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山雨欲來

南山山脈,綿延千餘裏,實為神州南北的分水嶺。南山之北為神州腹地,多有帝王稱都於此,因有南山地勢之利,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南山之南則多為水草,俱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百姓生活富足。

陳炫明一行五人,因有一道行較低的道童若風,所以行得不快。一路上梨山四人輪流攜著若風禦空而行,看盡了山河壯麗,俱皆躊躇滿誌,大有鷹擊長空,天高任飛之感。

雖說若風對這一帶地理地貌較為熟悉,然而鷹跳崖確處於極其偏僻之處,並不易尋,它本身處於一處斷崖之上,並無奇特之處,南山一帶似此地貌不下千處,是以幾人尋了多日,也是一無所獲。

最後,於思源提議道:“魔教號稱百洞,教眾千員,我們隨便抓上一個引路便可。”

幾人深覺此法可行,於是各個收了飛劍、法器,於各個山頭逐一搜尋。

四人有了尋找之法,本欲打發若風回山,奈何若風以“山高路險,又是魔教領地”為由,不肯單獨離去,其實是他下山之時,掌門南天有所交代,令他跟定四人,萬一梨山幾個晚輩果真折在鷹跳崖,也好有個目擊證人,好向梨山通個風報個信。而且南山派和魔教互為近鄰,據南天多年了解,魔教中人並非窮凶極惡,他覺得是羞於為難道法修為平平的若風的。

掌門有此一番交代,若風如何能單獨折返,況且在他看來,陳炫明幾人皆是人中龍鳳,道法也都不凡,若風自覺與他們相處幾日,自己也有些飄然了,真可謂近朱者赤,若風暗自想到。

四人都是初次下山,於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見若風反對,也不好強求,都覺得也不能做那過河拆橋之事,何況尚未“過河”,若風興許還有襄助也說不定。

早春時節,這一日暖日融融,春意盎然,漫山遍野萎黃盡去,滿眼泛青,遠觀南山山脈便如一條蜿蜒青龍,作欲飛之勢。

陳炫明五人行於這青色之上,都是腳踏虛空,一步數丈,若風道行較低,由幾人輪流攜帶,倒也能勉強跟上。

頭頂蔚藍,腳下碧青,人行於其間,感覺無限暢快愜意,幾人都暫時忘卻了此行的目的。

一路上,紀淑妤都默默走在陳炫明身旁,很少言語,偶爾側過妙目,送來一個秋波,陳炫明似乎粗枝大葉,抑或是反應遲鈍,似是沒有理解紀淑妤的深意,而這一切卻未能瞞過樂晨的雙眼,每每見此情景,她便在身後吃吃發笑,陳炫明、於思源不明所以,紀淑妤則玉麵緋紅,低首疾行一段。

“陳師兄,當真尋到少昊師弟,我們如何處理,真要遵師門法旨,不論生死,將其帶回梨山嗎?”是紀淑妤婉軟的聲音,卻有些許低沉。

陳炫明沉默半晌道:“嗯,先找到師弟,問一問,再從長計議吧!”

“大師兄說得對,我也難以相信小師弟會背叛師門,當日之事大家多半都是猜測,待見了少昊師弟,問問清楚,再做打算。”於思源不疾不徐說道。

這時樂晨拍著一雙白皙的玉掌道:“好啊好啊,即是下山曆練,我們便好好遊曆一番,你們看這碧空如洗,江山如畫,我可不想這麼快就回山去了。”樂晨為眼前景色所迷,歡欣雀躍。

一行五人有說有笑,不覺時光匆匆,也忘了踏過多少山頭,若風雖年紀稍輕,但卻頗為幽默,又有諸多見聞趣事,一路上倒給大家製造了不少歡笑,若風見四位梨山仙門的才俊沒有一點架子,也慢慢去了拘束,和幾人自由攀談起來。就這般行了一日,仿佛轉眼之間,日薄西山,天色昏暗下來,幾人找了一個空闊背風處,點起篝火,打坐休息,若風還不到辟穀境界,自行尋些吃食去了。

是夜,新月一彎,一個清冷漆黑的夜晚,南山山脈籠於黑暗之中,諸峰突兀挺拔,如一隻隻齜牙咧嘴的猙獰巨獸,欲拔地而起,爭人而分噬。

夜空之下,唯有他們休憩的山頭有一團微弱的火光,火光忽閃忽閃,在汪洋的暗夜裏顯得那麼無助,仿佛隨時都會被一陣山風吹滅。

陳炫明等四人都在靜坐休息,春寒料峭,他們未曾覺得,倒是若風修為較低,隻能拚命將瘦弱的身子靠近火堆,以驅趕侵體寒氣。若風不斷添著柴禾,奈何山中夜晚濕氣太重,本是幹燥的柴禾很快就被浸濕,他不斷添柴非但沒有助長火勢,反而將一堆篝火弄得行將就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