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性的弱點全集》(1)

自序 我為何寫作這本書

20世紀前35年間,美國本土出版的各種類型的圖書總計20萬種。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庸俗之作,乏味到讀者寥寥可數—是的,我確實說的是“大部分”。全球最大的一家出版公司的董事長曾對我坦誠相告,雖然公司行業經驗豐富,經營時間更是長達75年之久,但是每出版8本書,就有7本是虧損的。

聽我這麼講,您大概會心存疑惑,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為什麼還要寫成並出版這本書呢?您又有什麼理由從這茫茫20萬種書中拿起這一本來看呢?

這是兩個很值得問的問題。也許我能試著為大家解答疑惑。

從1912年起,我從事培訓行業,著力於培訓紐約金融街的商務精英,為其提供課程。最開始的時候,我隻教授公眾演講這門課程。課程的培訓宗旨是通過實踐方式提高成年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使他們在需要公眾演講的時刻,尤其是在商務會談等重要場合中言談得宜,能更清晰明朗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及觀點。

然而隨著課程的進一步深入,我逐漸認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奔波於日常交際的成年人更加需要的能力是掌握並有效處理人際關係,而不僅僅需要提高溝通技巧。

同時,我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陷—我同樣迫切地需要這類培訓。回首過去,我完全震驚於自己在這方麵的知之甚少,以及自己在待人接物上的笨拙。如果這本書在20年前就已麵世,那可真稱得上是我人生中的無價之寶。

人際關係應該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無法規避的一個難題,其複雜棘手程度對商界人士來說更甚於他人。當然,人際交往作為一個寬泛的社會命題,其應用範圍自然無處不在,不管是家庭主婦、建築師,還是工程師,無一不置身於人際關係之中。幾年前,一項由卡內基促進教學工作基金會資助的科學研究得出一個重大結論,後來,在卡內基技術學院的後續研究下,這項結論被證實。調查結果顯示,專業能力隻在個人成功因素中占15%的比例,而剩餘的85%則來自由人格特質和領導能力兩項組成的“人類工程學”,且這項調查,以技術為先的工程行業為例。

多年來,我每個季度都有在費城的培訓課程,包括工程師俱樂部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在內,參加過我的培訓課程的工程師大概有1500人。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他們發現了一個很奇妙的問題,即業內收入最高的工程師往往並不是具有最強專業能力的人,因此向我尋求幫助。不論是工程師、會計,還是建築行業的人才,隻要技術過硬,專業能力達標,找到適宜的工作並不成問題。但問題在於,如果他們想要取得高薪,就必須具備除專業能力之外的一係列要素,即優越的表達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帶動他人工作激情和效率的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同糖或咖啡這類普通商品並無二致,都是可以買到的。而我甘願為這項能力開一個高於其他任何商品的價碼。”約翰·洛克菲勒在其事業巔峰時期如是說。

你也許會想,既然這項能力如此重要,那所有高校都應該設置培養這一能力的課程才對吧?但直到我下筆寫作這本書之時,我尚未發現有任何一所學校設置了相關實用性培訓課程。

美國人研究過成年人最希望學習何種課程。這項調查由芝加哥大學和基督教青年會等發起,曆時兩年,耗資25000美元。項目的最後一站是在一個典型的美國小鎮—康涅狄格州的梅裏登市。梅裏登市的每一個人都參與填寫了調查問卷,問題涉及受訪者的職業、教育背景、業餘消遣、收入狀況、興趣愛好、職業理想、生活問題以及最想學習的領域等方麵,數目總計156個。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健康問題是成年人最感興趣的,其次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理解他人及被他人理解、如何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喜愛等等。我們可以統稱為:與人相關的問題。

最終,這一項目的調研委員會決定在梅裏登市開設與人際關係相關的課程。他們需要一本可以指導實踐的理論書作為課程教材,但放眼卷帙浩繁的圖書市場,並無一本可選用。於是他們向成人教育領域的權威人士詢問可有適用的圖書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得到的答案是:沒有。“我知道現今的成年人急需什麼樣的人生指導,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一本可以滿足他們需要的著作麵世。”

我的經驗告訴我,這句話極其中肯。我用了好幾年時間尋找一本關於人際關係的實用教學指南,終究一無所獲。

鑒於市麵上沒有一本適用於我的教學課程的書,我決定自己來寫。這便是寫作這本書的初衷。我熱切希望這本書能提起您的興趣。

在撰寫這本書的準備過程中,我閱讀了所有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包括報刊、法庭案件記錄、古代哲學文獻和現當代心理學著作等。此外我還聘請了一位能力不俗的研究員與我並肩作戰,他主要負責在各圖書館閱讀我所遺漏的文獻,這項工作花了他一年半的時間。我們竭盡心力研究心理學的種種精深著作,翻閱上百本期刊,深入研究無數傳記。我試圖通過這種努力,來解鎖古往今來的卓越領袖人物身上所共同具備的優於常人的人際交往密碼。我們一起研讀從尤裏烏·愷撒到托馬斯·愛迪生時期的所有英雄人物的生平,不厭其煩地反複研究校對,單單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傳記,我們就研讀過好幾百個版本。我們下定決心把這個秘訣—從古至今存在的人際交往理念挖掘出來,為此我們將竭盡全力。

我采訪過許多名人大家,其中包括馬可尼、愛迪生等發明家,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詹姆斯·法雷等政治家,歐文·揚這樣的實業家,克拉克·蓋博及瑪麗·璧克馥等電影明星以及馬丁·約翰這樣的探險家,他們無一不是舉世聞名的各界領袖。我試著通過這種訪談總結出這些成功人士為人處世的不二法則。

有了這些資料做鋪墊,我隨之準備了一次簡短的座談,主題為“如何贏得朋友並影響他人”。本來預想很簡短的座談竟延長到一個半小時。後來這場座談成為我的必授科目,數年來的每個季度我都會在紐約向學生們講授這一課。

我時常建議及敦促我的聽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商務接洽中運用我所提倡的原則,然後回到課堂上同大家分享他們的實踐結果。這是長久以來第一種也是唯一一種關於人性的實驗,學員們都積極投入其中並樂享其趣。

所以此書的寫作並非一味地堆砌言辭,而是通過對周遭環境及整體世界的不斷探索積累而成,正如一名年齡漸長的孩童,有其成長軌跡。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總結出的經驗法則印在一張張卡片上。很快,隨著探索愈加深入,經驗愈加增多,卡片完全裝不下了,然後便擴充至明信片大小,繼而是海報大小,接著幹脆變成了一係列手冊。這本書就是沿著這樣的成長軌跡,逐步成形。而這背後,是長達15年的堅持不懈的探索與研究。

我們現在得出的這些結論,絕不隻是毫無實用性的文字理論,它們可以產生的效果足以讓人驚歎。我就曾親眼見證這些處事原則是怎麼深刻影響了一些人,怎樣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可以在這裏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我有一個管理著314名員工的企業家學員。多年來,他對手下的員工嚴苛至極,不僅從未對員工表達過感激與激勵之情,而且動輒肆無忌憚地批評責罵他們。他學習了這本書中所探究的原則並適時轉變了自己的處事態度之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員工對公司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忠誠,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顯著提升,公司麵貌煥然一新。那314名員工不再是他的敵人,而成了他忠誠可靠的朋友。他曾自豪地說:“之前在公司裏,員工都把我當作透明人,從來沒有人向我問好,就算看到我,也會扭頭假裝看不見。現在我和他們完全成了親密的朋友,就連清潔工都會直接喊我的名字。我跟我的員工們徹底打成了一片。”

這位企業家的公司蒸蒸日上,生活事業兩得意。更重要的是,他從家庭和工作中收獲了更多快樂。

在這一原則下,有很多銷售人員的業績顯著提升了,許多之前並不認可他們並拒絕同他們合作的公司也改變態度,轉而與他們簽約。管理人員也得益於此,職責不斷增多,薪水也隨之水漲船高,其中一位管理者便坦言運用所學的為人處世的技巧使他獲得了更好的待遇。另一位管理人員參與我們的課程培訓時已經65歲了,他供職於費城天然氣公司,當時正因為自己爭強好勝的個性和領導工作不力而麵臨降職的處理。我們的培訓不僅幫他擺脫了這個困境,還使他的事業扶搖直上,獲得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在每學期課程結業的宴會上,都會有人特地跑來告訴我他們的受益和轉變。很多人反映,自從他們的伴侶參加了課程培訓,家庭生活變得和睦而有趣,生活愉悅度較之前提高很多。

人們都驚喜於自身改變所帶來的影響,稱之為奇跡。他們迫不及待地要跟我分享這些驚喜和成果,甚至在周日之前就打電話向我彙報,都等不及下次上課的時候。

曾有一節課上講述的一條內容令一位學員感觸頗多,引起了全員大討論,直探討至深夜才罷休。而到了淩晨3點眾人都陸續離開之後,他兀自眉頭深鎖,獨自苦思。突然就在那一刻,他迎來了豁然開朗的瞬間,猛然醒悟此前所犯的種種錯誤,頗有醍醐灌頂之感,他仿佛看到光明美好的前景正在他眼前緩緩展現,以至於激動得一日一夜未能入眠。

問題是,這位學員之所以對新鮮觀念全盤接受,是因為之前的他學識鄙陋,所知粗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位學員的身份是一位藝術品經銷商,博學多才,也是當地公認的社交名流。他曾就讀於兩所歐洲大學,並精通三門外語,實在是一位見多識廣的博學之人。

在撰寫這篇序言時,我收到一封來自一位德國貴族紳士的信,他的先輩曾在霍亨索倫王朝擔任重要職務。這封信寫於他在橫渡大西洋的輪船上,在信中,他飽含激情地同我分享了運用這些原則的切身體會。

一位紐約當地擁有一家大型地毯廠的富商評價說,在為期14周的培訓中,他學到的為人處世、對他人產生影響的學問比在哈佛大學花費4年時間學到的都要多。這種說法荒誕可笑嗎?無論你們的想法如何,我隻是把他的感想如實轉告給你們,並未有絲毫誇大和捏造。這是一位功成名就、思想守舊的哈佛畢業生,他在紐約耶魯俱樂部於1933年2月23日將這段感想宣之於眾,當時他的麵前坐著600名聽眾。

“比起人類所具備的潛能,我們仍舊處於蒙昧無知的狀態。人類的身心力量不可預測,而已經發揮作用的不過占了整體功能的極小部分。從廣義上來說,人類個體的潛能遠遠未開發至極限。人類受自身習慣的拘束,從未將與生俱來的超強能力發揮至極致。”以上是哈佛大學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的話。

本書唯一的宗旨,便是幫助您找到並發掘“與生俱來的超強能力”,喚醒潛藏在每個人身體中的能量並使個體從中獲益。

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約翰·希本博士曾經說過一句話:“教育,即為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當您讀了本書前三篇後,如果並未覺得書中內容對您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有所助益,那這本書對您來講是失敗的。就像赫伯特·斯賓塞說的那樣:“教育的最大最重要的目的,是增進人的行動,而非片麵地增長知識。”

而此書,正是一本行動之書。

戴爾·卡耐基

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