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方離開禹元緯的府邸後,在京都內找了間客棧安頓下來。
雖然明明知道自己這樣的作法是最為正確的選擇,但心裏難免還是有些難受。
他知道,這會兒禹元緯、禹夫人還有冉鴻波,甚至老李,肯定是對自己傷心、失望得很。
隻希望,等自己的身份被泄露的那天,老師他們能夠明白自己的苦心。雖然到時候肯定更為痛心,但應該,也能有幾分欣慰。
起碼自己並未辜負和他之間的師生情分。
……
禹元緯這回是真的生氣了。
隨著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有那個禮部的官員,還有薛良策、趙修筠等人到禹府拜訪。
呂方被禹元緯逐出師門的消息很快在朝廷內,還有薛良策等這些學子們中間傳開。
至於落榜的楊曉龍等人,這時候到時候已經各自回往家鄉去。
對於這事,連薛良策等人都替呂方覺得可惜。
他們當然想去勸說呂方給禹元緯道個歉,畢竟,禹元緯這樣的老師,可不好找。他們這些人,想要這樣的老師還找不著呢!
卻是哪裏能夠找得到呂方的身影。
呂方這些天就把自己關在客棧裏,幾乎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他們也沒法子。
隻以為呂方這是因為被禹元緯逐出師門,所以才心情不好,躲了起來。
大概整個京都,唯有梁思琪才知道呂方為何會執意離開禹府,並且不給任何人去勸說他的機會。
轉眼,已是四月初。
殿試的這天。
呂方終於現身。
在早上五點多的時候,就出現在朱雀門外。
而此時,已經有很多的此屆文舉貢生雲集於此。在大渝,文舉到底還是比武舉要更受重視些。
武舉並沒有殿試這個環節。
這些貢生們大多數都和自己的同鄉同窗站著。其中,竟是年近花甲者居多。
如呂方、薛良策、趙修筠等這樣的年輕人,隻是極少數。
眾人低聲議論著,老實等候。
參加殿試之前,需得在此經過禮部官員的點名。然後再帶到宣德門內,崇正殿外讚拜。
再等皇帝梁翰民宣召入殿,行大禮參拜。
其後,才是分發試卷,正式殿試。
呂方掃眼瞧見薛良策、趙修筠等人的身影。看樣子,趙修筠如今也是和薛良策他們愈發熟悉起來。
而薛良策等人,自然也是很快發現呂方。
他們急匆匆彙聚到呂方的身邊。
薛良策道:“方哥兒你怎的就那麼衝動,和禹師斷絕了關係?”
呂方隻是搖頭苦笑。
薛良策忙又道:“我聽說禹師也並沒有真的和你生氣,等殿試結束,你還是快些去和禹師道個歉。禹師對你那般器重,是不會和你計較的。”
“是啊!”
李莫山也在旁邊附和,“能夠被禹師收作學生,是無數大渝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方哥兒你既然有此機緣,可莫要因為一時意氣用事而導致日後後悔啊!”
趙修筠沒有說話,隻是用力點頭。
他們這些人,還是真正把呂方當作朋友的。在這件事情,都是在為呂方考慮。
這個年代,能夠有個又是大儒,又是尚書的老師,絕對是讓人慶幸的事情。
而且,被逐出師門這種事情說出去,也不好聽。
這就好比是做兒子的,被父親給逐出家門。旁人聽了,怎能不說閑話?
呂方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也就不打算解釋,隻搖頭道:“我隻想做個閑雲野鶴,還是不給老師蒙羞了吧!”
這差點讓薛良策等人急得直跺腳。
可看呂方這般油鹽不進的模樣,又還能說什麼呢?
畢竟這是呂方自個兒的事情。
稍過些時候,朱雀門外站著的人越來越多。大概,此屆文舉的貢生都已經到齊。
最近又是春獵,又是擂通天鼓,又是中會元、被禹元緯逐出師門的呂方無疑是最具“風頭”的人物,頻頻被不少人眼神關注。
其中有出自京都權貴家庭的、之前和呂方有過照麵之緣的學子,也走上前來,勸慰呂方去給禹元緯道個歉。
呂方仍然隻是婉言謝絕。
約莫卯時四刻。
有穿紫色山水官袍的禮部官員帶著幾人從朱雀門內行將出來。
紫色官袍,這品階已是不低。起碼也是四品。
想來在禮部,也極可能是侍郎級別人物。
一眾貢生們便立即停止了喧嘩,肅穆以待。
這禮部官員倒是笑眯眯的,道:“諸位無需拘謹,本官是來迎諸位往崇正殿去的。”
“多謝大人!”
“多謝黎大人……”
一眾貢生連忙拱手答謝。其中,倒也有認識這個禮部官員的。
而這官員輕輕點頭後,從旁邊官員手中接過名冊,道:“那下麵,本官就開始點名。會元……呂方……”
“學生在。”
呂方道。
隨即便見這黎大人瞧了眼自己,又繼續點名。
此屆會試,中榜者總共有二百七十九名。光是點名就用去近十分鍾時間。
不出意外的全部到齊。
殿試這樣的場合,顯然是沒誰會願意缺席的。除非是病重到爬不起床。
因為相對於會試來講,殿試的排名,才更和以後的仕途息息相關。
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按大渝祖製,沒有意外情況都是放到翰林院就職。
二甲取貢生的三分之一左右,賜進士出身。
剩餘的全部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而除去一甲會進翰林院外,其餘的二甲、三甲,會被安排個什麼職位,就得看他們在殿試的名次了。
當然,也會和他們背景,或是暗中的運作有極大關係。
有的會留在京都做個京官,有的則會被安排到地方。
品階也有頗大區別。
有的是知州,有的卻隻是貧瘠縣的縣令。這等分配,在以前並沒有定例。
總之,往屆的那些進士裏,有順風順水的甚至年紀輕輕就紫袍加身。而有不如意的,則是連舉人入仕的都不如。
有些直到致仕,都還連個緋色官袍都沒有混上。
在場的這將近三百名貢生裏,大概也就是呂方不在乎這些了。
點過名後,這黎大人帶著眾貢生進朱雀門。
沿高聳宮牆,迂回曲折,到宣德門。
再沿著白玉大道往北直行。
崇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