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商決定“言值”:情商高的人,說話就是那麼好聽

《快樂飛行》reference_book_ids\":[72644013035586877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個人會不會說話,與他的情商是直接掛鉤的。情商高的人懂得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對待什麼人該怎麼說話,哪怕是拒絕的言辭,往往也能說到對方的心坎裏,讓對方欣然接受的同時甚至依然心存感激。這不僅是一門技巧,更是為人處世的智慧。

這是一個講求“言值”的時代。會說話的人,哪怕“顏值”有所欠缺,至少相處起來也是讓人感到舒服的;相反,一個人即便“顏值”再高,如果總是口出惡言,說話讓人不舒服,那麼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忍受。

而“言值”往往是由情商所決定的,很多人說話不中聽,不是因為他們腦子不好使,而是因為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麵對挑釁的時候。

黃渤是演藝圈裏出了名的“顏值”不夠、情商來湊的魅力演員。眾所周知,單看臉,黃渤在一眾帥氣逼人的“小鮮肉”中實在是不夠看,但他幽默風趣、高情商的魅力卻絕對是無人能敵的。

一次,一個長相帥氣的主持人采訪黃渤的時候,咄咄逼人地問了這樣一個問題:“馬雲說,男人的相貌與才華是成反比的,關於這一點,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顯然並不是那麼友好,甚至帶有一些挑釁的成分在。但黃渤並沒有感到難堪或者生氣,而是平靜又絕妙地反擊道:“我相信這句話一定也一直激勵著你吧?”

長相帥氣的主持人頓時啞口無言。

黃渤的機智實在令人折服,在麵對這種帶有挑釁的問題時,不管他是憤怒地出口斥責主持人,還是忍氣吞聲地避開這個問題,顯然都落了下風。黃渤最妙就妙在他既沒有憤怒,也沒有難堪,而是聰明地用主持人自己說的話巧妙地反擊了他。

既然你逼我承認自己沒“言值”,那我就反過來逼你承認自己沒有才華好了——妙哉!

情商又被稱為“EQ”,直譯過來就是情緒智慧。不管在任何一個領域,情商高的人往往都比情商低的人要具備明顯優勢,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以及處理好各方各麵的人際關係。

在這個時代,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講究團結協作。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單打獨鬥的“獨行俠”所能發揮的作用和價值也都是有限的,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與突破,你就必須學會借助他人的力量。要知道,所謂團結協作並不隻是簡單的“1+1u003d2”,一個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的團隊,其能力的總和是遠遠高於團隊成員個人能力之和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常都是“成也溝通,敗也溝通”,而溝通最直接簡單也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說話,一句話可能讓你贏得一個知己,一句話也可能就讓你樹立一個敵人,可見,說話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其能造成的影響和結果卻並不簡單。

會說話的人,不管到哪裏,都能迅速贏得別人的好感,哪怕不能因此獲利,至少也能避免樹敵。而不會說話的人,哪怕能力再強,攤上一張得罪人的“嘴”,便也隻能不可避免地給自己招來不少麻煩和阻礙。

而人最容易說出不恰當話語的時候,通常都是被負麵情緒所控製的時候。比如怒火中燒的時候,一心隻想著反擊,卻忘記傷人的話語同樣會害己;意誌消沉的時候,一心隻想著逃避,卻忘記尖刻的言語寒了別人的心的同時卻也冷了彼此的交情……可見,情緒控製在人際交往中是何其重要,而情緒的控製力正是情商的直接表現。

所以我們才說,這是一個拚“言值”的時代,你會不會說話,懂不懂說話,對你未來的發展與奮鬥是有著重大影響的。而直接影響並決定“言值”高低的,正是你的情商。要知道,不管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裏,情商的作用都貫穿於每一個角落。

很多一事無成的人都很喜歡用智商來做借口,嘴上總是掛著這樣或那樣的抱怨:

“我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

“他那腦子就是好使,這都是天生的命!”

“要怪就怪我媽沒生好,沒給我那麼高的智商。”

智商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先天因素,人為努力對它的影響並不大,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失敗者把自己的失敗都歸咎於智商差異的時候,他們就如同找到了一個完美無缺的借口和安慰一樣,完全推脫了自己失敗的責任。但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天才與白癡的數量是差不多的,大多數的人之間智商差異並不是很大,而古今中外,大部分的名人也都並不是贏在智商上。

曾國藩被譽為“千古完人”,而這樣的他實際上智商並不算高,甚至在小的時候還常常被別人恥笑為“愚蠢之輩”。

據說在曾國藩年紀還小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在家裏點燈背書,一篇不到300字的小文章,卻怎麼背都背不會。恰巧這個時候,一個賊人來偷東西,躲在了屋簷底下,想著等曾國藩睡著以後就潛入屋子裏偷盜。可沒想到的是,因為文章一直背不會,曾國藩一直都沒睡。最後,這賊人實在受不了了,惱羞成怒地跳下房簷,大罵曾國藩:“就你這笨腦子,還讀什麼書!”還把那篇曾國藩苦背不會的文章一字不差背誦了一遍,然後揚長而去!

瞧,賊人的智商比“千古完人”還高呢!可是又如何呢?賊人依舊隻能做個賊人,而曾國藩的成就,卻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筆,為他贏得了千古的讚譽。

可見,人的成就與智商未必就是成正比的。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我們並不陌生:明明在學校裏是成績優異的優等生,可是踏入社會之後卻碌碌無為,甚至朝不保夕;明明在學校裏成績永遠“吊車尾”,可是踏入社會之後反而能混得風生水起,建功立業。雖然說成績好的人智商未必一定有多高,但至少不會低於普通人,可見他們日後的成就與智商是沒有直接關係的,真正決定了他們人生成敗和生活狀況的,正是情商。

無論在哪個行業,情商的影響都是不容小覷的。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不管你想做成什麼事情,都不能隻憑自己的力量去單打獨鬥,而是否能夠順利“借力”,關鍵還在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這些歸根結底都是情商的體現。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那些能夠青史留名取得偉大成就的人,未必一定都是高情商的人,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些名人中,情商高,懂得處理事務關係的人一定比那些高智商低情商的不合群者過得好,過得順當。

如果說一個人的智商是天賜的“禮物”,我們無法自主選擇,那麼情商就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決勝關鍵。因為情商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加以改善的,也就是說,隻要你想,你就可以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來提升情商,讓它成為幫助你開辟前路,走向成功的“利器”。

一個人想要成功,除了會做事之外,還得會處理人際關係,而處理人際關係,關鍵還在於會不會說話。

做事靠的是智商,得會動腦子,找到方法和竅門,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而說話則要靠情商,懂得看人下菜碟,懂得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裏,讓對方欣然接受你的意見,這樣才能把人際關係處理好,減少在達成目的前的阻力。

同樣的產品,有的人好說歹說都推銷不出去,有的人卻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實現百萬銷售;大同小異的策劃案,有的人提了被潑一臉冷水,有的人提了卻能獲得上司賞識,從此平步青雲;同樣意義的話,有的人說了隻會招人厭惡,有的人說了卻能收獲別人的感恩戴德……歸根結底,造成這樣差異的,說到底還是在於你懂不懂說話,會不會措辭。

語言是非常神奇的,即便是同一個意思,換一種表達方式,帶給別人的感受就可以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讓別人掃地,你可以對他說:“快把地掃一掃!”或者對他說:“麻煩你,請把地掃一掃好嗎?”同樣是要求對方掃地,但第一種說法無疑是一種命令,而第二種說法顯然就要溫和有禮的多,更類似於一種請求。雖然兩種說法傳遞的都是同一個信息,但不同的表達方式給對方帶來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一句話,可以親和人心,也可以遠了人心。一句話,可以幫你贏得別人的好感,讓你所做的一切事半功倍,但也可以讓你失了人心,所做的一切也大打折扣。

林洋是業內小有名氣的設計師,自己創業開了一間設計公司。一次參加活動的時候,林洋帶了一個年輕的女員工過來,打算給她機會學習學習,曆練曆練,以便將來能獨當一麵。

在上菜之前,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創業心得,女員工見插不上話,就開始自己低頭玩手機。林洋看到後很不高興,當眾斥責女員工:“你是來玩手機的嗎?要玩出去玩!”

聽到林洋毫不留情的斥責,女員工眼圈倏地就紅了,訕訕地把手機收了起來。

這次活動結束之後不久,聽說那位女員工就主動提出了辭職。

其實,這原本是件好事,林洋的本意也是想栽培這名女員工,但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卻直接把好事變成了壞事。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林洋能夠換一種方式去提醒女員工,比如給她發條微信,提醒她認真傾聽大家的談話,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或者私下把她叫出去,不要當著眾人的麵批評。甚至哪怕在活動結束之後,林洋能主動和女員工談一談,教導她一些職場的社交規則,告訴她究竟哪裏做錯了,那麼相信事情一定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要知道,我們和對方說話,目的是為了溝通,為了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某些意見和觀點,而不是為了引起一場爭吵,或引發一場戰鬥。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用更容易讓對方接受的方式去說話,來達成最終的目的呢?

很多時候,明明你占了理,卻可能因為說話溝通的方式讓別人難以接受,最後卻反而淪為過錯方。所以,別小看一句話的事,做事靠智商,說話還得靠情商,多多修煉,提升情商,做一個懂說話、會說話的人。

說話是人類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時也是最核心的技能之一。

會說話的人,總能輕易地贏得別人的好感,哪怕隻做一分,往往也能換來別人十分的謝意;而不會說話的人,即便做事很努力,付出很多,也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好評,做了十分,或許隻能收到一分的回報。既然說話是每個人都能學習的技能,為什麼不想辦法把說話變成一種助力,來幫助我們改變命運呢?

領導對下屬們說:“注意了,今天晚上完不成工作,誰都別想下班!”

這是一種威懾,傳遞出的感覺是一種命令和壓迫。

會說話的領導則會對下屬們說:“大家加把勁,工作幹完咱們就下班!”

這就變成了一種鼓勵,雖然意思還是同一個:“不完成工作就不能下班。”但傳遞給下屬們的心理感受卻變得完全不同了。

售貨員A對顧客說:“這鞋價錢真挺合適的,您少去大酒樓吃一頓,其實也就買下了。”

售貨員B對顧客說:“這鞋不錯,現在買下真合適,您就當去大酒樓吃了一頓好的。”

兩句話含義一樣,類比的方式也差不多,但顯然售貨員B說的話卻要更順耳一些,關鍵就在於,一個是暗示你把買鞋當作“少吃”一頓,一個則是暗示你把買鞋當成“多吃”了一頓。一個少,一個多,卻能帶給人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曆史上,因為一句話而改變命運的事例比比皆是。

清朝乾隆皇帝年間,在一次平定回部的戰爭中,定邊左副將軍兆惠立了大功,乾隆皇帝非常高興,特意擺酒設宴給他慶功。在酒宴上,很多文臣都去給兆惠敬酒、拍馬屁。其中一個官員在敬酒的時候,就歌功頌德地對兆惠讚歎了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眾所周知,這兩句詩讚譽的是漢朝的抗匈名將們,從意思上來說本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用在這裏就非常尷尬了,回部是“胡”,可這滿人不也是“胡”嗎?馬屁一下子就拍到了馬腿上,惹得乾隆勃然大怒。好在剛打了勝仗,這官員也才堪堪保住了一條命,至於日後的升遷之路,恐怕也是困難重重了。

可見,在某些時候,“言值”確實是可以決定命運的。一句話說得好,可能就讓你打動了命中的貴人;一句話說得錯,可能就讓你前半生的努力灰飛煙滅。尤其是在越重要的場合,說話這事就越得仔細斟酌。

說話不僅僅是門技術,更是門藝術,值得我們鑽研一生。會說話的人,即便是拒絕別人,批評別人,也能讓對方笑著把話聽進去;而不會說話的人,哪怕是好話,往往也能說得天怒人怨。就像那個馬屁拍到馬腿上的官員一樣,明明是想誇人,說出的話卻反而得罪了人,不僅目的沒有達到,還無端給自己惹一身騷。

俗話說:“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在人際交往中,說話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個人會不會說話,不僅體現了這個人的內在德行,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在社交場上的人緣好壞。

情商決定“言值”,要想提升“言值”,就得從修煉情商開始。

情商又被稱為情緒能力,主要指的是人在情緒、情感、意誌和耐受挫力等方麵的品質。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被情緒影響的時候,積極的情緒讓人激動興奮,壓抑的情緒使人低落煩躁,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來應對這些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排解這些情緒。

中國人講究含蓄美,因此大部分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人都不習慣表露自己的情緒。但情緒其實就像洪水一般,隻能疏不能堵,一味的壓抑和克製隻會讓情緒在心中越壓越多,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修煉情商,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情緒的控製和發泄。

情緒,尤其是很多消極情緒,往往都是來勢洶洶的,根本不會給我們任何做準備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情緒自製力,懂得克製情緒帶來的衝動,盡可能隔絕情緒對我們的言行舉止造成的影響。

成功控製住情緒之後,還得考慮情緒的疏導和排解。不良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壓力和傷害是不容小覷的,在適當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適度地釋放心中堆積的情緒,以此來實現心靈的“減負”。

情緒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實際上都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人類的一種天然屬性,它存在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並對自我進行理性的反思。所以,無須為任何情緒的產生感到恐慌或羞惱,與其懼怕它,不如想辦法戰勝它、掌控它。

很多時候,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最大的阻礙往往不是缺乏能力和缺少機會,而是缺乏對情緒的掌控力。控製不了憤怒,便可能讓盟友望而卻步;控製不了消沉與低落,便可能因萎靡不振而錯失稍縱即逝的機遇。

下麵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控製和調節情緒:

自我暗示法:當情緒比較激動時,不妨試著在心裏對自己默念“冷靜些”“不能生氣”“不要發火”等詞句,通過這種自我暗示的方式來調控情緒。平時也可針對自己在情緒控製方麵的弱點,在每天看得到的地方,比如臥室的牆上,掛一些相關的條幅,比如“製怒”、“鎮定”等。

愉快記憶法:當不良情緒來襲時,可以嚐試在腦海中回憶一些好的經曆,重溫當時的愉快體驗,以此來對抗突然產生的消極情緒,讓自己能盡快地從萎靡不振中恢複精神。

環境轉換法:很多激烈的不良情緒之所以會產生,必然存在一個觸發的“開關”,可能是某個討厭的人,或者是某種容易引發情緒的物品甚至環境等等,在這種激烈情緒被觸發之後,不妨考慮暫且離開當時的環境或人物,先讓自己的心情平複下來,之後再考慮其他事情。

幽默化解法:幽默絕對是對抗不良情緒的利器,在平時不妨多培養幽默感,學會用自嘲的方式進行自我開解,你會發現,很多難以接受的事情,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可怕。

壓抑升華法:之前說過,情緒控製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要懂得排解,不能一味壓抑。尤其是當我們處於人生的低穀,並且一時之間無法脫離這種苦悶的時候,不妨考慮將精力投注在其他感興趣的事情上,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並改善自己的心境。

在社會上混久了的人,都明白言語謹慎在社交活動中的重要性,然而大部分缺乏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卻都對此嗤之以鼻,甚至覺得“語不驚人死不休”才是一種很酷的行為。這樣的想法實際上是相當幼稚的,社交關係本身就錯綜複雜,淺表的交往通常也很難讓我們快速判斷出對方的實際情況和愛憎喜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謹慎的發言隨時可能觸犯到對方的逆鱗,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厭惡。

所以,在社交活動中,與不同的人聊天,應當有不同的態度和方式。比如和朋友或家人聊天時,可以輕鬆隨意一些,但如果是和同事或客戶等有利益關係的人聊天,那麼就必須做到謹言慎行,別讓不中聽的話把聊天堵死了,從而也堵住了成功的路。

當然,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在我們周圍,也確實存在不少人,在聊天時特別喜歡爭強好勝,熱衷於一句話堵死人,仿佛這樣就能顯示出自身的優越感,證明自己高人一等。成為這樣的“話題終結者”是非常可怕的,爭得了一時的口舌之快,卻往往堵死自己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路。

小江就是個典型的“話題終結者”,聊天習慣帶“刺”,平時她和別人對話的“話風”通常是這個樣子的:

同事:“聽說附近開了一家港式茶餐廳,一起去試試怎麼樣?”

小江:“那有什麼可吃的,真想吃港式茶餐廳,還得去市中心那家,就那家是正宗的!”

同事:“最近特別火的那個韓劇你們看了嗎?我昨天看了幾集,男主角好帥啊!”

小江:“腦殘才看韓劇,你都多大的人了,浪費時間看那個,不如多看點有內涵有營養的書了。”

不少人都奉勸過小江,說話不要總是那麼“衝”,可小江一直都不以為然,在她看來,自己能說會道,牙尖嘴利,別人說不過那是別人的事,她有什麼義務非得去“讓”著別人。

直到有一次,小江和同事在爭論一個話題的時候,居然被同事說得啞口無言,小江大為吃驚,第一次發現同事居然這麼“能說”。看著小江一副驚訝的樣子,同事慢悠悠地喝了口水,對她笑了笑說道:“平時你說什麼我都不和你爭,不是因為我不會說,而是因為我覺得爭論沒什麼意義。那些被你懟得不說話的人,未必是因為服了你或說不過你,可能隻是覺得浪費時間爭論這種事情毫無意義罷了。這一時的口舌之快,到底能給你帶來什麼啊?”

是啊,把聊天堵死了,讓別人感到不快活了,除了把自己的路堵死,還能獲得什麼呢?真正會說話的人,從來不屑於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反駁,更不會總想著去堵死別人的話。

一場愉快的聊天,必然是在你來我往中進行的,即便結束,也會留給人意猶未盡之感,這樣對方才會期待與你的下一次交談,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才會有進一步的可能。如果在交談中,你總是讓對方無言以對,那麼又怎麼指望對方會願意與你建立更為親密的交往關係呢?

記住,你來我往才是交談,隻有你一個人滔滔不絕,那叫作演講。愉快的聊天是促進社交關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堵死了聊天,也就堵死了建立社交網絡的路。

語言的掌控力是不容小覷的,會說話的人,往往隻需三言兩語,就能推動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下去。

在電影《快樂飛行》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某航空公司的新人空姐在分配飛機供餐的時候,由於大多數的乘客都選擇牛肉,導致魚肉大量剩餘。這樣下去牛肉供應必然不足,那麼有很大一部分乘客就隻能被迫地接受魚肉了,這部分乘客必然會感到不高興,怎麼辦呢?

這時候,經驗豐富的前輩空姐站出來了,她是這樣向乘客們推介的:“您好,現在機內供應以優質香草、富含礦物質的天然岩鹽以及粗製黑胡椒嫩煎出來的白身魚,以及普通的牛肉,請問您需要哪一種?”

前輩空姐這樣一推介,很多乘客都感覺魚肉應該會更好吃,於是不少乘客都主動選擇了魚肉,情況順利得以扭轉。

畢竟是電影,自然存在誇張的成分,但不得不說,語言確實具有神奇的力量。合適的措辭表達往往能夠直接影響到別人的決定,從而推動事態的發展。

就像電影中的前輩空姐,她在向乘客推介菜單的時候,把重點放在了魚肉上,並在言語中暗示了魚肉的“高級”和牛肉的“普通”,讓乘客先入為主地形成了一種印象:魚肉比牛肉好。這樣一來,在二選一的時候,除了本身更喜歡牛肉的乘客之外,沒有特定偏好的乘客顯然更願意嚐試“更好”的魚肉。這就是語言的技巧,通過巧妙的暗示與引導,讓別人做出你希望他做出的選擇。

在這個世界上,說話大概是最簡單卻也最難的一件事。我們每天都在說話,但很多人其實卻都不知道,語言所具有的力量究竟多麼強大。一句冒犯的話,或許就會在彼此間築起一道隔閡;一句讚美的話,或許就會成為彼此心間最動人的記憶。語言的力量不容小覷,借助這種力量,每個人都能打開走向成功的通道。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不僅僅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溝通工具,更是你與人交往的一張“活名片”。你的言行舉止,你在聊天中說出的每一句話語,無一不是在向對方展示你自己、介紹你自己。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而別人則通過你的語言來認識你、判斷你。對於我們來說,語言不僅代表了你個人的生活,同時也會對他人的生活造成影響。

台灣作家林清玄曾分享過他高中時代的一件事:

高中時候的林清玄是個壞學生,不管學業還是操行在學校裏都屬於劣等,還曾記過兩次大過,甚至被趕出了學校宿舍。對於這樣一個壞學生,老師們自然不會有多喜愛。但那個時候,林清玄的國文老師卻告訴他說:“我教書已經50多年了,一看你就知道,以後一定能成大器!”就是這樣一句話,深深地震撼了當時上高二的林清玄,讓他從此發憤圖強。

後來,林清玄成了一名記者。一次,他在寫一篇關於小偷作案的文章時,對小偷作案時所展現出的縝密思維和細膩手法大為讚歎,便在文章最末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如這般思維縝密、手法靈巧、風格獨特的小偷,不管做什麼行業都定然會大有成就的啊!”這一句順勢而為的感慨,改變了小偷的一生,讓他脫胎換骨,並在20年後成為了一名小有所成的企業家。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有時候,你以為你隻是說了一句無心的話語,卻不知你這句話會給別人的心理造成多麼重大的影響。不管是少年時代調皮搗蛋的林清玄,還是誤入歧途的小偷,他們都是被一句話所拯救的人。

所以,人生想要成功,就一定要記得重視語言的掌控力,並且重視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說的某一句話,或許就是成功的鑰匙,或許就是失敗的禍根。

從小父母都會教育孩子,見到人就要張嘴喊,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先開口問聲好準是沒錯的。就像俗話說的,“嘴甜的人不吃虧”,這一點不管對於孩子還是成年人其實都一樣。嘴巴甜一點,張嘴喊人勤一點,總歸是不會讓人討厭的。

設想一下:

假如你是老板,你手下的員工A,每天一見你就大聲問好,而員工B呢,見到你就跟老鼠見了貓似的,不是躲開就是低頭。那麼,在員工A和員工B工作能力沒有明顯差異的情況下,你會更喜歡誰?

再設想一下:

假如你有兩個關係都比較一般的朋友小A和小B,小A每次一見到你就熱情地和你打招呼,小B則始終都是不冷不熱的,你不主動他也不會主動。那麼,在你對小A和小B的了解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會更願意去和誰親近呢?

答案其實顯而易見。

每個人都喜歡那種被人尊重、被人重視的感覺,不管這個人是你的上司還是下屬,是陌生人還是朋友,被投之以關注始終都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情。因此,嘴甜的人不管在哪裏,都是很難令人討厭的。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嘴甜並不是一味說好話,或者無原則的阿諛奉承,而是一種對別人展露的、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情與尊重。當你能夠學會嘴巴甜一點,多用美好的語言給予他人一些稱讚的時候,你自己的心態也會隨之而變得積極開朗起來,對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也是大有好處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嘴甜”呢?有幾個點需要注意一下。

第一,主動稱呼對方。

見人先張口,這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表達熱情與善意的方式。無論是麵對熟人還是陌生人,先開口打招呼,稱呼對方,怎麼都不會錯。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跟隨父母出門的時候,與人打交道時,父母一定會先教孩子“叫人”的緣故。

如果你一時之間拿不準應該稱呼對方什麼,那麼就牢記一點:年輕的稱呼始終要比年老的稱呼順耳的多。比如被叫“姐姐”始終比被叫“阿姨”要讓人開心,被叫“哥哥”也總比被叫“叔叔”要聽著順耳。

第二,注意分寸。

說話要懂得注意分寸,哪怕是開玩笑,也一定要注意玩笑的尺度以及對方的反應。不管是調侃還是玩笑,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添聊天的樂趣,讓參與聊天的人感到愉快,因此,在調侃或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把握分寸,以免讓對方感到不舒服,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第三,說話要走心。

嘴甜和油嘴滑舌是有本質區別的,油嘴滑舌的人喜歡諂媚地說好話,卻不帶一點真心。但嘴甜並非如此,真正的嘴甜應該建立在有一說一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得真誠。說話不走心,哪怕說的都是好話,聽的人也隻會感到空洞。所以說,想要成為一個嘴甜的人,關鍵還是在於“心甜”。當我們學會如何去發現別人身上的美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麵對生活時,自然也就擁有了一顆“甜”的心,說出的話當然也就真誠又中聽了。

人都是愛聽好話的,且不論這好話有幾分真,但聽起來總歸是要順耳的多。就像“豐腴”怎麼都比“胖”聽起來順耳,“苗條”怎麼都比“瘦”好聽一樣。

佛經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婆羅門養了一頭牛,他對這頭牛相當好,把它照顧得舒舒服服的。這頭牛想報答婆羅門,於是有一天就對他說:“主人啊,有個地方有一位長者,他家裏也有一頭牛,你去找他,就說讓我和這頭牛比賽,賭注是一千兩黃金,我保證能把這錢贏回來給你。”

婆羅門一聽非常高興,趕緊去找那位長者,轉達了牛的意思。這位長者欣然應允,在他看來,沒有哪一家的牛是可以和他家那頭相比的。

協議達成之後,很多人都跑來看熱鬧,兩頭牛就開始比賽了。在比賽的過程中,婆羅門很激動,一直指著他的牛大聲罵:“你給我好好幹!你看看你的牛角,難看死啦,一點勁兒也沒有……”

罵著罵著,牛不幹了,拉車的勁兒也沒了,結果婆羅門輸掉了這一千兩金子。

回去之後,婆羅門很生氣,抱怨了牛一通,牛也不高興了,憤怒地說道:“主人啊,我們牛最喜歡的就是自己莊嚴好看的角,可在比賽的時候,你卻一直罵我的角難看,你這個樣子,我怎麼有心情去比賽呢!你要是當時能誇誇我,我馬上就能贏了!”

婆羅門聽了這話,自己也反思一下,覺得牛說得有道理,於是他又找到那個老者,提出再比賽一次,這一次賭兩千兩金子。老者正是贏得意氣風發的時候,當即就拍板同意了。

在第二次比賽的時候,婆羅門按照牛交代的,一直大聲誇它的角好看,有勁兒,厲害……牛聽著這些誇讚很高興,力氣也變得更大了,很快就贏得了比賽,並幫婆羅門贏回了兩千兩黃金。

瞧,就連牛都喜歡聽好話,更何況人乎?

俗話說得好:“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話不妨多說幾句,至少人人都愛聽。

在社交場上,想要贏得別人的好感,一定要牢記:“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人都是有表現欲的,都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在聊天中也是如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表達的欲望,因此,在聊天中,想要贏得對方的好感,與其絞盡腦汁滔滔不絕地展現自己,倒不如扮演好一個傾聽者的角色,把展示的舞台讓給對方。當然,如果懂得在適時的時候說些中聽的話,那麼相信這場聊天一定會非常愉快。

人一定要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巴,東西可以亂吃,但話卻是萬萬不能亂說的。尤其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應該好好想一想,自己將要說的話是否有什麼不妥當,以免禍從口出。畢竟言者無心,聽者卻可能有意,口無遮攔的後果往往就是給自己招惹無端的禍患。

總而言之,說話這件事,最簡單也最難。說簡單,張開嘴巴,上下嘴唇一碰,話就說出來了。難的是我們得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並承擔相應的後果。所以,話還是盡量揀好的說,畢竟好話人人都愛聽,不過是嘴唇一碰的事,又何必為爭一時的口舌之快,而給自己帶來無窮的麻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