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八章 準備成親的太子

“好好好,都是乖孩子,來人啊,賞!”夏太後說到,旁邊自有小太監端著托盤出來給沐澤和劉柏彤。

當然不是現在就讓沐澤和劉柏彤拿著那些賞賜,而是要到出宮的時候才能領取,這露一麵的賞賜似乎真是露一麵。

“你叫沐澤?皇上,我記得你有個伴讀也姓沐吧?”夏太後看著朱載坤說道。

“就是沐恩的兒子。”朱載坤說道。

“我聽說你小時候身體不太好,現在看來長大了變好了。”夏太後說道。接著又多賞了一些東西。

沐澤趕忙謝過太後,劉柏彤在一旁不由得有些豔羨,不隻是朝廷有人好做官,還好得東西那。

接下來就是朝廷命婦進來拜壽,還有皇帝宴請群臣,沐澤和劉柏彤一直跟著朱翊鐸,一天下來也是累個夠嗆。

不隻是沐澤累了一天,李氏這一天下來也沒有歇著,甚至是更加勞累,不過李氏回來的時候心情還是不錯的,因為太後賞賜了不少東西,讓李氏在命婦之中也是露了一下臉。

似乎是知道沐澤的身份了,夏太後也覺得沐家兩代人和皇家兩代人的緣分很好,所以夏太後還特意見了李氏一麵,這可是不少超品的侯府伯府的夫人都辦不到的事情。

總之沐家人在皇家這裏的印象變得很好。

雖然太後的壽誕結束了,但是不管是沐澤還是朱翊鐸,都沒有閑著,就連劉柏彤也被叫過來一起幫忙,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朱翊鐸要準備大婚了。

雖然朱翊鐸的好日子是在六月份,但是作為皇子,肯定不是簡簡單單的就能成親的,因此要準備的事情還有很多,還有各種禮儀,儀式的學習,三個月時間其實是不長了。

傳說中中國最早的婚姻關係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製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這其中多多少少的也是帶了一些神話色彩,甚至後世有些小說更是說指定婚禮是天大的功德。

據《通鑒外紀》記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可見彩禮這個東西也是有著悠久的曆史了。

在那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婚禮的製度也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步步改進,逐漸增加內容。

到了周代就更了不得了,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孔夫子不就是天天的想著恢複到周朝去,就是因為禮儀的完善程度,雖然都是貴族和國人才有資格講究禮儀,但是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製,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與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一起被合稱為“三書六禮”。

六禮婚也是從周朝開始就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後世曆朝曆代的婚製都多數是在此基礎上加以變化而來,雖然也會因為流行元素和地方改進,但是三書六禮還是十分重要的。

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其中: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納吉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征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周禮也規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

完成六禮之後,就是最重要的拜堂成親了,也就是“婚禮”!一開始“婚禮”其實是“昏禮”,也就是黃昏之時拜堂成親的禮節。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故而得名。

而且在早期的理論之中陰陽五行、神道設教的觀念裏,女子屬陰,黃昏是“陽往而陰來”,婚禮的一切都合著迎陰氣入家的含義。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五禮,就是中國古代禮儀總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凶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裏程碑。

可以說,在古代之中,成親舉辦婚禮可是比現在嚴肅的多。

而且這還是普通老百姓家的規模,一般隻要是有點錢的人家都會把三書六禮做全了,到了皇家之中肯定是更加嚴格繁瑣。

而且朱翊鐸的婚禮可不是朱翊鐸回道京城才開始的,其實等到朱翊鐸回到京城的時候,禮部的官員早已經進行了一半了,朱翊鐸要做的就是熟悉成親的流程,至於那些占卜了,納吉了之類的,早有人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