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平語

中正根據文化人的家世﹑道德、才能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大類卻隻有上品和下品兩種說法。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後降為卑品(下品)。其中對道德和才能作出的評語,叫“狀”,直接影響到被評人的前途和命運。

重要人物中正親自評議,一般人物由中正的下屬評議。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準,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直接根據:將被評人的所獲品級與即將授予的官職品級對應,高的做官起點也高,反之,也低。

中正評議人物三年一調整,三年內表現好的,隨時升品,官職也隨之晉升,反之,黜降。同時,中正的評價一錘定音,不允許更改,具有很高的權威。

雖然九品中正製規範了選拔人才工作,但是,身為累世大官之後的陳群,他在德才以外又加上家世,不能說他是公正無私的。

當時士族與庶族之間等級森嚴,輿服有別,彼此不通婚、不共坐,作為士族之後的陳群,一定對於那些個曹操選拔出來的庶族們古怪的行為,不懂規矩的做法早有意見了吧?

過去曾經的既得利益者總會對失去的特權和利益耿耿於懷,充滿失落吧。

因此,製定這一製度本身就包含著壓製庶族的味道吧。

也許,在他的心中,各個階層按部就班,各行其道,天下就穩定和諧了吧?

青龍二年

說了那麼多的製度,估計大家都膩味了,今天繼續說故事。

從太和5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4次北伐以後,大將軍軍師杜襲(在曹操建安20年公元215年平定張魯以後就長期主持關中軍務,說到此人,還有一個小故事:曹丕是太子的時候和夏侯淵的侄子夏侯尚關係很好,但是杜襲說夏侯尚不咋滴,等曹丕繼位以後,夏侯尚十分寵愛自己的一個小妾,可是夏侯尚的老婆是曹家的姑娘,曹丕知道了就派人把人家夏侯尚的小妾給絞殺了——你看他一個皇帝淨管些啥事啊,夏侯尚打擊太大了,整天是神情恍惚,幾乎神經,等那小妾下葬很久了,還是思念的了不得,叫人把小妾的墳墓又扒開,還淚眼迷離的左看看右看看,撕心裂肺。然而,曹丕知道後卻說:難怪杜襲說這家夥不地道,現在看來還真是滴……無語)、督軍薛悌就對司馬懿說,明年諸葛亮還會來的。

司馬懿說:諸葛亮總共出兵了三次(占武都陰平那次他沒算),二次去的是祁山,一次出陳倉,都是因為糧草不繼而退兵,我料想下次他肯定不再迂回到西北的祁山了,而是要直接東來,不過,他要來的話,估計要等到3年以後,等他儲備好充足的軍糧,才會來。

真的如司馬懿所料,從太和5年到青龍2年(231到234年),魏蜀邊境真的就整整平靜了3年。

諸葛亮在漢中集穀練兵,司馬懿也沒閑著。他調來其他州縣的農民到關中進行農耕,並於青龍元年,(233年)組織人力將漢時的成國渠重新挖掘,整修。《晉書·食貨誌》記載這一次施工說:“青龍元年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裏。築臨晉陂。引千、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國以充實。”成國渠位於魏蜀前線,對成國渠的重修使得前線增加了數千頃的良田,直接解決了糧草問題。南北朝時期一直到唐代都對成國渠十分重視,經過唐代的整修,成國渠灌溉麵積增至二萬餘頃,與白渠居於同等重要地位。

中場休息完了,雙方繼續掐。

青龍元年(233年),諸葛亮就開始把軍糧集中到斜穀南口,同時命令修葺斜穀棧道,以備來年的北伐。

青龍二年(234年)的2月,諸葛亮開始從漢中出發率領10萬大軍走上斜穀北去的道路。

而這次蜀國與吳國緊密協同,約定同時討伐魏國,這年5月,中路孫權親自率軍推進到巢湖湖口(安徽省巢湖市),直指合肥新城(安徽省合肥市西北,二三二年滿寵所建);西路派大將軍陸遜、左翼軍事總監(左都護)諸葛瑾,率萬餘人,進入江夏郡(湖北省鄂州市)沔口(湖北省武漢市,漢水入長江口),直指襄陽(湖北省襄樊市);東路將軍孫韶、張承,進入淮河,直指廣陵(江蘇省揚州市)、淮陰(江蘇省淮陰市)。

年初,魏明帝還在大修宮室,一派升平景象,轉眼之間,帝國四境就狼煙四起。

注定這個讀起來十分順溜的234年要出大事。

這一年死去了兩個劃時代意義的人物。

他們的命運也許相互關聯,也許是南轅北轍。

但是,他們的死似乎多少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多少提醒著人們將跌跌撞撞地進入到另外一個陌生的時代。

在這一年的3月庚寅日,山陽公劉協去世。

今天的山陽公、昔日的漢獻帝,就這樣離去了。

他帶走了整個一個質樸而又謹厚的漢文化,那個曾經在很多年以後,被鬱悶的嵇康仰慕的漢文化,那個千百年以來為後人敬仰、津津樂道的既進取、又質重,既張揚,又含蓄,既簡單、又通脫的充滿了人類本真的漢文化。

雖然偏安一隅的蜀國還打著漢的旗幟,雖然186年以後還出現一個自稱是漢帝後裔的人建立了南朝的宋,雖然713年以後還有一個建立了後漢的人,但是,我們卻深切地感到那個令人神往的時代已經遠去,隻留下我們這個民族的名稱還深深得紀念著那段恢弘的曆史,至於後來的那些個上演的幾出短劇並未繼承到一點漢的文化,不過都是些狗尾續貂的把戲,實在是不足掛齒的。

劉協作為劉宏的兒子本身就是一個悲劇,似乎注定要為父親的荒淫無恥來還賬,即使從小聰明伶俐也不例外。

人有的時候,從出生開始,就真的已經注定了是要還賬的。

劉協太可憐。

他從小就沒有了親生母親,媽媽王美人被何皇後弄死。

9歲繼位,親眼目睹嫡母(何皇後)被董卓殺死。

10歲,看到自己的兄弟(少帝)被董卓殺死。

10歲,從小生活的家被董卓焚毀,自己也隨著離開了洛陽,來到陌生的長安。

10歲,看到董卓殺了城門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珌,殺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一家.。

10歲,被迫宣布自己的老老老爺和帝、老老爺安帝、老爺順帝、爺爺桓帝沒有功德,就差沒宣布自己的親生老爸也混賬了(不過他的確名至實歸)。以後代這樣宣布,在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漢朝來說,以儒家“為尊者諱”的原則來審視那個在詔書上簽名的孩子,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自己把自己判了死刑,自己把自己置身於大逆不道的境地。

12歲,看到王允殺了董卓,2個月後,王允又被李傕所殺,長安死了一萬多人。

14歲,在西涼軍人的“保護”下,為百姓祈雨;命令把倉庫中的米拿出來賑濟饑民,可是饑民死的還是很多,懷疑當官的欺詐,在大殿上親自用量器量五升米豆,當場作出三大盆粥,才知道大臣們真的在作假,全體朝臣都謝罪,提出要把經辦人處死,可是獻帝不忍,隻打了辦事的50下屁股。從此以後,官員們才實實在在地給饑民做粥,因此而救活了很多老百姓。

15歲,李傕和郭汜相互打架,殃及池魚,把獻帝的住宅也燒了。李傕隨後把獻帝挾持到北塢。同年7月,開始東歸,一路艱險,宮人、大臣被殺在眼前。

16歲,這年7月,經過整整一年的顛簸流離,才回到洛陽,曹操接著又挾持到許昌。

20歲,看到自己的嶽父董承、妻子董貴人被殺。

35歲,保護不了和自己生活了24年之久的皇後,也保護不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伏皇後和兩個皇子被曹操所殺。皇後被著頭發光著腳,來與獻帝訣別,說:“不能複相活邪?(就真的不能救活我了嗎?)”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

36歲,相隔1個月,就不得不立曹操的女兒貴人曹節為皇後。以劉協的聰明,也許是自己主動要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