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毫不見喜色
她拿起筷子道:“哪裏會介意,勞煩葉側妃做午膳已經讓人羞愧了。”
這一趟出門,她已經漸漸習慣旅途的疲累和物資的短乏,當然還有飲食方麵的因素。
把麵條夾起送進嘴裏,餓了一上午的三人都覺得味道甚是不錯,便都吃完了。
而紀衍諾和楚王,則直到接近傍晚的時候才趕了回來。
紀衍諾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拉著葉浮珣回屋問東問西,直到確認她真的沒有餓著,才算放心,隨即又出去做晚膳。
楚王早在之前就開始在廚房裏收拾準備,秦王亦跟在一旁幫忙。
三個人很快就做出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眾人吃很盡興。
楚王吃得嘴角抹油,比劃著大拇指道:“宮中禦廚都比不得六弟這手廚藝!”
然而馬屁拍在馬腿上,紀衍諾聽了,隻輕哼一聲絲毫不見喜色。
他給葉浮珣夾了菜,哄著她再多吃幾口。
楚王嘖嘖歎了一聲,看向秦王道:“咱們這還是托了葉側妃的福才有口福,要不是葉側妃在,四哥可以用一萬兩打賭,就算是給六弟一萬兩他也懶得動動手指!”
秦王含笑點頭,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葉浮珣自覺臉皮厚慣了,聽了這話倒也沒有覺得臉紅,隻繼續努力地啃雞腿。
農家雞就是特別有雞味,加上紀衍諾出神入化的手藝,好好次!
秦王妃滿眼豔羨:“以前常聞君子遠庖廚,就以為男子廚藝都是不成的,現下才發現是臣妾孤陋寡聞了。”
楚王哈哈大笑,手一揮道:“君子遠庖廚都是那些酸腐的文人書生為了偷懶找的借口!”
“要真的都遠庖廚了,我們行軍打仗的時候軍營裏全是漢子,還不用吃飯了?”
“況且,咱堂堂漢子頂天立地,還能搞不定廚房那方寸之地?”
他雖然手藝一般,但是在為了哄自家王妃開心,偶爾也會下廚一展身手給王妃做上一頓好吃的。
王妃每回都誇他的手藝比府裏的大廚還要好,楚王侃侃而談,秦王和秦王妃則聽得相當認真。
紀衍諾嫌他聒噪,夾了塊雞肉塞他嘴裏:“用膳。”
楚王嘿嘿一笑,大口嚼著肉道:“四哥就知道六弟也是心疼四哥的!”
“一萬兩什麼時候還?”紀衍諾冷冷丟了一句,楚王霎時就安靜了。
眾人繼續用膳,膳後,葉浮珣問起他們的進展。
紀衍諾和楚王對視一眼:“我們先去了海雲城南郊三裏地附近查探,不見可疑蹤跡,隨後又去了西郊兩裏地處,果然就如第星所說,仔細勘察確實能看到一些痕跡。”
“那可有找到鑄鐵之處?”秦王妃追問了一句。
“尚未。”楚王擺擺手,“附近盡是深山老林,要查透了還需花上些功夫。”
隔日,是楚王和秦王兩人出去查探,紀衍諾留下來陪伴葉浮珣。
又過一日,紀衍諾和楚王出門,秦王留下。
終於在第三天晚上,紀衍諾和楚王幾乎到了深夜才趕了回來。
“找到了。”顧不上喝口水,紀衍諾雙眼如星辰燦亮,“在一處深山坳裏,隱藏了鑄鐵的作坊。”
葉浮珣心神一動。
“私采鐵礦,再送至海雲城附近鑄鐵……”葉浮珣一顆心暗暗揪緊,這意味著什麼,無需多言便心知肚明。
“爺,現下咱們要怎麼做?”
紀衍諾早已想過:“咱們什麼都不做。”
私采鐵礦鑄造兵器,圖謀之心可昭日月。既然有所圖謀,且在三年前就展開行動,可見背後之人勢力不小。
他們雖然帶了些人,但在這東海依舊無異於單槍匹馬。
“此事不可輕舉妄動,”就怕打草驚蛇,或是對方隱匿更深,亦或是正好逼迫對方直接起事,皆非好事,“需得徐徐圖之。”
葉浮珣明白紀衍諾的意思:“那接下來咱們要怎麼做?”
“不急,等明日就能確定。”紀衍諾含笑,意味深長。
第二天,紀衍諾收到信鴿後,便張羅眾人離開村莊。
馬車行離村子約摸一裏地後,就遇上了徐公公為首的大部隊。
“殿下,”徐公公稟報道,“老奴帶人前去江安鎮查探,果然真有一處極小的鐵礦在開采……”
徐公公滔滔不絕地將所查道明,所有細節巨細無遺。
秦王妃滿麵困惑:“早前不是說過江安鎮是對方故意迷惑咱們才寫到密信中去,怎會真的有人在江安鎮私采鐵礦?”
“正是為了迷惑我們所設。”秦王回應一句,秦王妃恍然大悟。
紀衍諾頷首:“如此一來,盧大人手中密信揭露東海確實有人私采鐵礦,但其鐵礦規模小,礦石劣質。朝廷得知後即便有問責,亦不會動作太大。”
“而真正幕後之人就可以高枕無憂,繼續挖鐵鑄鐵!”楚王咬牙。
把他們當猴子耍,還真他們都眼瞎了不成!
“六弟,這事咱們接下來怎麼做?”楚王問道。
“既然對方想讓咱們相信在江安鎮看見的東西,那咱們就相信。”紀衍諾眯眸,他若有所思,“現在私采鐵礦之事水落石出,咱們此行來東海還有一件要務尚未有著落……”
“六弟是說盧大人之死?”秦王明了。
紀衍諾睃他一眼,頷首道:“不錯。”
“如果爺沒猜錯的話,咱們應該很快就會有一個答案。”
楚王驟然明白,一擂拳頭道:“六弟是說對方會給咱們一個交代,好讓咱們盡快返回京城?”
“正是。”
“這個人……會是誰?”楚王雙眼一睜,“六弟莫非已經知道了?”
紀衍諾睇他:“不過是有個猜想。”
他沒有再多說,而是道,“咱們現在進海雲城。”
“六弟。”秦王開了口,“五哥與五嫂此行東海本是為去閩東城探視嶽父,因為路上遇著葉側妃才一路隨行。”
“現下事情了然,去海雲城若是無需五哥和五嫂相助,我們便準備去閩東城了。”
從紀衍諾話中之意,秦王推測他這趟東海之行應該不會大動幹戈,多以摸清情況為主。
應無需他們相助,算下來,他們是該離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