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州是方臘起義之後的明教軍政中心。
而烏龍嶺是睦州北麵的一道天險。
如果想拿下睦州,那就必須拿下烏龍嶺。
烏龍嶺山勢險峻,山穀清幽,溪流潺潺,石磴道狹窄且蜿蜒。
在烏龍嶺上,明軍設置了大量的陷坑、竹簽、飛簽。
陳慶之和方臘合計決定,漢軍的主力隱蔽在烏龍嶺的側麵,明軍熟悉烏龍嶺的地形,在正麵阻擊遲滯消耗倭寇和偽楚的大軍。
“聖公,隻要堅守烏龍嶺,哪怕倭寇和偽軍攻上了烏龍嶺也請聖公不要主動出擊。”
方臘笑道:“陳將軍,我明教兄弟的實力你是見了的,你說要我軍人馬不要主動出擊,莫非是瞧不起我明教嗎?”
陳慶之的話其實已經激怒了方臘,但是方臘見這支官軍是真心抗倭,依舊是耐著性子笑著和陳慶之說話,那已經是給陳慶之麵子了。
陳慶之道:“聖公不要誤會。”
“誤會?什麼誤會?”
“論對烏龍嶺的地形,我漢軍不可能比貴軍熟悉,貴軍在這裏頂住倭寇並不是要死頂,而是要且戰且退,將他們引上烏龍嶺,他們上了烏龍嶺,那不就是貴軍碗裏的一塊肉嗎?”
方臘點頭道:“這話有些道理。”
陳慶之接著道:“倭寇無論打不打得過烏龍嶺,他們後麵得偽軍就會跟上來。聖公,如果他們的前鋒過了烏龍嶺,這個時候在下率領所有漢軍從抄襲他們的後路,貴我兩軍能將十萬北府軍和殘存的這些倭寇全殲在烏龍嶺嗎?”
陳慶之的計劃一出,在場的所有明教將領都大吃一驚。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仗竟然還能這樣打。
劉裕現在也在陳慶之軍中,劉裕補充道:“方將軍,此計若想成功,貴軍放倭寇過嶺的時候盡量將主力往烏龍嶺的東西兩側後撤,讓開大路給他們走,這樣貴我兩軍開始反攻的時候才能形成四麵合圍之勢,就可讓他們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劉裕在歸順朝廷以前也是北府軍的一員,和方臘在戰場上的交集較多,多多少少也有些仇怨,所以他不願意稱呼方臘為“聖公”。
方臘已經被陳慶之的精巧設計和布局所震撼了。
無論是方臘還是他的軍師包道乙和一眾大將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將敵人引上烏龍嶺,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對敵人展開圍殲。
在他們的心目中烏龍嶺隻是一道防線,僅此而已。
陳慶之道:“不過請聖公要注意,貴軍在烏龍嶺下一定要尋找一個倭寇的下山之路,且是易守難攻的地方設立營寨,這樣才能死死的將倭寇堵住,不使其走脫一個!”
方臘道:“既然如此,那就請陳將軍為我選個地方吧。”
明教眾將一聽這話,都是一驚。
方貌甚至驚詫的喊道:“大哥,不……”話到嘴邊,他下意識的看了一眼陳慶之,意識到自己失言了。
“這樣不好吧。”陳慶之微笑道:“烏龍嶺是貴軍的兵家重地,我去給貴軍選地方阻擊倭寇,那貴軍的機密豈不是全部泄露了?”
方臘慨然道:“廝殺到如此地步,如果我等還在為了一己的利益,相互防備,甚至相互妨害,那我等漢人非得被倭寇殺光了不可!今日讓你陳慶之知道了我明教的秘密,無非就是有朝一日漢軍殺來,輕易的過了烏龍嶺。難道我明教能不能得天下,能不能得江山,就指望這一座烏龍嶺嗎?軍師,你常說的那句話是怎麼說來著,什麼天不如地,地不如人?”
包道乙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對了,就是這句話。”方臘對陳慶之道:“你是個會廝殺的人,你給我明教的兄弟選個安營紮寨的地方。”
劉裕拱手道:“聖公深明大義,在下欽佩之至!”
陳慶之道:“聖公,此番我軍能不能全殲倭寇就要看你的戲演得像不像了。”到了這個時候,陳慶之才將自己的整個計劃和盤托出。
方臘和他明教的將軍們再次被陳慶之的計策震驚了。
光明左使王寅從牙縫裏蹦出一句話來:“端的是歹毒啊!”
光明右使高玉道:“對付這些倭寇,該讓他們知道知道我漢人的歹毒,不然他們如何能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的紅!”
方臘笑著對陳慶之道:“陳將軍,沒想到你還對我等留了一手。”
“哪裏留來一手?”
“你這歹毒之計,不就是留的一手嗎?”
陳慶之笑道:“聖公,隻要貴軍能接受在下前麵的所有安排,最後的歹毒,不過是眨眼的功夫罷了。”
明軍在烏龍嶺南紮營的第二天,加藤清正就率領這兩萬倭寇抵達烏龍嶺下。
加藤清正一看這烏龍嶺,那就不是個容易攻下的地方。
於是他也就在嶺北紮營,等待後續人馬。
依照方臘的本意,天色一黑,他就要出兵襲擊倭寇,陳慶之勸他還是按兵不動為好。
因為這隻是倭寇的先鋒,將他們打怕了,後麵跟上來的倭寇和偽軍就不敢進山了。
不一日,小早川隆景又率軍抵達戰場,再一日,劉牢之的十萬北府軍抵達烏龍嶺下。
烏龍嶺下,騎兵、步兵、火槍手、弓箭手隆隆集結布陣,就在集結的地方安營紮寨。
無數裝載著糧食的牛車在崎嶇的山路之上吱吱呀呀的碾過,往來最多的還是遊騎哨探,猶如流星般的穿梭在千山萬壑之中。
煙塵彌漫,旌旗招展,戰馬嘶鳴,號角回響。 方圓四五百裏的大地上日夜隆隆雷滾,日夜飄散著令人窒息的土煙。
十天之內,烏龍嶺下,一座座各色軍營搭建起來。
劉牢之、加藤清正和小早川隆景在烏龍嶺下看了一回地形之後,他們心中都十分的明白,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但是,既然都到了這裏,那劉牢之無論如何不會放過這一次攻下烏龍嶺,摟草打兔子,將漢軍和魔教一起剿滅的機會。
當即,由加藤清正麾下大將淺野幸長和劉牢之麾下的大將馮該各率三千人先期上嶺,為全軍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