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金錢落地

第六百八十四章 金錢落地

周老爺心裏總想著“金龜守財、金殿叩首、金錢落地”三塊風水寶地,他內心對“金錢落地”這塊富貴雙全的寶地更感興趣,但大家意見不一又不好決斷,他真正到了“坐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地步。

心煩得無法入睡,他便端著煙袋到處轉悠,一不小心踩著一個躺在地上的跛腳乞丐,那乞丐不知道是吳老爺踩了他,便破口大罵,吳老爺無心與乞丐論理,便隨手從口袋裏抓了一把銅錢丟給乞丐以示賠禮,跛腳乞丐見錢眼開隨口說了一句:“好啊!金錢落地”。

吳老爺聞言頓時有如大夢驚醒,趕緊轉身回到屋裏獨自閉門思索起來,他越想心裏越明朗,這莫不是呂洞賓神仙扮成乞丐模樣下凡提醒我選擇“金錢落地”這塊風水寶地……

他連忙吩咐管家將家族中的頭麵人物連夜請來,他將剛才跛腳乞丐說金錢落地好和他心想大約是神仙指點的話說了,大家同樣感到十分驚喜,都說快去把跛腳乞丐請來。

大家出來到處尋找不見了跛腳乞丐的蹤影。這時,大家更加深信這個跛腳乞丐肯定是吳老爺所說的神仙下凡。因此,大家一致通過了選擇“金錢落地”這塊寶地安葬繼熙公的決定。

但是,此時有人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陰陽先生絕對不會說出最準確的葬墳寶地和下葬時辰,因為說太準了陰陽先生自己是會瞎眼睛的。

針對這個問題,大家又繼續研究到了天亮,還是沒有什麼辦法知道準確的葬墳方位和下葬時間,周老爺又犯難了,因為離葬墳僅剩下一天時間了。

吳老爺心中有事,板著臉孔的樣子十分嚇人,給他打掃房間的小丫環見狀心裏十分緊張,一不小心將他擺在書桌上的一隻漢代青花瓷瓶碰落在地打碎了,吳老爺頓時暴跳如雷,小丫環嚇得跑到客房裏的一張床下躲藏起來。

到了晚上,小丫環聽到睡在床上的人說:“吳老爺決定用我們選擇的金錢落地,明天葬墳的準確方位是我放了一塊石頭做好記號的地方,朝南正對前方坳頭山穿眼石山陽光透射的穿眼處,到時我踩著石頭說葬在此地,你站在前麵三丈遠的地方說師傅你記錯了,應該是在我踩的這個地方,那時自作聰明的吳家人必定會說就葬在你們師徒站的中間。”

年輕人不解其意地問:“如果吳家人說就照師傅你說的地方葬墳呢?”

老人說:“不會,吳家人這幾天都在開會研究葬墳的事,他們肯定知道我們搞風水這一行的規矩是不能說出最準確葬墳方位,他們一定認為我們倆人所指的地方都不是真的,他們吳家的讀書人必定自作聰明,認定我們倆人中間這塊地才是真正的風水寶地”。

年輕人連忙說:“師傅真是料事如神呀!那什麼時候下葬呢?”

老人說:“你要注意明天來看熱鬧的人必定很多,其中有一個人騎匹白馬,另一個扛一匹木馬,還有一個人提一隻鯉魚來看熱鬧,因來看熱鬧的人很多,那個提鯉魚的人怕弄髒別人的衣服,他就會將鯉魚順手掛在旁邊的樹上,這就是葬墳的準確時辰。但是,你要記住我們不能讓吳家在正準時辰葬墳,要等那人將鯉魚掛上樹後,過了一會兒你才喊開始下葬。”

小丫環躲在床底下將風水先生師徒倆的對話聽得清清楚楚。聰明伶俐的小丫環知道老爺就是為葬墳的事焦急,如果將偷聽到的事告訴老爺,老爺一定很高興不會懲罰我了。

天亮後,等到睡在床上的人起來上廁所時,小丫環連忙跑出來告訴了吳老爺,他果然高興極了,隨手拿了十兩銀子賞給了小丫環,叮囑他不要對別人講。

吳老爺隨即喊家人將精明能幹的管家叫來,三人將如何葬墳的事進行了具體分工,管家盯住風水先生,並瞄準遠方河對麵石山上的穿眼,負責確定葬墳的方位;家人掌握葬墳的時間,重點盯住那個提鯉魚的人,那人將鯉魚剛掛上樹你就大聲喊“良辰已到、開始下葬”。

一切準備妥當後,就大擺筵席大宴賓客,道士做完法事後就舉行隆重的送葬儀式,其送葬的盛況,至今雖已過去200多年,可是還有傳言說吳家為“繼熙公”舉行的葬禮壯觀得無法形容。

等到綿延幾裏長的送葬隊伍,一路吹吹打打、哭哭鬧鬧、走走停停到達繼熙公下葬的“金錢落地”風水寶地時,已近中午時分,而等候在此看熱鬧的已是人山人海。

此時心情最緊張的就是吳老爺、管家、家人和風水先生師徒五人,五人都已各就各位,管家密切注視著遠方山上的穿眼,其餘四人死死盯住“人騎馬、馬騎人、手提鯉魚”的人出現。

一會兒就來了一個騎白馬的人,接著又來了一個肩扛木馬的人,就是不見手提鯉魚的人出現,正當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隻見不遠處人群中發生了騷動,吳老爺擠進去一看,原來就是提著鯉魚的那個人把別人的衣服弄髒了,正在發生爭吵。

吳老爺趕忙告訴那人快將鯉魚掛到旁邊的樹上去,那人轉身抬手就將鯉魚掛在樹上,家人見狀就振臂一呼:“良晨已到、開始下葬”。

吳老爺指著風水先生站的地方說:“就葬在這個地方!”

管家就指揮眾人將“繼熙公”的棺材朝著南麵石山上對準陽光直射的穿眼處,就這樣將“繼熙公”準準確確地葬在了“金錢落地”的風水寶地上。

此時,吳家老爺心中的石頭落地了,而風水先生師徒倆卻傻了眼,他隻得將早已準備討賞錢的吉利話“穿眼對金錢——吳家富貴萬萬年”說了出來。

吳老爺自然重賞了風水先生師徒倆,而風水先生倆師徒心中一直忐忑不安,至死也不解吳家人為什麼能在這麼準確的時間和方位安葬“繼熙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