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7章:為一地主官,當勤愛百姓

第1917章:為一地主官,當勤愛百姓

“本官這個外行人卻是要勸導諸位鄉親這些行家裏手種田,這不是讓人笑話了?所以,今兒個本官也不敢提勸農二字,卻是來和諸位鄉親學學,如何來開荒、如何來種田。”

“不過咱們自家人說自家話,莫說本官,就算是咱們衙門的這一眾大人,對於種田之事也沒幾個知曉的,就說咱們崔判官,筆杆子自然是能夠用的嫻熟,可是這鋤頭,卻是不一定嘍。”

“因此,過會兒本官若是掄飛了鋤頭之類的,還請諸位鄉親給個顏麵,莫要笑話我才是……”

讓崔烈等人詫異的是,沈堂的一番話,不僅沒有引來一眾百姓的鄙夷或者反感,反而是盡皆響起了歡快的笑聲,而且,可以清晰的察覺到,百姓對於一應官吏的態度變得親近了許多。

“咱們知府大人,隻需要拿筆杆子就夠了。”一個老漢笑道。

他身側一人卻是擺了擺手,“那可不成,誰不知道咱們知府大人文武雙全,若是與異國開戰,咱們大帥也能帶兵殺敵。”

沈堂哈哈大笑,朝著這兩位老爺子說到,“兩位老丈,你們不要以為你們說了這些好話兒,就不用把家使借給我了,今兒個我可是未曾帶著家使前來,他們也未曾帶著,這不就要朝鄉親們暫借了?咱們先說好,若是本官給用壞了,可不能讓本官來賠。”

眾百姓再度歡笑起來,甚至有大膽的扯著嗓門大喊,“大人您盡管用,壞了也無妨。”

隨後,沈堂一擺手,“行了,咱們既然來了,自然不能白來一趟,這便開始吧。”

說罷,沈堂果然朝著那兩位老漢借了手中的鋤頭,直接便是朝著前邊兒的荒草莽了過去,其餘官吏見此,也顧不上羞怯和難堪,也拘謹著朝百姓借了家使,不管是莽力氣也好、裝樣子也罷,總之盡皆是忙碌了起來。

一眾百姓更不用說,同樣是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沈堂能夠上馬為將,自然是不缺了力氣,不過他拿起這鋤頭方才發現,這最簡單的開荒除草,竟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說,有些草看似柔弱,可是任憑他掄圓了鋤頭莽過去,竟是無法奏效。

那古怪的模樣讓周圍不少百姓盡皆歡笑,不過,很顯然,這些笑盡皆是善意的。

沈堂也不客氣,拽著幾個老漢便是請教起來,還別說,經過他人的指點,漸漸的沈堂也幹的像模像樣起來,盡管還比不上熟手,可是至少已經有了幾分體會了。

這一幹便是半日的時間,雖然是三月初,天氣並不算熱,但是沈堂的額頭上已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大人,吃口饃!”一個老漢將懷中包著的幹糧取出來,分了一塊兒遞給沈堂。

隨後,有人給沈堂遞了水葫蘆,有人遞了煮好的雞仔兒……

沈堂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田間地頭,一邊吃用一邊朝著周圍的百姓說到,“平日本官自忖也是個有力氣的,就算是幾十斤的刀槍耍起來也易如反掌,可是今日方才知曉,耍這鋤頭卻是比刀槍還難了。”

“不過是庖丁解牛、熟能生巧罷了。”有人笑著回應。

“老丈,咱們這田地,一茬能打多少糧米?”沈堂轉頭問道。

這老漢略作盤算,“大人,至少兩石不成問題,我聽聞,江南那邊兒雨水好,上等的兩天能產三石以上的糧米。”

沈堂聞言,點了點頭,一石約莫一百二十斤上下,也就是說平均產量也就是二三百斤,而且,這已經算是風調雨順,在古代,糧食產量一直是限製人口的重要因素,說白了,吃都吃不飽。而想要提升糧食的產量也並不容易,比如說對良種的改良,比如說對種植技術的改良和提升,都很重要。

隻是,沈堂雖然是穿越者,可是想要改變這些依舊很難,這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改變的,而是需要百姓一代代去摸索去發展。

至於說一些人提到的古代能夠達到畝產三五十石,這基本上不能實現,哪怕是拿一些高產作物來種植依舊不能實現,要知道,後世的糧食產量提升有很多因素,高產糧種也不過是其中一個因素罷了。

簡單吃用了幾口,沈堂便是再度忙碌起來,也許是因為沈堂的到來,所以,百姓盡皆幹的熱火朝天,就算是身上的疲憊都減少了許多。

下午時分,眾人正忙碌著,一輛輛大車緩緩行了過來。

沈堂見此,朝著周圍的百姓說到,“今兒個我吃了你們的幹糧,還借了你們的家使,現在本官代表衙門也款待你們一二,本官讓人做了一些粥水和饃饃,鄉親們一並吃用……”

沈堂的話再度引來歡呼之聲,隨後,眾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計,朝著一輛輛大車圍攏而去,直接招呼了幾個年輕的漢子,讓他們給眾人分發,雖然隻是簡單的米粥和粗麵饃饃,可是顯然眾人吃的也極為滿足和開心。

好半晌,足足十幾輛大車拉過來的吃食一掃而光,沈堂用脖頸上搭著的巾布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這巾布同樣是從一個百姓那兒借用過來的……

讓人將一眾百姓召集過來,沈堂則是踩在一輛大車上,看著一眾百姓掛著汗水,可是臉上卻掛著歡喜可滿足的模樣,沈堂不由得心中感歎,大宋的百姓,何曾比任何人差了?

“本官體驗了一天,總算是理解了不易二字,不過,這卻更顯得你們這些人的重要性。”

“有人會說,咱們隻是百姓,也算的重要麼?本官告訴你們,不錯,你們便是重要的。”

“正是你們辛勤的勞作,使得如同我們這般人能夠吃上糧米,正是你們的辛勞,使得咱們大宋的兵馬兒郎能夠吃上糧餉,若是沒有你們,那些所謂的高門顯貴又如何能夠過活下去?”

“今日,本官此來是失敗的,因為並未學會勸農。可是,卻又是成功的,因為本官知曉了汝等之不易,知曉了汝等之辛勞,身為一地主官,當勤愛百姓,這才是本官最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