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目標,匡威

盛世製衣廠和耐克、阿迪達成秋季服裝的加工協議,然後阿迪將跑步鞋交給盛世製衣廠加工。

耐克阿迪就是服裝業的風向標。

彪馬、NB陸續也和盛世製衣廠達成協議。

至於匡威,受到卡帕的打壓,銷量萎靡,產量不大,所以沒有選擇盛世製衣廠。

範斯和斐樂無視盛世製衣廠。

但是,收獲意外之喜的是安踏,安踏選擇加入盛世製衣廠序列,並且丁永正在尋求融資,希望千盛入股,加入千盛序列。

目前正在談判。

從2001年1月到2002年8月,千盛營收額近56億美元,淨利潤高達6億美元。

其中,卡帕攫取3.6億美元。

李寧在本土市場賺了1.7億美元。

鴻星爾克賺了0.7億美元。

可以說,一年零八個月千盛取得十分驕人的成績。

卡帕正式從低穀中走出來,重回1.5線品牌。

李寧坐穩了華夏龍頭老大的位置,鴻星爾克緊隨其後,位列第三位。

接下來,兩家品牌將會把目光投放在全球。

丁永絕對是有識之士,引發了晉江鞋業的革命,如特步、鴻星爾克、361°全是模仿者。

1999年,安踏孤注一擲,斥巨資請孔令輝出任品牌代言。當時安踏的效益還不到百萬,這個廣告一下就花掉了80萬,安踏承擔的風險可想而知。

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安踏在運動鞋市場的占有率達到13%。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安踏的成功帶動了晉江鞋業的品牌革命,並引發其他企業的紛紛效仿。

所以丁永老早就注意到李樹鵬進軍服裝業,他對運動品牌業信心更足,多次尋求和千盛合作。

奈何千盛全副心思都在收購卡帕,以及拉卡帕出低穀上。

對入股安踏,興趣不高。

但丁永持之以恒,不斷向千盛取經,路越走越寬。

最終,在2002年9月,千盛以8000萬的價格,入股安踏,千盛持有安踏40%股份。

千盛正式成為安踏大股東。

安踏加入千盛,引得國內服裝業一陣動蕩。

很多小品牌,希望獲得千盛融資。

奈何千盛眼光太高,普通運動品牌,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即便暢銷華夏四十年的回力,依舊得不到千盛的青睞。

反倒是匹克,千盛很希望入股匹克,卻遭到拒絕。

一方麵匹克沒有資金缺口,另一方麵匹克有自己的追求,不希望被千盛牽著鼻子走。

李樹鵬倒也不在意。

千盛下一個目標則是匡威。

根據媒體報道,匡威出現財務危機。

別看匡威誕生於1908年,其實一直在走下坡路,靠著NBA球星魔術師約翰和大鳥伯德兩位的合約苦苦支撐,終於在21世紀初顯露頹勢,進入2001年匡威被卡帕、範斯、亞瑟士輪番圍攻,導致產品市值進一步下降,進入2002年的匡威更慘了,球鞋科技和創新理念完全跟不上時代,幾乎被擠到邊緣地位。

境遇還不如卡帕,因為匡威最出名的就是帆布鞋,服裝銷量屬實一般,聊勝於無,如今帆布鞋市場更新換代極快,潮流被卡帕引領,漸漸問鼎帆布鞋第一品牌。

但是,帆布鞋終究是小眾品牌,消費者很少。

匡威式微之下,財務報表自然慘目忍睹。

集團內部爆發危機,匡威品牌的出售勢在必行。

然而。

有兩個公司虎視眈眈,耐克和千盛。

之前收購卡帕,千盛就報出11.5億美元的高價,硬生生虎口奪食。

再到匡威,耐克做足了準備,價碼也給的特別良心,直接出價2.8億美元。

這個價格足夠敗家了。

畢竟匡威是小眾品牌,其實匡威真正崛起,是2003年耐克收購之後,連續五年創造高額利潤,品牌價值才得到巨大提升。

當然了,如果千盛報出同樣的價碼,匡威毫不猶豫地投入耐克懷抱。

即便2021年,歐美仍在歧視華夏。

所以,千盛直接報價3.5億。

像卡帕,如果耐克收購,最多花費6億,肯能還會少,但華夏人收購,卻要支付11.5億的高價,不是李樹鵬蠢,這是人種的無奈。

這也是歐美大牌沒落,也很難落入亞洲品牌商手裏的原因。

但是,李樹鵬要做什麼!

就是要打破這種歧視,撕開歐美人所謂的高高在上,讓他們認清自己!

說多無用。

其實,在八十年代,耐克一直是匡威的小弟,畢竟匡威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匡威創造了全球單一鞋款的最高銷售紀錄7.5億雙,這樣的數據表明了,在地球人類中,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是穿著匡威的。

沒落的匡威也是有底氣的。

他直接拒絕了千盛報價,轉而和耐克談判。

千盛自然不會放棄。

它的目標是削弱耐克,絕對不能讓耐克擁有匡威。

耐克成為收購匡威的領導者,報價提到2.9億。

這件收購案,被各家媒體關注,追蹤報道。

其實,耐克想撿漏,就不能大肆宣傳,因為收購價格低,會引進競爭者,比如阿迪。

果然,阿迪報價來了,3億!

匡威自然又和阿迪去談。

結果雙方談得並不愉快,匡威可不想賤賣。

但日薄西山的匡威,除了品牌價值之外,就沒有其他任何拿得出手的東西,沒人像千盛那麼楞,報價那麼高,耐克阿迪都抱著撿漏的心態,和匡威談。

匡威也不是傻子,誰跟錢有仇啊。

再次把千盛拉入四方會談當中。

但是李樹鵬知道,匡威是拿千盛當靶子,即便相差5000萬美元,匡威也不會賣身給千盛。

最關鍵的一點,卡帕被收購之後,員工被大肆裁撤,甚至還傳出卡帕總部要搬到華夏的傳言,導致卡帕內部意大利員工岌岌可危。而且,卡帕實行全球化策略,征辟了來自全球的設計師、服裝師等人才,目光不在局域於意大利一隅,這更加促進意大利職工的危機心態。

作為匡威管理層,他們是不希望被千盛收購的。

但李樹鵬是什麼人?

他想得到的東西,誌在必得。

千盛提高價碼3.8億美元!

頓時,讓千盛內部一片嘩然。

如果差價很小,匡威老板會考慮管理層死活,可價碼如此誘人,他們的死活算個屁啊,丟工作跟我什麼關係?

和千盛的談判更加熱切了。

耐克和阿迪也提升價碼,但是都提到了3.2億的低價。

繼續上提的話,都不太願意。

原因很簡單,匡威產品單一,隻有帆布鞋暢銷,卻因為產品缺乏創新而被排擠出市場,這樣的公司,隻有一個品牌價值支撐著,自然得不到更高的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