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青花水盂

林小雅走馬觀花一樣將徐景行繳獲的一小袋和田玉籽料挨著看了一遍,沉吟片刻後答道:“這些料子都是頂級的籽料,單顆均價一百萬左右,一起賣能賣到兩千萬,如果分開了單個賣,還能再高一點。”

徐景行聽到這個答案,樂的嘴巴都合不攏了。

他雖然不缺錢,也賺了不少錢,手裏還有一些非常值錢的物件,可是想到自己隨手牽羊這麼一搞竟然搞了兩千多萬回來,還是感覺很爽,尤其這些“羊”還都是從仇人手裏搞出來的,那種滿足感可不一般呢,因為這些東西越值錢,他的仇人就越心疼。

因此想到風知歡此時此刻的心情,他的心情比賺了兩千多萬還要暢快。

不光他開心,殷曉靜也很開心,畢竟是自家男人賺錢了,而且一下子賺了這麼多。

倒是林小雅沒多大感覺,畢竟林小雅從小跟在金二身邊,錢見的多了,大錢也見的多了,就算是現在,林小雅的身家也相當不菲,光是華不注山那邊的那套小四合院就值不少錢呢,再加上其他在她名下的產業,妥妥的小富姐一個,不太會把區區兩千多萬的東西放在眼裏。

但是吧,這些和田玉籽料最值錢的地方不在於這些個市場價值,而在於裏麵蘊藏的靈氣。

能被風知歡收藏起來的玉料,當然不是普通的玉料,最起碼裏麵蘊藏的靈氣要比一般的頂級玉料要多,雖然不知道原因,但肯定不一般就是了。而玉石中蘊藏的這些靈氣,才是徐景行和林小雅這樣的修行者眼裏最值錢的東西。

徐景行那不用說,能直接吸收提取靈氣,靈氣越多越好,靈氣的品質越高越好。

林小雅雖然不能直接吸收靈氣,但也能通過其他方式來汲取,別的不說,修煉的時候往身邊堆上這麼一堆蘊含著大量高品質靈氣的玉石,也能略微的提高修行效率。

所以兩個人都沒真的談論兜售這些玉石的事兒,隻是簡單的聊了聊價格然後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下一樣物件中。

下一樣物件是一隻青花水盂。

水盂是標準的文房用品,而眾所周知的是在現在的文玩市場上,文房用品的價格相對較高,同樣尺寸同樣年代同樣款式的兩樣物件,文房用品的價格能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沒辦法,畢竟相對那些盤子碗之類的實用器,文房用品感覺更上檔次不是?

而他手裏這隻水盂的價格顯然更可觀,因為這隻水盂的器型、釉質、胎質、保存狀況以及款識等元素都無可挑剔。

這隻水盂的造型其實並不算特別突出,器型比較常見,是那種撇口、短頸、鼓腹的圈足瓶,但是直徑不小,有十二公分左右,瓶身上的紋飾是非常典型的纏枝蓮紋,但這個纏枝蓮紋的構造又跟常規的纏枝蓮紋略微有點不同,蓮紋中卷曲的花枝兒卷的比較厲害,從粗到細卷了三圈半,看起來比常規的纏枝蓮紋要複雜精致,視覺效果也非常好。

紋飾突出,釉質和染料當然也不能差,外層的釉質肯定沒得挑剔,刷的非常細致非常光滑,一看就不是一般手藝,細膩勻稱有且很潤,厚薄程度也相當適中,沒有太厚也沒有太薄,因為釉質這東西真不是越厚越好,太厚會有一種肉肉的感覺,太薄的話又會顯得太飄,雖然釉質厚點和薄點在一些風格的瓷器中也是優點,但在青花瓷器中顯然不太適用。

青花瓷的風格一般來說相對淡雅,如果釉質太厚,會衝淡這種風格,釉質太薄,又會顯得太過幹澀,所以能把握這個尺度就成了區分一個手藝人的手藝是否合格的標尺。

這隻水盂的釉質厚薄程度就恰到好處。

至於釉料,那是由時代的工藝以及釉料出產地決定的,某個年代的某種釉料都有自己的特征,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得假的,比如說乾隆早起的青花料色澤濃豔,暈染效果極強,所以那個時代的青花瓷器上多有點染的紋飾,比如說纏枝蓮紋中的花枝末端就多是點成的,而不是勾勒成的。

到了乾隆中後期,由於青花料的工藝以及開采地發生變化,色澤開始便的清麗,逐漸沒了那種暈染效果極強的風格,瓷器表麵也就少了那些點染的筆法,風格也從之前略帶寫意的風格轉向後來的工筆風,看起來要更加精巧。

當然,風格這東西沒什麼好壞,有人喜歡粗獷的,也有人喜歡精致的,有人喜歡暈染效果極強的寫意風,有人喜歡筆畫清晰的工筆風,但風格上的變化卻不難看出時代發展和變化的脈,從而品味到曆史的味道。

而這一隻水盂的釉料特點就很明確,正是那種暈染效果極強、色澤很是豔麗的青花料,而且這色澤中有一種藍中泛紫的感覺,使得畫出來的紋飾更加豔麗,這證明這隻水盂使用的青花料不是單純的浙料,而是添加了進口的回料,因為那種藍中泛紫的特征是進口回料所特有的。

所謂的回料,其實叫做回青料,是進口的青花料,在明末清初最常使用,到乾隆時期已經很少使用了,但很少用並不是就不用了,在官窯瓷器中還是有用的,當然是跟浙料甚至明珠料調配以後一塊使用,而這隻水盂就是這種情況下的作品,特征很鮮明。

至於胎質,那沒什麼好說的,官窯瓷器出窯以後都是要經過非常細致的檢查的,有瑕疵就會被摔碎,沒被摔那就證明沒問題。

為什麼能確定這隻水盂就是官窯瓷器?

除了上邊說的那些因素外,還有最重要的款識啊,六字三行篆書款的“大清乾隆年製”款可不是那麼好模仿的,那種筆法是真正的書法好手手寫,特征很明顯,如果是仿品,根本瞞不過徐景行這種行家的眼睛。

也就是說,這是一隻乾隆早期官窯生產的青花水盂。

至於價格麼,他倒是很不在意,因為這隻水盂的價格有限,哪怕文房用品的市場價格稍高,這隻水盂也賣不出天價,甚至都賣不到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