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積極的思想就是一切

151.成功不論尊卑貴賤

“我家裏條件不好,沒有條件讓我成功。”

“我長得相貌平常,怎麼會和成功扯上關係呢?”

“我年齡太小了,他們不會要我的,看來我沒有希望了。”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這樣抱怨。

他們羨慕成功者,甚至嫉妒成功者,然而他們卻從來不想自己做個成功者,或者說即使夢想著成功,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會成功,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沒有資格成功。

事實上,成功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無數成功者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的大門對任何人都是敞開著的。

下麵的這個小故事也許會讓你能夠領悟。

在美國紐約,有一位賣糖果的小販,他每天都固定出現在某一個市區小孩聚集的地方,所以那裏的小孩沒有不認識他的。每當生意欠佳的時候,他就會放一些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氣球升空,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買糖。孩子們往往看到那些紅的、白的、黃的以及黑的氣球升空,都感到十分興奮,紛紛鼓掌叫好。

這時,有一個黑人小孩站在一旁,眼睛望著氣球,心中覺得很納悶,於是他就走過去問小販:“叔叔,為什麼黑色氣球跟其他顏色的氣球一樣也會升空呢?”

小販不懂他的意思,就反問他說:“小朋友,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黑人小孩回答說:“因為從小在我的印象裏,黑人象征著窮、髒、亂、苦和無知。我看到白種人、黃種人甚至印第安人飛黃騰達、成功致富,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可是我從來就沒有聽到一位黑人出人頭地。所以當我看到紅色氣球、黃色氣球、白色氣球升空,這點我相信,可是我原來就不相信黑色氣球也會升空的。真的,我剛才看到了,它也能升空,所以我想來問問你。”

小販了解他的意思,告訴他:“小朋友,氣球能不能升空,並不在它的顏色,而是內裏是否充滿了氣,隻要充滿了氣的話,不管什麼顏色的氣球都會升空。同樣的,人也是一樣,一個人能不能成功跟他的膚色、性別、國籍、種族都沒有關係,要看他的內在是不是裝滿了獲取成功的勇氣和智慧。”

成功不論出身,即使家財萬貫、貌若天仙、地位尊貴,倘若不努力,那也同樣無法取得成功。猶如故事裏的氣球,隻要沒有裝滿氣體,當然無法飛翔。

隻要留心,我們不難發現,其實不管是曾經,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名人成功,而他們的背景和實力也並不“雄厚”,而他們最終卻成功了,那是因為他們相信“成功不論出身”這個道理,於是奮鬥不息。

他們知道,成功就宛如一個最寬厚的長者,它愛惜每一個追求它的人,它絲毫不計較你具備或不具備某種特征或條件,它在意的隻是你是否願意去追求,並為之付出努力。所以,多看到人生的光明麵,多一些積極的思想,你會發現成功會愈加靠近。

152.轉換困難才能戰勝困難

一場大火突然熊熊而起,它燒光了愛迪生的設備和成果,愛迪生卻說:“大火把我們的錯誤全都燒光了,現在我們可以重新開始了。”一名記者問美國總統威爾遜“貧窮是什麼滋味”時,這位總統講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我10歲時就離開了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在經過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我得到了1頭牛和6隻綿羊作為報酬。我把它們換成了84美元。從出生一直到21歲那年為止,我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1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在我21歲生日之後的第一個月,我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去采伐那裏的原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際的第一曙光出現之前起床,然後就一直辛勤工作到星星探出頭來為止。在一個月夜以繼日的辛勞努力之後,我獲得了6美元作為報酬,當時在我看來,這可真是一個大數目啊!每個美元在我眼裏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

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下,威爾遜下決心,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深刻地理解閑暇時光的價值。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了零星的時間,不讓一分一秒無所作為地從指縫間溜走。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好書!試想一下,對於一個農場裏的孩子,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啊!

一定不曾想到威爾遜的艱辛,事實上,很多成功人士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都寫滿了辛勞、痛苦與危難。他們的經曆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征途上,我們必須要對苦難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我們要知道,人生路上,困難和挫折都是難免的,人生起起落落也無法預料,但是有一點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永不絕望。

當我們遇到逆境時,千萬不要憂鬱沮喪。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無論你有多麼痛苦,都不要整天沉溺於其中無法自拔、不要讓痛苦占據你的心靈,要盡量擺脫困境,讓快樂永遠陪伴著你。

當困難來臨時,我們要有勇氣直麵困難、打倒困難,以頑強的意誌戰勝困難。一個目標明確的人能排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阻礙,勇敢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以堅定的意誌、頑強的毅力去排除一個又一個困難去爭取勝利。

也許你遇到的困難難以解決,使自己的心情非常抑鬱、難以擺脫。事實上,無論是誰遇上困難,情緒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這就需要你一定要操縱好情緒的轉換器。麵對無法改變的不幸和無能為力的事,就抬起頭來,對天大喊:“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它不可能打敗我。”或者聳聳肩,默默地告訴自己:“忘掉它吧,這一切都會過去!”緊接著,就要往頭腦裏補充新東西,因為頭腦每時每刻都需要東西補充,這種補充就能使情緒“轉換器”發生積極作用。最好的辦法是用繁忙的學習去補充、去轉換,也可以通過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去補充、去轉換。如果這時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識突發出來,那就是最佳的補充和最佳的轉換。

物理學家普朗克在研究量子理論的時候,兩個女兒先後死於難產,妻子去世,兒子又不幸死於戰爭。普朗克不願在怨悔中度過餘生,便用加倍努力工作來轉移自己內心巨大的悲痛,情緒的轉換不但使他減少了痛苦,還促使他發現了基本量子,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果你懂得及時“轉換”困難,那麼你就將會戰勝困難。

153.學鬆樹抖落積雪的智慧,給自己減壓

有一年冬天,一對婚姻瀕臨破裂而又不乏浪漫情調的加拿大夫婦準備做一次長途旅行,以期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兩人約定:如能找回愛情就繼續在一起生活,否則就分手。當他們來到一個長滿雪鬆的山穀時,下起了大雪,他們隻好躲在帳篷裏,看著大雪漫天飛舞。不經意間,他們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山麓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下得大而密,不一會兒,雪鬆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然而,每當雪落到一定程度時,雪鬆那富有彈性的枝杈就會彎曲,使雪滑落下來。就這樣,反複地積雪,反複地彎曲,反複地滑落。無論雪下得多大,雪鬆始終完好無損。其他的樹則由於不能彎曲,很快就被壓斷了。

妻子似有所悟,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其他的樹,隻不過由於不會彎曲而被大雪摧毀了。”丈夫點頭。就在這時兩人似乎同時恍然大悟,旋即以前的一切恩怨都成了過眼雲煙。丈夫興奮地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於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適應;在適應不了的時候,要像雪鬆一樣彎曲一下。這樣就不會被壓垮。”一對浪漫的夫婦,通過一次特殊的旅行,不僅揭開了一個自然之謎,而且找到了一個人生的真諦。

我們就如同故事中的樹木,懂得給自己減壓的人就是鬆樹,而不懂得減壓的人自然就像其他樹木一樣難逃折斷的厄運。

“我一定要考上重點中學!”你一麵給自己打氣,一麵又覺得倍感壓抑,你的心裏像敲起了戰鼓,鼓點像暴雨中的雨點一樣急促而有力,但是每一滴都狠狠地砸下來,讓你有些承受不了。

你給自己製訂了學習計劃,你每天嚴格地按照計劃執行,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心裏的那種壓力越來越大,有時你甚至覺得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漸漸地,你吃不下飯,晚上總是很難入睡,即使入睡了也很容易被驚醒,你覺得渾身無力,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不管是上課還是自習,你的精力都無法集中。心裏那種無形的壓力愈加膨脹,像塊巨石牢牢地控製住了你。

這樣的事情想來大家都會不太陌生。這裏說的其實就是壓力。

壓力是人的內心深處的一種情感體驗,一定的壓力會讓人奮起,成為人行動的動力,但如果壓力過大,那麼對一個人的影響就非常嚴重了,用塞利教授的話說就是:壓力的殺傷力比我們周遭環境中產生的任何事物都還要強大。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壓力,而且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無法將壓力消滅。倘若我們不懂得如何給自己減壓,那麼終有一天會被壓力壓垮的。

所以,當壓力不可避免時,如果你想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求得生存,並盡可能地保持輕鬆愉悅的心境,就需要擁有鬆樹的智慧。隨著壓力的增大,不斷地給自己減壓,最後逃離壓力的陰影。

不要埋怨壓力,重要的是改變你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的境況,而這可以給自己減壓。

154.不是因為跑得快,而是因為選對了路

有一個非常勤奮的青年,很想在各個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但經過多年努力,仍然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向智者請教。

智者叫來正在砍柴的三個弟子,囑咐說:“你們帶這個施主到五裏山,砍一擔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柴禾。”年輕人和三個弟子沿著門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裏山。

等到他們返回時,智者站在原地迎接他們。年輕人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地扛著兩捆柴蹣跚而來;兩個弟子一前一後,前麵的弟子用扁擔左右各擔4捆柴,後麵的弟子輕鬆地跟著。正在這時,從江麵駛來一個木筏,載著小弟子和8捆柴,停在智者的麵前。

年輕人和兩個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語;唯獨劃木筏的小徒弟與智者坦然相對。智者見狀,問:“怎麼啦,你們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大師,讓我們再砍一次吧!”那個年輕人請求說,“我一開始就砍了6捆,扛到半路扛不動了就扔了兩捆;又走了一會兒,還是壓得喘不過氣,又扔掉兩捆;最後,我隻把這兩捆扛回來了。可是,大師,我已經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個大弟子說,“剛開始,我倆各砍兩捆,將4捆柴一前一後掛在扁擔上,跟著這個施主走。我和師弟輪換擔柴,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輕鬆。最後,又把施主丟棄的柴挑了回來。”

劃木筏的小弟子接過話,說:“我個子矮,力氣小,別說兩捆,就是一捆,這麼遠的路也挑不回來,所以,我選擇走水路……”

智者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弟子們,微微頷首,然後走到年輕人麵前,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怎樣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也沒有錯,關鍵是走的路是否正確。年輕人,你要永遠記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愛的職業,於是總會發出“我也很努力,但就是做不到最好”的感慨。有的人會指責說這話的人工作態度有問題,不然真努力工作了,豈有做不好之理?其實歸根結底並不是這些人不夠愛崗敬業,而是職業本身並不是他們最適合的。換言之,要想真正把一項工作做得得心應手,就要選擇正確的人生目標。那麼,原來選錯了怎麼辦?不要猶豫,放棄它,去把握屬於你的正確方向。

人生的悲劇不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成功不在於你身在何處,而在於你朝著哪個方向走,能否堅持下去,沒有正確的目標就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155.想掌控未來,就要對未來有所預見

1910年,28歲的他隻是一個從耶魯大學中途輟學的木材商人。有一天,他在觀看了一場飛行表演後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飛機改造成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呢?自此,他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不斷研究飛機的構造。因為那時飛機隻處於啟蒙時期,駕乘飛機隻是少數人用以娛樂、運動的一種昂貴消費,所以當時科學界對他提出的所謂“發展航空事業”嗤之以鼻。但他並未就此放棄,而是開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飛機製造。

20世紀20年代,他覺得替美國郵政運送郵件將會是一樁賺錢的生意,於是決定參加“芝加哥—舊金山郵件路線”的投標。為了贏得投標,他把運輸價格壓得非常低,反而引起了專家們的懷疑,他們認為他的公司必倒無疑,甚至郵政當局也懷疑他能否撐得下去,要求他交納保證金才肯簽約。但他自信滿滿,他對公司所研製的飛機重量進行了嚴格要求,不出所料,他的郵件運送業務開始獲利。很快,他從運送郵件發展到載運乘客。

“二戰”結束後,航空工業空前委靡,他的公司也停產了。為謀生計,他不得不轉為製作家具,但仍想方設法供養著公司裏的幾個重要骨幹,以保證飛機研發計劃能繼續進行。他身邊傳來各種各樣的聲音,大部分人認為他太過於狂熱、不切實際,但他堅信航空業終究會柳暗花明,他說:“我可以預見未來……”

他就是這樣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今天,這個“自以為是”的人所創立的飛機製造公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商用飛機製造公司之一,他便是聞名全球的波音飛機製造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波音。

“除了事實之外,再也沒有權威,而事實來自正確的認知,預見隻能由認知而來。”這是古希臘哲人希波克拉底的話,它也曾被作為座右銘掛在威廉·波音辦公室的門上。

要想比別人看得遠,我們就要比別人站得高些;要想比別人走得遠,我們就要比別人想得遠些。一個想掌控未來的人,就應該像威廉·波音一樣對自己的未來有所預見,否則,隻會陷入眼前的困惑中想不開、走不出,不僅會減緩成功的速度,也容易多走彎路,甚至遭遇險情。

培養自己預見未來的能力,要先從培養細致準確的觀察力和超前思考的能力入手。眾多傑出人士的共同點就是善於觀察和思考,通過這兩項能力,他們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前方,才能高瞻遠矚地看清時代的發展方向。他們的思維總是超前的,所以他們能夠引領時代的潮流。

生活中,那些對自己的未來沒有預見的人,往往會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遠方的危險。所以,要學會高瞻遠矚,培養自己預見未來的能力,擁有開闊的眼界,隻有這樣才能拓寬人生的平台,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路。

在預見未來的時候,人非常容易犯想當然的錯誤,許多認識上的錯誤都是想當然造成的。事實上,貌似理所當然的事情往往並非必然,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錯綜複雜的,一個條件可得出多種結果,一個結果亦可能多種原因,影響事物變化發展的,除了必然性,還有偶然性。

想當然的猜測不是科學的預見,它會將我們的人生規劃和行動引向歧途,所以我們要盡力減少想當然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輕易下結論,時時問自己:“我的判斷充分嗎?我的預測合理嗎?”隻有這樣,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有價值的預見。

“要是我早點開始就好了!”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後的感歎。為了避免將來後悔,最好及早開始。當然,人的預見不可能永遠正確,也會有失誤的時候。不過,以失誤最少者為指針,則是不變的方法。能夠彌補這種失誤的方法,就是多觀察、多思考,用理性的頭腦分析問題。要知道,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不是靠你有意願如此就能成功的,還需要智慧來慢慢實現。

156.永遠別說“我不相信”

當我們麵對成功者的時候,往往會感到自慚形穢,但馬上又會為自己找到借口:“我已經盡力了。”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永遠要比現在做過的多,不信你可以看看希拉斯·菲爾德先生的故事,他的故事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勇者的態度。

希拉斯·菲爾德先生退休的時候已經積攢了一大筆錢,然而他突發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隨後,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這項事業中。前期基礎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條1000英裏長、從紐約到紐芬蘭聖約翰的電報線路。紐芬蘭400英裏長的電報線路要從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穿過,所以,要完成這項工作不僅包括建一條電報線路,還包括建同樣長的一條公路。此外,還包括穿越布雷頓角全島共440英裏長的線路,再加上鋪設跨越聖勞倫斯海峽的電纜,整個工程十分浩大。

菲爾德使出渾身解數,總算從英國政府那裏得到了資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議會上遭到了強烈反對,在上議院僅以一票的優勢獲得通過。隨後,菲爾德的鋪設工作開始了。電纜一頭擱在停泊於塞巴斯托波爾港的英國旗艦“阿伽門農”號上,另一頭放在美國海軍新造的豪華護衛艦“尼亞加拉”號上,不過,就在電纜鋪設到5英裏的時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機器裏麵,斷開了。

菲爾德不甘心,又進行了第二次試驗。在這次試驗中,在鋪到200英裏長的時候,電流突然中斷了,船上的人們在甲板上焦急地踱來踱去。就在菲爾德先生即將命令割斷電纜、放棄這次試驗時,電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現,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樣。夜間,船以每小時4英裏的速度緩緩航行,電纜的鋪設也以每小時4英裏的速度進行。這時,輪船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傾斜,製動器緊急製動,不巧又割斷了電纜。

但菲爾德並不是一個會輕易放棄的人。他又訂購了700英裏的電纜,而且聘請了一個專家,請對方設計一台更好的機器,以完成這麼長的鋪設任務。後來,英美兩國的科學家聯手把機器趕製出來。最終,兩艘軍艦在大西洋上會合了,電纜也接上了頭。隨後,兩艘船繼續航行,一艘駛向愛爾蘭,另一艘駛向紐芬蘭,結果它們都把電線用完了。兩船分開不到3英裏,電纜又斷開了;再次接上後,兩船繼續航行,到了相隔8英裏的時候,電流又沒有了。電纜第三次接上後,鋪了200英裏,在距離“阿伽門農”號20英尺處又斷開了,兩艘船最後不得不返回愛爾蘭海岸。

參與此事的很多人都泄氣了,公眾輿論也對此流露出懷疑的態度,投資者也對這一項目沒有了信心,不願再投資。這時候,如果不是菲爾德先生,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撓的精神,如果不是他天才的說服力,這一項目很可能就此放棄了。菲爾德繼續為此日夜操勞,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絕不甘心失敗。

於是,又一輪新的嚐試開始了,這次總算一切順利,全部電纜鋪設完畢,而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電流又中斷了。

這時候,除了菲爾德和他的一兩個朋友外,幾乎沒有人不感到絕望。但菲爾德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他終於找到了投資人,買來了質量更好的電纜,這次執行鋪設任務的是“大東方”號,它緩緩駛向大洋,一路把電纜鋪設下去。一切都很順利,但最後在鋪設橫跨紐芬蘭600英裏電纜線路時,電纜突然又折斷了,掉入了海底。他們打撈了幾次,但都沒有成功。於是,這項工作耽擱了下來,而且一擱就是一年。

所有這些困難都沒有嚇倒菲爾德。他又組建了一家公司,繼續從事這項工作,而且製造出了一種性能遠優於普通電纜的新型電纜。1866年7月13日,新的試驗又開始了,並順利接通,發出了第一份橫跨大西洋的電報!電報內容是:“7月27日。我們晚上9點到達目的地,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都鋪好了,運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爾德。”不久以後,原先那條落入海底的電纜被打撈上來了,重新接上,一直連到紐芬蘭。現在,這兩條電纜線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幾十年也不成問題。

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達到的地方,心可以達到。希拉斯·菲爾德先生有一顆無所不往的心,他決定了的事情就一定會全力去做,一遍又一遍,直到做好為止。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他所承受的壓力,又有多少人能有他那樣的工作態度呢?

當你態度堅決地相信自己的時候,一切因素都會朝著證明你的觀點的方向走,而你的人生格局也會因此而鋪設開來。

157.誰敷衍生命,生命就敷衍誰

你能登上多高的山峰,取決於你的心能接受多高的海拔。很多人在去西藏旅行的時候,會有高原反應,那些自認為身體虛弱的人反應格外強烈——有時候你自己覺得該頭暈、不適了,就會真的頭暈不適;一個人的態度,對他自己的身體有著一種難以解釋的控製力。

美國曾有一位年輕的鐵路郵遞員,和其他郵遞員一樣,也用陳舊的方法幹著分發信件的工作。大部分的信件都是憑這些郵遞員用不太準確的記憶來分類發送的,因此,許多信件往往會因為記憶出現差錯而被耽誤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這是郵遞過程中允許的失誤,但是這位年輕的郵遞員卻不敢苟同,他開始尋找新辦法來減少這個誤差。

“嗨,我說,你幹嗎要想這些事情。你的薪水會因此而提高嗎?我們不過是送信跑腿的人,幹嗎這麼較真呢?”他的同事幾次問他。看到這個小夥子蹲在地上思考,很多人開始笑話他:“我們偉大的郵遞員要改變地球!”他也跟著傻笑,但是從來沒有放棄找方法。

其實,方法也並不像發明一顆人造衛星那麼困難:他把寄往某一地點的信件統一彙集起來,這樣就容易多了。“天哪,這麼簡單?”可能有人會問,是的,就是這麼簡單。這位郵遞員就是西奧多·韋爾,就是這一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成了他一生中意義深遠的事情。他的圖表和計劃吸引了上司的注意。沒多久,他就獲得了升遷的機會。5年以後,他成了鐵路郵政總局的副局長,不久又被升為局長,後來成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總經理。

從西奧多·韋爾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再微不足道的工作,隻要用心去做就會有回報,而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走好每一步,就能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西奧多·韋爾得益於自己的創意,他隻是比別人想得多那麼一點點、認真那麼一點點,就改變了人生。

如果你對自己的生活采取一種敷衍的態度,那麼生活也會敷衍你;如果你以一種積極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它,那麼它也會讓你大有收獲,並助你登上人生更高的山峰。

158.要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哲人伏爾泰曾經這樣問。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時間會把它衝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生命有限,你是否仔細地想過如何充分地利用時間去充實你有限的生命呢?

有的人總是說:“時間還多著呢!”於是等到生命將盡時才追悔歎息。

有的人緊緊地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無限地充實自己的生命,由此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他注定是無怨無悔的。

同樣是對待時間,你會選擇哪一種態度?

智者會告訴你: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吧!從合理利用時間開始。

首先,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分清輕重緩急。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精神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每件事都不分輕重、大小、緩急統統做完,特別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耗費精力又費時間的事情。因此,人置身於紛繁蕪雜的世間萬象中,就要排除其他幹擾,專心致誌地有所為。

其次,要科學分配時間。

據一位著名學者多次對人腦進行腦功能的測試後發現,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時思考能力最敏捷,而下午8時卻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但邏輯推理能力在白天的20小時內卻是逐步減弱的。

基於以上測試結果,早晨處理比較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記憶的事,對於這些做某項工作效率最佳的時間,更要加倍“珍惜”,是一點也“耗費”不得的。

除此之外,一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也可以成為我們合理利用時間的切入點。例如:每天要早起,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節約許多時間;午餐要適量,午餐不可吃得太多、太飽,否則到下午容易打瞌睡,學習、工作效率會降低。而學習、工作效率的降低,本身就是浪費時間;要學會瀏覽報紙,不能事無巨細全部看完,這樣會浪費時間;要掌握快速讀書的方法,從而獲得書中最主要觀點和內容的滿足;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在電視機上,隻要看一看有關新聞和關於學習、業務方麵的節目即可。

最後,別空等時間。

假如必須花費時間進行等待,如等車、等電話等,應當把等待當做是構想下一步學習、工作計劃的良機,或者用它來看書看報;經常裝著一些空白卡片,以便隨時記下各種有價值的資料,以備使用,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翻閱報刊的時間;在每月製訂計劃時要有彈性,最好在計劃中留出空餘時間,以便應付緊急情況;在完成重要事情、項目以後,要進行適當的休息,以求得學習、工作和休息的平衡;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智取,不要蠻幹;一次最好隻專心致力於一件事;對自己的每一項事情都要確定完成的期限,要盡可能在期限內把它完成,絕不可超過期限……

如果能做到這些,相信你一定可以作出一番成就來。

159.像獅子與狐狸一樣思考

羅馬皇帝塞韋羅生活在公元3世紀,在他統治羅馬之前,皇帝尤利亞諾怠惰昏庸。當時,恰好有一個頗得人心的軍人佩爾蒂納切被羅馬禁軍殺害,這成了塞韋羅圖謀羅馬的借口。身在外地的塞韋羅說服所有統帥以及駐在斯基亞沃尼亞的軍隊,讓軍隊相信進軍羅馬替佩爾蒂納切報仇是正當的。當然,塞韋羅很好地掩飾了自己覬覦皇位之心。

在這個幌子之下,軍隊果然聽從他的安排進軍羅馬,而塞韋羅也先一步趕到了意大利。塞韋羅一到羅馬,元老院就害怕了,立刻把尤利亞諾殺掉,擁立他為皇帝。

塞韋羅想要成為整個帝國的主宰,在這之後,他還有兩點需解決:第一,當時在亞洲軍隊的統帥尼格羅已稱帝;第二,在西方出現了一個叫阿爾皮諾的人稱霸了那裏,他一直覬覦帝國。塞韋羅認為,如果暴露自己,同時與兩者為敵是危險的,於是決心襲擊尼格羅,而對阿爾皮諾則進行籠絡。

塞韋羅修書一封給阿爾皮諾,稱自己被元老院選為皇帝,願意同阿爾皮諾共同享受這個尊榮,所以贈送後者以愷撒的稱號,並且由元老院決定,加封後者作為他的同袍。阿爾皮諾沒有識破這個謊言,靜靜地等待塞韋羅擊敗了尼格羅。阿爾皮諾並沒有意識到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而坐視能夠讓自己安穩的尼格羅被塞韋羅鏟除。

塞韋羅殺了尼格羅之後,立刻向元老院訴苦,說阿爾皮諾忘恩負義,打算謀害自己。元老院信以為真,同意塞韋羅鏟除阿爾皮諾。最後,阿爾皮諾的政權和生命一並被剝奪了。

綜觀塞韋羅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頭凶猛的獅子身上如何出現了狐狸般的狡猾性格。塞韋羅雖然手段卑劣,但作為一個軍人、統治者,他得到了廣泛的尊敬。因為他很好地保持帝國的運轉,這使得他享有最高的聲譽,使他能夠最終抵消人民由於他的掠奪行為可能產生的憎恨。

一個欲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具備像塞韋羅一樣出色的性格和手段是必需的,它可以幫助人們進行事業上的博弈抉擇,使你找到最有效掌控他人、掌控全局的手段。獅子的凶猛讓人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狐狸的狡猾令人頻出變牌,變幻莫測。如果你既似獅子又像狐狸,雷厲風行與狡猾多變並用,相信你可以所向披靡。

欲具備獅子、狐狸的性格,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迷惑對手,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們總是按照一種念頭行事,久之別人就會預知我們的行動模式。這就像捕殺按直線飛行的鳥兒容易,捕殺變換其飛行路線的鳥兒卻很難一樣。我們不可否認世間有溫情存在,但一定不能忘記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在時時算計我們,多幾個心眼兒才能技高一籌。

魄力十足,又巧用計謀,有以勇氣開辟的光明大道,也有以巧計鋪設的捷徑。有勇有謀,非凡者就是這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