蜂似的包圍著我,那些信的內容大多是憤怒的,甚至有幾封是帶著侮辱的。其中有一位美國的老太太,康考德人,當時在費城居住,她對我發泄了她內心強烈的怒火。假如我說奧爾科特女士是來自紐格尼的食人者,也不足以承受她的這種辱罵。當我讀那封信時,我默默地對自己說:“感謝上帝,我沒有娶這個女人。”我想寫信告訴她,雖然我犯了一個地理常識的錯誤,但是她犯了一個更大的常規禮儀上的錯誤。我想要以那樣的語句開始,甚至要卷起袖子來告訴她我真實的想法了。可是我並不是這麼做的,我克製住了自己。因為我知道那是衝昏了頭的傻子的做法—而大多數人就是那麼做的。

我不能像傻子那樣去做,所以我要將她的怒意轉變為善意。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我有足以應付這種事情的技巧。我安慰自己:“假如我是她,我可能會和她有同樣的感覺。”我對她的觀點表示讚同。後來我再去費城的時候,給她打了電話。我們談話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XX夫人,在幾周以前,您給我寫過一封信。我要為此感謝您。

—請問您是誰?(明確、文雅、高尚的語調)

—我的名字是戴爾·卡耐基。對你來說,我可能是一個陌生人。您聽過我講奧爾科特的播音,當時我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因為我錯說了奧爾科特住在紐韓賽的康考德。這真是一個很愚蠢的錯誤,我應該為此道歉。而您為此花時間寫信給我,非常好。

—卡耐基先生,我也深感抱歉。我在那封信裏發了脾氣,我也應該道歉。

—不!您不需要道歉,該道歉的是我。因為任何一個學過地理知識的人,都不會犯像我這樣的錯誤。在接下來的一次播音裏我已經正式道過歉了,現在我要向您單獨道歉。

—我在馬薩諸塞州康考德出生。200年來,我的家庭在那裏都很有名望,我也對自己的家鄉感到非常自豪。所以當聽您說到奧爾科特女士生在紐韓賽時,我感到非常難過。而現在,我非常慚愧寫了那封信。

—說實話,您的痛苦可能不及我的十分之一。對於馬薩諸塞州來說,我的錯誤沒有害處,但這卻傷害了我。而像您這樣有地位和名望的人,很少會花時間給在無線電台上播音的人寫信。假如在我以後的演講中您又發現了錯誤,我還是非常希望您能再寫信提醒我。

—的確,我非常喜歡您這種接受別人批評的態度。您一定是一個很好的人,我希望和您有更多的交流。

向她道歉並認同她的觀點,最後我也得到了她的道歉以及她對我的同情。因為控製自己的情緒,我有所收獲,善意地對待侮辱自己的人,我也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您有這樣的感覺,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假如我是您,我也會產生這樣的感覺”這是一句神奇的妙語,它能讓人們停止辯論,消除他人的厭惡感,並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還可以讓對方認真傾聽你的講話。

入住白宮的人,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人際關係中的棘手問題,塔夫脫總統當然也不例外。從他的經驗來看,他了解同情在消除厭惡感時的最大價值。在塔夫脫總統《服務倫理》一書中,他舉了這樣一個很有趣的例子,說明了他是如何讓一位失望而有誌氣的母親走出憤怒從而變得和緩的。

華盛頓有一個婦人,她的丈夫在政界頗有勢力。她在我這裏糾纏了六個多星期,希望我能給她的兒子安排一個職位。她的要求得到了大部分參議員的讚同,而且他們經常一起來。不過她看中的這個職位需要有相應的技術資格,並且該部部長已經舉薦並委任了另一個人。後來,我收到了這個母親寫給我的信,在信裏她說我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因為我沒能讓她成為一個快樂的婦人。她還進一步抱怨,說她和她的州代表,為我一個特別重視的行政議案努力爭取到了所有的選票,而我卻這樣報答她。

假如你收到了這樣一封信,可能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嚴肅地對待一個有些唐突或無禮的人,於是你會那樣給她回信。可是,假如你真的聰明的話,你會將這封回信放在抽屜裏並鎖起來,等兩天之後再拿出來做決定。麵對這樣的信件,遲兩天再做決定,因為當你隔一段時間再取出來看時,也許你就不會將回信寄出。而這就是我當時的做法。後來,我又給她寫了一封語氣客氣的信,在信裏告訴她我明白作為一個母親,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失望,但那個職位並不是由我隨意決定的,那個職位需要一個有技術資格的人,所以我要接受該部部長的舉薦。我還希望她的兒子能在他當時的位置上取得她丈夫那樣的成就。我的那封信平息了她的怒火,後來她給我寫了一封短信,說她很抱歉曾經寫過那樣一封信。

由於之前的委任並沒有即刻執行,後來,我又收到了一封信,據說是她丈夫寫來的,但是筆跡與之前的信件完全相同。信裏說,由於對這件事感到失望,她現在變得神經衰弱,而且已經臥床不起,並且還有嚴重的胃痛。他問我可否將已經委任的這個人換成她的兒子,以使她恢複健康。

看來我必須再寫一封給她丈夫的信。在信中我對他夫人的病痛表示深切的憂慮,希望這樣的診斷不是真的。可是對於將已經確定的名字替換掉這件事,我是做不到的,畢竟這個委任的人已經是確定的了。接到那封信的兩天後,我們在白宮舉辦了一場音樂會,最先到場並向我夫人和我打招呼的就是這對夫婦,而這位夫人不久前還裝病尋求同情。

格慈士在他著名的《教育心理》一書中說:“人們大都會尋求他人的同情。兒童急切地向他人展示自己被傷害,甚至故意割傷或打傷自己,來博取大家的同情。成人也會為了同樣的理由向大家展示自己受到的傷害,經常向大家講述他們遇到的意外、疾病,尤其是接受手術時的詳情。為了一種真實的或者想象中的不幸而感到自憐,這幾乎是全人類的共性。”

因此,假如想使他人信服於你,你應懂得如何與他人感同身受。

9 莫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嗬斥對方

卡耐基名言

1.在人際交往中,聽別人數說我們的過錯,我們很難接受,但聽別人謙虛地反思他們的不完美,我們就會很容易接受。

2.在數落別人的過錯之前,我們要先反省自己的錯誤。

在人際交往中,聽別人數說我們的過錯,我們很難接受,但聽別人謙虛地反思他們的不完美,我們就會很容易接受。因此,在數落別人的過錯之前,我們要先反省自己的錯誤。

在三年前,我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來到紐約並擔任我的秘書一職。那時候她剛剛十九歲,高中畢業,絲毫沒有工作經驗。而如今,她已經變得非常聰慧幹練。最開始時,她是那麼敏感和脆弱。有一次我正想責怪她,但又馬上對自己說:“等一下,卡耐基,等一下。你的年紀幾乎是約瑟芬的兩倍,工作經驗更是多出幾倍,又怎能要求她和你見解一致,判斷獨到和擁有自發主動的精神?何況你自己也並非多麼出色,你在十九歲的時候還是副什麼德行?記得你犯下的那些愚蠢不堪的錯誤嗎?記得你曾經做過的這些……還有那些……嗎?”

想到這裏,我很快就如實地為自己下了定論:相比於十九歲的自己,約瑟芬要優秀得多,然而我卻很慚愧,之前我並沒有看到她的這些優點而稱讚她。

於是後來,一旦約瑟芬犯錯誤時,我總是這樣對她說:“約瑟芬,你今天的確是犯了一個錯誤。但是,我從前也經常犯錯誤。那些敏銳的判斷力、洞察力並非是天生的,全是靠後天的經驗積累,何況我在你這般年紀時還根本比不上你呢,所以我實在沒有資格批評你或者其他人,但依我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想來不是更好嗎?”沒錯,聽別人數說我們的過錯,我們很難接受,但聽別人謙虛地反思他們的不完美,我們就會很容易接受。

我認識一位加拿大的工程師叫迪利斯通,他一再發現秘書在口授的信件中拚錯字,而且常常一頁都要拚錯兩三個字。那最終他是如何幫秘書改掉這個錯誤的呢?

“就像大多數工程師一樣,別人從不認為我的英文或拚寫有多麼出色。但有一個習慣我保持了很多年—隨身攜帶一本小筆記本,我曾經每天在上麵記錄我拚錯的字。雖然我經常指出秘書所犯的錯誤,可她還是自行其是,絲毫沒有改正的態度。於是我決定改變策略,等到下一次再發現她拚錯時,我就坐到打字機旁,對她說:

“這字看起來似乎是不對的,這恰好也是我經常拚錯的字中的一個,幸好我隨身帶有拚寫本(我打開筆記本,翻到那一頁)。對了,就在這裏。我現在對拚寫十分留意,因為外人通常以此來評判我們,而且拚錯字也是在暴露我們不夠專業。

“我不知後來我的方法她是否真的完全照做,但是很明顯,從那次談話之後,我就很少發現她拚錯字了。”

承認一個人自身的錯誤,即使他還沒有改正,也可以幫助其改善行為。下麵正是克萊倫斯.澤休森講述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十五歲的兒子正在學抽煙,“我當然很不希望大衛抽煙,”澤休森說道,“但他的媽媽和我都在抽煙,是我們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後來我就向大衛解釋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也喜歡抽煙,而且煙癮相當大,以至於到現在都無法戒除。我真誠地提醒他,我的咳嗽時常發作,倘若他再抽上幾年,也許會和我遭遇相同的情況。”

“我並沒有直接勸他戒煙,或是警告他抽煙有多麼嚴重的危害;我隻是耐心地告訴他自己如何染上煙癮,然後受到怎樣的嚴重影響。

“後來大衛想了一陣子,他決定在高中畢業之前暫時不抽煙。之後很多年過去了,大衛再沒有抽過煙,並且也沒有抽煙的打算。

“上次和他談過那席話後,我也下定決心要戒煙。幸虧有家人的鼓舞與支持,我最終戒煙成功了。”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你要想成功地說服他人,就要遵循這一原則:

在指責別人之前,先反省自己的錯誤。

10 鼓勵能讓對方更好地改正錯誤

卡耐基名言

1.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而不是指責。

2.讚美能讓一個人充滿動力,能挖掘出他尚未開發的才能。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而不是指責。讚美能讓一個人充滿動力,能挖掘出他尚未開發的才能。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去寬容他們、鼓勵他們。

請看這一案例:

不久之前,我的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性朋友訂了婚,他的未婚妻勸他去學舞蹈。“恐怕隻有天知道,對於舞蹈課我是真的需要學習的,”他這樣告訴我,“因為我請的第一個舞蹈老師告訴我,我跳起舞來幾乎和二十年前最開始學的時候一樣,她說我對舞蹈目前是一竅不通,我必須要放低姿態,重新學習。我想她是在很真誠地講述實情,可她的這些話卻令我沮喪,我完全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於是我辭掉了她。

“第二個老師也許在善意地欺騙我,可我喜歡她。她不動聲色地對我說,我的舞姿的確有點兒舊派,但基本功底卻還是很紮實,並且她承諾我很快就能學會幾種新的舞步。第一個老師因為太強調我的弱點而讓我灰心喪氣,而第二個老師恰恰相反,她在不斷地發現並稱讚我的優點,輕描淡寫地提醒我的缺點。‘你真是一個跳舞的天才!’她竟然這樣告訴我。如今我也時常這樣鼓舞自己,不管過去將來,我都會是一個很差勁的舞者。可在我的心裏,我仍然希望她是真心對我這樣講的。或許,她說那話僅僅是因為我的報酬。可為什麼上一個老師非要不留情麵地說那些話呢?

“我知道,不管怎樣,如果她沒有對我說我有天生的韻律感,我有紮實的舞蹈功底,我就不會一路順利堅持下來。她那樣鼓勵我,讓我充滿信心,激勵我不斷進步!”

如果你告訴自己的孩子、丈夫,或其他人,他做某件事時真是愚笨,真是沒有天賦,他做什麼都是錯的……那麼你差不多消除了他要做出改進的全部動力。可我們若是能反其道而行之,盡量去寬容他人,鼓勵他人,這會讓事情更容易,讓對方知道你相信他擁有完成事情的能力,有對這件事未被發掘的才幹,這樣他就會為了贏得勝利而日夜練習。

因此,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我們應當記得:

鼓勵更容易讓他人改正錯誤。

11 時刻提醒自己所得到的恩惠

卡耐基名言

1.所以,隻要我們願意,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比阿裏巴巴的寶藏還多的財富—都應值得滿足和開心。

2.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請記住:時刻提醒自己所得到的恩惠,而不要去清點我們的煩惱。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這些人和事,有的讓我們開心,有的讓我們感激,當然,也有一些讓我們感到沮喪、痛苦,甚至憤怒。而大部分的人的記憶很奇怪,他們總傾向於記住那些痛苦的經曆,而淡忘那些愉悅歡欣的經曆。這些人通常都是些不快樂的人,而那些快樂的人總在談著讓她們高興、感激的人或事。因此不難看出,做一個感恩的人,會讓一個人更快樂。

做一個快樂的人,對我們來說並不是難事。因為,在我們生活中大概九成的事都很順利,隻有一成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想得到快樂,隻需要將注意力放在九成的順利的事情上麵,不要去關注那一成有問題的事情即可。但假如你想要煩惱、抱怨,隻需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一成的困難上就行,不用在意九成的順利的事情。

密蘇裏州的哈洛德,曾擔任過我巡回演講的經理。有一次我在堪薩斯城遇見他,讓他把我送回農莊。我在路上問他如何做才能消除焦慮,他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終生難忘。

他說:“我以前也時常焦慮。然而,1934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在街道上看到的一幅景象讓我煩惱全無。這前後不過十秒鍾,然而正是這十秒鍾卻比我過去十年所得還要多。那兩年我經營了一家雜貨鋪,這不僅花光了我所有積蓄,還讓我負債累累,所欠債務需要七年才能還清。

“正是那一天的前一個周六,雜貨鋪停業了。我正想去銀行借款,然後能夠去堪薩斯城找份工作。我像一隻失敗的鬥雞,垂頭喪氣,沒有了鬥誌,喪失了信心。忽然,我看到街對麵來了一個人。他沒有雙腿,坐在一塊下麵用旱冰鞋的輪子做的帶有四個滾輪的小木板上,雙手拿著木頭在地麵上滑動來移動木板。他穿過街道,正使勁把木板抬到幾英尺高的人行橫道上。這時,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他對我露出燦爛的微笑:‘早上好,先生!今天天氣真不錯,是吧?’他的聲音裏充滿了蓬勃的活力。

“我看著他,不禁暗自慶幸自己是多麼富有。我有兩條腿,我能走路,我為自己的自怨自艾感到羞愧。我對自己說,失去雙腿的人都能這麼開心快樂並充滿自信,我還有雙腿,當然也能跟他一樣。

“我立刻感覺精神百倍。之前我打算借一百美元,但現在我有膽量去借二百美元。之前我還不確定自己能否找到一份工作,但現在我有自信向大家宣布我會找到一份工作。最後,我借到了二百美元,也找到了工作。”

聽哈洛德講過這個故事之後,我寫了一段話貼在浴室的鏡子上,每天早晨刮胡子的時候都會讀一遍:我正在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沮喪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個連腳都沒有的人,我頓時沮喪全無。

我在《時代》雜誌上讀到過一個關於一位在南太平洋受傷的士官的故事。他的喉嚨被碎片所傷,為此他輸了七次血。他寫了一張紙條遞給醫生:“我能活下去嗎?”醫生說:“當然可以。”他又問:“痊愈後我還能說話嗎?”醫生的回答又是肯定的。他最後寫道:“那我還有什麼可操心的呢?”

我認識的一位美國飛行家肯貝克曾經在太平洋裏足足漂流了二十一天。有一次我問他,那次經曆給他帶來的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說:“隻要有充足的飲水和食物,你就不該再有任何抱怨了。”

肯貝克和那位士官都經曆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卻依舊認為“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那你呢?何不也問問自己:“我究竟有什麼煩惱?”也許你會發現,你擔憂的事情既不重要也沒有意義。

去過英國教堂的人應該都看到過“思恩”二字,事實上,在英國的很多教堂裏都能看到這兩個字,我們也應該將這兩個字牢牢記在心裏。銘記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真誠地感謝它們。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大概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悲觀的作家了。他認為自己本不該出生在這世上,經常在生日那天穿著黑喪服來守齋。即便他如此絕望,但依然銘記隻有保持快樂才能健康。他曾說過,飲食有度和保持快樂平靜的心情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生。

如果給你一億美元來換你的雙眼,你換嗎?你的兩隻腳值多少?雙手呢?聽覺呢?子女呢?家庭呢?計算一下你現在所擁有的財富,你會發現,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給你,你也一定不願意交換你現在擁有的這些。

所以,隻要我們願意,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比阿裏巴巴的寶藏還多的財富—都應值得滿足和開心。但是,我們會感激現在所擁有的嗎?不會的!叔本華說過:我們很少去思考現在已經擁有的,卻總想著我們所沒有的。有這種思想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事情之一,它會帶來比所有戰爭和疾病更可怕的災難。

有一個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住在新澤西州的帕瑪先生講給我的:從陸軍軍隊退伍不久之後,我開始做生意,我夜以繼日地勤勞經營,生意還算不錯。但是,不久就有麻煩了,我買不到零件和原料,我擔心生意維持不下去,開始焦慮煩惱,並且變得尖酸刻薄—當然我當時並沒感覺到。後來我才認識到自己差點兒因此失去一個溫馨的家庭。一天,一個腿腳有殘疾的年輕人對我說:“你不感覺羞恥嗎?你看你現在這樣子,就好像全世界隻有你自己有麻煩。即使你確實必須停業一段時間,那又有什麼關係?正常供貨後,你還能繼續營業呀!你現在擁有這麼多,你真應該覺得感恩了!可你依然自怨自艾,我真想能像你一樣,你看看我,隻有一條胳膊,半側臉也在炮火中毀壞,即使這樣我也沒有抱怨過。你再繼續抱怨下去,不但真會搞垮生意,還會把你的健康、家庭和朋友都搭進去!”

他的故事讓我意識到,我所擁有的已經夠多了,我終於清醒過來,不再自怨自艾,不再重蹈覆轍了。

幾年前,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寫作課上認識了一位叫露絲的朋友。她也整天為自己沒有的東西而煩惱,還差點兒因此造成悲劇。後來她給我講述了她的經曆:我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我在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學風琴,在市裏的一個演講培訓班做主持人,還在另外一個城市裏教音樂欣賞課,這期間我還要參加宴會、去跳舞,更要在晚上騎馬鍛煉。

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徹底崩潰了。醫生說我需要臥床休息一年。但是醫生的話讓我覺得,我不會再恢複健康了。躺一年?這不就成廢物了嗎?還不如讓我去死。我非常害怕,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做了什麼壞事,要遭受這樣的報應?我哭了很長時間,我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

盡管這樣,我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一直躺在床上休息。我的鄰居魯道夫是一位藝術家,他來看望我的時候說:“你覺得躺一年是很痛苦的事情,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可以在這段時間裏開始真正地認識自己,你的心靈在這幾個月的成長能賽過之前幾十年的成長。”我慢慢地冷靜下來,開始努力構建一種全新的價值觀。我開始讀有啟迪意義的書籍。

一天,我聽收音機的時候,恰巧聽到播音員在節目裏說道:“你在現實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從來都是你內心世界的反映。”我以前也聽過不知多少次這種話,隻有這次才真正有所領悟。我開始思考能讓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一些開心的、積極的想法。每天早晨醒來後,我就逼迫自己想想我應該感恩這世界的事情:我身體上沒有疼痛,我有個可愛的女兒,我的視覺和聽覺都健康良好,收音機裏有動聽的音樂,我有看書的時間,我能品嚐到美味的食物,我還有很多好朋友……來看望我的人非常多,以至於醫生不得不要求一次隻能見一位來客,而且還有時間限製。

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生活得豐富多彩、積極向上,我從心底深深地感謝臥床的那一年,那也是我在亞利桑那州過得最有價值、最快樂的一年。在那一年,我培養了一種習慣—每天早晨醒來,清點一下自己擁有的財富和幸福,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這個習慣。這已經變成我最寶貴的財產。我不得不承認,生病之前我並沒有真正有意義地活著。”

或許露絲自己都不知道,她領悟到的真理和二百年前英國作家約翰遜所發現的幾乎一樣。他說過,如果能發現所有事情最好的方麵,並且養成這種習慣,那會是千金難買的無價珍寶。

約翰遜並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事實是,二十多年來他飽受焦慮、饑餓和貧困的折磨。最終,他遵循上麵這句箴言成為當時最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

羅根.史密斯說過一個哲理:“人生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第一,懷有理想;第二,享受實現理想的過程。隻有大智大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你想知道如何把瑣碎的小事—比如在廚房洗碗,變成讓人興奮的事嗎?建議你讀讀達爾的著作《我要看》。這本書是一位五十歲的失明的老婦人所寫的。

她寫道:“我僅有視力的一隻眼睛上布滿了斑點,隻剩了一個小孔,我隻能通過這個小孔看東西。我看書時必須把書舉到眼前,並盡量放在左眼的視力範圍內。”然而,她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憐憫,也不願享受特殊待遇。小時候,她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但她看不見任何記號,等到其他小朋友回家之後,她趴到地上開始仔細辨認那些記號,並將它們全部熟記於心,之後再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她反而成了佼佼者。

她是在家自己學習的,她拿著放大字體的書,緊貼著臉,近到睫毛都觸到書了。在這麼艱苦的情況下,她還取得了兩個學位:明尼蘇達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最開始,她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村莊裏當老師,後來慢慢地成為了南達科他州一個學院的新聞學教授。她在當地教了十三年書,她還經常到婦女俱樂部演講,參加電台節目,評論書籍和作者。

她在書中寫道:“在我的心底,一直不能克服對徹底失明的恐懼。為了克服這種恐懼,我隻能抱有開心甚至天真的態度來對待我的人生。”1943年,已經五十二歲的她身上發生了一個奇跡:非常有名的梅奧醫院給她做了手術,讓她的視力恢複到了以前的40倍。

對於此刻的她來說,整個世界都是全新的,令人歡喜的。哪怕在水槽裏洗碗對她來說都是讓人興奮的事。她寫道:“我開始玩盤子上的泡沫,我用手指拈起一個肥皂泡,對著光,我看到了一個微小的像彩虹一樣的色彩幻影。”她從水槽上麵的窗戶向外望去,看到“一隻麻雀拍動著灰黑色的翅膀,掠過積雪,向遠方飛去”。有幸親眼看到肥皂泡和麻雀,這讓她有感而發,在書的結尾寫下了這句話:“親愛的主,我不禁私語,我們的上帝,我感謝你,我感謝你。”

僅僅在洗碗時看到了肥皂泡絢爛的色彩和飛掠雪地的麻雀,這位老婦人都要誠摯地感謝上帝!你我是不是應該感到慚愧?我們仿佛一直生活在美妙的童話世界裏,卻視而不見,不知道珍惜和享受當下所擁有的。

因此,如果你想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請記住:時刻提醒自己所得到的恩惠,而不要去清點我們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