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饒是他說無事,但眼裏的憂慮之色卻是揮之不去,小貴子到底是擔心,站在旁邊不吭聲兒。
許久後,他再度開口,“之前那事兒,皇上到底還是入了心裏去。”
小貴子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師傅你說什麼事兒?”
“畫像。”趙前冷冷地吐出兩個字。
“師傅,難不成皇上還是不信容妃娘娘,可是那件事兒........”他壓低了聲音,“景如姑姑,不也說了,絕無此事嗎。”
“哼,皇上早就派我去調查這件事兒,府內恐怕除了那個綠藍,已經沒有一個知情人,但,馬場還有。”趙前語氣沉沉,“馬場有人說,當初五皇子秦牧,帶著容妃去過馬場,這事兒皇上已經知道了。可是你別忘了,之前的證詞,可是容妃跟五皇子並未有接觸。”
“這......這......可如何是好啊!”小貴子急得團團轉,拍了腦門兒一下,扭頭說道,“不行,我得去鳴鸞殿一趟,到底得讓容主子有個心理準備應對啊。”
“等等,你別去。”趙前喊住徒弟。
“師傅,你的意思?”小貴子微微瞪大了眼睛,以為師傅要放棄容妃。
“我不是那個意思,隻是不少人知道,你跟鳴鸞殿的哪一位交好,你此刻去,怕是對你不利。何況,她那般聰明,皇上若是懷疑,她很快便會察覺到,這事兒我們誰也幫不上忙,得她自己應對才是。”趙前眸色沉沉地看向小貴子,“我知道你現在一心投靠她這一艘大船,但也別忘了,再大的船,也是木頭做了,若是以木擊石,遲早也會沉沒,你好好辦好她如今交代過你的事兒,這件事。你不適合插手了。”
小貴子懨懨的,半晌才開口,“是.............”
趙前歎了口氣,站起身拍了拍他肩膀,“你呀,我們禦前做事兒走動的,最是不易跟人深交,你心裏掛著鳴鸞殿,臉上難免帶出來,這幾日你休息一下,別當值了。”
“還是師傅你想得周到,徒弟聽你的便是。”
.........................
之後的接連一些日子。
宮內產生了極其大的變化。
許小儀一連侍寢了三日,接近著皇上去了卿選侍那兒兩日,倪才人又侍寢了兩日。
一時間這三人的宮內,頓時變成了熱灶,宮門口下人絡繹不絕。
許久人特意來示好。
但華貴的鳴鸞殿前,卻是安靜一片。
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皇上罕見的,居然一次都不曾去過。
大家再是遲鈍的,也覺出些不對勁來。
池嬪更是暗暗嘲笑,沒想到容妃,居然也有失寵的一日,隻是不知道,容妃究竟是如何得罪了皇上,才導致皇上居然一次都不去了。
就連四皇子都不曾來看一眼。
要知道,以前隔三岔五,皇上就要去見見四皇子,抱著逗弄逗弄,珍奇的玩具更是流水似的進了鳴鸞殿,這樣的場景,說起來也是許久不見了。
眾人都暗暗幸災樂禍。
“你說,皇上這是怎麼了。”閔皇後看著寫字的兒子,頭也不抬地跟身邊兒許嬤嬤說話。
許嬤嬤頓時了然,閔皇後所問之事,想了想答道:“老奴想來想去,也隻有之前畫像一事兒....”
“畫像?”她抬起頭,有些不解地蹙了蹙眉,“那件事兒,不是已經說清楚了嗎,景如姑姑都出來作證了,難不成這事兒還是真的?”
“這,老奴就不知道了,隻是除了這事兒,我竟然是想不出,皇上為何轉了性子。”
閔皇後看著兒子的字,半晌笑著讚道,“寫得不錯,母後聽說你父皇曾誇讚過你的字,有一些風骨。”
二皇子秦永寧已經快十歲了,眉目清秀,眼神溫和沉著,倒是跟閔皇後的樣子極其相似。
“謝母後誇獎。”秦永寧眉宇間有一絲愁色,這一幕落在閔皇後眼中,她心中微微歎氣。
“行了,你寫了許久了,過猶不及,我瞧著天色也不早了,繼續寫下去,未免傷了眼睛,快些去歇息吧。”
秦永寧站起身,行禮拱手道:“是,兒臣告退。”
待人一走,閔皇後臉上的神色略顯疲憊,“永寧是個好孩子,隻是,他到底是資質一般。”
許嬤嬤大驚,“皇後娘娘,你可不能這般說,二皇子的努力老奴看在眼底,而且皇上不也常常誇獎......”
“誇獎?”閔皇後眼色銳利得像一把刀,“永寧都十歲了,若是喜歡,若是合適,為何不封太子?”
許嬤嬤囁喏了一下,到底說不出個什麼來。
“他的為人,我清楚。他是心存疑慮的,不然不能等這麼久。前朝大臣多少人請旨,讓他早日封了太子,好穩固江山社稷。但他,卻每一次都拒絕,本宮也知道,永寧資質有限......但....”
閔皇後眼中隱隱有苦澀。
入夜,她也曾幾何時去前邊兒居所偷偷看過兒子。
半夜,周圍寂靜一片,唯有永寧,還在一盞燈下,默默看書學習。
他的努力,何嚐不是為了自己這個母後?
可是她也知道,努力是一回事兒,但人的資質又是另外一回事兒。
永寧即便再努力地學習為君之道,但性子上,總是太過於溫吞了。
這樣溫吞的性子,若是當個閑散的王爺,那自然是無事。但若是坐上那帝王之位,便唯恐被周圍的豺狼虎豹一口吞噬。
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呢?
宮內下人犯錯,她要責罰,永寧總是不忍心,會出言幫忙求情。
起初,她總是覺得,這孩子終究是年紀小了一些,不懂馭人之道。
但,又過了幾年,她發現自己錯了,自己養出來的孩子,竟然是連一隻螞蟻都不忍心踩死。
可是性子這東西,一旦定性,就很難扭轉,她嚐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永寧卻不理解。
她都能看到的問題,皇帝更是目光如炬,估計早就看穿了這一點,才遲遲不敢立永寧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