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榜樣和標尺,主要是指高風亮節,功業卓著。儒家的忠孝仁義,是他們畢生踐行的標準。作為有眼光有頭腦的知識分子,諸葛亮當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朝廷已經不是大漢的朝廷,要想踐行忠義,自然不能投靠曹操為虎作倀。一個人做什麼決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在內因,在於其為人,在於其性格。可以說,這是諸葛亮不選擇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二,諸葛亮的理念。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國理念是內儒外法,實行儒家的仁政,而曹操實行的卻是霸者之政,強權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兩個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齊注定不會長久。除非一方隻領薪水不幹實事,但這明顯不是諸葛亮想要的結果,他不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
綜合以上兩點,曹操不被諸葛亮看中,在情理之中。
第三,劉備的魅力。有著皇族身份的劉備,還參與密謀誅殺曹操,這是對大漢朝廷難得的忠誠。這在感情上就與深受忠孝思想影響的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層。此外,劉備轉戰南北,在平原、徐州任上實行仁政,仁義之名遠播,這相對符合諸葛亮的理念。再者,劉備禮賢下士,被稱為天下英雄,在當時名頭不小,這一點諸葛亮也必然會有所考慮。
第四,劉備的空間。雖然劉備聲望很高,但此時除了手下有一批雷打不散的人以外,沒有多少實力,可以說劉備還在困境當中。諸葛亮如果能輔佐劉備脫離困境,站穩腳跟,發展壯大,乃至克竟全攻一統天下,這個過程中間大有可為。同時,劉備手下有一流武將,卻沒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說留給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間是非常廣闊的。
因此,諸葛亮更加傾向於劉備。
有一種說法認為,諸葛亮選擇劉備主要是看上了發展空間。依據是赤壁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張昭挽留他跳槽到孫權手下打工,他推辭了,理由是:孫權是個很不錯的老板,不過不能充分發揮我的才能(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這個依據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約幾個朋友在酒場飯桌上隨便侃侃就行了,拿出來忽悠人,就有點不負責任了。
試想,諸葛亮怎麼可能當著孫權員工的麵說人家老板不好?何況此時諸葛亮代表劉備一方有求於孫權,說孫權的不好不是沒事找抽麼?諸葛亮注定隻能說孫權是個好老板,然後再找一個委婉的理由拒絕。大家都是聰明人,理由編得太離譜了沒有人會相信,因而諸葛亮以發展空間為理由來拒絕。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打個比方說,現在年輕人談戀愛,尤其是學生時代的早戀,拒絕對方最常用的理由是:我現在不想談戀愛。其實大多數情況不是真的不想談戀愛,而是不想和你談,但直接說“我看不上你”實在太傷人了,因此換一種委婉的說法而已。可不能會錯了意,否則就要鬧出笑話了。
雖然諸葛亮基本選定了老板,但他還不急於出山。前麵說過,此時人才與老板是雙向選擇,他選了劉備,劉備會選他嗎?是將他當作一般員工,還是以國士待他,能重用他?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再找別的老板,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解決這一個疑問之前,諸葛亮依舊蟄伏於隆中。
他此時才二十多歲,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等待答案。
三顧茅廬(一)
劉備卻不能等了。
時光如梭,歲月蹉跎,轉眼已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在荊州從事三陪工作的劉備老板,已經四十七歲。按照當時人的平均壽命來看,這個年齡完全可以說是步入老年,說不定哪天眼一閉就再也不睜了。可是理想在哪裏?功業在哪裏?奮鬥了二十多年,結果還是兩手空空。
任何一個男人,內心深處都不會甘於碌碌無為。
劉備更是如此。所以他歎髀肉生,訓斥許汜一類求田問舍的人,可這都不能解決問題。
他能幹的隻有招攬人才。雖然這也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但聊甚於無,總算對事業有所幫助。
隻要付出努力,總會有所收獲。
劉備的努力,就沒有白費。史載“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其中有一個人,叫徐庶,字元直。
徐庶與關羽有點類似,年少時酷愛擊劍運動,也是一個血氣方剛見義勇為的少俠,有一次為朋友報仇而殺了人。在逃亡的路上,雖然徐少俠用白泥抹臉、披頭散發,但畢竟化妝技術不專業,最後被治安人員抓捕歸案。徐少俠怕連累朋友和家人,在審訊時本著打死也不說的精神閉口不言,想來對構思巧妙做工精細功用巨大的古代刑具有過不少親密接觸。徐少俠這麼義氣,他的朋友也不是孬種,知道他被抓獲後,不知是上下打點,還是武力劫獄,總之費勁周折把他救了出來。此後,徐少俠逃到荊州隱姓埋名,棄武從文,折節向學,結交了諸葛亮、崔州平、司馬徽等一些朋友。
作為一個一向慧眼識人才、真心待人才的老板,劉備見到徐庶後,非常器重,很快感動了徐庶。
徐庶被感動的一個標誌事件,是向劉備推薦他的好朋友諸葛亮:“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願)見之乎?”
招攬人才,一向是多多益善。劉備老板雖然公司不大實力不雄厚,但管一撥員工吃飯,還是沒有問題的。他立刻表示願意招聘新員工,說:那你快去找他吧,然後一起回來(君與俱來)。
知己就是知己,還是徐庶清楚諸葛亮的心思。徐庶對劉備說:“這個人不是一般人,最好是老板你自己去請他。”(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招個員工要老板親自去請?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了。
不過劉備還是答應了。在平原時他就養成了禮賢下士的好習慣,不分貴賤都給予很高的禮遇,曾經把一個無名刺客都感動得一塌糊塗。何況是大名鼎鼎的臥龍?
臥龍先生,隻要你真的是個人才,我就是親自跑一趟也無所謂。
我的誠意,你會感受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今後加入我的團隊,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一起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一場特別的麵試
劉備前兩次去隆中都是無功而返,沒有見到諸葛亮。
白跑兩趟的緣故,不是諸葛亮故意躲著不見試探劉備,而是他有事出門不在家。
諸葛亮交際範圍很廣,禮尚往來,今日拜會小崔,明日去看望老孟,是很正常的。那個時代沒有手機之類的通訊工具,朋友聚會不可能像今天一樣先打個電話提前約好,家人當然也不清楚諸葛亮什麼時候回來。所以劉備撲空兩次並不奇怪。
劉備不知道諸葛亮什麼時候在家,諸葛亮就更不知道劉備什麼時候前來拜訪。如果放哨的家丁看到劉備來了報告一聲,然後諸葛亮趕緊找個幾角旮旯躲起來,讓家丁告訴客人主人不在,那就有點太搞笑了,不符合諸葛亮一向忠直謹慎的行事風格。
所以,劉備三顧茅廬是在第三次如願以償,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這是一場特別的麵試。
劉備老板親自前去麵試以招聘人才,同時也接受人才的麵試。
諸葛亮作為一個擇主而事的良臣,在接受老板麵試的同時,也在麵試老板。
久仰失敬,請坐看茶,一通客套話說完之後,兩個人都準備說點有含金量的話了。為了不泄露出去,甚至屏退了閑雜人員。
劉備作為前來拜訪的客人,為表達自己的誠意,他先開口請教:“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短淺,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誌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這句話拋磚引玉,有三層含義:一,今日天下大亂;二,我想重整河山;三,我該怎麼做?
諸葛亮隨即應答,說出了流傳千古的一段話: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