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幾天裏麵,滿古泰和赫哲不在收手,大肆開始殺戮李朝的士兵,百姓,奪取各種物資,並且按照曾經女真人的樣子,把這些人全都圈養起來,當做奴隸。
得到這個消息的朱翊鐸是懵的,沒想到他們自己就動手了,據說滿古泰在鹹鏡道已經殺的十不存一,留下來的大多都是女人,連孩子都沒放過,哪怕剛出生的。
而李朝上下的官員們卻是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該幹什麼幹什麼,沒有人為鹹鏡道死去的同胞感到不幸,沒人去關心從鹹鏡道跑出來的老百姓,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與其關心這些,還不如去關心關心下一個李王的人選。
“他們到真是不急,可是呆在這裏也沒什麼意思了,劉柏彤,跟他們發帖子吧,咱們宴請一下這漢城之中的官員們。”朱翊鐸從書案之後站起來,活動了下身體,對著劉柏彤說道。
“是,殿下。”劉柏彤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朱翊鐸來李朝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朱翊鐸把漢城之中李朝的各種物資搬了個幹淨,剩下的就是選一個新的王,趕在冬天之前回到大明。
李朝的價值對於大明來說,其實象征意義更加多一些。
尤其是在大明的朝貢體係之中,朝鮮的位置也是十分的重要。李朝向明朝的朝貢是明朝藩屬國中次數最為頻繁的,從高麗時期,這樣的朝貢就已經開始了。
當年李朝靠著大明的賞賜賺的盆滿缽滿,也是在當時的國際上有了不小的地位,曾經還想著跟女真要貢品。
而且李朝的野心一直都有,更是拒絕了朱棣的聯姻要求,不過朱棣的那時候倒是也沒有給李朝好臉,因為幾個李朝的妃子也是興起過大案。
尤其是一個叫黃儼的宦官,對朱棣的命令執行的十分徹底,好好折騰了一番李朝的官員。
黃儼這個人,有著宦官都有的毛病,但是在出使李朝這件事上,其實做的很不錯,畢竟大明的文官,即便是永樂年間的文官,也大多都注重麵子,講究上國氣度,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會去過多追究,還要展現自身的氣度,所以要是李朝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但是黃儼卻不一樣,雖然明朝的少有記載,但是李朝的人卻是把黃儼當成了大仇人,各種壞事都放到了他的身上。
不過那時候大明國立強盛,李朝人也都是敢怒不敢言,隻好寫故事罵黃儼了。
當初朱棣也是看出來李朝的人心懷不軌,所以黃儼對李朝的態度在當時可以說想當惡劣,黃儼第一次出使李朝,李朝人給了兩匹馬,同去的文官自然是再三推辭,天朝上國的人怎麼能在乎幾匹馬,但是黃儼不一樣,他覺得有一匹馬不好,所以要換,這下子給李朝人的印象很不好,大明的一些文官也覺得黃儼做的很不對,但是畢竟黃儼是朱棣的人,又沒有人敢說什麼。
第二次去,黃儼名義上是把冕服、書冊等分賜給太上王(朝鮮太祖)、國王、王妃及世子,實際上卻是索取閹人(火者)和建文帝時已訂購、而朝鮮未交完的馬。按理說這都是正常的事情,畢竟都是屬國應該做的,但是也是被記了一筆。
永樂四年,黃儼第三次入李朝,當時已貴為司禮監太監的黃儼,帶著韓帖木兒、奇原等幾個朝鮮籍的宦官使朝,奉旨求取濟州法華寺之銅佛像。
黃儼等欲強國王親迎,並向佛像行五拜三叩禮,以乘機侮辱國王,而且奉銅佛像三座,便要用十五個佛龕,分別裝上佛座、火光、蓮台、坐具,而且將芍藥、牡丹、黃葵等奇花用土種在龕中。造櫃用板一千葉,鐵六百斤,麻七百斤。佛像火光的三個龕,高閣各七尺左右,內用隔白紙二萬八千張,棉花二百斤,擔夫幾千人。
並且黃儼每到館舍,又以舊廳簡陋,要在館旁另建寬敞的新廳。“所過要索物貨,無所不至。小不如意,輒鞭辱守令,州縣疲於供付”,引起了朝鮮舉國上下的不滿。
但是即便是這樣,這些李朝人也不敢過多的說什麼,隻能是認了,這也從側麵說明李朝真的是心懷鬼胎,恐怕大明過多關注,泄露了李朝的小心思,所以大明的要求都是極力滿足。
尤其是黃儼曾經以朱棣選妃的名義,要求李朝進貢宮女,當時的李王還下令李朝之內三年不能嫁女,不過實行的時候怎麼樣就沒人知道了,不過黑鍋還是黃儼和大明來背了,就像當初朱棣因為自己妃子被殺的那件事讓李朝徹查,結果李朝就來個陽奉陰違,放過了不少人。
還有一次,黃儼向李朝要馬,但是李朝沒有多少馬,最後不得不把騾子什麼的都給黃儼送去。
黃儼一共出使李朝十一次,在李李朝人看來是窮凶極惡之人,但是李朝卻從未向大明1說過,其中意思耐人尋味。
所以朱翊鐸對李朝動起手來,一點都麼有心理負擔,這要是被朝廷之中那些清流名士知道了,恐怕又該是一通勸諫,畢竟大明好不容易才有了天朝上國的形象,不能敗壞。
但是這種形象對大明和大明的百姓來說一點意義沒有,大明一邊罩著李朝這樣的小弟,一邊還要大把的撒銀子,這樣的情況下,大明已經沒了天朝上國的威嚴,還讓老百姓困苦不堪。
就像是大明跟自己小弟收保護費,結果人家交二百,你還要給人家五百顯得大度,維護大哥形象。
可是這真的能維護大哥形象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畏威不畏德。
你上去給他兩嘴巴子他會怕你,但是你要是一直給他錢,他就會把你當初傻子,搖錢樹,要不是李朝內部也有那麼一幫子儒生,整天想著黨爭內鬥,估計大明東北就不隻女真一個麻煩了。
所以從一接手漢城的時候,朱翊鐸就開始把漢城之中李朝的家底給掏了個一幹二淨,終於是抹平了這次出兵的軍費和用度,甚至還有富裕,獎賞完士兵還有不少東西能拿回去。
要說李朝,還真是小氣的很,沐澤記得當初他看到壬辰倭亂的時候,大明的軍隊在李朝缺衣少穿,後勤太遠跟不上,而李朝這些王八蛋,說好了後勤他們負責,結果一點忙都沒幫上,所以萬曆皇帝覺得那就屯田吧,結果又被李朝上下都給拒絕了,也就是當時的萬曆朝廷脾氣好,要不然早就該撤兵或者直接拿下當時的李王,然後吞並李朝,也不至於那麼多非戰鬥減員。
明明是幫人家打架,自己損失不少不說,幫助那人還不管飯,自己借他的鍋碗瓢盆做個飯還被拒絕了,這一般人可都受不了,也不知道當時的萬曆朝廷官員都在想些什麼。。
後來更是出現了一個朝鮮孝宗搞反清北伐計劃時,還和宋時烈等親信認真研究過光複大明江山之後,是複辟明室後裔,還是由他當皇帝。最後眾人一致認為殿下理應登基為中國之帝,可見即便是那樣沒什麼能力的李朝也向著要占大明的便宜,還是那麼明目張膽,肆無忌憚,絲毫不加掩飾的。
李朝可以說是大明最大的內賊,一邊從大明這裏要好處,一邊又偷摸的竊取大明的土地,和他那新羅祖宗的嘴臉一樣,真是讓人可笑。
朱翊鐸已經開始指定了新的李王等級要付出什麼條件了,畢竟要正式開始經略遼東和奴兒幹都司,朱翊鐸可不想再讓李朝糊弄了。
接到朱翊鐸的信,不管是陽明大君還是元陽大君,心裏都是一陣緊張,他們不知道朱翊鐸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李大人,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麼消息?”陽明大君看著李岩說道,隨著李岩從李崇書房離開之後,李崇便不在管李岩,李岩更是趁機拉攏了不少官員,也更加受陽明大君的看重和青睞,所以這樣的大事也是有了李岩出場的機會。
而這次,陽明大君其實是想從李岩這裏知道朱翊鐸的想法,畢竟外麵盛傳,沐澤已經答應了李岩的請求,戰在了陽明大君的身邊,這也算是李岩在陽明大君這裏更進一步的原因之一。
看著陽明大君的文化,李岩一陣鬱悶,雖然消息是自己讓人說出去的,但是李岩其實和沐澤沒有什麼交集了,尤其是李岩搬出李家,兩人更是多日不見,要不是沐澤一直深居簡出,估計李岩的謊言早就被人看穿了。
看著李岩有些猶豫,陽明大君還以為李岩有什麼難言之隱,陽明大君想了一下,然後說道:“一直以來都是讓李大人去跟沐澤大人談話,難免顯得有些不夠尊重,不如這樣,李大人幫個忙,引見一下沐澤大人,我也好正式的跟沐澤大人說說這些事情。”
陽明大君顯然相差了,以為自己沒去見沐澤,所以沐澤不滿意,沒有及時告訴李岩一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