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爭奪神珠

第十一章爭奪神珠

張翔龍和張無音慢慢靠近迷宮上的一道道大門,這大門中間放著一個孔明鎖。孔明鎖看上去簡單,實則奧妙無窮,不得要領,很難拆解開來。這一道門放在麵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讓闖關著破解。

張無音上前開拆解孔明鎖,弄來弄去,還是拆不開:“娘的,這也太坑了吧!這根本拆不開啊!那個臭不要臉的工匠弄得這個孔明鎖啊!我恨不得一錘子給砸了。”

張翔龍一聽這話,當即握住了雷公鞭:“無音,你讓讓,給我來試試,看我能不能一鞭子砸爛。”

哐!

誰知張翔龍一鞭子砸下去,直接震散了門上的孔明鎖,門自動開了。

張翔龍大笑:“還是直接點好啊!”

接連幾道門全部被一鞭震開,毫無阻力。這時候第一隻驚雷獸,出現了他們麵前。驚雷獸足足有五層樓那麼高,一隻腳掌就能踩死五個人。驚雷獸的厲害之處在於旋轉發雷,他們的衝擊力非常強,旋轉起來可以切開參天大樹,發出的雷電可以電死上百人。

張無音沒有想到驚雷獸的塊頭,這麼大,情不自禁地脫下了鞋子,衝著驚雷獸扔了過去。不得不說張無音的暗器還是很準的,漫天的臭味很快飄了出來,張翔龍趕忙捂住了鼻子,雪魔直接給熏暈了。

張無音一般幾個月不洗腳,穿鞋也不穿襪子,那黑乎乎的鞋子臭不可聞。驚雷獸恰恰長了一個狗頭,嗅覺非常靈敏,直接被熏暈過去了。

張翔龍見驚雷獸被熏暈,當即衝了上去,三鞭就打爛了驚雷獸的頭:“老張,你的暗器還真厲害啊!”

張無音歎道:“唉!可以我隻有兩隻鞋,迷宮裏卻有四隻驚雷獸,我最厲害的暗器可就是我的鞋子啊!”

第二個驚雷獸也中了張無音的臭鞋,當場口吐白沫,不省人事。麵對第三隻驚雷獸,張翔龍直接開了金剛鬥氣罩,雷公鞭中的雷電和驚雷獸的雷電相擊,雷公鞭中的雷電威力更強,反而電死了驚雷獸。

第四隻驚雷獸則被張翔龍和張無音聯手殺死。在雷麒麟的指引,他們二人果然找到了迷宮的終點,而這時候李子玉卻也現身在他們麵前。

李子玉見過張無音,但是叫不出名字來,於是道:“我認識你,整天跟在徐公淩後麵轉?你要是把他的下落告訴我,我就不殺你。”

張無音嗬嗬笑道:“老實說,公淩在哪?我也不知道!不過我還真不知道水中月是你的未婚妻呢!水中月長得還是很好看的,配你可惜了。從你出劍傷了家駒的那天,我就覺得你的心胸太狹窄了。你確實是掌門的侄兒,但是以你目前的功力,根本擋不住公淩的徐風劍。”

李子玉氣得火冒三丈:“誰說我不如徐公淩!徐公淩隻不過是一個凡人而已,我已經是淩虛宮的上仙了。我現在就刺穿你的嘴。”

張無音當即使用雪霧隱:“來吧!先找到我再說!小玉玉!”

……

徐公淩讀完了《蘇秦列傳》,體內的苦楚減輕了許多。隻要他把白龍劍氣的傷慢慢養好,他也就可以回家和李青絲成親了。徐公淩心裏就是這麼想的。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回淩州城了。

蘇秦是東周雒陽人,他曾向東到齊國拜師求學,在鬼穀子先生門下學習。

外出遊曆多年,弄得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裏。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俗,人們都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為事業。如今您丟掉本行而去幹耍嘴皮子的事,窮困潦倒,不也應該嘛!”

蘇秦聽了這些話,暗自慚愧、傷感,就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部閱讀了一遍。說:“一個讀書人既然已經從師受教,埋頭讀書,可又不能憑借它獲得榮華富貴,即使讀書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於是找到一本周書《陰符》,伏案而鑽研它。下了一整年的功夫,悉求真諦,找到與國君相合的門道,激動地說:“就憑這些足可以遊說當代的國君了。”

他求見並遊說周顯王。可是顯王周圍的臣子一向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也不信任他。

於是,他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已經死了。就遊說惠王說:“秦是個四麵山關險固的國家,為群山所環抱,渭水如帶橫流,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這真是個險要、肥沃、豐饒的天然府庫啊。

憑著秦國眾多的百姓,訓練有素的士兵,足以用來吞並天下,建立帝業而統治四方。”秦惠王說:“鳥兒的羽毛還沒長豐滿,不可能淩空飛翔;國家的政教還沒有正軌,不可能兼並天下。”秦國剛剛處死商鞅,諱恨遊說的人,因而不任用蘇秦。

於是,他向東到了趙國。趙肅侯讓自己的弟弟趙成出任國相,封號叫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蘇秦又去燕國遊說,等了一年多才有機會拜見燕王。他勸燕文侯說:“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北邊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區域縱橫兩千多裏,武裝部隊幾十萬人,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儲存的糧食足夠用好幾年。

南有碣石、雁門的肥沃土地,北有紅棗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這紅棗、板栗的收獲也足夠富裕的了。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啊!

“能夠安居樂業,沒有戰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誰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原因嗎?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是因為趙國在燕國的南麵遮蔽著。秦國和趙國發動五次戰爭,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在後邊牽製著他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人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就要穿越雲中和九原,穿過代郡和上穀,遠離幾千裏,即使攻克了燕國的城池,秦國也考慮到沒法守住它。秦國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如今趙國要攻打燕國,隻要發出號令,不到十天,幾十萬大軍就會挺進到東桓駐紮了,再渡過滹沱,涉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到燕國的都城了。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裏以外打仗;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裏以內作戰。不憂慮百裏以內的禍患而重視千裏以外的敵人,再沒有比這更錯誤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把各國聯成一體,那麼燕國一定不會有所憂慮了。”

文侯說:“您說的當然不錯,可是我的國家弱小,西邊又緊靠著強大的趙國,南邊接近齊周,齊、趙都是強國啊。您一定要用合縱相親的辦法使燕國安全無事,我願傾國相從。”

於是就讚助蘇秦車馬錢財到趙國。奉陽君已經死了,就趁機勸趙肅侯說:“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穿粗衣的讀書人,都仰慕您這賢明的國君施行仁義,都希望能在您麵前聽從教誨,陳述忠言,為時很久了。

雖然如此,然而奉陽君妒嫉人才而您又不理政事,因此賓客和遊說之士沒有誰敢在您麵前暢所欲言。如今奉陽君已經撒手人寰,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親近了,所以我才敢於向您陳述愚見。

我私下為您考慮,沒有比百姓生活的安寧,國家太平,並且無須讓人民卷入戰爭中去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人民就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人民就終身不安定。

請允許我分析趙國的外患:假如趙國與齊、秦兩國為敵,那麼人民就得不到安寧,如果依靠秦國攻打齊國,人民也不會得到安寧,假如依靠齊國攻打秦國,人民還是得不到安寧。

所以想要計算別國的國君,攻打別人的國家,常常苦於公開聲明斷絕跟別國的外交關係,希望您小心謹慎,不要輕易把這話說出來。請讓我為您分析這種黑白、陰陽極其分明的利害得失吧。

您果真能聽我的忠告,燕國一定會獻出盛產氈裘狗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獻出盛產魚鹽的海灣,楚國一定會獻出盛產桔柚的園林,韓、衛、中山都可以相應地獻出供您湯沐的費用,而您的親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士封侯了。獲得割地、享受權利,正是春秋五霸不惜全軍覆沒、將領被俘的代價去追求的;使貴戚封侯,正是商湯、武王所以要起兵並采用流放甚至冒著弑君的罪名去爭取的原因。如今我讓您安然就座,就可以輕易地獲得這兩種好處,這就是我希望於您的。

如果大王和秦國友好,那麼秦國一定要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韓國、魏國;如果和齊國友好,那麼齊國一定會利用這種優勢去削弱楚國、魏國。魏國衰弱了就要割地河外,韓國衰弱了就要獻出宜陽。宜陽一旦獻納秦國,上郡就要陷入絕境,割讓了河外就會切斷上郡的交通。楚國要衰弱了,您就孤立無援。這三個方麵您不能不仔細地考慮啊。

秦國攻下軹道,韓國的南陽就危在旦夕,秦國要強奪南陽,包圍周都,那麼趙國就要拿起武器自衛;假如秦國占據了衛地,攻取了卷城,那麼齊國一定會向秦國俯首稱臣。秦國的欲望既然已經在山東得逞,就一定會發兵向趙國進犯。假如秦軍渡過黃河,越過漳水,占據番吾,那麼,秦、趙兩國的軍隊一定要在邯鄲城下作戰了。這就是我替你憂慮的原因啊。

正當這時,山東境內所建立的國家沒有比趙國強大的。趙國區域縱橫兩千多裏,武裝部隊幾十萬人,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支用好幾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東有清河,北有燕國。燕,本來就是個弱小的國家,不值得害怕。

天下間,秦國最忌恨的莫過於趙國。然而秦國為什麼不敢發兵攻打趙國呢?是害怕韓國和魏國在後邊暗算它。既然如此,那麼韓、魏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秦國要是攻打韓、魏,就沒有什麼名山大川的阻擋,象蠶吃桑葉似的逐漸地侵占,直到逼近兩國的國都為止。韓、魏不能抵擋秦國,必然會向秦國臣服。秦國解除了韓、魏暗算的顧慮,那麼戰禍必然會臨到趙國了。這也是我替你憂慮的原因啊。

我聽說當初唐堯沒有分到過三百畝的賞賜,虞舜也沒有得到過一尺的封地,卻能擁有整個天下;禹夏聚集的民眾不夠百人,卻能在諸侯中稱王;商湯、周武的卿士不足三千,戰車不足三百輛,士兵不足三萬,卻能成為天子:他們確實掌握了奪取天下的策略。

所以,一個賢明的君主,對外要能預料敵國的強弱,對內要能估計士兵們素質的優劣,這樣用不著等到雙方軍隊接觸,勝敗存亡的關鍵所在早就了然於胸了。怎麼會被眾人的議論所蒙蔽,而昏昧不清地決斷國家大事呢?

我私下考察過天下的地圖,各諸侯國的土地五倍於秦國,估計各諸侯國的士兵十倍於秦國,假如六國結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秦國一定會被打敗。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難道是可以同日而語的麼!

凡主張連衡政策的人,都想把各諸侯國的土地割讓給秦國。秦國的霸業成功,他們就可把樓台亭榭建得高大,把宮室建得華美,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有樓台、宮闕,高敞華美的車子;後有窈窕豔麗的美女,至於各國遭受秦國的禍害,他們就不去分擔憂愁了。所以那些主張連衡的人憑借秦國的權勢日夜不停地威脅諸侯各國,謀求割讓土地,因此,希望大王能仔細地考慮啊。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決斷疑慮,排斥讒言,摒棄流言蜚語的途徑,堵塞結黨營私的門路,所以我才有機會在您麵前陳述使國君尊崇,使土地擴展,使軍隊強大的計策。我私下為大王考慮,不如使韓、魏、齊、楚、燕、趙結成一個相親的整體,對抗秦國。讓天下的將相在洹水之上聚會,相互溝通故有的嫌隙,殺白馬歃血盟誓,彼此約定說:‘假如秦國攻打楚國,那麼齊、魏就分別派出精銳部隊幫助楚國,韓國就切斷秦國的運糧要道,趙軍就南渡河漳支援,燕軍就固守常山以北。

假如秦國攻打韓國、魏國,那麼楚軍就切斷秦國的後援,齊國就派出精銳部隊去幫助韓、魏。趙軍就渡過河漳支援,燕國就固守雲中地帶。假如秦國攻打齊國,那麼楚國就切斷秦國的後援,韓國固守城皋,魏國堵塞秦國的要道,趙國的軍隊就渡河漳挺進博關支援,燕國派出精銳部隊去協同作戰。

假如秦國攻打燕國,那麼,趙國固守常山,楚國的部隊駐紮武關,齊軍渡過渤海,韓、魏同時派出精銳部隊協同作戰。假如秦國攻打趙國,那麼韓國的部隊駐紮宜陽,楚國的部隊駐紮武關,魏國的部隊駐紮河外,齊國的部隊渡過清河,燕國派出精銳部隊協同作戰。假如有的諸侯不照盟約辦事,便用其他五國的軍隊共同討伐他。’假如六國相親結成一體共同抵抗秦國,那麼秦國一定不敢從函穀關出兵侵犯山東六國了。這樣,您霸主的事業就成功了。”

趙王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不曾聽到過使國家長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使各諸侯國得以安定,我願誠懇地傾國相從。”於是裝飾車子一百輛,載上黃金一千鎰,白璧一百雙,綢緞一千匹,用來遊說各諸侯國加盟。

蘇秦遊說各國,六國合縱成功,同心協力了。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

蘇秦北上向趙王複命,途中經過洛陽,隨行的車輛馬匹滿載著行裝,各諸侯派來送行的使者很多,氣派比得上帝王。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害怕,趕快找人為他清除道路,並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勞。

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著眼不敢抬頭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飯。蘇秦笑著對嫂子說:“你以前為什麼對我那麼傲慢,卻對我這麼恭順呢?”

他的嫂子趕緊伏俯在地上,彎曲著身子,匍匐到他麵前,臉貼著地麵請罪說:“因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顯貴,錢財多啊。”

蘇秦感慨地歎息說:“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何況一般人呢!假使我當初在洛陽近郊有二頃良田,如今,我難道還佩帶得上六個國家的相印嗎?”

當時他就散發了千金,賞賜給親戚朋友。當初,蘇秦到燕國去,向人家借過一百錢做路費,富貴了,就拿出一百金償還那個人。並且報答了以前所有對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隨從人員中,唯獨有一個人沒得到報償,就上前去自己申說。

蘇秦說:“我不是忘了您,當初您跟我到燕國去,在易水邊上,您再三要離開我,那時正當我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責怪您,所以把您放在最後,您也可以得到賞賜了。”

蘇秦約定六國聯盟之後,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於是,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穀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