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這麼慌張是正常的,畢竟馬謖雖然沒有造反,但是這幹的事情可一點都不小。
那tm可是洛陽啊,哪裏的大族和許多關西世家都有聯姻。其中很多大官的資曆,隻要來了長安那就是尚書台候補啊。
你馬謖是怎能敢在這種地方,按戶口本的規模來大屠殺的!
光看到馬謖上奏所殺的謀反名單,劉禪就有些慌了。這麼大的事情他可從來沒親自處理過,這稍有不慎可都是引發朝野動蕩的大事啊!
好在,劉禪雖然不會處理這種事情,但是他知道誰能處理。雖然不想影響丞相在荊州休養,但眼下也隻有他老人家能鎮得住場子了。
於是,劉禪在第一時間派人請諸葛亮回長安鎮場子。同時他命丞相府長史黃權引兵兩萬入據弘農,如果關東大亂隨時支援馬謖。
這麼大的一個事情,由不得不認真。
有趣的是,此事一出,之前所有對馬謖的汙蔑全都變得極其無力。就算是馬謖的敵人此刻也不得不承認,馬家這是要打算與國同休了。
很快,劉禪的信件就送到了荊州,並交給了正在籌備伐吳的諸葛亮。而諸葛亮看到馬謖的所作所為之後,一時間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幼常啊……你這是何苦呢,為了自汙連身後名都不要了嗎?”在一陣長久的沉默之後,諸葛亮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苦澀的搖搖頭。
作為政治家,諸葛亮自然能看出來馬謖此舉的深意。除了打擊洛陽大族之外,其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自汙了。
隻有大規模屠殺了一波不老實的士大夫,才能坐實馬謖要與國同休的身份。畢竟做出這種大規模屠殺士大夫行徑,顯然會早到整個士族的唾棄。
這樣一來,所有對馬謖的謠言就全都不攻自破了。不會在有人去說馬謖有造反的想法,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劉禪都可以放心的讓他領兵在外了。
但是……馬謖,這值得嗎?
為了這點事,值得你連身後名都不要了的自汙嗎?
至少,諸葛亮對馬謖的這一番自汙,隻感到了一陣的心疼。
“丞相,陛下請您盡快返回長安,現在恐怕也隻有您能鎮住場子了。”朝廷使者向諸葛亮拱了拱手,小心翼翼的請示道。
“老臣接旨。”諸葛亮輕輕點了點頭,迅速接下了聖旨,並立刻啟程返回長安。
說到底這事是自家徒弟為了自汙引起的,他要是不出手救一下可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與此同時,河陰之變的影響還在繼續。尤其是向這樣的大規模有組織的殺士大夫,大漢已經幾百年沒有出現過了。
至於馬謖說的謀反……你丫的釣魚執法,有什麼資格說他們謀反!
一時間,不管是關西還是關東,全大漢的儒生全都找到了敵人。馬謖成為了他們日常噴的對象,在極短的時間裏馬謖是名聲就從季漢最英勇的大將軍,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屠夫。
在長安,數十個官員聯名上奏,請求罷免馬謖。就算不罷免,最起碼也得貶官吧,不能任由馬謖如此隨意殺士大夫。
在這一刻,無論關西還是關東,絕大部分士大夫表現的非常團結。甚至其中有部分荊州派的自己人,也參與了對馬謖的聲討。
在這個刑不上士大夫的時代,河陰之變這樣的行為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對此上奏,劉禪以及尚書台全都力壓下去。即便麵對百官的憤怒,劉禪並沒有退縮,果斷的選擇了力保。
在關鍵時刻,諸葛亮及時返回到了長安,再度接手了長安的政局。並迅速穩住了混亂的局麵,壓住了各方對馬謖的攻擊。
不過與此同時的,諸葛亮還命人把自己那根雞毛撣子給馬謖送過去,同時還讓使者給馬謖帶了一個口信。
捅了這麼大的簍子,把事情鬧的這麼大。就算諸葛亮理解,那也不能這麼過去了。
…………
…………
…………
在諸葛亮等人在長安力保馬謖,全力壓製士大夫對馬謖的反彈的同時,馬謖也在全力推行著清丈田畝工作。
任何時候,清丈田畝都是一個困難重重的活。大多數時候隻有在皇權足夠強勢,或者在合適的局麵下才能推行。
比如曆史上,北朝的王猛就是依靠著關西後秦的震懾,以高超的政治手段把清丈田畝推行了下去。
而眼下,馬謖自己就是最大是威懾,自然指望不上關西提供震懾。加上他本人深陷輿論影響,所以隻能出此下策了。
不過,河陰之變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在這一場潛泳大賽結束之後,整個洛陽全都被震懾的無人敢反抗。
即便是對馬謖恨之入骨的大族,這個時候也老老實實的縮了起來。任由馬謖一點點清丈田畝,根本無人再敢使絆子。
畢竟,馬謖手上的刀,是真的敢砍了他們的!
在河陰之變的威懾下,洛陽的權力達到了一個短時間的真空。馬謖一麵讓陳祗迅速接收權力,一麵快速組織人手清丈田畝。
自董卓之後,馬謖再度把朝廷的力量滲透入了這滴水不漏的洛陽。
“看樣子這河陰潛泳大賽是有效果的,得再接再厲了。”
馬謖看著進展飛快的清丈田畝,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這樣就算我被朝廷問罪,這關東也不至於動亂了,這我就放心了。”
唯一讓馬謖感覺無奈的,就是眼下這個形勢已經不允許他繼續出兵關東了。他隻能將大軍穩在司州,等洛陽形勢逐漸平穩了再想辦法東出。
不過這樣的回報還是可以的,比如馬謖就可以感覺到,針對他的刺殺驟然增多了。繼續這樣下去,這天下大族不得拚命的想置他於死地?
還得是我啊……
“相父不必擔憂,吾已經寫信給父皇了,懇請他一定要保下您來!”這個時候,劉璿卻是淚流滿麵,對馬謖的所作所為極其擔憂。
為了大漢社稷,馬謖把自己的前途和身後名都砸進去了。甚至為了不牽連他,馬謖都不允許他參與河陰之變,硬生生一個人抗下了所有。
所以眼下劉璿非常擔憂,生怕自家父皇過河拆橋,甚至一度打算親自回長安向劉禪請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