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還帳了
曹操要以軍功進爵魏王,於是聽從賈詡的建議,召來曹仁和夏侯惇商議打仗的事。自家人開會就不用那麼多繁文縟節,這一仗要的是軍功,其他的可以忽略。那麼放眼天下,最容易滿足曹操這個需求的就是張魯。好吧,那就先拿張教主開刀。
其實張教主在漢中、東川一帶經營了這麼多年,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別的不說,這哥們有錢有糧,再加上地形的優勢,足以彌補軍事上的短板。這也是張魯能在漢中混這麼久的原因之一。曹操來攻打漢中,張魯也早早的得到了消息。很明顯,實力懸殊過大,張魯一方隻有地形的優勢。那好辦,不與之正麵衝突,打的就是遊擊戰。
張魯派出打仗的將軍是張衛,張衛咱不陌生,見錢眼開的主。當初逼反馬超也有他的功勞。讓他去打曹操根本沒戲,好在他有兩員副將:楊昂、楊任。這倆人都是遊擊戰的高手,隻要不出現在正麵戰場上,這倆人還真的挺讓對手頭疼的。比如戰場上的名將夏侯淵和張郃,剛到陽平關下安營紮寨。楊昂和楊任馬上進行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遊擊戰策略,殺了曹軍一個措手不及。曹軍首敗之後,曹操親自去觀摩張魯的防衛工程。看完之後心都涼了,早知道張魯這邊是這個形式,當初就不該來漢中。地勢複雜,防守森嚴,在沒有重武器的情況下,很難突破陽平關。在這個時候反倒是許褚信心十足,來都來了,那就跟這幫法師比劃比劃唄。
第二天曹操又帶著許褚和徐晃參觀張衛的大寨防務,這回楊昂和楊任兩個遊擊戰高手準備悄悄的把曹操給拿下,於是兵分兩路奔襲曹操觀摩團的大後方。當時楊昂和楊任帶了一萬多人,遊擊隊員們變正規軍。曹操的觀摩團隻有三個人,曹操、許褚、徐晃。就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這仨人還兵分兩路。許褚一馬當先掄起大刀奔楊昂、楊任就砍過去了。徐晃橫著大斧在曹操身邊,來一個剁一個。早就說過張魯手下缺少戰士,這楊任和楊昂加一塊也不夠許褚打的。其餘人一看倆老大都敗了,自己也別作死,就眼睜睜看著許褚、徐晃保著曹操從萬人大隊中殺了出去。接著夏侯淵和張郃的救兵感到,雙方大戰之後戰爭陷入了僵持。
曹操不敢上關,張衛不敢下關。耗著唄,耗著耗著曹操突然退兵了。曹操的退兵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耗不起,撤退。二是指不定曹操又憋著什麼壞呢。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楊昂認為曹操是耗不起,應該追擊。楊任認為這是曹操的計謀,不應該去追。當雙方發生分歧怎麼辦?很好辦,想追的就去追,不想追的就留下。皆大歡喜,這就沒有矛盾了。
Ok,那楊昂就帶兵去追,楊任就在家防守。這一追,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那是個大霧天,伸手不見五指,楊昂走了一半就不知道自己在哪了。沒辦法,原地駐紮,等霧散了再說。
其實曹操的退兵就是戰略性的,他雖然走了,夏侯淵和張郃卻默默的兵分兩路向陽平關逼近。和楊昂一樣尷尬,夏侯淵和張郃也在大霧中迷失了自我。張郃做事穩重,慢慢行軍,且行且珍惜。夏侯淵富有冒險精神,聽見哪有動靜就往哪湊。結果就這麼誤打誤撞,夏侯淵來到了楊昂的大寨。寨子裏的主力人馬早就跟著楊昂在大霧裏朦朧,聽見有人來,看大門的還以為是霧太大,楊昂回來了,於是打開了大門。夏侯淵就這麼兵不血刃的占據了楊昂的大寨。這一變故太突然了,守寨士兵一哄而散。夏侯淵本想大殺一場,結果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於是放火燒寨。就這樣,楊昂在大霧裏迷茫,楊任在自己的大寨裏納悶,張郃在陽平關附近溜達,夏侯淵在楊昂大寨裏放火。好不容易霧散了,楊任馬不停蹄攻打夏侯淵,企圖奪回大寨,雙方在火光中混戰。霧散了,意味著張郃也能看見路了,那沒什麼好說的,張郃帶兵迅速殺到楊任的身後。楊任不敵,奪路而走。楊昂這時候也恢複了視力,迅速回援自己的大寨。不料路遇張郃,被一槍刺死,全軍覆沒。楊任還想著一路逃回陽平關,誰知道陽平關的守將張衛早就收拾東西跑路了。
張衛這人的素質很差啊,見到張魯就把丟掉陽平關的責任推倒了楊昂、楊任頭上。張魯大怒,要斬楊任。楊任不服啊,他也得找個人賴,不能賴張衛,那就賴楊昂,是他非得出戰才導致大敗的。既然這樣,張魯就派給楊任一個任務,去斬了曹操,做不到就提頭來見。在這一刻,楊任深刻體會到當年馬超的感受,這分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不同的是人家馬超履曆在那擺著呢,投降也能混個好差事。自己是什麼角色,投降都沒人收留。在這種心態下,楊任在戰場上死於夏侯淵的刀下。
楊任死後,張魯這邊才想起來,漢中還有一個戰鬥型英雄龐德呢。當年馬超投降劉備沒帶他,龐德長期在漢中養病,沒交過醫藥費,這次是時候為張魯效力了。對於龐德這個人,曹操印象十分深刻,很想收為己用。這個過程實在是很無聊,基本上諸葛亮怎麼招降的馬超,賈詡就是怎麼招降的龐德。這兩次事件的關鍵人物都是楊鬆。龐德投降後,張魯和張衛哥倆產生了眼中的分歧。張衛要燒掉府庫,上山打遊擊。張魯決定投降。哥倆爭執不下。還是老辦法解決,願意打的就去打,願意降的就投降。結果呢就是意料之中的,執意出戰的張衛被許褚斬首,張魯帶著經營了幾十年的基業,投降了曹操。曹操見到張魯這些年攢的錢,非常的開心,封張魯為鎮南將軍。那位可憐的張鬆,被曹操斬首示眾,看了吧,叛徒就這下場。
其實早在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有一個同等級的大神也出山了,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是個官n代,他爺爺是穎川太守司馬雋,他爸爸是京兆尹司馬防。司馬懿兄弟八個,從他的大名上看,司馬仲達是老二。他哥哥比他出道起點高,是曹操的主薄司馬朗,大名叫司馬伯達。演義上沒交代司馬懿其他弟弟,按照這個順序,老三應該叫司馬叔達,老四應該叫司馬季達。司馬懿出身是文學掾,本應該和軍事無緣,後封為主薄,也是文職。也就是在曹操收了東川之後,司馬懿嶄露頭角,建議曹操趁著劉備剛剛入川沒站穩腳,火速出兵,把劉備扼殺在搖籃裏。這招厲害著呢,諸葛亮也想到了。劉備跟曹操在漢中必有一戰,但不是現在,因為劉備這邊根本沒準備好,也沒那實力。怎麼辦呢?諸葛亮想起了他禦用的冤大頭東吳,讓東吳出兵合肥吸引火力,漢中的壓力自然減小,這就是圍魏救趙之計。關鍵是人家東吳憑啥出兵合肥?人家又不想占領合肥。那就先給他點好處,諸葛亮和劉備這次不磨嘰,趕緊派伊籍通知關羽,割讓長沙、桂陽、江夏三郡給東吳。然後勸孫權攻打合肥,約定好劉備同時兵發漢中。隻要劉備攻下漢中,就還給東吳荊州全境。孫權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賴賬王劉備居然主動還債,雖然沒還完,怎麼著也算是個良好開端。說好呢不還啊,不是說關羽性烈如火,連劉備都怕嗎?這回不演戲了。孫權仔細一琢磨這買賣不吃虧,於是孫權先派人接收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然後起傾國之兵攻打合肥。在孫權看來,合肥有什麼難打的,張遼駐守此地,守軍不多,理論上應該很快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