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每一項雜念都在耗損我們的能力
成功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諸葛亮有這樣一句名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朝三暮四、輕浮急躁的人是難成大事的。如果你已經通曉了秘密的法則,你就不難領悟到,心中想的什麼,你就能得到什麼。如果你在進行一個目標的同時總是還在思考著其他與之無關的事,那麼,你的精力是無法集中到你的目標上的,你所發出的信號也就不夠強烈,因此你也就無法吸引到你想要得到的東西。
會遊泳的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拚命掙紮,也不是大聲呼救,而是盡量做到心無雜念,什麼都不要想,全身放鬆。隻要放輕鬆,就能浮上水麵。從某種角度來說,人們並不是死於溺水,而是死於自己過於強烈的求生欲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強烈的欲望就越會成為你的負擔,它會拉著你一步步向深水沉去。
生活就是這樣,太在乎贏了,往往輸得很慘;太在乎得了,往往失去很多;太期盼財富了,往往離貧窮越來越近;太想求生了,反而容易被死神召喚。但是,當你太過急於求成的時候,你就會總是顧慮到外在的種種因素,當你的顧慮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心就越累,靈魂也就越沉重,整個生命便於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向下墜落,使自己陷入一種分身乏術的困境中。吸引力的法則指導我們,全力的感受你所要得到的東西,你就能得到它。所以,要想擺脫困境得到成功,就要排除一切雜念的幹擾。
1999年6月,希臘雅典田徑世錦賽,美國的格林創造了百米賽新的世界紀錄9秒79。此前此後多少年,百米這個項目一直是被美國控製著。直到2004年雅典田徑大獎賽開賽之前,美國的格林還不可一世地對記者說:“百米,前三名是美國的!”是的,很多年,美國是人們不得不承認的“跑得最快的”,格林、克勞福德、加特林等統治前三的“百米飛人”都是美國的。
2005年6月14日,還是希臘雅典田徑世錦賽,還是百米賽場,一個來自牙買加的名不見經傳的小青年一路將所有美國“飛人”甩在了身後,一次又一次獨自衝線,不可一世的格林們一次比一次心驚膽戰,滿場轟動了,大快人心!那是一次空前絕後的大轟動,人們全都站了起來,不少人淚流滿麵,不少人聲嘶力竭,為終於戰勝了美國人的小青年喝彩,為一種非同尋常的勝利相擁集體狂歡!
於是,牙買加的旗幟高高飄揚起來,來自牙買加的大學生鮑威爾在旗幟下向全世界微笑,他粉碎了壓在世人心上的一個“神話”,他打破了美國格林創下的世界紀錄,成績為9秒77!
賽後,當記者向他討教獲勝的秘訣時,他想了好久,還真不知道有什麼秘訣,最後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說:“其實,也沒什麼秘訣的。我就是想跑得更快些,結果到終點線時,我就發覺我贏了。”記者不罷休地追問,一下子問到了點子上:“多次都有幾個美國強人與你同跑道爭戰,你不怕他們用戰術夾擊你嗎?”這下,他才露出他的過人之處,大笑說:“我才不管他們呢!我認定我比他們跑得快,在我眼裏就沒有他們,跑道上其實隻有我一個人和前麵的終點,沒有別的!”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巨大的壓力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很多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朝三暮四、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當眼前出現了太多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還未向你的目標踏出一步就已經心力交瘁。其實,每個人的心靈都像整個宇宙一樣,具備某種自主性,隻要你動用自己的精力去關照自身,心靈就能夠自行得到淨化,排除所有的雜念,隻專注於你所要求的那個目標。要記住,永遠隻做必要的事情,摒棄一起與之無關的念頭。
98.假定每個人都很完美
宇宙中有理性的事物,如人存在則是為了彼此而存在的,因此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原則。這是宇宙賦予人類的本性。從現代科學的成果所知,人與動物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關係,要麼同舟共濟,要麼唇亡齒寒,隻有地球生物永恒的多樣性,才有人類社會長久的穩定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正是如此,隻有學會關愛才能相伴永遠。
艾倫·弗羅姆曾說:“愛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能去愛並能喚起愛的能力。”掌握“愛”的能力的一個方麵,就是要學會欣賞別人。能夠以欣賞的角度來看待他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用欣賞的態度來看待一個人的時候,你不僅僅能學到對方的長處,同時也會收到“被欣賞”的回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假定每個人都是一個完美的人。要知道,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心中的善念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善念。因此,學會欣賞,既是肯定了別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誠如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愛默生所言:“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了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拋開挑剔成見的眼光,你就能充分感受到每個人身上的完美特質。
1944年冬天,德國納粹終於被蘇軍趕出了蘇聯國土,數以百萬計的德國兵成了俘虜。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隊隊的德國戰俘麵容憔悴地走過。這時,所有的馬路都擠滿了人。蘇軍士兵和警察站在戰俘和圍觀者之間。圍觀者大部分是婦女。她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戰爭的受害者,或者是父親,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兒子,都死在了戰爭中,她們每一個人都和德國人有著一筆血債。
因此,當俘虜們出現時,她們的雙手都攥成了拳頭,眼中充滿仇恨。士兵和警察們竭力地阻擋著她們,害怕她們控製不住自己的衝動。
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滿臉皺紋的婦女,穿著一雙戰爭年代破舊的長筒靴。她走到一個警察身邊,希望警察能讓她接近俘虜。警察同意了這個老婦人的請求。
她到了俘虜身邊,從懷裏掏出一個用印花方巾包裹的東西。裏麵是一塊黑麵包,她不好意思地把這塊黑麵包塞到了一個疲憊不堪的、眼神中透著絕望的俘虜的衣袋裏。然後她轉向身後那些充滿仇恨的同胞們,平和而慈祥地說:“當這些人手持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時,他們是敵人。可當被解除了武裝出現在街道上時,他們就是和我們一樣,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婦人說完這些,就靜靜地離開了。但空氣在那一瞬間似乎凝住了,不一會兒,很多婦女便擁向俘虜,把麵包、香煙等各種東西塞給他們。
給予他人,就是富足自己。保持一顆純粹的心,以一種寬厚的心態來待人接物。當你用你所有的能量去感受美好的時候,你自身所發出的那種正向積極的強大磁場就會吸引這個世界上更多美好、純粹的事物來到你的身邊。其實,當一個人能夠真正以一種欣賞和讚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親朋好友,甚至是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他實際上就是在吸引著更多欣賞和讚美的目光,而這些欣賞和讚美最終還是回到他自己的身上。
1852年秋天,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在鬆林中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誌。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鍾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得知作者2歲喪母、7歲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注,他寫信給作者的姑母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裏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讚你。”當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塗鴉打發心中的寂寥,並無當作家的妄念。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複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由一個無名青年成為文學界不朽的名家,托爾斯泰的成長經曆充分體現了讚賞和激勵的力量。可以說,是屠格涅夫成就了後來的托爾斯泰,如果屠格涅夫過於看重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名氣,他也就無法用一種理性的思維和完美的眼光來審視青年托爾斯泰的第一篇小說,也就無法發現他過人的潛能。反觀之,正是由於屠格涅夫始終抱有一種欣賞的思想,一種完美的眼光,才使得他自己得以被世人讚許和紀念並名垂千古。
99.所有的挫敗都不能傷害到一顆純粹的心
匆忙的旅人永遠是落在從容者的後邊;疾馳的駿馬落後,緩步的駱駝卻不斷前進。詹姆斯·艾倫曾說:“我發現,凡是情緒比較浮躁的人,在關鍵時刻都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為成功人士基本上都比較理智。”隻有當人在平和純粹的心境下,他的思維才能更活躍,才能更理智地分析判斷,從而能夠嚴格控製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關鍵時刻為自己贏得勝利的機會。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是以焦慮來折磨自己。他們優柔寡斷,充滿恐懼,甚至無法接受自己的感覺或缺點。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敢作決定,對於所謂的生活中的“失敗”感到羞愧和內疚。他們的行為總是充滿矛盾,否則就是害怕得不敢采取任何行動。焦慮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恐懼和精神上的毛病充滿他們腦中,取代了他們應有的成功與信心的感覺。
能成大事之人必有寵辱不驚的品質。諸葛亮在南陽草廬隱居十餘年,在清風明月中讀史,在竹林泉石旁對弈,日觀風雲變幻,夜察星鬥轉移,不問名利,不求聞達,胸中始保傲然之誌,待出山之時便矢誌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淡泊是傲岸,淡泊也蘊涵著溫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無欲無求,也無所羈勒。正因為心中無塵雜,誌向能力明晰和堅定,不會被貪念侵蝕,也不會被虛榮蒙蔽。寧靜則是心靈的潔淨,寧靜更是一種禪意。
生活就像一條拋物線,總是在平靜之中漸漸走向高潮,高潮之後趨於平靜,平靜過後又再次走向高潮。倘若我們的心靈總是被生活的起起落落所幹擾,就無法得到心中的那一隅純淨;倘若心中雜念過多,我們就很容易遺落最初的夢想;遺失了夢想,追求和成功又將從何說起呢?
人在一生當中的軌跡早已被安排好,而作此安排的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你的思想裏向往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你所經曆的就是什麼樣的生活。這就是吸引力的法則。當你的內心得以平靜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傾聽到心中的聲音,才能不忘你所要求的到底是什麼。
有一位醫生,當他每天下班以後,仍然可以感受到工作上的壓力,因而總是覺得精神緊張,但他隻要彈彈鋼琴就能平靜下來,他所彈的大部分是肖邦的作品。“我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他對他的朋友說,“隻要我彈起鋼琴來,我就覺得十分輕鬆,忘掉了生活壓力。我能夠自得其樂,不再擔心那些痛苦的病人,也忘了那些身患絕症的人,我這樣也許不對。”“不,”他的朋友說道,“你必須輕鬆下來,甚至忘掉最可憐的病人,否則你不但不會成為好醫生,也會降低你幫助病人的能力。鋼琴給了你心靈上的平靜——接受這份禮物吧。”
我們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不諳世事的孩子為什麼總是無憂無慮,而隨著漸漸長大為什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困難和煩擾?孩子的目光之所以是清澈透明的,正因為每個小孩子都有一顆透明的心。心境純粹清透,就無懼外邊世界的艱難險阻。有的時候,我們不妨試著去尋找一下童年時代的感覺,用一種孩子般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將身心全部放鬆,你會發現,其實這個世界是那麼的美好。
找一個你不會被打擾的地方,一個安靜的地方。自然地坐著,合上眼睛,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空氣吸進和呼出鼻孔。看著空氣旋轉著進入鼻孔,然後緩緩飄出。兩分鍾之後,開始感覺自己的身體(即注意體內、皮膚、四肢的重量等各方麵感受)。一分鍾之後,慢慢將注意力移到胸部並輕輕地停在那裏。幾秒鍾之後,你的注意力很可能會被閃過的念頭或感覺所分散。不要抗拒這種趨勢,但當你注意到這種事開始,緩緩地將注意力收回到胸部。結束練習時隻是靜靜坐著,什麼都不做。
雖然這是一種十分簡單的方法,但是所釋放掉的消極能量卻很可觀——你可以感到肩頭沉重的擔子被卸掉,而且一種輕快鎮定的情緒傳遍全身。更為重要的是你將開始體驗到,不論你所處的環境多麼混亂,隻有集中精神、泰然自若才是最佳的應對之道,因為它會讓你回歸自我,遠離周圍的迷惘與混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人間萬事,沒有任何一件值得過度焦慮。”其實,當你全力去追求平和和純粹的感受時,你所吸引來的隻會是那些能夠讓你感受到美好的事,而不是那些讓你感覺焦慮不安的事物。
感受心靈的純粹吧,它就像春天裏清脆的歌聲,又像秋日裏累累的果實,讓人倍感親切和珍貴;它又像沙漠裏的一片綠洲,叢林裏的一朵小花,讓你驚訝和欣喜;它是躲在幸福後麵的一道風景,隻有擁有它,你才能倍感幸福。
100.不放棄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時候需要麵臨這樣的情況:成功的希望非常渺小,你甚至對它都不報任何的奢望,是收手還是繼續努力,就在一念之間。
隻要事情是正確的、是應該做的,是為了你的人生理想而必不可少的,你就應該全力以赴去做。
有一個小夥子想在聖誕節之前趕到紐約,妻子去幫他買票,售票員卻告訴她:“很抱歉,沒票了,而且有人退票的希望隻有萬分之一。”於是,妻子失望地回到家,告訴他所發生的一切,卻沒想到,聽了妻子的話後,小夥子立即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準備出發。看到妻子很疑惑,小夥子這樣說:“我去碰碰運氣,如果沒有人退票,我就當是提著行李去散步了。”小夥子在車站裏一直等待著,直到開車前的三分鍾,終於等到了一位女士因為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不能出行而退票,他也因此踏上了去往紐約的列車。
這個小夥子就是美國百貨業巨子甘布士。他回顧自己在創業上的成功經驗時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抓住了萬分之一的希望。別人以為我是傻瓜,其實這正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生活中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堅持。希望的事情沒有做成後就放棄了,傷心,失落,甚至抱怨,覺得老天對自己不公。甘布士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沒有抱怨,而是懷著這萬分之一的希望去努力,所以他不僅贏得車票,還贏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一個23歲的女孩子,除了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之外,與別人相比沒有什麼不同,平常的父母,平常的相貌,讀的也是平常的大學。
大學的寬鬆環境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想象,她的腦海中常會出現童話中的情景:穿著白衣裙的美麗姑娘、蔚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當然,還有巫婆和魔鬼……他們之間有著許多離奇的故事。她常常動手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並且樂此不疲。
在大學裏,她愛上了一個男孩兒,他的舉止和言談真的和童話裏一樣,他是她想象中的“白馬王子”,她很愛他。但是,他卻受不了她腦中那些荒唐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她會在約會的時候突然給他講述一個剛剛想到的童話,他煩透了這樣的遠離人間煙火的故事。他對她說:“你已經23歲了,但你看來永遠都長不大。”他棄她而去。
失戀的打擊並沒有停止她的夢想和寫作。25歲那年,她帶著一些淡淡的憂傷和改變生活環境的想法,來到了她向往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葡萄牙。在那裏,她很快找到了一份英語教師的工作,業餘時間繼續寫她的童話。
一位青年記者很快走進了她的生活,青年記者幽默、風趣而且才華橫溢。她愛上了他,並且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但她的奇思異想同樣讓他苦不堪言,他開始和其他姑娘來往。不久,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他留給她一個女兒。
她經受了生命中最沉重的一擊。禍不單行的是,離婚不久,她又被學校解聘了。無法在葡萄牙立足的她隻得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靠領取社會救濟金和親友的資助生活。
但她還是沒有停止她的寫作。現在她的要求很低,隻是把這些童話故事講給女兒聽。
有一次,她在英格蘭乘地鐵。她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等晚點的地鐵到來,一個人物造型突然湧上心頭。回到家,她鋪開稿紙,多年的生活閱曆讓她的靈感和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她的長篇童話《哈利·波特》問世了,並不看好這本書的出版商出版了這本書,沒想到,一上市就暢銷全國,達到了數百萬之巨,所有人都為此感到吃驚。
她叫喬安娜·凱瑟琳·羅琳,榮登“英國在職婦女收入榜”之首,被美國著名的《福布斯》雜誌列入“100名全球最有權力名人”,名列第25位。
羅琳可能也曾幻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得到讀者的認可,不過這樣的希望連萬分之一也不到。不過她依然在堅持,從不放棄寫作這個夢想,最後她做到了。我們在讀《哈利·波特》的時候,更要讀到的是這位了不起的作家身上具有的那種全力以赴追求夢想的精神。
單純地去堅持理想,隻要你還在努力就有希望。為了那萬分之一的希望,用一顆純粹的心,忽略來自外界的種種幹擾,這隻有優秀的人才能做到。
101.信念的強弱決定了成功概率的大小
在很多人看來,信念就是所謂的一些信條,隻能在口中說說而已。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信念實際上是一種指導原則和信仰,它能讓我們明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信念像指南針和地圖,指引我們去實現我們的人生的目標;信念像一張早已安置好的濾網,過濾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信念也像腦子的指揮中樞,指揮我們的腦子照著所相信的去看事情的變化。沒有信念的人,就仿佛少了馬達、缺了舵的汽艇,不能動彈一步。所以在人的一生當中,必須得有堅定不移的信念為行為作指導,鼓舞你去追求,激勵你去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可以這麼說,信念是一切奇跡的萌發點。堅強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男男女女做出驚人的事業來。膽怯和意誌不堅定的人即便有出眾的才幹、優良的天賦、高尚的性格,也終難成就偉大的事業。堅強的自信,便是偉大成功的源泉。不論才幹大小、天資高低,成功都取決於堅定的自信力。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夠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絕不會成功。
一個人的成就,絕不會超出他自信所能達到的高度。如果拿破侖在率領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的時候,隻是坐著說:“這件事太困難了。”那麼他就永遠不會越過那座高山。所以,無論做什麼事,堅定不移的自信力,都是達到成功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有著堅強意誌力的人,便有無窮的力量。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強的意誌,應當堅信任何事情隻有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人的意誌力有著極大的力量,它能克服一切困難,不論所經曆的時間有多長、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無堅不摧的意誌力終能幫助人們到達成功的彼岸。一個能控製自己意誌力的人,也就擁有了自我引導的偉大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可以實現他的期待、達到他的目標。如果他的意誌力堅強得跟鑽石一樣,並以這種意誌力引導自己朝著目標前進,那麼他所麵對的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如果你見到一個年輕人,他用斬釘截鐵的態度去實施他的計劃,而絲毫沒有“如果”、“或者”、“但是”、“可能”的念頭,那麼這樣的年輕人就擁有了強大的意誌力,成功也必定會屬於他。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學專家獨自一人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試驗,準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認為,一個人隻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機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在注視著他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的冒險。已經先後有100多位勇士相繼駕舟橫渡大西洋,結果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博士認為,這些死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陣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恐怖和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親自進行了試驗。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覺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隻要這個念頭一升起,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生的希望支持著林德曼,最後他終於成功了。他在回顧成功的體會時說:“我從內心深處相信一定會成功,這個信念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周圍的每一個細胞。”他的試驗表明,人隻要對自己有信心、充滿希望,就可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林德曼博士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正是因為他心中對他的夢想抱有強烈的信念,始終相信自己可以達成所願,於是吸引力就會依照其固有的法則,充分感應並接收這種正麵的強有力的信號,並集合所有的條件、環境、人和事物,解決他身邊所有的困難和無謂的幹擾,將夢想的事物推送到他的麵前。偉大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說:“勇敢地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個樓梯,隻要踏出第一步就好。”可見,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在你疲倦時,撫慰你的心靈,直到你獲得成功。你心中的信念越強,對於夢想所發出的磁場就越強大,成功就越能盡早地來到你的身邊。
俄國繪畫大師列賓曾經說過:“沒有原則的人是無用的人,沒有信念的人是空虛的廢物。”一個人不怕能力不夠,就怕失去了前進的信念。擁有信念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不可戰勝的人。信念的力量是如此之強,一個有信念的人所煥發出來的力量,不下於99位僅心存興趣的人。基於我們的秘密法則,這種強而有力的信念可以使你“相信已經得到”,並幫助你預先描繪好你所要求的事物的畫麵,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你所想的就真的已經離你不遠了。
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心中不斷地對自己的信念進行反複正向的強化,使得其發散出其最大的頻率,被整個宇宙所接收。你可以把整個宇宙想象成阿拉丁神燈裏的神仙,隻要他感應到你強烈的頻率,接收到你的要求,就會幫助你安排你想要的東西,讓你如願以償,實現心中的夢。可見,信念是一切成功的根源和原動力,隻要堅定心中的信念,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102.貨真價實的名譽是持久的名譽
我們喜歡名譽,但名譽來之不易,因為它產生於卓越,而卓越是稀有的,正像平庸是很平常的一樣,一旦獲得它就很容易保持。獲得名譽要兌現許多承諾,並且要通過做出許多的事來獲得。它若來自高貴的出身和崇高的行為,則具一種威嚴氣象。貨真價實的名譽是真正持久的名譽。
名譽是一種名字的威力、心理的權利,是一種純文化的力量。名譽使大批人認識並記住某個人的名字,關注這個人的情況,確認他的不平常之處,並誘使他們崇拜、敬佩、羨慕甚至仇視這個人。名譽,是通過個人的名字來改變人的思想感情,來操縱人的心理,因此,名譽是一種心理力量、心理的權利。
名譽常常成為地位和成就的孵化器,其影響力是驚人的。貝多芬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合唱交響曲》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首演時,謝幕多達5次。而國王登台亮相時,謝幕也不過3次。貝多芬的音樂成就為他帶來的名譽更勝過君王的權威,他去世時,維也納人傾城而動,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對於偉大的人來說,名譽比很多事情都重要得多,甚至超出了生命。
在一個人短暫的一生中,是默默無聞還是名垂青史,名譽扮演著分水嶺的角色。隻有名譽,才能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名譽是不可代替的,錦衣玉食、華屋名車相伴的人,做著有損名譽的事,一樣令人鄙夷。名譽是高於物質財富的一項無形財富。權力再大的人,若不能造福社會,例如希特勒之流,隻能是遺臭萬年。可見,名譽又是高於有形權力的一種無形權力。它崇高無比,並且具有威嚴。
有人說:讓一個人一時不說謊很容易,讓他一輩子不說謊卻很難。名譽也是如此,名譽易於保持,但它又會在你小小的失誤或者失足麵前轟然倒塌。對人們來說,愛惜名譽應如同愛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正可以說明名譽的重要性。有一批接受深造即將成為建築師的年輕人,在一位鬢白如雪的老教授的帶領下,參觀一座剛剛落成又需要拆除的大廈。因為大廈的建築師接受賄賂,在設計方案中修改了關係工程質量的一連串數據……爆破的炸藥正填入水泥未幹的牆基,這棟樓就要被炸掉了,它所帶來的損失將是建樓的數倍。這種情況讓在場的人全部被震撼了。
在美國馬裏蘭州建築學院盛大的畢業典禮上,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在演講時說道:“一座大廈就是一位建築師的名譽,這名譽不會從天而降,必須來自一塊磚頭、一塊板材。什麼是一塊磚頭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呢?那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板材。這一切全都來自建築師的品質——實實在在、正直高尚的品質!”
建築師們所設計的樓房,其質量、外觀就是建築師名譽的來源,丟失了這些,無論他得到了多少財富,他的名譽都將毀於一旦,他將無法在這一行業中立足。
權力、財富,一個人活著時可以盡情享用,但他死後,這一切便不再任由他享有,不再屬於他了。但名譽就不一樣了,隻要真正對社會和人類產生過重大影響,便能獲得巨大聲譽,這種聲譽自獲得的第一天起,便一直屬於你,並將永遠屬於你。孔子離開人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但他在這兩千多年中深受推崇,他的每一個主要觀點,被無數學者、科學家、政治家、百姓所反複學習、討論和批判。他活著時,人們知道他;他死後兩千多年中,人們記住他。他雖逝去兩千多年了,精神卻永遠不滅。孔子的名譽穿越時空,至今依然擁有影響力。
名譽一旦穩定,其魅力是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有位名人曾說:“名譽雖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但是它離德行的真正原則和標準是最近的。”當人們有了名譽時,其德行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被升高到人人崇敬的程度,那時我們將發現,原來自己的人格也可以如此美好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