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reference_book_ids":[7316373633591413795,7070317133573393439,7294567288236149795,7024437941728447495,731228293967957506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天空包容了風雨,於是掛上了彩虹;大海包容了驚濤駭浪,於是有了雄渾;高山包容了每一粒泥土,於是有了巍峨。我們也要包容,越包容才會越成器,才會成就自己美好的品質和人格。人生如水,包容如杯;生命如歌,包容如律。包容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是對人對事寬闊的胸襟和非凡的接納。懂得包容的人,有一種成熟的美,他們的心靈豐盈,對困境和磨礪總能輕易釋懷。在包容中,他們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和品質。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能打動人心
涓涓細流,巍巍高山,甚至一草一木,都被大自然包容著。登上山頂,抬頭看天,低頭看海,你便覺得整個人也都包容其中。大自然的胸襟如此廣闊,我們熱愛自然,也要擁有大自然般包容大度的胸懷。我們應該是包容的,我們應該放棄以前的不快,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從而化解和別人之間的矛盾,同時完善自己。
古時候,有個得道高僧很受人尊敬。他在得道之前,經曆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他出外化緣,快到傍晚的時候,突然雷聲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勢滂沱,看樣子短時間內不會停止,怎麼辦呢?和尚著急四望,所幸不遠處有一座莊園,他拔腳前去,打算求宿一宵,避避風雨。
莊園很大,守門的仆人見是個和尚敲門,問明來意,冷冷地說:“我家老爺向來和僧道無緣,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雨這麼大,附近又沒有其他的小店人家,還是請您給個方便。”和尚懇求著。
“我不能擅自做主,等我進去問問老爺的意思。”仆人入內請示,一會兒出來,仍然不肯答應,和尚隻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仆人依舊搖頭拒絕。
和尚無奈,隻好冒著大雨,全身濕透奔回了寺廟。
三年後,莊園老爺納了個小妾,寵愛有加。小妾想到廟裏上香祈福,老爺便陪著一起出門。可是在快到半山腰的時候,遇到了一夥強盜,當老爺正要被那強盜殺害時,一個和尚路過,趕走了強盜,救了那位老爺一命。當老爺準備感謝時:“師傅和我真是有緣,我定重謝師傅。”這時那個仆人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和尚就是當年那個人,就悄悄地將事情的原委說給老爺聽,這時候和尚說:“施主和我本沒有善緣,隻是希望施主能和蒼生有善緣,才能功德圓滿。”說著,便瀟灑離去。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心中既慚愧又不安。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虔誠供養的功德主,香火終年不絕。
心胸褊狹的人,求一時之快,結果隻會逐漸封閉自己未來更多可能的路向。恩怨都是已去的往事,若我們能包容別人,拋開一切恩怨,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則我們的道路自然無限地寬廣了!
幫助別人,就是從心底包容別人的外在表現,這會讓犯錯誤的對方自己反省,比懲罰更有效果。
從前,在一個小鎮上,有個地主,家財萬貫,珍寶數之不盡,可是這個地主有個人人痛恨的兒子。他雖說是個有錢人家的公子,卻燒殺搶掠,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和強盜沒什麼區別。甚至官府都不管,因為隻要他被抓,錢就派上了用場,他的父親總不能看著自己的獨子入獄。
時間長了,鎮上的人隻有處處躲著他,以求相安無事。
一次,他在街上閑逛,突然看見一個行醫的郎中,招牌上寫著:“包治百病”。他看見這幾個字,“破壞欲”又爆發了,他上前就問:“老頭,你說我得了什麼病啊?”
“人的病不隻在於身,還在於心,公子其實病得不輕,修身就是治病。”郎中說道。
“放屁,老子根本就沒病,庸醫!騙子!你們趕緊把他的招牌拆了,什麼‘包治百病’!”他讓家丁拆了人家的招牌,還將這個上了年紀的郎中一頓毒打,然後揚長而去。
他繼續在街上稱王稱霸,幹盡了壞事。有人說得好,這世上的惡人非得在鬼門關走一遭才知道悔改。
有一天,鎮上突然掀起了一場瘟疫,好多人都死了,很多郎中也不知道如何治,恰巧那個自掛“包治百病”的郎中會治;更為恰巧的是,那個危害百姓的富家公子也得了這個瘟疫。老地主聽說有個郎中會治,千方百計地尋找,終於找到了。
當老郎中走到那人床前時,作惡少年大哭一聲:“我活不了了!他日我作惡太多,報應啊!”兩人都認出了對方,老郎中聽到這話,沒多說什麼,開了藥方,還附上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然後和老地主道了別。
說也奇妙,老郎中的藥方果然奏效,一段時間後,少爺又生龍活虎了。但一場大病後,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再為害鄉裏,而是造福百姓,幫助需要幫助之人,救濟需要救濟之人,待人也謙和了。街上的人都說是菩薩改造了他。
因為老郎中的包容和幫助,惡少獲救了,這不僅讓他消除了病痛,也讓他放下了罪惡,成為一個善人。倘若老郎中記住了惡少當初砸他攤位,並暴打他的事情,他就會看著這個無知的少年被瘟疫折磨致死。可是老郎中包容了他,並且幫助了他,感化了他,這不僅挽救了他的生命,也讓他不再作惡,這遠比懲罰來得更有價值。
我們也要擁有老郎中的胸襟,包容別人,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原諒別人,包容比懲罰更有意義。你的包容會換來別人回敬,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就成就了自己。
切勿揭人瘡疤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能包容一切的人才是智慧的人。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包容別人,包容別人的缺點,包容別人的瘡疤,成為一個大度能容的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也都會有自己的痛處,我們要包容別人的這些缺點和痛處,而不要揭人瘡疤。每個人的瘡疤都觸及最脆弱的神經,很多痛苦的經曆和往事都和這傷疤關聯著。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卻因為別人和自己有過節或是誤會,拿別人的瘡疤來泄憤,以圖發泄心中的不快。可是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的,於是這種誤會越積越深,仇恨往往就是這樣形成的。而假如我們能考慮一下對方的感受,包容別人一時的冒犯,那麼也就不會揭人瘡疤,你們之間的誤會也會在你主動的示好下解開。
抓著別人的缺點和痛處不放,揭人瘡疤的人,可以說是自私的人。這樣的人首先就不是一個會為別人考慮的人,那是別人的短處或是痛處,這樣做無疑是在人家傷口上撒鹽。其次,這樣的人是不會包容別人的人,別人的那一點瘡疤在他眼中仿佛會傳染的“絕症”,於是逞一時痛快,不顧別人感受,揭了別人的瘡疤。
不會包容別人的人會拿放大鏡看別人的缺陷,看到的往往是別人給自己帶來的不利,於是便揭了別人的短。有時候,很多悲劇的釀成就是因為一顆不能包容的心。
有一對姐妹,她們從小關係就很好,但因為兩人後來上了不同的大學,就分別了。
姐姐和妹妹性格不同,姐姐是個比較開朗的人,而妹妹總是多愁善感。大學畢業後,姐姐在她讀大學的城市安家立業了,而她最希望的就是妹妹也能和自己住在一個城市,她多次催促妹妹去她那裏,可是妹妹都沒有答應,原因隻有妹妹自己明白,因為她處於熱戀之中,不忍棄男友而去。
突然有一次,妹妹給姐姐打電話說:“姐,我可能去你那裏,你歡迎嗎?”
“那肯定啊,你是我最親的人了。”
“對了,我跟你說件事,我有個同學懷孕了,可是她還沒有結婚,男朋友拋棄了她。她問我她該怎麼辦,我也不知道,就來問為你。”
“別管人家的閑事,她不覺得丟人啊,到處說,我看她死了算了。”
妹妹一聽到這些話,就掛了電話,姐姐覺得很奇怪,打過去的時候,已經無法接通。就這樣,一個多星期也沒有妹妹的消息,姐姐趕到那個城市的時候,妹妹已經自殺了。而聽醫生說,妹妹自殺之前,腹中已經有個成形的胎兒了。姐姐悔恨交加,可是一切已經晚了。
這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這就是一個不能將心比心、自私的姐姐因為不能包容別人的瘡疤而帶來遺憾。妹妹是個感情脆弱的人,她從姐姐口中得知姐姐容不下她,更讓家裏人丟了臉麵,於是她選擇了自殺。遺憾往往就是這樣造成的。
生活中,假如我們能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多為別人想想,也就能包容別人的缺陷,就不會揭別人的瘡疤,這不僅能成就別人,也能完善自己。
維也納有位女鋼琴家,雖然很有才氣,卻是個大大咧咧、不大會收拾自己的女孩,她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很多怪事,從小就是這樣。
在她十歲那年,她要遠涉重洋到加拿大參加一項重大的鋼琴比賽。這次比賽規格高,很隆重,聽眾多,參賽選手也多,請來的評委都是極有權威的大家。而輪到她表演的時候,卻出現了“故障”,她突然發現自己的裙子後麵的蕾絲邊不知道在哪裏刮壞了,簡直就是一個“小尾巴”拖在自己後麵,她自己都覺得很尷尬。可是,她已經出場了,總不能退回去。於是,她大膽地走到舞台中間,很自信地彈著她預備好自己的曲子。整個決賽場上,萬名觀眾靜悄悄地注視著那個有個“小尾巴”的女孩。這時,居然沒有一個評委對女孩稍稍流露出不滿,而是靜靜地等著。他們居然包容了女孩。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女孩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聽眾包括評委在內,都情不自禁地為女孩鼓起掌來。
有人曾說,這次比賽中,評委的包容,是人類藝術史上一次耐人尋味的包容。
在這樣隆重的場合,這些評委們沒有挑剔小女孩的毛病,成就了這個女孩的鋼琴人生,也成就了一段佳話。如果這些評委們揭了小女孩的瘡疤,這個小女孩會因在這種重大場合受批評而心中藏有陰影,或許人類藝術史上又少了一個偉大的鋼琴家,而這場音樂盛宴也會留下瑕疵。
所以,於人於己,我們都應該做到包容,包容別人的缺點,包容別人的缺陷,不去揭別人的瘡疤。包容別人,就是完善自己!
寬恕比仇恨更有力量
社會就像一個森林,而我們每一個人,就如同這森林裏的樹一樣,都是社會裏的成員,獨木不成林,也沒有人可以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人與人之間總會發生矛盾、衝突,我們必須學會包容,這樣,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而記恨是一種負麵情緒,我們若把所謂的仇恨壓在心底,那麼一連串的不良反應都會被我們心中的仇恨牽引出來。仇恨讓我們失去理智,仇恨是毀滅的死神,仇恨讓我們失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讓我們失去人間真情,讓我們困在自身設置的陷進中無法逃脫。
所以,寬恕比仇恨更有力量。生活中,我們免不了會和他人發生摩擦、碰撞,包容是最好的良藥。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詞:“包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於包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包容的人。”包容於人於己都有利,也能讓矛盾雙方放棄前嫌,同心同德地去完成更重要的任務。包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顧大局,識大體,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與廉頗斤斤計較。他的包容讓廉頗深感慚愧,於是,廉頗背上荊條上門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二人同心協力保衛著趙國。
中國古代這種因為具有寬恕的美德而“化幹戈為玉帛”、被後人傳為佳話的故事很多:
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兩個村莊,地勢卻處在楚魏之間。雖說兩個村莊相隔很近,但是經濟發展狀況卻很不一樣,一個村莊的人民靠種豆子很快發了家,可是另一個村莊還在為溫飽奔波。於是,這個村莊的人民就心生歹計,他們經常在深夜的時候跑到另一村莊人民的田地裏,把他們的豆子踐踏掉。
種豆村莊的人知道以後很生氣,準備報仇,當民眾聚集在一起商量報仇大計的時候,村裏的一位長者說:“你們報複了又有何用,豆子會重新長起來嗎?況且,冤冤相報何時了?還不如寬恕他們,或許能感化他們。”民眾哪裏肯聽,都說非要報仇,不然難泄心頭之恨。
老長者又說:“不信的話,我們可以試試。”後來,村民沒有去找那個村莊的人民報仇,還主動幫他們改善種植方式,那個村莊的人民很奇怪,可還是被感動了,兩個村莊的人民一起種起了豆子,日子越過越好。
後來,魏國君王想把這兩個村莊合並到自己的管轄範圍,但丞相對他說了這個故事後,他放棄了出兵,他說,這樣的村民是堅不可摧的。
這就是寬恕的力量。寬恕才能同心協力,寬恕才能放下心中的芥蒂,寬恕才能讓雙方以大局為重,才能讓我們堅不可摧。你的寬恕,也會換來對方的寬恕,而仇恨則是一個“破壞狂”,破壞人際間的關係,破壞美好的人性。仇恨會引發報複、雪恥等行為,然後形成惡性循環,無休無止。
一位名叫莫裏的建材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陷人困境。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莫裏的公司不可靠,他的材料不好,生意也麵臨即將歇業的境地。莫裏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早晨,”莫裏說,“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仔細聽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幾百萬的訂單。但是,牧師教我們要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住在弗吉尼亞州的一位我的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大型的鋼材,而所指定的鋼材型號卻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倒是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這使莫裏感到為難,是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莫裏的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盤跟在他心田。最後,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
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莫裏還是禮貌地直接地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是感激莫裏。
莫裏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莫裏的心裏也比以前好受多了,他與對手之間的陰霾也獲得了澄清。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這就是寬恕的表現。因為莫裏的寬恕,他獲得了心靈的解脫,也讓對手不再和他作對,還把他無法處理的生意交給莫裏做,構建了生意場上的和諧。這就是寬恕的力量。
從對寬恕和仇恨帶來的利弊的權衡上,我們不難發現,寬恕比仇恨更有力量。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抓著仇恨的尾巴不放呢?為什麼不寬恕一點呢?寬恕吧,朋友,讓我們沐浴在寬恕的陽光中,接受心靈的洗滌,你會忘記仇恨,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勝利並不是打敗別人
我們渴望獲得勝利,渴望勝利帶來的酣暢淋漓的喜悅。可是,什麼是勝利?我們是否又真正體味了呢?在我們的常規思維中,勝利就是打敗所有和我們競爭的人。這種思維讓我們隻看見自己的利益,而忘記了有比打敗別人更徹底的勝利,那就是包容別人,獲得讓人心服口服的勝利。包容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在事業上成功的人並不快樂,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的成功往往是踩在打敗別人的基礎上,他們沒有包容之心,他們打敗了一個個阻礙他們成功的人。可當他成功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孤身一人,沒有朋友,自己陷人孤立無援的地步。他贏得了成功,卻在其他方麵失敗了,這不是勝利!
我們要有兼容並包的寬大的胸懷,要包容我們的競爭對手。勝利並不是形式上的,贏得別人的心才是真正的勝利,勝利並不意味著打敗所有人。
古時候,有個國王,他有個很漂亮的女兒。這位公主貌似天仙,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可是仍然沒有合適的人選,國王為她推薦了很多人,都被她拒絕了。她說要自己選擇,於是有個智慧的大臣給她出了一個主意。
於是,皇宮中辦起了比武招親,通過層層的角逐,剩下了兩個武藝很高強的年輕人,最終將從這兩個人中選出駙馬。
兩人激烈地打鬥著,可是二人武藝不相上下,這麼打下去就會兩敗倶傷,在座的各個大臣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突然,其中一個年輕人突然停止了比武,說:“兄弟,別打了。這樣打下去隻會無休無止,不如我退去,本來我就對這駙馬的位子不是很在意,倒是你,回去好好療傷,你今天打鬥得太多。”
“那不行,我今天非要贏你不可,否則,即使我和公主成婚,我也心有陰影。”說完,他一拳打在了那個年輕人的胸口,年輕人猝不及防,而他還處處躲閃,有意不和對方打鬥。最後,他失敗了。
打贏了的年輕人站在擂台上,舉起雙手說:“我勝利了,我可以娶公主了。”這時候,公主站起來說:“你並沒有勝利,你是個心胸狹窄的人,不會包容別人,你輸給他了,他是故意讓你的。我不會嫁給你!”她跑到擂台上,將那個被打傷的年輕人攙扶起來,對他說:“你是個大度的人,你才是勝利者,我要嫁給你!”這時,全場掌聲不斷,另一個年輕人則灰溜溜地逃跑了。
年輕人和公主結了婚,兩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領悟到了什麼是勝利,一個不會包容的人是不會取得真正的勝利的,那樣的勝利隻是表麵上的。和公主結婚的年輕人是個包容對手的人,麵對無法分出勝負的比武,他包容了對手,怕傷害對手,於是假裝失敗,處處閃躲,最終被公主選中。這才是勝利。
真正的勝利是要讓人心服口服,這需要包容,包容你的對手,一個自私和斤斤計較的人是不會勝利的,他把打敗所有人看成是勝利。其實,他失去得更多。頓悟之後,他才能發現勝利需要包容的心。
從前,在一座古老的寺廟中,住著一個老方丈,他武藝高強,但他從來不出寺廟一步。於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門來,要和他決鬥,可往往還沒有打鬥,對方就心服口服地出了寺廟的門,並說自己敗了。有個年輕人不相信這個傳聞,於是非要到寺廟和老方丈一決高下。
當他到了寺廟以後,小沙彌把他引到方丈屋內。方丈什麼都沒有說,什麼也不做。隻是靜靜地念佛,敲著木魚。年輕人拿起刀,要和他打鬥,方丈突然對他說:“施主,你殺了我,佛祖也會包容你!”
年輕人以為他是裝腔作勢,就刺進一刀,鮮紅的血液流了出來。他不明白方丈為什麼不還手。
他再刺進一刀,方丈還是沒還手,方丈說:“即使你殺了我,佛祖還是會原諒你。孩子!”年輕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殘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他趕緊找來藥物給方丈上藥。當他給方丈上藥的時候,他發現這個老人身上全是被刀劍刺傷的疤痕,他一下子明白了,眼淚頓時從眼中流出來。
這個包容的老人,寧願自己的身體被刺進一百次,也不願意去傷害來挑釁的人。這個年輕人最後剃度修行,為那些震撼的劍傷。最後,他也成為了一個得道的高僧!
生活中,我們苦苦追求勝利,苦苦地為一些虛名虛利挖空心思去打敗別人,可當你真正打敗別人以後,你就真的幸福開心了嗎?你就真正勝利了嗎?殊不知,勝利並不意味著打敗所有人,包容別人才是你勝利的基礎!
其實,即使你被打敗了,你也勝利了;而若你不會包容,即使你勝利了,你也失敗了。你敗了自己美好的品質,敗了自己寬廣的胸懷!包容吧,不要為那些所謂的勝利削尖了腦袋去鑽營,大度能容,你自然會贏得勝利!
用包容之心化解仇恨
人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所要塑造的形象。而人生又有諸多無奈,我們的路總是有一些坎坷,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許你會碰到很多你不想碰到的事,或許你會發現你的好朋友背叛了你,你的親人欺騙了你,你的心一次次地受傷,你感到失落、灰心甚至絕望。可能,這時的你最需要的不是成功,不是財富,而是最溫暖心靈的關愛。想要得到它,你就要多一分包容,多一分理解,因為你所謂的背叛和欺騙背後或許另有隱情呢?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太太因難產而死,留下一個孩子。丈夫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了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
第二天他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打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
之後,他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唏噓的誤會。
天下最悲傷的事莫過於此了,這到底是那條忠誠的狗的悲哀還是人的悲哀呢?為什麼看到血腥的場麵人就會認為是狗的獸性發作呢?狗死了,被自己始終忠誠以待的主人殺死是它的悲哀;而在那個主人明了真相之後,良心上莫大的譴責也會伴其一生。這不過是個教訓,因為他殺的隻是一條狗,如若換成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後果又會如何呢?
誤會,往往是人在不了解、沒有耐心思考的情況下就衝動行事造成的結果,誤會的產生也大多是因為人的懷疑、不信任。因此,在弄清真相之前千萬不要做出傷害別人最後反而傷害自己的舉動,千萬不要讓誤會釀成苦果。多忍耐一下,多理解一些,往往就會擁有皆大歡喜的結局。
學會耐心地觀察周圍的情形,學會耐心地等待他人的解釋,學會諒解他人,是我們生活美滿的真請。
俗話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用自己的心去包容別人的錯誤,不要用傷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要知道,傷害一旦造成,就永遠會留在心底,即使傷口好了,也會留下傷疤。
生活中,真正身體上的傷害可能離我們很遠,很少有人會去真刀真槍地對峙,但是有時候,不善的言語給人造成的傷害比給身體帶來的傷痛更加厲害,因為那戳穿的是人的心靈。身體的傷口愈合了就不會再痛,而心靈上的創傷卻會在心底隱隱地疼。
那些傷害過你的人,也許曾是你最好的朋友,請以感謝麵對他們吧,這樣你才會更加成熟明智。看輕一切,相信生命的力量,相信包容的力量,也相信時間。不要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就去給別人造成傷害,因為那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任何傷害的行為都需要我們良心的不安來作抵押。包容一些,體諒一些,忍耐一下,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轉一下頭,你會看到更燦爛的陽光。
朋友,讓我們的心靈花園中種滿諒解之花,讓那些傷害過你的人體會到諒解之花的芳香。諒解是包容的結晶,諒解別人也釋放自己,給自己多積蓄一分快樂!
包容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智慧
古今中外,凡是能夠成就大事的人都具備一種優秀的品質,那就是包容,他們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他們心胸開闊而不拘小節,頭腦聰慧卻又不妄露鋒芒,他們處事高明,進退自如,他們善於忍讓、能屈能伸,是真正的大丈夫。
有人講“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基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已的根基”,細細品來很有道理,為人處世,包容才是最高明、最根本的智慧。為人處事,一味爭強好勝,處處顯示自己,並不是什麼聰明之舉。不能容人,非要爭強好勝,倒黴的隻會是自己。
很多人都喜歡表現出自己比別人髙明,恨不得所有人都崇拜他、恭維他,而他卻把所有人都踩在腳下,這種對優越感的追求使得很多“在朝為官”的人成了雞群中的“鶴”,也成了別人鏟除的對象。古人說“藏巧守拙,用晦而明”,一個想要平靜、安穩的人,必須懂得收斂自己的鋒芒,否則“功高蓋主,主必壓之”,在上司麵前逞強好勝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古今中外,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提起韓信,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韓信是漢朝的第一功臣,在漢中獻計出兵陳邑,平定三秦,率軍破魏,俘獲魏王豹,破趙,斬成安君,捉住越王歇,收降燕,掃蕩齊,力挫楚軍。連最後垓下消滅項羽,也主要靠他率軍前來合圍。司馬遷說:漢朝的天下有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但是他功高蓋主,犯了為官者的大忌。當年劉邦曾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自顯其能,誇誇其談:“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讓劉邦顏麵掃地,對韓信之能耿耿於懷。也許在帶兵打仗方麵韓信真的是強於劉邦,但他不懂得為人臣者應善於推功攬過,反而在常常逞能的同時,與劉邦討價還價,終於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大家都知道“韓信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因為這件事,大家都稱韓信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在受辱之後,也憑著自己的本事,闖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在功績越高、功勳越多的情況下,他被衝昏了頭腦,完全忘記了自己的根本,一味地在他的上級麵前顯示自己,甚至經常給主公難堪,表明主公不如自己,這樣的張狂自大,容不得別人,誰人能容忍得了?最後的結果不說大家也能知道。一個曾經的英雄,沒有死在戰場上,也不是生老病死,而是被自己的不收斂和輕狂害死,真是讓人感到不值得!
你越是急於表現自己,別人越是認為你過於急功近利。包容別人不是卑躬屈膝,委曲求全也不是屈服於命運,這隻是在審時度勢之後采取一個保全自己的良策。在人與人交往中,包容的過程是漫長而又痛苦的,但是沒有包容的考驗和磨難的錘煉,我們又怎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順暢?
一個不懂得包容、不懂得委曲求全的人,縱使有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發揮之處,縱使建立再大的功勳,最終的結果也是被當作眼中釘給除掉。所以說,想要發揮自己的才幹,想要走向成功的彼岸,首先還是要容得他人,保全自己!
嚴格要求自己,少怪罪他人
在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不那麼讓人愉快的事情,它們或者是因為意外原因導致的,或者是因為人們粗心大意導致的。而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把錯誤和責任歸結到別人身上,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要知道,隻有多多反省自己的人才能夠取得進步,假如你總是把大錯小錯都推到別人身上,那麼,日久天長,你必然會退步,而且,指責別人的做法也會使你失去身邊的朋友。
雖然責任心是人們最基本的品質,但是,人們更喜歡逃避,而不喜歡承擔責任。因此,在麵對責任的時候,推倭是屢見不鮮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實際上,倘若你能夠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那麼,你的形象反而會變得更加光輝髙大。要知道,大多數人都喜歡成功和成就,而害怕失敗和責任。倘若你能夠戰勝自己逃避責任的本能,那麼,你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很多時候,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之後還畏縮逃避,不願意承擔責任。同樣一件事情,因為你采取的態度截然不同,你得到的結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不管出於怎樣的考慮,我們都要勇敢地反省自己,盡量不要怪罪他人。當然,這裏所說的怪罪他人和誠懇地給他人提意見是完全不同的。怪罪他人是推倭責任,而誠懇地給他人提出意見則是為了使對方認清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尤其是當一件事情中有多方參與的時候,假如遇到失敗,絕對不是因為單純的某一方麵的原因。通常情況下,原因都是非常複雜的,所以,我們與其怪罪他人,不如反省自身,以期自己能夠在下次有更好的表現。
老和尚說自己年輕的時候非常自負,喜歡和聰明人交談,而遇到比較愚鈍的、悟性差的人,就沒有絲毫耐心,總是指責對方太笨。
有一天,他上山去打柴,滿載而歸,心情好極。在歸途中,他累了,所以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水,洗臉。此時,一隻與他非常熟悉的小猴子來了,因為總是在路上偶遇,因此小猴子和他非常熟悉。洗完臉之後,老和尚想拿汗巾擦臉,卻發現汗巾還掛在那邊的柴擔上。他的確精疲力盡了,因此就用手指著柴擔,示意小猴子幫他把汗巾拿過來。
小猴子好像沒有領悟老和尚的意思,跑過去之後,從柴擔上抽了一根木柴拿來給了老和尚。老和尚覺得特別有趣,因此再次示意小猴子去拿汗巾。然而,這次,小猴子還是拿了一些木柴回來。看到小猴子不明就裏的樣子,老和尚哈哈大笑起來。為了使小猴子領悟他的意思,他拿了一塊石頭丟過去,恰巧丟到汗巾上,然後,他又指給小猴子看,並且說:“拿那個汗巾。”小猴子趕緊屁顛屁顛地又去了,但是,它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滿臉得意的表情,似乎在說“你看,我能幹吧!”老和尚笑得前仰後合。
回到寺廟中之後,老和尚一邊說一邊笑地把這件有趣的事講給方丈聽。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的時候,假如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大發脾氣。但是小猴子同樣是聽不明白你的話,你為什麼反而覺得十分有趣?”聽了方丈的提問,老和尚愣住了,回答說:“猴子又不是人,聽不懂人話很正常的。但是,師弟他們可是人,他們應該能夠聽懂我說的道理。”
方丈反問道:“什麼叫應該?要知道,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你為什麼說誰‘應該能’怎麼樣呢?”
聽到這裏,老和尚低下頭默默無語。方丈繼續說道:“更何況,天道無常,人世無常。現在是別人不如你,今後也許就是你不如別人,換位思考之後,你意下如何呢?實際上,你最大的錯在於你根本沒有學著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思考問題。”突然之間,老和尚覺得自己好像茅塞頓開,但是又無法說清楚自己究竟悟到了什麼,因此他連忙對著方丈磕頭說:“我佛慈悲,求師父教我!”
方丈微微一笑,說:“你認真想一想,同樣是無法理解你的意思,為什麼你對小猴子開懷大笑,卻對師弟發怒?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變,變化的恰巧是你的內心。由此可見,問題出在你的身上,而並不是出在他們身上。因為你是人,所以你不會對智商比你低的猴子發脾氣;但是,因為你的師弟們也是人,所以你無法容忍智商和你相差無幾的人。假如是佛呢?佛看到你師弟們的錯誤,他會勃然大怒嗎?當然不會,因為佛的智慧能夠包容一切。”
在上述事例中,老和尚年輕的時候之所以總是嫌棄師弟們太愚鈍,聽不懂他所說的話,主要是因為他覺得師弟們和自己智力相當,所以應該能夠聽懂自己所說的話。與此相反,他對小猴子更加包容,因為他覺得小猴子的智力比人類低。實際上,倘若老和尚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首先反省自身,那麼就不會總是指責自己的師弟們了。要知道,凡事都有兩麵性,即使是吵架,一個巴掌也是拍不響的。盡管師弟們沒有聽懂老和尚所說的話,那也並不意味著是師弟們的過錯,也許是老和尚沒有表述清楚呢?總而言之,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反省自身,因為這比怪罪他人的效果好多了!
用欣賞的眼光看別人
現代社會,人們的心態越來越浮躁,不知道從何時起,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分輕視與嘲諷,少了一分稱讚與敬仰。又不知從何時起,世界上莫名其妙地多了很多以“我”字為開頭的“至理名言”。其中,很多名言都被人們認為是自信的表現,諸如:“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夠成功!”。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自信是一個人在擁有一定基礎與資本的情況下所表現出的一種精神狀態。但是,假如一味地欣賞自己,盲目地相信自己,從來不能以低姿態去欣賞別人,那麼,這種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變成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是我們共同生存的這個碩大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也隻是一顆小星星而已,或者,也可以說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假如能夠這麼想,你還有必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高,那麼重嗎?
我們在對別人挑三揀四的時候,其實不如學會欣賞別人,學會真心地讚美別人。這樣一來,你就會發現,你所給予對方的真誠、友善等都會被對方加倍地回饋給你。諸如,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你總是劈頭蓋臉地說“你說的是錯誤的,應該……”或者是“我認為我說的是正確的,事實就是……”想必,假如互換一下角色,你也不願意聽到別人在你麵前這麼說話。
因此,與其否定別人,不如肯定別人,諸如,“我覺得你說得特別對,尤其是……更是非常正確的。你是如何想到這一點的,我太佩服你了!”當然,這裏所說的肯定並不是出於阿諛奉承的肯定,而是希望你能夠真正地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這種肯定,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了表麵上的應承。久而久之,你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在看別人的時候首先看到他的優點,這樣一來,你必然更加欣賞對方,從而為自己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定基礎。與此相反的是,假如你總是一味地吹毛求疵地挑剔和指責別人,那麼你終將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張明和李霞已經結婚一年多了,對於大多數新婚夫婦而言,結婚的第一年應該是非常甜蜜幸福的美好時光。但是,張明卻不止一次地想要離婚,而且整日唉聲歎氣,不堪重負。
原來,李霞是一個心思非常細膩的人,她總是對張明吹毛求疵,搞得張明不堪其擾。例如,張明有點兒邋遢,其實,大多數男人可能都不像女人那麼愛幹淨,因此,李霞就整日嘮叨張明,一副非得把張明變成“潔癖男”的樣子。實際上,張明雖然邋遢,但還是很願意幫助李霞做家務的,不管什麼時候,隻要李霞給他安排了家務活兒,他就會義無反顧地努力去幹。張明有點兒不夠陽剛,不過,他沒有大男子主義,不管什麼事情都和李霞商量,但是,李霞卻總是指責張明沒有男子漢氣概。然而,與此同時,李霞又很希望張明能夠對她言聽計從。就這樣,結婚第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他們之間絲毫沒有甜蜜,隻有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喧鬧。因為李霞的嘮叨和苛求,張明無比懷念結婚之前一個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甚至想要和李霞離婚。
與此同時,和張明同一年結婚的範新強卻生活得無比幸福,對婚姻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張明百思不得其解,同樣都是生活,為什麼差別就這麼大呢?為此,張明幾次去範新強家中吃飯、聊天,想要發掘他們夫妻和睦相處的秘訣。原來,範新強的妻子宋萌是一個非常好的女人。至少當著張明的麵時,宋萌簡直就是賢妻良母。不管張明和範新強喝茶聊天到多晚,宋萌都毫無怨言,而且,總是在一邊茶水伺候著。這使張明無限羨慕範新強,而範新強則是一副無比享受的樣子。在言談舉止之間,張明意識到範新強在宋萌眼中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無瑕的人。她張口閉口都在誇自己的老公,似乎自己找到了一個天底下最好的老公。張明問宋萌:“範新強夜裏睡覺總是磨牙,影響你嗎?”宋萌開心地一笑,說:“哈哈,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很不習慣,但是現在假如沒有磨牙的聲音,我還睡不著了呢!”張明知道範新強有的時候愛抽煙,不過,宋萌卻對此不以為然,說:“男人嘛,多多少少都有點兒小嗜好。不過,抽煙對身體不好,所以我給他買了戒煙糖,這樣能夠少抽一些。”張明偷偷地對範新強說:“你這些臭毛病假如從我老婆嘴巴裏說出來,那簡直是不能忍受的!但是,我覺得你老婆好像對此不以為然。她真的從來沒有說過你嗎?”範新強非常驕傲地告訴張明:“從來沒有!不過,奇怪的是,我這些臭毛病已經改得差不多了!假如你老婆也是這麼天天地表揚你,即使是缺點,也從中給你發掘出一些優點來,那麼你也不會好意思不改的!”
原來,婚姻相處的秘訣是欣賞對方,即使是對方的缺點。隻有這樣,對方才會心甘情願地改變自己,就像範新強和宋萌一樣。與此相反,假如一方總是嘮叨對方的缺點,那麼就很容易使對方感到厭煩,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就像張明和李霞的婚姻生活一樣。實際上,不僅僅是在婚姻生活中,即使是在普通的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或者是在與陌生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盡量多多欣賞對方的優點,而不要總是挑剔對方。隻有做到這一點,人際關係才會變得更加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