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這些擁有大量私兵的藩王,他們都必須要鎮守一方,沒有應天府的調集令,誰都不能私自出兵。
這些藩王倒是能湊齊二十萬兵馬,但若是這樣做的話,其餘的三處邊疆必將防守空虛,那些藩王是會如此愚蠢的人嗎?當然不是。
若是換成朱元璋看到這封信,必定會惱怒大罵幾聲朱棣是個亂臣賊子,不懷好心,把自己當白癡耍。
但是,這封信是朱允文看到的啊!
這樣一來,結果就截然不同了。
朱允文,竟然信了!!
也許是因為親情,也許是太過優柔寡斷,總之,下意識的,朱允文竟然就相信了朱棣說的話。
並且,除了朱棣交代自己這些私兵的來由外,他還在下麵寫到,當戰事結束後,朱棣對自己的這一個決定感到深深的悔恨,所以,一結束戰事,他便將大部分的將士遣回原本的駐地,隻留下自己原先的手下。
看到朱棣已經將這些士兵處理,朱允文不由的鬆了口氣。二十萬兵馬不管怎麼說都是一股龐大的力量,朱允文就是再天真可愛,也不會任由朱棣掌權如此大的軍力。
先前還在頭疼該怎麼處理這些士兵呢,沒想到朱棣已經幫他做好了。
嗯···不管別人信不信,他反正是信了。
緊接著,朱棣還說道,自己因為在戰場上偶感風寒,身體抱恙,所以一結束戰事他便返回了北平,恐怕就不能回到應天府待命了。
“呼···”
朱允文揉了揉自己的眉角,輕輕的呼出一口濁氣。
這封信呢,大致的內容就是這些了,餘下的不是辭藻華麗的歉意就是對自己的悔過之心,也不明白朱棣一介粗人,到底是怎麼寫出這樣內容的。
總之呢,這封信的出現,很是時候的解決了朱允文頭疼的問題,所以,猛然間朱允文也就沒有注意朱棣回到北平的消息。
Emmmm····
這時候要是林青在的話,肯定會罵出聲來。怎麼可以把朱棣放回北平呢?有一句話叫做放虎歸山,那北平就是山,朱棣就是虎啊!
可惜這時候林青並未在此,他還遠在廣西府處理後事呢。
···
想了一下,朱允文也想到了處理朱棣的辦法。
“來人。”
朱允文命人拿上筆墨紙硯,大手一揮就在上麵寫到:“燕王朱棣,此次平南有功。但因為私自調離私兵,所以功過相抵。念在燕王朱棣為大明多年辛苦的份上此事暫且記下,但切記不可再犯,下不為例···等等。”
總之呢,朱允文很輕描淡寫的就將此事劃過去,就當啥事沒有發生過一樣。
這一幕自然也看在了朱元璋的眼中,但正如他所說,這件事已經全權交給了朱允文,那他必然不會插手過問,隻能默默的在暗中歎息一句。
···
朱棣收到朱允文的回信後,他人已經回到了北平。
“果然如同先生所料,朱允文小黃毛小兒果然沒有怪罪本王。哼哼,也不知道父王到底看上了他哪一點,竟然會喜歡如此優柔的他。”
朱棣冷笑兩句,將信封揉成一團丟在腳下。
說完這些,朱棣又不禁嘴角上揚,劃過一個弧度,道:“他肯定沒有想到,本王雖然將兵馬還給其餘藩王,但其實,這些藩王早已和本王結盟。放在他們那裏,和放在本王手中,又有什麼兩樣?”
道衍站在朱棣背後,一邊誦讀著佛經,一邊翻起眼皮,淡淡道:“王爺,切莫不可大意。皇太孫仁慈,但可不代表陛下也老眼昏花。最近幾日,你我還是安分點比較好,萬萬不能在節外生枝了。”
“嘶···本王曉得。”
朱棣一聽到道衍的話,不由打了個寒顫。說實話,就算道衍不這樣說,朱棣也沒打算再返回應天府。也不知道應天府是和自己犯衝呢,還是怎的,每一次自己回去,總會發生點不好的事情。
尤其是林青這個黴星還住在應天府,朱棣就更加不想回去了。
“不行,若是本王以後登上皇位,必將首府搬遷,娘希匹,應天府太他麼邪門了···”
朱棣默默擦了一把冷汗,不再說話。
···
時間猶如白馬過隙,一晃便又是幾天過去。
廣西府大捷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應天府,如今上道文武百官,下至皰役小廝,都知曉了這個消息。在為大明強大的實力而振奮的同時,這些人也不禁在腦海中浮現一個問題——林青是誰?
梅殷大部分人是知道的,那可是聞名整個大明的謙遜公子。但是,朱允文放出的消息裏,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梅殷並不是這一次的主角——而是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