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發質變,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從最最極端的角度來說,哪怕隻是弱小如螞蟻那樣的生物,隻要擁有足夠的數量,也能殺死一隻大象。
火銃的子彈,若是論單體威力,在冷兵器時代很多東西都能超過它。
但火銃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形成一個非常驚人的數量。
任何一個能上戰場的士兵,都能人手一把。
甚至,那些輔助作戰的輔兵,一樣也能帶著火銃上前線殺敵,發揮出和正兵完全無二的威力。
幾百上千把火銃,和幾千幾萬把火銃的威力比起來,那是截然不同的。
【宋太祖趙匡胤:難怪,朕總覺得這大明既然有了火銃,就應該能橫掃天下才對。現在總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銃普及率太低了,遠遠不夠啊。】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說得對,任何兵種隻有形成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優勢。視頻裏大明的火銃兵數量還是太少了。】
像蒙古騎兵,不也一樣?
一千幾百的蒙古騎兵,無非就是在邊境打打草穀。
一萬幾千的蒙古騎兵,也就隻夠進行一場中小型戰役。
但若是有了十萬八萬的蒙古騎兵……
成吉思汗直接橫掃亞歐!
這就是量變引發的質變啊。
【宋太祖趙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鈞這小子能把賞賜和福王還有自己享受的錢給邊軍更換武器裝備,一人一把火銃,隨隨便便都把努爾哈赤轟死了。】
看到這句話之後,朱元璋的表情頓時變得頗為古怪。
但又不得不承認,趙匡胤說的確實是事實。
康熙皇帝則嗬嗬地笑了起來。
“好好好,有朱翊鈞這種皇帝和太祖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麼呢?”
胤禛則想到了另外一方麵。
“父皇,火銃絕對是將來兵器發展的優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從英國、法國等地購買火銃,工部的研發也一定得跟上才行。”
說著,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曆。
這個臭小子,就是因為火器太落後,四次緬甸之戰,被緬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費了大清多少將士的性命!
弘曆領會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識地縮了縮腦袋。
在這方麵,弘曆也是真不敢強嘴啊。
康熙笑嗬嗬地開口。
“那是自然,眼下從英法等國購買火銃,本來也隻不過是為了防止俄羅斯狼子野心罷了。”
“哦,對了,布裏亞特行動準備得如何了?”
布裏亞特行動,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盤點視頻之後,和軍機處、兵部進行商議之後誕生的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其目的就是要將在《尼布楚條約》中割讓給了沙俄帝國的布裏亞特蒙古地區給奪回!
至於為什麼不是西伯利亞其他地方而是布裏亞特地區,答案也很簡單。
西伯利亞疆域雖然非常遼闊,但是真正讓一定數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鎮的地區,其實也就是南邊的一條走廊。
布裏亞特地區就位於這條走廊的中部。
換言之,隻要拿下了布裏亞特地區,那麼在布裏亞特以東的所有西伯利亞其他地區,沙俄都無法再建立像樣的城鎮了。
即便能建立,那也屬於表麵連接本土,事實上卻是飛地的城鎮。
這樣一來,大清北方邊疆的隱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擔心黑龍江一帶遭受沙俄的覬覦了。
不過當時大清最主要的威脅還是準噶爾汗國,所以大清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聚集在準噶爾方麵。
直到最近滅亡了初步掌控了準噶爾汗國,康熙皇帝才終於騰出手來,準備解決一下布裏亞特問題。
大清帝國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尼布楚條約》之中吃的虧,這一次得連本帶利的拿回來!
聽到康熙的話之後,胤禛趕忙開口道:
“回皇阿瑪的話,對喀爾喀軍隊的培訓已經完成了,預計明年布裏亞特地區開春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大清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直接抄襲沙俄,采用蠶食的方式。
為了避免直接開戰,大清不會派出官方身份的人員或者軍隊。
大清的計劃是,以大清北部喀爾喀蒙古最臨近布裏亞特的車臣諸部,讓這些部落之中的蒙古人北上,去搶奪布裏亞特蒙古人的草場。
有大清朝廷的支持,喀爾喀蒙古諸部肯定能打贏布裏亞特蒙古諸部。
等蠶食到一定程度,控製了布裏亞特蒙古,這時候大清就可以用外交的方式,逼迫沙俄承認現狀。
要是不承認,那就打一仗嘛。
大清北京到布裏亞特,也就幾千裏。
沙俄莫斯科到布裏亞特,那可是足足上萬裏,距離翻了兩倍還多。
就這種距離,隻要沙俄的皇帝不是傻子,在得知大清擁有英國、法國的支持後,都會有所掂量。
至於為啥不直接全麵開戰,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
布裏亞特地理位置雖然很重要,但統治價值不高。
所謂的統治價值,就是能給國家創造的財政、軍事各方麵價值。
布裏亞特那麼北的地方,財政價值幾乎沒有。
軍事價值也就是能提供一些馬匹,但大清內部都有漠南漠北了,缺這點馬?
另外一方麵,大清也沒必要因為這點地方和沙俄爆發全麵戰爭。
尤其是在看完朱翊鈞抗倭戰爭後,康熙皇帝的這種想法越發堅定。
小小一個倭國的豐臣秀吉,就把大明搞得元氣大傷,才有了大清崛起的機會。
若是大清和沙俄全麵開戰,英國和法國人趁機蠶食大清的勢力範圍,那大清同樣也是非常吃虧的。
作為統治了大清一甲子的皇帝,老康熙在這些方麵可是絕對不會衝動。
能用代價最小的方式解決問題,那就算時間拖長一點,方式曲折一點也無所謂。
康熙想到這裏,忍不住看了一眼弘曆。
盤點視頻之中的弘曆,終究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一些。
年輕人氣盛是好事,但一個皇帝若是不夠成熟,給國家帶來的不是眼前的災禍,就是將來的隱患!
康熙覺得,對弘曆乃至胤禛的帝王教育,還需要繼續加強才對。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劉綎率領著東路明軍一路狂奔。
中午時分,劉綎抵達了赫圖阿拉附近的阿布達裏岡。
來自朝鮮的李將軍又一次湊了過來,憂心忡忡地開口。
“劉將軍,你真的確定沒問題嗎?總感覺這個地方很適合埋伏啊。”
“而且我們都已經到這裏了,一路上怎麼都沒有看到其他的大明部隊呢?”
劉綎被這李將軍說了好幾次,心中也開始有點嘀咕了。
“來人啊,去把那信使找來,我問問他。”
過了片刻,劉綎的部下有些疑惑地回報。
“將軍,那信使一個時辰前說要先回赫圖阿拉向杜鬆大人報信,已經離開了。”
“什麼?”劉綎臉色一變,怒道:
“怎麼不告訴我?快傳令,讓全軍先停下,我們……”
話音未落,一陣擂鼓聲突然響起。
劉綎猛然抬頭,發現從山崗的兩側突然出現了無數後金軍。
密集的箭雨朝著明軍落下。
猝不及防的明軍頓時被射倒一大片,陣腳大亂。
緊接著,更多的後金軍呼嘯而出,朝著明軍殺了過來。
明軍本就是以一字長蛇陣快速行軍,壓根就來不及組織什麼陣型。
當後金軍先鋒都已經殺入明軍之中時,許多明軍的臉上甚至都還帶著茫然、疑惑的表情。
不是說好的來赫圖阿拉圍攻後金人,怎麼反而被後金人埋伏了?
這一戰,發生得快,結束的也快。
後金人實力本就更強,數量上同樣也是劉綎這支東路軍的將近三倍。
以有心算無心之下,劉綎的東路軍自然是沒有一點勝算。
劉綎死死地瞪著眼睛,臉龐上的表情除了悔恨,還是悔恨。
他的腦袋被人提著,來到了努爾哈赤的麵前。
“皇阿瑪,明軍提督劉綎首級在此!”
努爾哈赤滿意點頭。
“這個劉綎,當年抗倭戰爭的時候朕就知道他是一個廢物。”
“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了,劉綎居然還被明國認為是當世一流名將。”
“哈哈,就這種廢物也能在明國之中大出風頭,明國不滅亡才是咄咄怪事呢。”
【至此,短短四天時間,明軍四路軍之中的北、西、東三路全部都被後金殲滅,而且都是全軍覆沒。】
畫麵一轉,到了最後一支明軍,也就是李如柏的南路軍。
跟隨著南路軍的朝鮮元帥薑宏立一臉疑惑,對著李如柏開口。
“李提督,我們已經在這裏停留兩天時間了,為何不繼續向前?”
“再停留下去,恐怕會延誤軍機啊。”
李如柏聞言,表情微微變幻,緩緩開口道:
“薑元帥稍安勿躁,本官正在等待來自沈陽的消息。”
“等沈陽來了消息之後,本官會繼續進軍的。”
薑宏立皺起眉頭,欲言又止。
他也不是傻子,當然能看得出來李如柏對自己有所隱瞞。
沉吟片刻,薑宏立轉身離去。
李如柏深吸一口氣,拿起了一封信。
三天前,李如柏就已經收到消息。
杜鬆疑似在薩爾滸戰敗!
在收到這個消息之後,李如柏立刻停止了進軍。
杜鬆可是四路明軍之中最強的一路,如果杜鬆輸了,那這場仗就徹底沒搞頭了。
停止進軍後,李如柏又派人飛馬前往沈陽,希望能從楊鎬那邊獲得更加確定的情報。
同時,李如柏也派人去通知距離自己最近的東路軍劉綎所部。
但截止目前為止,無論是沈陽方麵還是劉綎方麵,都還沒有消息傳回。
這讓李如柏越發憂心,隻能止步不前。
這種事情當然不可能告訴朝鮮人,不然朝鮮人直接跑了怎麼辦?
就在李如柏心中暗暗焦急的時候,一名信使策馬自東邊而來。
“不好了大人,剛剛得到的消息,東路軍劉綎大人在赫圖阿拉城外被建奴埋伏,已經全軍覆沒!”
“建奴主力正在朝我們的方向撲來!”
“什麼?”李如柏臉色大變。
按照常理來說,如果後金人擊敗了杜鬆之後選擇南下,最近的其實就是李如柏這一路,然後才輪到劉綎。
難道是因為自己這兩天選擇了止步不前,反而幸運地躲過了後金主力?
但李如柏的心中並沒有多少慶幸。
劉綎完蛋了,那之前杜鬆戰敗的消息恐怕也是真的。
就算剩下的馬林部依舊完好無損,李如柏和馬林會師一處,也不可能是後金人的對手!
突然,又是一名信使疾馳而至。
這一次,是來自沈陽的信使。
“提督大人,楊經略急令,讓你即刻撤退,不得有誤!”
得到這份軍令,李如柏懸著的心,終於徹底絕望了。
李如柏是非常了解之前朝廷怎麼逼迫楊鎬出兵的。
但凡還有一點勝利的希望,楊鎬也不可能讓李如柏撤軍。
李如柏深吸一口氣,大聲道:
“撤退,撤退!”
很快命令下達全軍,李如柏這一路兵馬急匆匆地撤退。
突然不遠處的山林中衝出了一支後金軍的小股斥候部隊,他們敲鑼打鼓大喊大叫,營造出大隊主力進攻的聲勢。
正在惶惶然撤退的明軍頓時被這一陣聲勢嚇得大亂,人、馬相互踩踏,死傷了至少上千人。
不遠處的朝鮮軍營地之中,朝鮮元帥薑宏立也收到了急報。
“東路軍劉綎全軍覆沒了?”
薑宏立的臉色頓時發白。
再轉頭看著倉皇撤退的明軍,薑宏立一咬牙,開口道:
“派人去找建奴,不,大金國的軍隊,就說我們願意投降!”
“啊?”旁邊的幾名朝鮮將官聞言,不由震驚,“投降?”
薑宏立怒道:
“劉綎已經死了,後金人的兵馬一定已經包抄了我們回國的後路,就等著我們自投羅網呢。”
“要是不投降,我們就隻有死路一條!”
【在李如柏撤退之後,薑宏立率領五千朝鮮軍向後金軍投降,被後金禮送回國。】
【朝鮮國王光海君恐懼之下,放棄了對明朝的依附,轉而在大明和後金之中保持中立。】
【此次戰役至此宣告徹底結束。】
【由於最關鍵的戰鬥爆發在薩爾滸,故而此戰便稱為——薩爾滸之戰。】
【在這場大戰之中,明軍十二萬兵馬損失了將近十萬,三路全軍覆沒,隻有李如柏一路全身而退。】
【後金方麵的傷亡絕大部分都是在薩爾滸和杜鬆激戰時產生的,並無具體數字,粗略估計約為一萬到一萬五之間。】
【這一戰對大明和後金之間的局勢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從此之後大明隻有防守之力,後金則全麵進入戰略進攻期。】
【薩爾滸之戰,也被看做是後金的立國之戰,也是大清王朝正式走上華夏曆史舞台的開端。】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情各異。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搖了搖頭,淡淡道:
“這大明看來是真要亡了。”
扶蘇也是一臉驚訝。
“沒想到,大明竟然會敗得這麼慘。”
之前秦始皇就已經預言過大明的敗亡,扶蘇當然對這一戰的結果早有心理準備。
但在扶蘇原先的預料之中,大明畢竟還是一個疆域、人口、資源都遠勝於後金的龐然大物。
就算大明輸了,應該也不會敗得太過難堪。
但視頻之中展露出來的戰爭過程,卻讓扶蘇大跌眼鏡。
四路明軍,三路全軍覆沒。
這輸的實在是太慘,都慘到有點過分了!
秦始皇嗬嗬一笑,淡淡道:
“這就是一個王朝在下坡路時必然會經曆的情況。”
“坦白說,若不是之前有個於謙,大明在土木堡之後就該走下坡路並且滅亡了。”
扶蘇吐出一口氣,腦海中回憶起朱祁鎮那一部盤點視頻的內容,下意識地點頭。
“是啊,那位於謙於少保,雖在治理內政方麵和張居正比起來有所不足,但其意誌之剛強,兒臣也是前所未見。”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於謙、張居正這種人,都屬於至少百年一遇的人才。”
“大明兩百年,正好出了兩個。按照正常概率,大明不可能再出第三個了。”
“所以朕說,大明也該滅亡了。”
貞觀世界之中,李世民搖了搖頭,頗為失望。
“這仗打的,也太難看了。”
在場的貞觀群臣也是吐槽不斷。
李靖經過這些年,說話的欲望提高了不少,笑著開口道:
“也就杜鬆那一路打仗還能看看,這什麼馬林、劉綎,都是不忍直視啊。”
程咬金哼了一聲,輕蔑地開口。
“就這馬林和劉綎的水平,在咱們大唐別說是充當一路軍隊主將了,就是當個折衝府將軍也不夠資格!”
李勣點頭道:
“是啊,打得太爛了。唉,其實明軍的士氣都還可以的,根源還是出在了朝廷方麵。”
房玄齡笑了笑,道:
“給將士們的待遇太差了,就這種待遇能打出這樣的戰績,也不奇怪。”
大唐的軍隊為啥會打仗,就是因為打贏了撈的多,死了家裏妻兒也有足夠撫恤和照料。
唐軍所到之處,那真真是“兵過如篦,寸草不生”,地皮都給你刮走三寸。
不然,大唐朝廷哪裏來的勇氣,要求府兵自備裝備戰馬?
在大唐的府兵,打仗就屬於一種投資。
隻要贏一次,就能暴賺,一輩子吃喝不愁。
這種事情,誰都願意幹,都願意搏命。
反觀大明,士兵們連兵餉、裝備都不夠,訓練也無從談起。
大明朝廷呢,平時不聞不問,要打仗了就象征性的撥一筆款,還得被上麵的將軍、軍官私吞一大半。
就這種情況,誰願意給大明賣命?
再看對麵的後金。
打贏了,皇帝擴大了疆域,貴族獲得了更多的封地,士兵們也有財富、田地和奴隸。
李治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忍不住感慨。
“原來很多時候,戰爭在正式開打之前就已經有結果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
“《孫子兵法》早就已經說過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朱翊鈞這小子啊,就是壓根沒把戰爭當回事。”
“滿腦子的反骨和叛逆心理,誰讓他不高興了,他就想方設法的去弄死誰。”
“這種心態就算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都是很難在社會上生存的,而他卻是皇帝,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
頓了頓,李世民表情有些奇異地開口。
“朱翊鈞都已經登基四十多年了,才弄出這樣一場大敗,這其實都夠讓朕驚訝的了。”
長孫無忌笑著開口。
“還得是張居正啊。”
李世民愣了一下,也笑了。
“對,還得是張居正啊!”
大明世界。
朱元璋揉著太陽穴,心累。
此時的朱元璋,一點話都不想說。
朱棣臉色鐵青,也沒有開口。
在場的其他人,更是一陣默然。
通過各種彈幕,以及朱元璋父子之前的分析,大明君臣都很清楚,這一戰是凶多吉少。
但誰也沒想到,打完下來竟然會是這種局麵!
過了不知道多久,朱元璋才無可奈何地歎息了一聲。
“你們說,這朱翊鈞怎麼就不是朕的孫子呢?”
“這樣朕就能直接抽死他了。”
這一刻的朱元璋,心裏是真難受啊。
朱翊鈞怎麼就是兩百年後的大明皇帝呢?
要是二十年後該多好。
朱元璋絕對拿出棍子,把朱翊鈞這臭小子抽得吱哇亂叫,滿地亂爬!
朱棣聞言,突然心生不妙。
父皇抽不到朱翊鈞,但是可以抽俺啊。
朱棣腦海中無數念頭飛速閃過,最終定格,叫了起來。
“父皇,大明版本的帝範已經全部校對完畢了,您要是沒什麼意見的話,從今天開始就讓朱高熾這小子進行學習吧。”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朱棣,一直看到朱棣頭皮發麻,這才哼了一聲。
“不隻是高熾,你也要好好的學一學。”
“天天一拍腦袋就打仗,和個傻子一樣!”
朱棣:“……”
五征蒙古這件事情咱就過不去了唄?
好歹也是五次都贏了啊!
怎麼在父皇您的嘴裏,這變成了啥丟臉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