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李淵和李世民的艱難,明軍反擊蔚山城!

忽必烈這條彈幕發出來,曆朝曆代皇帝的心情都有些微妙。

【漢高祖劉邦:小忽啊,難道不是咱們華夏皇帝和倭寇有仇嗎?】

你小子怎麼比我們還激動呢?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漢高祖,你可以叫我小忽必烈或者小孛兒隻斤,但叫小忽是不對的。】

【漢高祖劉邦:知道了小忽,你還沒回答朕的問題呢。】

【元世祖孛兒隻斤·忽必烈:朕也是華夏皇帝啊,看到殺倭寇叫好有什麼問題呢?】

【漢高祖劉邦:那不行,你得改個華夏名字,不然你怎麼好意思的?】

大元世界之中,忽必烈陷入沉思。

“改個華夏名字?”

“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

但……改什麼名好呢?

首先肯定得改姓。

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元”。

大元王朝嘛。

但,曆史上已經有一個異族建立的國家,他們的皇帝就改姓為“元”。

北魏皇族,拓跋氏!

忽必烈要是也把孛兒隻斤氏改成“元”氏,總感覺有點拾人牙慧的意思在裏麵?

忽必烈陷入了長久的思考之中。

金幕上,曆朝皇帝的彈幕還在發送著。

【秦始皇嬴政:這個李舜臣,雖然是個朝鮮異族將領,但為了國家屢次出生入死創造奇跡,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物。】

秦始皇的話得到了許多皇帝的認同。

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

不管是華夏人,朝鮮人,還是別的國家的什麼人。

真正的英雄豪傑,一定是會得到所有人敬佩的。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說,我覺得李舜臣這種作戰方式不太好。朝鮮的力量太弱了,他每次都身先士卒,說不定哪天就要死在戰場上了。】

【宋太祖趙匡胤:這話說的,你李世民不也喜歡身先士卒嗎,你怎麼沒死?】

【唐太宗李世民:唉,說給你這個軍事白癡聽你也不懂,畢竟是沒金幕幫助連燕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的廢物王朝開國皇帝。】

這條彈幕直接把趙匡胤給弄得沉默了。

貞觀世界之中,李治好奇地開口。

“父皇您身先士卒的時候,難道就不擔心會死嗎?”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

“朕也是人,是人就會恐懼,就會怕死,朕又何德何能可以例外?”

“但是……”

李世民頓了頓,緩緩開口。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就是要豁出去幹,才能成功!”

李世民三千鐵騎破竇建德,玄武門悍然宮變,渭水之盟孤身和頡利可汗議和。

哪一項,不是甘冒奇險?

換做是尋常人,坐在李世民那個位置上,在不知道曆史將來走向如何的情況下,真的敢做出同樣的決定嗎?

但,李世民做了。

而且,成功了!

所以,李世民才是大唐最強悍的唐太宗,是華夏的千古大帝!

李治細細品味著自家父皇的這番話。

從這番話裏,李治感覺到了李世民的驚天豪氣。

更感覺到了另外一種東西。

原來,父皇在拚命之前,心中也並非穩操勝券的。

原來,父皇在很多次曆史的關鍵節點,也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李治默默地想著,心中對於帝王之道又有了自己新的理解。

金幕之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倭軍南撤之後,明軍和朝鮮聯軍不斷發動追擊。】

【但由於明軍數量過少,又需要分兵去收複各座城池,又是冰天雪地的寒冬。】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在倭軍的南撤過程中雙方雖然爆發了多次小規模的戰鬥,但傷亡數量基本都在一百以下。】

【最終,倭軍左右兩軍的主力都安全地撤回了朝鮮南部一直被倭國占據的四道之地。】

畫麵一轉,回到了大明皇宮之中。

朱翊鈞走下馬車,抬頭看了一眼天空飄揚而下的雪花,情不自禁地打了一個冷戰,咕噥一聲。

“最近怎麼一年比一年更冷了?真是奇哉怪也。”

朱翊鈞很快就來到了暖閣。

這座暖閣的牆壁做了特殊處理,還有從外麵燃燒而來的暖氣。

每到冬天,朱翊鈞除了去向自家老娘李太後請安之外,其他時間是絕對不會離開暖閣一步的。

暖閣外麵的大堂上,幾名大臣已經在此等待。

首輔趙誌皋躬身道:

“陛下,各地兵馬都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北上中。”

“預計十一月就可陸續進入朝鮮,對倭寇發動反攻。”

朱翊鈞聞言,臉色頓時好了不少,點了點頭。

“這還差不多。”

“告訴邢階,這一次朕的最低要求是把所有倭人都趕出朝鮮。”

“如果他做不到的話,這個兵部尚書他也別當了!”

趙誌皋忙道:

“謹遵陛下旨意。”

朱翊鈞嗯了一聲,道:

“今天天氣太冷了,爾等辦公也不用太久,早點回家吧。”

朱翊鈞對內閣大學士們還是比較客氣的。

原本正常的大明皇帝處理政務,是上朝接觸文武百官商議國家大政,然後由內閣這邊出具體方略,司禮監進行審核批準,再發內閣由六部執行。

但現在朱翊鈞是直接跳過了朝會這一步,自行決定國家大政,直接命內閣交六部實行。

換言之,除了幾位內閣大學士以及司禮監大太監之外,其他朝廷之中的文武百官就全部被排除出了國家的權力中心。

這也是為何文武百官對朱翊鈞極為不滿的原因。

朱翊鈞剝奪了他們參與國家大政的權利!

其實所有人都很清楚,這是叛逆的朱翊鈞對文武百官的報複。

你們不是喜歡天天喊著立朱常洛,幹涉大明最核心的皇權繼承人位置嗎?

那朕就直接一步到位,把你們參與國政的權力給剝奪了!

朱翊鈞本以為通過這種方式就會讓文武百官們退讓。

但他或許忘記了,同樣的事情,他爺爺嘉靖也做過。

嘉靖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

文武百官妥協了嗎?

並沒有。

由於隆慶皇帝死得早(才執政六年),如今萬曆二十五年,距離嘉靖時代也就才過了三十一年。

許多當年在嘉靖時代年輕充滿誌氣,對嘉靖皇帝極為不滿的官員,如今都還在任職呢。

他們當年沒慣著嘉靖,如今又怎麼可能慣著朱翊鈞?

打發走了幾名內閣大學士,朱翊鈞習慣性地拿起奏折開始批閱。

還沒翻幾本,就在某本奏折的最後看到了這麼一句話。

“……臣以為,皇太子之事,乃大明國本也。”

“當早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請陛下三思。”

朱翊鈞勃然大怒,直接將這份奏折丟了出去,對著張鯨等司禮監大太監破口大罵。

“朕不是告訴過你們了嗎?”

“所有關於立太子的奏折一律留中,丟去禦膳房燒了,怎麼還有這種東西送到朕麵前來!”

張鯨等人也是汗流浹背,直接跪下來連連告罪。

“陛下,此人太狡猾了,他故意長篇累牘的說一些地方上的事情,在最後才提了兩句皇太子冊立之事。”

“奴婢也是一時不察,被他蒙騙了啊。”

朱翊鈞怒氣衝衝地開口。

“讓東廠和錦衣衛好好查一下這個混賬東西,讓他在詔獄裏好好反省反省!”

“好了,你們現在都給朕滾出去!”

很快,暖閣之中就隻剩下朱翊鈞一個人。

朱翊鈞表情逐漸變得猙獰起來,喃喃自語。

“你們都逼朕是吧?”

“你們都以為朕會屈服?”

“不,朕不會。”

“隻要你們還在逼朕,朕就永遠不上朝。”

“永遠不讓你們參與到國家大事之中,永遠!”

朱翊鈞怨毒的聲音,在暖閣中回蕩著。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唐初世界之中,坐在太子位置上的李世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這個朱翊鈞,怎麼說也是大明正牌的皇帝,從小經曆過最正統的皇家教育,怎麼都登基二十五年了還這麼不成熟呢?”

李世民是真的費解。

他自己,十八歲就開始追隨父親李淵打江山了。

二十八歲的時候,不但征服了全天下,而且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朱翊鈞呢?

登基十歲,萬曆二十五年就是三十五歲。

在李世民看來,三十五歲的朱翊鈞,甚至都沒有十八歲的自己成熟!

如果朱翊鈞是那種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那其實也沒啥。

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沒見識,又窮。

孩子長大了,隻能靠自己在社會上拚搏。

所有的人生經驗,都隻能在一次次吃虧之中慢慢累積。

可朱翊鈞不是啊。

朱翊鈞從小就被立為皇太子,沒有任何兄弟可以挑戰他的位置,沒有任何奪嫡之爭的狗血劇情。

有一心盯著他學習進度的母親。

有當世,乃至整個明朝最出色的大臣張居正來當他的老師。

這樣的人生,怎麼看都應該是一個明君模版才對。

他怎麼會變成這種樣子呢?

李淵看著費解的李世民,哈哈地笑了起來。

“世民啊,你想想朕的身世。”

“其實朕的童年,和朱翊鈞比起來的話,也算是有些相似的。”

李世民聞言,心中不由一動。

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跟隨北周開國太祖宇文泰一起並肩作戰,建立了關隴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

宇文泰論功行賞,將李虎冊封為唐國公,柱國大將軍,也就是“八柱國”之一。

李虎死後,他的兒子李昞同樣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和柱國大將軍的官職,依舊還是“八柱國”之一。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李淵長大成年之後,也會順利繼承唐國公的爵位和柱國大將軍的官職,穩居八柱國之位。

但意外偏偏就發生了。

李淵七歲的時候,老爹李昞死了!

這下子,事情就尷尬了。

一個七歲的孩子,怎麼可能像自家老爹、祖父一樣,參與到國政大事之中呢?

於是,七歲李淵雖然依舊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但柱國大將軍的官職自然是沒他什麼事了。

李世民想到這裏,也是不由好奇道:

“父皇,在祖父去世,您沒成年之前,咱們李家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吧?”

李淵聞言,頓時哈哈地笑了起來。

“何止是不好過?”

“朕和你說,官場上講究的就是一個人走茶涼。”

“朕繼承爵位七歲,成年二十歲,中間這十三年啊,黃花菜都涼了不知道多少遍嘍!”

“這朱翊鈞童年時代好歹還是個皇帝呢,朕呢?什麼都不是!”

“嗬嗬,若不是朕的外公獨孤信,還有那位姨丈……”

李淵說到這裏,搖了搖頭,心中滿是感慨。

那些年的李家,從一個北周的頂級豪門逐步墜落,變成二流,乃至三流家族。

作為李家名義上的家主,李淵卻因為沒有成年,隻能眼睜睜地看著。

這種童年的煎熬和壓力,比朱翊鈞大了何止一百倍?

李淵說到這,露出幾分自得。

“但朕,挺過來了!”

“朕不但挺過了那些年家族衰落帶來的各種磨難,還建立了大唐,還教出了你這樣的千古大帝!”

“朱翊鈞呢?隻不過是老師和母親嚴厲了一些,就叛逆成這種樣子。”

“三十五歲了,還幼稚地和朝臣鬥氣。”

“嗬嗬,難怪會上盤點視頻,確實是廢物一個。”

李世民聞言,也是大為讚同。

“父皇說得太對了,朱翊鈞其實也並非沒有才能。”

“但他的心性實在是太過脆弱,這終究讓他無法成為那種傳頌後世的明君。”

李淵搖了搖頭,嗤笑道:

“有才能的人,朕這輩子見過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但大部分人,最終也不過是個傷仲永的結局。”

“嗯,你哥哥建成,何嚐不是如此?”

李世民聞言,不由有些尷尬。

畢竟金幕都劇透玄武門事變了……

李世民幹咳一聲,趕忙道:

“請父皇放心,兒臣以後一定會好好照顧大哥和弟弟,還有侄兒們。”

李淵笑了笑,灑然道:

“你大哥和弟弟,注定是要幽禁一生,這是他們生在帝王家卻成為失敗者的宿命,朕也無可奈何。”

“但你如果真能好好對待他們的兒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李世民正色道:

“父皇放心吧,兒臣的心性您難道還不清楚?”

李淵聞言,沉默片刻,緩緩點頭。

“是啊,你比起朱翊鈞還有你大哥,不但才能遠超他們,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性!”

“世民啊,正是因為你的心性如此的強韌,你才能成為千古大帝。”

“甚至,就連朕這個父親,在心性上都不如你啊。”

聽著李淵的感慨和讚歎,李世民心中難免自得的同時,卻湧現出了另外一個想法。

“父皇這麼誇我,該不會隻是為了讓我將來登基之後,盡可能地對大哥、弟弟和侄子們好一點吧……”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萬曆二十五年十一月,大明各地集結而來的兵馬終於陸續進入遼東。】

【當月二十九日,朱翊鈞委任的明軍最高指揮官,禦倭經略、兵部尚書邢階抵達漢城,召開了軍事會議。】

邢階坐在最上首,左右兩邊分別是楊鎬和麻貴。

邢階緩緩開口。

“此次,陛下給我們的任務底線是把所有的倭人全部驅逐出朝鮮!”

“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地殺傷倭軍,揚大明國威!”

“對了,大明水師不日也即將北上,支援朝鮮水師在海上作戰。”

聽到邢階的話,楊鎬和麻貴在欣喜之餘,心中也不由多了幾分壓力。

皇帝陛下的性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要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那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將來的仕途絕對是到頭了!

【經過仔細的商議後,明軍決定兵分三路,南下作戰。】

【三路明軍兵馬總計四萬九千人,將一路掃蕩各路之地,最終在蔚山城會合。】

【奪取蔚山這個地理上至關重要的據點後,在南下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清掃半島南部的敵人,最後合圍釜山,徹底殲滅和驅逐所有倭寇!】

邢階安排完三路大軍的人選和任務之後,表情嚴肅地看著楊鎬和麻貴。

“兩位,本官需要坐鎮漢城,你們兩人就負責領兵吧。”

“具體作戰事宜,由你二人和眾將商議為準。”

“若有爭議,以八百裏加急速報本官裁決!”

楊鎬和麻貴對視一眼,齊聲應是。

【邢階的這個安排,充滿了大明文官慣用的製衡和穩妥。】

【但。他並不知道,也正是這個安排,給大明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埋下了一顆大雷。】

畫麵一轉,已經到了蔚山城。

此時的蔚山城,那座原先屬於朝鮮的城池已經被拆除了一大半。

在原先蔚山城的東南處,倭軍正在緊鑼密鼓地修建一座新城。

由於新城是十月份撤兵之後才修建的,至今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主體結構雖已基本搭建完畢,但還有大量細節的地方沒有完成。

【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曉。】

剛剛亮起來的天色下,一支三百人的明軍正在悄無聲息地前進著。

這支明軍的首領不是別人,正是李成梁的五兒子,曾經在上一次大明抗倭戰爭中大放異彩餓李如梅。

明軍的準備工作非常細致,每一匹戰馬都戴著口籠,就連戰馬的四蹄都用布包起來。

昨夜剛剛下了雪,早晨顯得異常寒冷。

又是剛剛天亮,大部分倭軍都還在被窩之中睡覺。

李如梅抬頭看了一眼已經近在咫尺的蔚山城外城。

這座外城和內城是相互分離的,屬於蔚山城外圍的一個軍事要塞。

根據大明的情報來看,倭國人把這裏稱為兵營城。

李如梅放眼望去,竟然沒有在城頭發現任何一個瞭望哨。

這位大明將軍忍不住一聲輕笑。

“這些倭人,是真夠麻痹大意的。”

不過這也正符合李如梅的心意。

他對著周圍的部下們點了點頭。

“進攻!”

李如梅一聲令下,三百明軍立刻衝了上去。

幾個明軍的勇士搭起人梯,迅速翻上了城牆。

隻不過一兩分鍾的時間,軍營城的城門就被打開了。

李如梅策馬進入軍營城中。

直到這個時候,這座城池裏的倭軍依舊還是沒有任何反應。

這讓李如梅都有些驚訝了。

“這些倭人,就這麼怕冷?”

李如梅環首四顧,發現在這座城池之中一共有三處不同的營地。

他隨意選擇了其中一處,就帶著麾下的三百明軍衝了過去。

直到明軍衝入這一處軍營之中,裏麵一些剛剛起床的倭軍士兵們才發現了明軍的到來。

他們驚慌失措地叫著,有些當場逃命,有些下意識地找地方躲避,還有一些則揮舞著兵器衝上來。

衝上來的這些倭軍士兵,幾乎是瞬間就被三百明軍騎兵給殺光了。

明軍在營地之中四處奔馳,見人就殺。

許多倭軍還在睡夢之中,就稀裏糊塗地被送去見了閻王。

隻不過短短幾分鍾,這一處營地就被屠戮一空。

李如梅立刻率領部下追趕著潰逃的倭軍,殺入隔壁的另外一處營地之中。

這第二處營地的倭軍將領,名叫阿曾沼元秀。

隔壁營地突然傳來的廝殺聲讓阿曾沼元秀提起警惕,正在緊張地召集兵馬。

然而他還沒把睡夢中的部下召集完畢,李如梅已經殺了過來!

阿曾沼元秀見勢不妙,一聲大吼。

“全部都跟我上,擋住他們,等待友軍的支援!”

說著,阿曾沼元秀第一個迎了上去。

李如梅一聲冷笑。

“就你?”

兩人策馬,錯身而過。

阿曾沼元秀身體顫抖了一下,當場落馬栽倒。

砰的一聲,他的首級脫離身軀,咕嚕嚕地滾了出去。

在阿曾沼元秀的身後,他那些剛剛組織起陣型的倭軍部下見狀瞬間傻眼。

兩秒鍾後,所有倭軍一哄而散,四處逃亡。

李如梅又殺了一通,並未戀戰,馬不停蹄地衝上了城中的第三處,也是最後一處營地。

他要用最快的時間,把這裏的所有倭軍都擊潰!

第三處倭軍營地中的將領,名叫冷泉元滿,年紀將近六十歲,兩鬢斑白,但看起來頗為那種年老武林高手的氣勢。

在得知其他兩路友軍已經潰敗之後,剛剛起床的冷泉元滿並沒有慌亂。

還穿著睡衣,已經來不及更換戰甲的他,立刻將兩把腰刀插在腰間,隨後又拎起一把長刀衝了出去。

正好就在此時,一馬當先的李如梅也衝入了冷泉元滿的營地。

雙方目光交集的一瞬間,冷泉元滿立刻拔出一把腰刀,用力對著李如梅投擲而去。

腰刀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瞬間就來到了李如梅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