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長安詩社

在秦嶺和黃土高原的懷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調雨順,旱澇保收。南北寬百餘公裏,東西長400餘公裏,號稱八百裏秦川,這就是關中。

曆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黃帝就在這裏開創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開端。武王伐紂在這裏建立了周朝;始皇掃六合,在這裏建立了秦朝;楚漢爭霸,在這裏建立了漢朝;大唐盛世,在這裏把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厚厚的曆史積澱和許許多多的神奇與神秘。

就像瞎子阿炳永遠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會成為千古絕唱一樣。像這樣的高手,在關中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到鄉下去生活,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極高水平的書畫家、醫師、工匠、文史學家、秦腔唱家等等,他們的水平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用人傑地靈,奇才輩出來形容關中,再恰當不過了。

來到關中,站在秦嶺北麓,居高而望,可見秦川大地,沃野無邊,平坦如鏡。條條道路,條條田埂,將良田劃割得井井有條。這當然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關,但是與關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開的。

關中地區的農活一般隻忙夏秋兩季,整個冬天人們都清閑。關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傾注在了農田裏。平整土地時,他們精雕細琢,翻地時,他們甚至不用犁,覺得那樣犁得不精細,因而用鐵鍁一鍁一鍁地翻耕,翻完之後,施上底肥,再用繩子將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壇一樣,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種子播進去後,他們對莊稼的生長管理也十分認真,不管是澆水,施肥,還是打苗嫁接,樣樣都一絲不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對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幾乎對每一棵長出的莊稼都能心中有數。

當然,在這個時空之中的關中自然也是同樣是一片適於安居樂業的淨土。

長安,意為“長治久安”,中華文明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極少數可令外國人心懷景仰而來頂禮膜拜的偉大天朝城市。

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漢朝和唐朝都是天朝曆史上最強盛的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的大都市。古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兩段時間裏,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大約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長安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唯一起點。唐代長安城下屬有萬年縣和長安縣取萬年長安之意。長安為天朝四大古都之首,同時也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現在大梁的西都,作為前代的都城,到現在它也依然有著無可比擬的政治影響。

曆史上這裏就是群賢薈萃、文人聚集的地方。

提到文人,就不得不說長安的“長安詩社”了!這裏聚集了北方最優秀的詩人,也代表著北方詩文的最高成就。大梁名儒文名祥文大學士早年就進入過詩社,而現在風頭正勁的連續三屆關中詩會冠軍得主——符意,更是長安詩社的頭麵人物!

更何況進入長安詩社就等於提前進入官場!這已經是個潛規則了!因為長安詩社名氣實在太大,每每都受到大梁上層人物的關注,以至於現在不少人打破腦袋也想進詩社呢!

而素以嚴厲和無情著稱的詩社社主——符敏中,從來就不會讓這些害群之馬濫竽充數,所以即使是他自己的兒子符意,也是靠真才實學力壓各方才子最後才入社的。

值得一提的是,符敏中的當年的師兄也就是現在的文名祥文大學士,兩個人當年為了爭奪這個詩社領頭人曾發生過激烈的競爭。最後還是文名祥有意踏足政界而放棄了這個名頭,符敏中才得償所願。

而年紀越來越大的符敏中才忽然覺得這樣勝之不武,贏得也不光彩,於是這些年來他過的也並非有多快活,反而時時惦記著還要再跟師兄一爭高下!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關中詩會,每年舉行一次。目的就是要慶祝糧食豐收、國泰民安,所以都安排在每年十月舉行。文人們自然也十分熱衷這項活動。要知道在古代,詩詞歌賦才是娛樂的最高境界!也是絕對的文化主流!

就像上次挑戰林子昂的“關東”對子王毛仁信一樣,他們可把這些東東看得跟聲譽一樣重要。一旦在這些方麵,尤其是自己成名的或所長的領域裏被別人正大光明的擊敗,那他以後就別出來混了,至少別出來見人就說你是個有才華的文人。這也就是毛仁信後來不知所蹤的原因。(其實是終老於家鄉)

對於這樣歌功頌德的麵子工程和政績顯示,長安府方麵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尤其是這裏麵有可能將來會有朝一日成為國之重臣的某些人,他更得小心著伺候著,當今聖上重視文化科舉,說不定這些才子們將來就會成為自己的上司......

至於會不會請林子昂參加今年的詩會?至少主辦方長安詩社還沒有此等打算。

咦?他不是享譽大江南北嗎,怎麼還沒資格參加這個詩會?

林子昂出名了這一點是不錯,不過出名的不是他“林子昂”,而是他寫《三國演義》的筆名——東方神起。而長安詩社的會員們自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具體情況,甚至還有人鄙視他呢!

在大梁朝,寫的是被人們認為是最沒出息的落地學子、文人才幹的,家也隻被那些自認為“精英”的文人學士們看成是三教九流,他們根本不屑一顧,即使你哪怕寫出《三國演義》他們也是認為你不務正業,走入“邪道”!考科舉才是正途啊......

等會兒,那林子昂不是也盜用過《臨江仙》和《水調歌頭》嘛?這樣的曠世佳作也不如他們的“法眼”?

嗬嗬...聽說過以訛傳訛嗎?雖然南陽當地的老百姓都知道這就是林子昂或者說是東方神起所作的,但傳到外地時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說法了呀!

在張三嘴裏他說這是林子昂作的,到了李四嘴裏這是東方神起作的,到了王五嘴裏這又是姓林才子作的,最後到了丁六嘴裏又成了是南方某名叫東方昂的人所作,最後竟誰也不知真實情況。

這要是讓林子昂知道了,他一定會感歎古代的科學技術真落後,在他那個時代,上網隨便一“人肉”不就知道了嗎?唉......杯具......

總之,長安詩社的那幫才子才女們對林子昂不甚了解,也就沒把他當作一號人物去看,這次詩會自然沒他的份兒。不過,神通廣大的“大風”組織在長安還有辦不到的事情嗎?

如果連一封請柬都搞不到手的話,那他們混什麼?

......

正在被算計的林子昂此事可沒心思想這些,他現在正在跟自家老婆在去襄陽的路上遊山玩水呢!

襄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優勢,曆史上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襄陽,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遊,也是大梁湖北道的又一個中心城市。

襄陽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襄陽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

《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曆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出自於這裏。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麵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嗬嗬...想不到自己竟來到了諸葛亮的出師的地方,再加上馬上諸葛亮也該出場了,林子昂自然有些浮想聯翩......

“子昂啊,我說你能不能別像個小孩子似的,安靜的坐下來休息一會兒?”林綺韻無奈的說道。要知道林子昂一路上問東問西,一會兒說要看一會兒風景,一會兒說又要“拍照”留念?

天隻知道“拍照”是個什麼東西!林綺韻就感覺他像一個鄉巴佬兒似的。

林綺韻自然不知道林子昂是從後世二十一世紀的天朝上國來的!在那裏環境汙染日益嚴重,城市更是沒有一點自然的氣息。他好不容易到了純淨無汙染的古代,他當然好奇這裏的一草一木,甚至是以前不曾看過而林綺韻卻習以為常的鳥。

“唔...子昂,別這樣...劉叔還在前麵呢!讓他看見了羞人啊......”原來林子昂放棄了單獨騎馬的機會而轉為和林綺韻共騎一匹馬,而這混小子自然也是沒安好心的!

名義上是沒騎過馬怕摔下來,其實還不是去“吃自家老婆的豆腐”?所以他們倆一路上也就拉拉扯扯,一番迤邐,以至於拖到大隊人馬後麵去了。

“嗯...好吧,那老公就給你講個故事吧?”林子昂這才戀戀不舍的規矩了一點兒。

“是三國的故事嗎?嗯!我要聽!”林綺韻馬上展示出極高的興趣。

“嗯...這個故事叫做‘三顧茅廬’......”

PS:最近的評分越來越低了,嗚嗚......凡是大家想打低於六分的的,麥迪奉勸你還是去別處看吧?麥迪玩兒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