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4章:三人商議,二王三恪

第2394章:三人商議,二王三恪

迎著二人的趙愭說到,“我以為,當是陸大人爾等身為臣子,先行相請。而後這第二次,便是我可以相讓了,最後一次,便是我以太子之身假父皇之意再讓。”

陸風和蔣芾二人沉吟片刻,而後便是微微頷首。

“卻是如此最好!”

“而且,我以為,此三辭三讓,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是做戲,可終究要做的更為嚴謹一些,因此,若是放在一起有些兒戲,並不妥當,當分開進行,甚至這第一次,是否可以考慮,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

說到這裏,趙愭輕歎一聲,“王上功績無雙、仁政愛民,在民間威望極大,這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也可以促進民間輿論,也可以讓百姓對此提前有個準備,並且,更能夠傳揚王上之仁孝。”

陸風輕咦一聲雙眼一亮,要不還得說是專業人士呢,這事兒他考慮的還真不如趙愭所說妥當。

這法子,越想越是靠譜,他當即便是對蔣芾問道,“蔣大人,你以為如何?”

蔣芾也頷首說到,“本官也以為此最為妥當,並且,世事無常,也可以籍此試探一下民間的反應,如果萬民擁附自然是最好,可如果真的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屆時吾等也不至於手足無措,可以有針對性的布置和應對。”

“而且,這改朝換代的大事,若是突兀進行,對於百姓而言終歸有些快了。”

陸風點頭應道,“蔣大人所言甚是!不過,卻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甚至創造出一個機會才是,總不能讓王上到街巷之上,咱們直接請吧。”

“不錯,此事我等細細思量一番!”

幾人商議了半晌光景,直到夜幕降臨陸風和蔣芾二人方才告辭。

待到二人離開,趙愭獨自站在儀門之外靜靜眺望虛空。

“兄長,二位大人走了?”趙愷的聲音傳來。

趙愭微微頷首,卻是也沒有出聲。

趙愷踏步上前與趙愭並肩而立,“這朝代更迭如日夜輪轉,從未改變過!而且,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隋唐傳承,又哪裏有萬世的江山呢?”

“咱們趙宋江山傾覆,非是父皇之錯、非是你我之過,有些事情,是人力難以抗拒的,兄長也不必太過介懷。”

“對於咱們而言,這江山更迭,許是有些難以接受,畢竟從高高在上的的皇室子孫,變成前朝舊臣,這過程卻是難以接受,可這卻是我們必須去麵對的。”

“一個強大王朝的興起,終歸伴隨著許多的沒落!”

“就像是當年,太祖定鼎江山,諸國盡皆煙消雲散不也同樣是如此!”

“相比而言,你我兄弟二人已經算是幸運,我們不必如同那李煜一般被囚禁致死,妻妾都不得保全,我們也不必如同那孟昶一般,入開封七日而亡,還留下一個暴虐的名聲。”

趙愷的話讓趙愭的陰霾一掃而空,他不由得笑了起來,揮手給了趙愷一巴掌,“你這些話,若是被太祖太宗聽了,定然會不認你這個不孝的子孫……”

趙愷無所謂的笑了笑,“成王敗寇,概莫如此!你我兄弟如今依舊能夠自由自在,依舊能夠享受榮華富貴,依舊能夠看著妻女環繞,難道不比那些人強多了麼?”

“小姑父心胸廣博,最為重要的是,以小姑父的功績,根本不必在意我們能夠對他產生任何威脅,就算是現在你我兄弟二人,以父皇嫡子的身份號召天下重歸大宋,你覺得會有幾人相隨?沒有威脅,就會沒有危險。”

“而且,你我二人年歲雖然與小姑父相仿,可不管怎麼說,他也是長輩,咱們便是耍賴求小姑父一些事情,他能不應承麼?做小輩,自然有做小輩的好處。”

“等到小姑父登基稱帝,你我二人便做個富貴的國公。”

趙愭一挑眉,“不是說會封王麼?”

趙愷無語的看了兄長一眼,“我的好大哥,就算是小姑父封咱們為王,真心也好、假意也罷,你還真的想應承了?而且,對於咱們而言,封王或者封公封侯有什麼區別嗎?”

“可屆時如果小姑父冊封咱們為王,咱們卻是退卻,不是會讓小姑父難做嗎?”趙愭不解的問到。

這個說法,還真不僅僅是說說,因為按照禮製,封他們為王是有說法的。

古代朝代更迭,講究一個二王三恪製度。什麼叫二王三恪?其一和三辭三讓的禪讓差不多,就是表明自己的正統、合法地位,說白了,我這個王朝是延承之前的王朝來的,也是守規矩懂禮法的,不會瞎胡鬧,你們地方士族和百姓都放心大膽的跟著我就行。

其二,就是新皇帝登基,要彰顯自己的仁德。

比如說一般都會大赦天下、免除一些賦稅徭役之類,如果說這些是皇帝對地方百姓展現仁慈,那二王三恪就是新皇帝表示自己尊敬之前的那些朝代,敬重那些之前的先賢和帝王。

那二王三恪具體指什麼?

二王指的是最近的兩個朝代,三恪指的是更久遠的三個朝代。

基本上來說,自古至今各個朝代建立之後,除了少部分之外,大多都依照這個規矩。

比如堯舜禹時期,虞舜帝以堯帝的兒子丹朱為賓,成為虞賓(後世猜測夏王朝之前有虞王朝,便是就此推測來的)。等到夏禹坐了天下,同樣封丹朱於唐、封舜子嗣商均於虞(唐虞夏遠古三朝),冊封之後,盡皆不用臣禮,而是用賓禮。

就是說我尊敬你們爹,將你們也不當臣屬,而是當朋友。

後來周滅商後,封了八個公爵,其中神農之後封焦地、皇帝之後封祝地、堯帝之後封薊地、舜帝之後封陳地、大禹之後於杞地、商人後裔為宋地,這是比較標準的二王三恪。而且這時候的製度比較正規,冊封之後不僅是禮節商的區別,還可以組建‘三師’軍隊,獨立性很強。

為啥大多從周朝流傳下來的寓言故事,隻要是不好的那些,什麼守株待兔、揠苗助長之類,都是以宋人為主角?根源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