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外洋陰司愣了一下,他聽出來閻君的話不大對勁,急忙將自己摘了出來,說道:“馮鴛是通過人世間電話聯絡的臣下,平素臣下和他的關係也就是同事的交情。上個月馮鴛突然主動找上了臣下,說是他管轄之地多了六方無主的冥幣。這筆錢接手的鬼物前些日子投胎到了外洋,按例應該收繳冥府的。他提出來和臣下二一添作五......”
外洋陰司聽出來是馮鴛那裏出了問題,事情牽連到了自己。他不敢再對閻君隱瞞,索性將自己和馮鴛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看著閻君沒有什麼多餘的表情,外洋陰司繼續說道:“我們倆分了這筆錢之後,馮鴛便開始隔三差五的給臣下一些好處。那些財物臣下不敢動。都存放臣下家中存放......”
聽著這個外洋陰司說不到主題,閻君冷哼了一聲,說道:“別說這些沒用的,閡枯是怎麼回事?”
聽到閻君提到了閡枯,外洋陰司心裏反而踏實了不少。他緩了口氣,說道:“說起來閡枯也是古怪,這玩意兒是近年才被外洋巫師們發現的。這樣的天才地寶雖然稀有,卻不至於找不到。可就是馮鴛聯係到了臣下,要臣下獻貢閡枯之後。臣下在外洋找了幾家,才發現他們手裏的存貨不就之前都被人高價買走了。買家身份神秘,也是臣下著急見君上,來不及細查,便匆匆忙忙的趕回來......”
這時候,右判南樘走過來,在閻君的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閻君聽到之後,眼睛便眯縫了起來。回頭看了老南樘一眼,說道:“確定嗎?”
“這個臣下不敢大意,驗證過了的。車前子身上的閡枯之毒,和外洋陰司帶來的閡枯同性屬陽。解毒的不是他帶來的閡枯。是......”
“是馮鴛身上暗藏的陰閡枯......”閻君是極為聰明的鬼物,現在地府最大的危機解除。他也不在慌亂,一經點撥,便瞬間便明白了其中的門道。
南樘見到閻君自己說出來,他立即跟話說道:“臣下已經命下屬去捉拿馮鴛,用不了一時三刻......”
聽了南樘的話,閻君有些無奈的看了他一眼,說道:“讓你的人趕緊回來......現在不能動馮鴛,現在剛剛穩定了這兩個吳勉。不要在橫生枝節引起來麻煩.......還不明白嗎?他們倆都在找地府的麻煩,現在把救了他兒子的馮鴛抓起來。正好給了他們攪動地府的借口,等著他們離開之後再說吧......”
說道這裏的時候,閻君閉上了眼睛,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之後,他繼續說道:“況且這時候也抓不到馮鴛了......他應該已經去投胎轉世了,這一步一步的好算計。誰能想到那麼不起眼的一個小小陰司,竟然攪起來這麼大的風浪.......”
南樘還是有些不甘心,他繼續說道:“不能白白放過了他,等著事情平息之後,臣下親自將投胎的馮鴛魂魄鎖拿回來。就算喝了孟婆湯,失去了這一世的記憶,可是罪總是要罰的。就算不能明正典刑,也要將他魂飛煙滅,給後世的陰職官吏們一個警告......”
閻君猶豫了一下,還是苦笑了一聲,隨後搖頭說道:“你以為馮鴛會想不到嗎?他投胎之後,一定提前藏匿起來了自己的生死薄......”
“臣下管的就是生死薄,他能藏,臣下就能找出來......”南樘一心想要在閻君麵前表現表現,緩了口氣之後,他繼續說道:“隻要將同一時間投胎的人,按著生死薄一一比對......”
南樘的話還沒有說完,突然聽到宮殿裏有人喊道:“走水了......合緣閣走水了......”
閻君、右判和外洋陰司同時向著存放新一批投胎人員生死薄的合緣閣那邊看去,就見火勢已經起來。這火勢一看就有問題,這邊喊著火的同時,合緣閣已經燒的差不多了......
南樘見到自己管理的合緣閣著火,他擔心閻君會將這股火撒在自己身上。他立即說道:“馮鴛犯下如此大罪,以為燒了合緣閣,地府便拿他沒有辦法了。君上,臣下以為寧可錯殺,不能錯放......將這一批所有投胎的鬼物全部鎖拿,其他的鬼物就當倒黴,一起給馮鴛陪葬吧.......”
“可以了,南樘,到此為止吧......”看到合緣閣著火的時候,閻君臉上的表情變得古怪了起來。聽到右判想要將這一批所有投胎的鬼物全部拿回的時候,他沒有絲毫的猶豫。第一時間製止了南樘。
閻君這是存了自己的小心思,還有四十年這一任閻君就到期了。他早就給自己找好了後路,找了個首富家庭投胎。他下一世的父親就在這一批投胎的鬼物當中,如果南樘將所有的鬼物都拿回來給馮鴛陪綁,那自己下一世的首富父親,也要跟著一起魂飛煙滅。隻是這件事隻能他自己知道,不能和第二個人說......
南樘能坐上右判的位置,最會察言觀色。見到閻君開了口,他便跟著說道:“是,此事到此為止。臣下回去之後,便讓下屬們不再糾纏。馮鴛還是解救了地府的英雄,君上您按著他的要求,賞賜給他了一個大好前程......”
聽了南樘的話,閻君便不在搭理自己的右判,他從袖子裏拿出來一枚荔枝大小的明珠。隨後轉身又回到了孫德盛、車前子他們這裏。
閻君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將手裏的明珠遞給了孫德盛,隨後笑著說道:“這是三百年前,地府捕殺了一頭魂獸,在他的腦袋裏發現了這個寶貝。別看著小小的珠子不起眼,這可是大名鼎鼎的定魂珠。把它放在吳家少爺的身邊,可以定魂、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