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番外·勇夫

Q�Ds�8291年6月的一天晚上,宮中黃門將詔書下達給了司馬瑋,詔書的內容一定經過了賈南風的再三斟酌:“太宰(司馬亮)、太保(衛瓘),打算效法伊尹、霍光。你可宣布詔令,命淮南王(司馬允)、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率軍駐屯各宮門。撤銷司馬亮及衛瓘的全部官職。”

岐盛和公孫宏終於成功了,他們兩個兩頭欺騙,終於促成了皇帝下達了這樣的詔書……

可是,並不知情的司馬瑋對於這項突然而來、將會造成巨變的詔令,深感不安,他認為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後果極其嚴重,而詔書又寫得不明不白的,因此,司馬瑋還打算再行奏報皇帝,加以證實,禁宮來的侍從宦官對司馬瑋神秘地說:“那樣做可能使消息走漏,就不是密詔的本意。”

詔書上還是僅僅寫上隻是撤銷司馬亮及衛瓘的全部官職,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有必要那麼神秘?弄那麼大的動靜?賈南風依然是“先為不可勝”。讓越騎校尉、散騎常侍、車騎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淮南王司馬允,步兵校尉、長沙王司馬乂分別領兵屯守各個宮門。為什麼要這樣做?在政變的時候,首先要加強宮廷的防禦,對付司馬亮和衛瓘可能的反噬,這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在賈南風看來,司馬瑋向自己密報司馬亮和衛瓘叛亂的消息,(她也不知道司馬瑋其實並不知情)司馬瑋就一定可靠?讓三王守宮當然也有防備司馬瑋的意思。

假如當時司馬瑋堅持問清楚怎麼回事呢?倉促之間也沒辦法問清楚,即使問清楚了,此時,箭在弦上,也不得不發了……岐盛和公孫宏算計得很精!

而司馬瑋正好也想利用這項密詔公報私仇,遂緊急動員中央禁軍(北軍——晉朝的中央軍隻有內軍和外軍之分,北軍就是全部的內軍,即禁衛軍;外軍就是城外的中央軍),也許,司馬瑋也擔心自己被賈南風給賣了,僅僅用自己的部隊去做這件事,如果被司馬亮和衛瓘調動城外的軍隊反擊成功的話,那笑話就大了。於是,為了確保洛陽周邊所有的部隊都控製在自己的手上,確保其他部隊不被司馬亮和衛瓘帶走,司馬瑋的確假傳了聖旨,自己寫下書麵命令召集首都城內城外三十六軍:“上天要禍害晉朝,亂事接連發生,剛剛過去的楊駿之亂,完全是依靠大家齊心協力才得以平定。現在司馬亮、衛瓘,陰謀叛逆,他們想廢黜皇帝,斷絕武帝這一支的繼承權。今天,我奉命免掉他們二人的官職,並受命擔任全國各軍區總司令長官(都督中外諸軍),正在崗位上值班的警衛,加強戒備;其他所有武裝部隊,立即前來指揮部報到,討伐叛逆。助順討逆,是上天保佑的。現在,朝廷懸賞,來等待將士們盡忠報效。我說的這些話,可以對皇天後土發誓!”再假傳聖旨讓司馬亮和衛瓘把各自的官印交出來,然後回到各自的封國,並說:“司馬亮、衛瓘部屬,一概不問,全體解散,各回私宅。如果抗拒詔書,便軍法從事。能率領自己的部屬投降的,封侯受賞。朕不食言。”至於說的三十六軍應當為晉國中央軍的總兵力。(《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曰:“晉洛城內外三十六軍。”)

在集結了晉朝全部的精銳以後,司馬瑋命公孫宏、李肇率軍包圍司馬亮王府,命自己的弟弟侍中、撫軍將軍、清河王司馬遐去逮捕衛瓘。

奉命包圍司馬亮王府的公孫宏、李肇,迅速率軍來到司馬亮的王府。

聽到外麵部隊集結,司馬亮的帳下督李龍,急向司馬亮報告:“外邊有變,請火速調兵抵抗。”

司馬亮不肯——其實,即使按照李龍的建議,調集自己的親兵也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司馬瑋包括賈皇後,早已做好了應對反抗的一切準備,你一個王爺的護衛親兵,能抗拒全部的中央軍嗎?如果真的反抗,更會給人以口實。轉眼之間,公孫宏、李肇軍隊已包圍了王府,士兵們已經攀上院牆,大聲呼喊。

司馬亮驚駭說:“我沒有二心,為什麼這樣相待,如果有詔書,請把詔書見示!”

公孫宏根本不予理睬,督促軍隊繼續朝府中攻擊。

司馬亮的秘書長劉準對司馬亮說:“看他們拒不出示詔書這情形,定是一場奸謀,王府中英雄才俊,多如樹林,仍可以一決生死。”

司馬亮仍然不肯。

很快的,司馬亮就被積弩將軍李肇生擒,他歎息說:“我一顆赤心,可以剖給天下人看。”

士兵們把司馬亮拖到一輛車子底下。

當時,天氣炎熱,人們憐憫這位老王爺,用扇子給他扇涼,將要到第二天的中午,還沒有人敢對他下手。

此時的司馬瑋掌握著全部的中央部隊,可謂權勢熏天,他擔心日久生變,於是下令:“砍下司馬亮人頭的,賞布一千匹。”

重賞麵前必有勇夫。

於是,人們一哄而上,把司馬亮的人頭砍下,他的人頭被拋到宮門北牆外,胡須頭發、耳朵鼻子,全部被損毀。他的世子司馬矩,也同時被斬首。

殺掉司馬亮這一明確的指示,的確出於司馬瑋之口。

在發動政變那天晚上,司馬衷的詔書並無要殺掉司馬亮的意思,也許,有賈南風的口諭,所以,才有司馬瑋想進一步確認之舉;也許,司馬衷和賈南風根本沒指示要殺掉司馬亮,而殺掉司馬亮的意思真的是出於剛狠的司馬瑋自己。因為,對於賈南風而言,司馬亮衛瓘不過是其專權的障礙,二人均為朝廷中的人望,將其打壓下去其實比殺掉他們要好的多;而對於司馬瑋來說,情況就不同了,自己已經破了人家的家,雙方早就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既然如此,那就不如做事做絕,殺掉你算了。

這種推測也僅僅是個人的推測而已,不過,《晉書賈充附賈模傳》有一句不起眼、卻很耐人尋味的記載:“及楚王瑋矯詔害汝南王亮、太保衛瓘,詔使模將中騶二百人救之。”

中騶就是殿中騎兵。賈模是賈充的侄子,是賈南風的堂哥,賈充自己沒有兒子,因此,賈模和賈充關係很緊密。這句話清楚地記載,在一片混亂中,當時的司馬瑋的確超出了皇帝皇後預定的計劃,不僅把京師全部的軍隊都弄到自己手下,而且,還企圖殺掉司馬亮和衛瓘。

在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司馬衷和賈南風沒有其他的辦法,匆忙之間,派出殿中的騎兵,讓自己的堂哥親自率領前去營救兩位老臣。賈模絕非一般人可比,根據《晉書》卷31《後妃上·惠賈皇後傳》記載:“侍中賈模,後之族兄;右衛郭彰,後之從舅。並以才望居位,與楚王瑋、東安王繇分掌朝政。”不僅個人才能很高,而且人望很好,他親自出馬去營救司馬亮和衛瓘,我們不能還閉著眼睛說:“殺掉司馬亮和衛瓘是賈南風的主意!”

而真實的情況極有可能是:

在聽到賈模來救的情況下,司馬瑋急於殺掉司馬亮,才說出了砍下司馬亮人頭賞布1000匹的話來;另外,我們對比誅殺楊駿事件來看,如果殺掉司馬亮和衛瓘是出於皇帝皇後的意思,那麼,以賈南風的陰毒,勢必要誅滅二人三族,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司馬亮和司馬亮的世子是在司馬瑋的重賞之下,被亂兵所殺。同時,《晉書》每當提到此事,均用司馬瑋“矯詔”二字,也充分說明了殺掉司馬亮和衛瓘並非司馬衷或者說賈南風的本意,起碼當天就這樣糊裏糊塗地殺掉司馬亮,對於最高統治者來說,十分不利。因為,作為最高統治者來說,是掌握著話語權的,賈南風即使想殺掉二人,完全可以在事後通過有關部門舉報等等一係列“合法”的程序,冠冕堂皇地誅殺二人,從而使自己的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

我們沒有采信賈南風一開始就有了接連誅殺司馬亮和司馬瑋的通盤打算(不少人所謂的“連環計”),雖然,事態的發展呈現出連環計的走勢,但是,以後的一件事,使得我們確信,在政變(在賈南風看來是自衛)中,起碼賈南風還沒那麼高明。這件事我們很快就要說到。

回過頭來,繼續說那天夜裏發生在衛瓘家裏的事情。

統率部隊逮捕衛瓘的清河王司馬遐,當時才19歲,曾經做過右軍將軍,現在為撫軍將軍。此人我們過去說過,長相很好,可惜是個“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的主,性格懦弱,“無所是非”,根本沒什麼魄力,也不能很好地控製部隊。

最初,衛瓘當司空(最高監察長)時,所屬帳下給使榮晦犯法有罪,衛瓘詬罵他,把他逐出了司空府。此人對衛瓘一直懷恨在心,後來,榮晦被安置在右軍服役,這次也隨著司馬遐來收捕衛瓘。

包圍衛瓘府的部隊沒有費多大事就結束了任務,榮晦在外麵大叫有詔免掉衛瓘的官職。衛瓘的身邊人擔心司馬遐所帶的詔書有假,勸說衛瓘:“根據禮儀和刑法,像您這樣的宰相重臣,沒有這樣子處分的,請求抗拒來人。等到自己上表問清理由,皇帝再回報了,到那時候,即使被殺也不遲啊。”

衛瓘沒有答應,而是下令立即打開府門,讓士兵們進府。

府門一開,榮晦就領兵進來,宣讀詔書,收取衛瓘的印章和作為侍中的特殊標記——貂蟬(玉製裝飾品),催促衛瓘出府,並登記衛瓘的兒孫姓名,依次由士兵押解出府,和衛瓘一起關押在東亭道北的園子裏。

榮晦為報複過去羞辱,一時之間下令殺掉衛瓘(年七十二歲),並斬衛瓘的三個兒子衛恒、衛嶽、衛裔跟孫兒共9人。衛恒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因為有病在醫生家住院而得以幸免。衛恒當天晚上出事的時候,從牆洞中爬出,找到嫂子的爸爸何邵(何曾之子)問情況,何邵知道事情的緣由卻不告訴他,等衛恒回來的時候,士兵們正在衛瓘家的廚房裏吃飯,看到衛恒以後,順勢也把衛恒抓住。衛恒和自己的爸爸衛瓘一樣書法都很好,曾寫下《四體書勢》等闡述書法藝術。

“散兵不由將。”

無能的司馬遐根本禁止不住榮晦。司馬遐也因此“為世所尤”。

雖然在這場動亂中,最大的得利者是賈南風,但是,此時司馬瑋的所作所為的確超出了賈南風的初衷,政變在異常混亂中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