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第267章

顧知意愣了愣。

大概是陽光底下的少年太過耀眼,或許是少年眼中的小心翼翼觸動人心,她隻覺得此時的林亦白格外有魅力。

平靜的心弦都忍不住顫了顫。

“沒有。”

反應過來後,她淡淡地笑著。

“怎麼會這麼問?”

林亦白小心翼翼的看著她,也覺得自己是想多了。

永安公主向來驕傲,隻有他因為她輾轉反側的道理,這沒良心的小丫頭才不會因為他心情不好。

“沒什麼,公主要往哪去,今日也是為了柳之先生來的嗎?”

顧知意是被她家六哥拉著來壯膽的,聽到這問題,也隻是挑了挑眉。

“也?”

今日說是詩詞交流會,可大家都知道,這是柳之先生的收徒會。

宋柳之,出生百年世家宋家,詩詞雙絕,一手書法更是出神入化,自成一派,號柳派。

就連皇帝,都對他的字讚揚不絕。

想要拜他為師學習書法的人數不勝數,可惜他之前一直都住在南方,無緣得見。

如今聽到了他要來京城,甚至還要選徒的消息,京城的世家弟子們激動得不得了,每個人都穿上了最新的一身衣裳來見偶像。

這樣想著,顧知意往後退了兩步,把麵前的人打量了一圈,看的林亦白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嘖嘖,新做的衣服?”

林亦白聲音極低:“嗯。”

小團子莫名的有些嫉妒。

那柳之先生到底好在了哪裏,讓一向簡樸的林伴讀都為他穿上了新衣。

林伴讀還沒為她穿過新衣呢......

“他這麼厲害?”

聽出了小姑娘的不以為然,林伴讀也不生氣,隻笑著摸了摸她的腦袋。

“柳之先生的書法很好,人......也好。”

看著麵前的小姑娘,林亦白隻溫柔的笑著,思緒卻回到了七年前。

那時他才五歲。

大冬天的,隻穿了一身薄薄的掉了棉的絨衣。

這是大哥賞給他的,說是他的奴才不要的衣服,和林家二公子最為相配。

小亦白聽出了其中的侮辱,可他沒有選擇,父親不會管他,他不為自己找活路,這個冬天就會活活凍死。

大冬天的,大哥心血來潮想要冰釣,他拿了鏟子在冰麵上挖洞,凍得渾身發抖。

五歲的小娃娃沒什麼力氣,費了半天功夫才挖出了個一人寬的小洞,大哥從暖洋洋的臥室出來,身上披著厚厚的狐狸鬥篷,漫不經心的看了一眼。

然後一腳踩住了他凍得發麻的手。

那天的冰麵是那麼冷,冷到透骨。

本就凍得開裂的手瞬間一片血肉模糊,鮮血順著冰水流到了洞裏,把水染成粉紅色。

他那時候的心裏在想什麼呢?

他在想,把大哥拖到水裏,他會不會凍死啊?

可就在這時,一道溫和的聲音打斷了這場單方麵的施暴。

“宋柳之?”

林亦白從回憶中回過神來,點了點頭。

“柳之先生......是個好人。”

他斥責了大哥,把凍的發抖的孩童包進懷裏,恍惚間,小亦白好像聽到他聲音顫抖的說了句。

【怎麼是你?】

第二天一早,小亦白在溫暖的被窩裏醒來的。

手上的傷已經包紮好了,他穿著舒服的白色裏衣,伺候的丫鬟聲音溫和,是他在夢裏都沒有想過的美好。

柳之先生說,大哥已經被爹爹教訓過了,以後再也不會讓人欺負他。

柳之先生還說,會教他讀書,教他寫字,說他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說他以後會有天大的造化。

他不懂什麼是天大的造化,隻知道自己擺脫了林家的泥潭,再也不用受人欺辱。

他跟著先生讀書寫字,學習那些之乎者也,先生誇他聰明,說他是天才。

他本以為日子會這樣平淡又溫馨的過下去,可先生的焦慮越來越重,有一天,先生失魂落魄的跑了回來。

盯著他的臉看了許久。

最後抱著他,低聲說了句。

“抱歉。”

......

“那天,我又被送回了林府。”

顧知意心頭一跳,抬頭看著林亦白。

他卻隻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搓了搓身上的好料子。

不用他說,顧知意已經能想到之後的發展。

本以為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人又落回了雞窩。

因為嫉妒,那些人隻會更加放肆的嘲諷他,更加過分的對待他,他會被人扒去新衣,扯破剛結好的痂,露出更加鮮血淋漓的傷口。

被人大肆嘲笑,踩在腳底。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見過光明。】

顧知意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說不出什麼話。

虛假的安慰和憐憫,對現在的林亦白來說,都是侮辱。

裝作無所謂的聳了聳肩。

“那你還回來找我,得罪了柳之先生的愛徒,小心人家不搭理你了。”

“他不會的。”

看出了小姑娘的疑惑,林亦白斂去了眼中的嘲諷,彎腰摸了摸小姑娘的腦袋,寵溺道。

“公主殿下當時的臉好臭,我害怕我不回來,您就不理我了。”

顧知意氣鼓鼓的剛想反駁,林亦白卻突然轉變了口風,

“更何況,柳之先生和公主相比,還是公主比較重要。”

“若先生真因為我沒有送他的徒弟,而遷怒於我,那這樣的老師,不拜也罷。”

而且......

林亦白斂下眼眸。

他有種預感,柳之先生不會不理他的。

......

兩人手拉著手到了大殿,剛好聽到眾人在討論柳之先生的新徒弟。

“聽說她在端午那天救了先生落水的孫子,先生才對她刮目相看,收為弟子。”

身旁的人突然停住,顧知意疑惑回頭。

“怎麼了?”

林亦白盯著屋裏眾星捧月的白雪兒,眼眸漸深。

“端午節那天,我也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