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流體化

如果非要找一個詞來形容未來的世界,我想,“流動”就最合適不過了。

未來所有的東西都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包括各種平台、產品、服務,硬件、軟件,有形的、無形的,都在從固定不變的,變成可以組裝的、可以共享的、可以迭代的。

世界正在回到它最本源的狀態——混沌的,流動的——不斷地趨向於一種平衡,打破平衡,再形成新的平衡。生生不息,日夜循環。

世界正在從“大工業”時代過渡到“互聯網”時代。

大工業時代遵循的邏輯是“占有大於一切”,而互聯網時代遵循的邏輯是“連接大於擁有”。

大工業時代關注的是有形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有形的空間對它來說既是優勢,也是一種阻礙;而互聯網時代卻可以把人、貨物、現金、信息等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東西“連接”起來,完全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製。

大工業時代需要占有大量實體產品和有形的資源,互聯網時代最關鍵的不是你擁有了多少有形資源,而是你能配置和影響多少資源。資源屬於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在使用資源,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資源。

互聯網時代注重的是流動和循環的效率,共享、分享才是大勢所趨。每個人都隻是一個信息節點。

於是,所有固化的、有形的壁壘都會被流動的、無形的力量所摧毀。沒有任何東西能阻礙這股洪荒之力。

未來的世界是柔軟的、流動的,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地流動、不斷地迭代,變得不穩定,充滿了各種不確定。

舉個例子,未來無論你做的是什麼產品和服務,從本質上來講,你經營的都是“數據”。你接觸數據的大小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決定了你的經營水平。

未來所有的東西永遠都將處於形成之中,之前我們看到的是產品,未來我們看到的是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再也無法預料我們最後實現的是什麼樣的東西,我們隻能不斷地更新它,不斷地使其與時俱進,不斷地迎合時代變化。目標和終點將越來越模糊,過程反而更加重要了,我們要的就是那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這也叫“無常”。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無常才是事物最本質的狀態。

在未來整個流動的時代,人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

第一是注意力,第二是感情。

我們將不再隨便消耗我們的注意力,因為世界越來越豐富,注意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分散,變得越來越稀缺。沒有誰的一天是25個小時,而且沒有哪一種技術可以增加我們的注意力。

未來的注意力就是金錢,金錢就是注意力。比如,如果我們收看了廣告,就應該拿到報酬。因此,現在有了看廣告可以賺錢的商業模式,如趣頭條,很短的時間就做到了在美國上市,另一個互聯網巨頭今日頭條也在開發類似的功能。

在情感方麵,我們更不會輕易浪費自己的感情,因為未來很多東西都是被運算出來的,如找對象、找工作、找合夥人等。人發揮主觀思想意識的空間將越來越少,我們將越來越少地去動真感情,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是在逢場作戲。

流體化的另一個特征是:互相滲透性。沒有哪一個人可以無條件地主導他人,沒有哪一方可以占據絕對的主動性。一切都是在互動中產生的,一切都是在協作中產生的,一切資源都將變得開放和共享。行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所有邊界都被打開,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

在未來那個流動的世界裏,再也沒有所謂的經驗,沒有所謂的權威,沒有所謂的標準。所有人都是新手,同時所有人也都是老手,大家永遠都是公平的。

未來社會財富的流動性也會越來越快,首先,財富將變得越來越虛擬化。我們的財富經曆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糧票時代,第二階段是現金時代,第三階段是不動產時代,第四階段就是市值或估值時代。一旦到了第四階段,人沒有股權就很難富有,然而,股權時代的財富最大特征就是虛擬化、流動化。

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財富形式就是估值或市值,趨於虛擬和流動,隻是一個數字而已。你擁有多少財富,並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利,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究其本質,是整個社會越來越流動化、公開化。

在流動的世界裏,未來隻有現金流,沒有利潤率。在流體化的時代,未來會有很多生意,表麵上看都是不賺錢的。比如,很多賣課程的把課程變成免費,然後靠運作社群賺錢。如果你還在依靠表麵生意賺錢,那麼,你必須早一天實現轉型,否則總有一天你會被別人顛覆。

在未來那個無常的社會裏,你要想有存在價值,必須先能創造價值。讓自己永遠都有價值,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未來我們能做的隻有終身學習,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當你一直處於學習的狀態時,你也變成了一個流動的人,永遠保持饑渴和虛無的狀態,你就能和世界融為一體。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相信那些堅不可摧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自己垮掉。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總有一天會默默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