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背井離鄉
而南王那個老狐狸攀上了公孫家這個高枝,公孫家的小公主給他當兒媳,可以說是同時掌握了公孫家的財富。
要打仗,財富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公孫家的支持,也難怪南王這般膨脹了。
伴隨著天下第一富商公孫家的站隊,原本天下勉強平衡的局勢瞬間被打破,每個國家都緊張起來,畢竟誰都有野心,誰也不想自己的國家在版圖中消失不見。
南國,邊陲小鎮。
路上肉眼可見的兵荒馬亂,硝煙四起。城防遠比來時更加嚴密,與之相對的,路邊再也不見先前的芸芸眾生,顯得蕭條得很。
民間總是最先得到風聲,許多百姓紮根多年,但凡一點蛛絲馬跡都能引起警覺,要變天了。
大街上的商人幾乎已經寥寥無幾,街道兩旁的商戶大部分都是大門緊閉。
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有閑心四處旅遊玩樂,接待的客人也多半沒那麼簡單,誰也不想惹火上身,因而閉門謝客是最為明哲保身的法子。
即便是少有的幾家鋪子開著門,也是門庭冷清,本就沒有多少行人,會住店的人更加少,店家還開著多半是生活拮據,才會冒著風險還開著店。
到處都充斥著不安,盡管戰火還在醞釀之中,尚未開始,便已經是如此光景,葉浮珣不解,白玉仙卻沒有疑惑。
兩人在一處蕭條的客棧中看見了慕容徹,這家客棧是少數還開著的,準確的說也是慕容徹的手下勢力之一。
“好久不見。”
葉浮珣看見那個別扭的少年,然而兩者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同伴,便彎眸笑了笑。
慕容徹隻冷著臉應了一聲,“卓浪怎麼沒來?”
“勢力還未完全安穩下來,我不在,阿浪需要坐鎮。”
原來如今的卓浪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嗎?葉浮珣有些感慨的想到,她離開滿打滿算也才一兩個月吧,這世界就已經風雲變幻到如此地步了。
這客棧自打她們進來,半天也沒有一個客人,葉浮珣很是納悶,她們來時曾在這個客棧待過,當時雖然生意算不上紅火,但人多時也算座無虛席,怎麼如今這般蕭條?
“你們全買下了?”
話剛說完,就見到從櫃台走過來手裏端著茶水的掌櫃,聽到了葉浮珣的話,趕緊說道:“貴人想多了,現在的世道變了,確實是客人少了很多,這樣的日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確實……葉浮珣看了一眼,都不見有小二,掌櫃的都已經親手端茶倒水,真是悲哀。
以前來這間客棧那時,還可以聽到兩個小二的招呼聲,非常的熱鬧,隻是那時兩個人都是換了裝扮出來的,是最為平常的兩個人,掌櫃的當然不認識她們了。
“我來的路上見不少店鋪都關門了,你們還堅持開著店,也不容易啊。”
葉浮珣感慨一聲。
掌櫃的歎了口氣,滿臉的愁雲慘淡:“實在是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若不是偶爾還有銀子進賬,小的也早就關了店逃難去了,還不是為了這口飯。”
比起錢財,大多數人會選擇保命而背井離鄉,尋找更完全的居所。
然而這意味著一切都要重來。
事實上還沒有那般緊迫,戰爭還在醞釀,雖然時刻可能爆發,卻實際上還沒有爆發。
為了維持生計,剩下一部分像掌櫃這樣的人,便留在了這樣的邊陲小鎮,至少能夠養家糊口。
富貴險中求,何況險境還未到來。
對於他們來說,重頭來過無異於丟了性命,因此不如留在此地。
“貴人要吃些什麼?”
葉浮珣本想說隨意上點幹糧填飽肚子便算了,卻不想看見掌櫃手裏拿著菜單,不禁挑眉道:“你這還有廚子沒走?”
掌櫃撓了撓頭,憨笑道:“拙荊的手藝雖然不及重金請來的廚子,但也算能入口,若是貴人不嫌棄的話……”
再艱難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經曆過,葉浮珣本就沒什麼挑的,能在這樣的邊陲小鎮吃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已是不易。
便點了一些家常菜填飽肚子便是,又讓掌櫃備些幹糧,好在路上吃。
“誒好,小的這就去後廚讓我家那口子給貴人做。”掌櫃見葉浮珣出手闊綽,一天的花銷幾乎頂上了過去的一個月,頓時笑逐顏開。
掌櫃夫人炒了幾個家常菜,和掌櫃一起將菜端上桌。那夫人看著便是尋常的婦人,老實憨厚。
從來沒見過像葉浮珣白玉仙慕容徹這樣的人,一眼看來驚為天人,幾乎以為自己看到了神仙,頓時腳下挪不動步子。
掌櫃的拍了拍她:“瞧什麼呢?冒犯了人家。”
婦人忙退了一步,麵上出現歉意的微笑:“不好意思,小姐長得和天仙似的,奴家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葉浮珣倒是很少見這麼耿直的婦人,她也沒有惡意,便捂唇微笑道:“無礙,你們兩位撐著這偌大一個客棧,也不容易,不如考慮考慮再招一個小二呢?”
既然是慕容徹的人,葉浮珣自然當成了自己人。
卻見掌櫃歎了口氣:“貴人有所不知,現在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被抓去當兵了,要說咱們店裏,之前那個小陳,還是個十五歲的小夥子。
在我店裏待了一年了,身體瘦弱的,端茶都端不利索,前幾天,還不是被抓去當兵了,那樣大的孩子上戰場,怎麼能打得過人家呢!”
說到此處,掌櫃眼睛也有些紅,雖說隻是店裏的小二,但相處了一年怎麼也有了些感情,卻又無可奈何。
他一個小老百姓,便是心裏再不樂意,又怎麼能和他們對抗呢。
他喋喋不休的,倒是葉浮珣一行人安靜的邊吃著飯菜邊聽著。
半晌,掌櫃好似才反應過來:“唉,店裏人太少,好不容易有客人,我這話就多了些。”
葉浮珣巴不得多從掌櫃口中聽些話,這些市井小民的真心話,才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狀況。
這一點,那位高高在上的南王想來永遠也不會領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