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線索都重疊了

唐延平本想抓住這個機會,跟張天師好好聊聊,最好能夠勸說他見一見皇上。

這事兒若能成,簡直就是送了皇上一份大禮。

但他的意思還沒完全表達出來,就被張天師一句話給拍死在萌芽中了,“相爺,貧道有些話想單獨跟二小姐說,不知可否行個方便?”

幾個女兒裏,唐延平認為唐暖是最懂他也是最聰明的一個了,懂他卻總是跟他對著幹,也正因如此,她每次才能狠狠的戳中他的軟肋,戳的那叫一個穩準狠。

所以當下,唐延平要做什麼,他這個女兒必定知道,他默默的在心裏盤算著:如果暖兒此番能夠配合我,幫我說兩句好話將張天師留住,那麼以往這丫頭做過的事情,都可以不計。

他將這種想法化成了一個融合之後的目光甩給了唐暖。

唐暖明顯是看到了,卻轉過頭,笑對著張天師,回應了一套官方的恭順笑容表情包,純良的大眼睛眨了眨,一副她是乖女兒,一切都會聽爹爹話的樣子。半個字都沒說。

唐延平差點兒吐血,他此前已幾次三番賣了丞相的麵子出來,但張天師都不曾接著,這會兒唐暖又不幫著說話。

暗地裏咬了咬牙,唐延平正要做最後的努力,就聽張天師道,“相爺?”

“哦,是這樣的,小女呢生性頑劣,又是個率真的性子,本官隻怕她會唐突了天師。”

張天師擺手,“無妨,景王已經提前跟本道說了,本道有準備,還請相爺辟出一個偏廳。”

“好,天師稍等。”聲音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

唐暖一眼也沒看唐延平,她才沒心思欣賞他擠眉弄眼。

偏廳騰出來後,綠蘿專門前後左右走了一圈,確定沒人盯梢後才進屋回稟。

唐暖點頭,親自給張天師斟了茶,“久聞天師大名,今日一見,真是幸會,過多的客套話唐暖不想多說,此處多有不便,唐暖以茶代酒,謝天師多年對長煦的照顧。”語畢,豪爽的將茶杯裏的茶水一口幹了。

初次見麵,她這麼說太過自來熟了些,而且在一個魏長煦亦師亦友的人物麵前,談及對魏長煦照顧的感謝,這話若是被不善意的人聽了,領會成是示威或者冒犯,也是極有可能的。

張天師眉眼動了動,嘴角浮現了抹神秘的笑容,“果然不是平凡女子,難怪景王會那麼放不下你。”

若非之前魏長煦跟唐暖提過天師的性子,她也不敢這麼唐突冒犯的,顯然,她這句開場白,說到了張天師的心坎上。

唐暖笑,“天師今兒莫不是來說情的?”

張天師搖頭,“本道懶得管他那些破事兒,景王托本道過來為二小姐解惑,接下來的時間留給二小姐,有問必答,這是本道對景王的承諾。”

“哦?”

“二小姐請問。”

“那唐暖可就不客氣了。”

張天師微笑。

“先說近一年前那天,魏長煦是怎麼找到我的吧,就是我被綁架的那天。如果說他是碰巧去的私宅,從前的我或許會信,但現在嘛……”

“不是碰巧,乃是你們的緣分。出事那天算起,往前數十天,本道給景王算了一卦,他在今年的七月十八,有一個劫數,能幫他渡劫的人乃是一個女子,生辰八字本道給了他,卦象上說,此女子為京中人,但奇怪的是,本道算卦的那日,這女子並不在京都。”

……當然不在,本小姐被綁架之前還沒穿過來呢。

“所以天師的意思是,魏長煦是按照您給的生辰八字找到我,並且一直盯著我,才會有十天之後,他私宅裏的那次出手相救?”

“沒錯。”

……合著,他們的第一次相遇,是這樣促成的。

唐暖想起初見周雲澤那次,他提醒過自己的話,那會兒的唐暖對魏長煦的感情還不明了,她曾經對魏長煦接近自己的目的很是介懷,並且因此而猶豫著兩人是否可以在一起。

後來,她選擇拋開一切,隻相信他,所以才有了兩人的今天。

如今,真相擺在麵前了,跟周雲澤說的差不多,是張天師將唐暖放到魏長煦視野範圍內的。

唐暖腦海裏的疑問終於都解開了,為何起初相遇時她一遇到困境魏長煦就會出手相助,為何她不管做錯什麼,他都站在背後默默支持。

幫她,亦是幫他自己。

七月十八,她能幫她渡劫。七月十八,乃是藍冊子上寫著的魏長煦薨的日子。原來,他說她是鑰匙,意味著這樣的深層含義。

這並不浪漫的愛情開端讓唐暖的心情墜落穀底,說不出是什麼感覺,總之有些失落,有些不盡如人意。這跟她想象中的美好愛情,有所偏離了。

這會兒,一切線索都重疊,唐暖長舒口氣,心中從未有過的透徹。

……那麼現在,我對他而言,是意味著鑰匙更多一些,還是意味著愛人更多一些呢?

“我還有一個問題,關於景王的生母,關於他的出生以及7歲之前。”

張天師點頭,他料到唐暖會這麼問了,“景王的生母是個很平凡的女子,早年老景王受皇命之托,微服出巡時相遇,兩人一見而鍾情,後私定終身,當時老景王跟將軍府的周王妃已經定了婚約。出巡的任務完成之後,皇上幾道聖旨催促他回京,那時候,景王的生母已經懷有身孕了。如戲文中所唱的一樣,老景王不得不奔回京都,臨行前曾允諾,他會回來接走他們母子。”

唐暖眸子晶亮,這還真跟戲文裏的套路差不多,藝術源於生活,大抵就是如此吧?

隻怕老景王的這一別,便成了悲劇的開始。

“老景王回京之後,將軍府便開始催婚,忙著將周秀送入景王府,忙著鞏固將軍府跟皇族的聯係,當時皇上離不開將軍府的支持,身為他唯一的弟弟,老景王必須扛下替兄長分憂的重擔,雖幾次跟皇上表明他心有所屬,最終仍舊不得不娶周秀。無奈之下,老景王屈從了,他提出條件,成婚一年後,務必要將遠在他鄉的母子倆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