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再佑的奮戰,極大的鼓舞了朝鮮將士們的士氣。
城頭上,無數朝鮮將士大聲呼喊。
“殺倭寇!”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猶如潮水般湧上,硬生生地將已經衝到城頭上的倭軍全部斬殺。
倭軍的屍體猶如雨點般從城牆落下,掉在地上,摔成一灘又一灘血肉。
郭再佑策馬狂飆,短短幾分鍾,又將另外一門火炮附近的倭軍全部殺得四散。
轟隆隆!
巨大的火光再度響起,又一門火炮四分五裂。
倭軍主將細川忠興忍不住大叫起來。
“快,攔住他,殺了他!”
“忍者何在!”
倭軍陣地中,幾名身著黑色勁裝之人,悄無聲息地跟隨著人流,抵達郭再佑麵前。
隨即暴起。
匕首在空中閃過寒芒,朝著郭再佑的腰間刺去。
郭再佑猛然回頭,嘴角帶笑。
“等你們很久了!”
長槍劃過天際。
血浪飛舞。
一名忍者在半空中被掃得開膛破肚,噗通一聲倒在地上。
第二名忍者身體驟然彎曲,猶如一灘黑泥蔓延而上,竟然出現在了郭再佑的馬上!
他伸手想要扼住郭再佑的咽喉。
郭再佑右手突然回轉,一肘用力敲在了這名忍者的鼻子上。
喀啦!
骨裂聲響起,忍者一聲慘叫,跌落馬下。
郭再佑放聲大笑,槍杆猛然回收,準確無誤地命中第三名忍者的咽喉。
這名忍者眼珠子都要凸出來了,帶著不敢置信的表情倒在地上。
第四名忍者被三名同僚瞬死的場景嚇得心驚膽戰,一聲大叫,消失在了潰兵之中。
咚、咚咚!
晉州城上,戰鼓雷鳴。
無數朝鮮軍蜂擁而出。
“殺倭寇!”
喊聲驚天動地。
倭軍震驚了。
他們橫掃了大半個朝鮮。
在許多地方,隻需要四五百倭軍,就能追得十倍的朝鮮軍倉皇逃竄。
但在晉州,一切都變了。
隻不過兩萬朝鮮軍,竟然敢主動出城,和三萬多倭軍決戰?
長穀川秀一大叫。
“八嘎,他們出來了就別想回去,都給我上,讓他們死啦死啦地!”
倭軍戰鼓同樣擂響。
然而,無濟於事!
朝鮮軍三軍奮發。
以郭再佑為先鋒,狂飆突擊。
哪裏有焦灼,哪裏就有郭再佑!
郭再佑長槍在手,馬刀長劍在側。
從東殺到西,從南殺到北。
無一合之敵!
郭再佑渾身浴血。
原本紅色的袍子,已經完全染成了血色。
他仰天怒吼。
“倭寇,休要欺我朝鮮無人!”
細川忠興和長穀川秀一所率領的同樣也是倭軍精銳,雖然被郭再佑殺得有些混亂,但兩人憑借著火銃手的武器優勢和倭軍頑強的戰鬥意誌,依舊死死支撐著戰線。
眼看戰場陷入僵持,郭再佑突然縱聲大喊。
“朝鮮好男兒何在?”
戰場兩側,兩支伏兵突然出現,加入戰場。
“朝鮮男兒在此,殺倭寇!”
這兩支伏兵突如其來,猶如兩把尖刀般狠狠地刺入倭軍側翼。
倭軍猝不及防,戰線頓時大亂。
整個戰場的形勢由此改變。
倭軍全線潰敗。
朝鮮軍一路追殺,將倭軍殺得人頭滾滾,屍橫遍野。
晉州城外,到處都是倭軍士兵的屍體。
【第一次晉州攻防戰,郭再佑猶如神兵天降,憑借自己的神勇和出其不意的伏兵,大破細川忠興和長穀川秀一所率領的倭軍主力。】
【陣斬倭軍數千人,迫使細川忠興和長穀川秀一不得不後撤五十裏,請求豐臣秀吉派遣其他軍隊支援。】
【郭再佑這一戰中的神勇讓倭人極其畏懼,稱之其為“天降紅衣將軍”。】
【除去郭再佑之外,還有鄭仁弘、孫仁甲、金沔等朝鮮民間義軍領袖奮起反抗,在慶尚道接連挫敗了毛利輝元所部的進攻,同樣極大地遲滯了倭軍快速占領整個朝鮮的企圖。】
“八嘎,一群廢物!”
大阪城中,豐臣秀吉氣得拍案而起,破口大罵。
“毛利、細川這些蠢材,竟然連區區一個朝鮮都拿不下來?”
“幾個農民小賊就能讓他們失敗!”
在倭國,農民就是最底層的消耗品。
沒有任何一個倭國貴族會把苦哈哈的農民當回事。
倭國的農民,從出生到死亡,都隻能做牛做馬。
不,對很多貴族來說,他們的戰馬比十個農民的性命都要有價值!
當豐臣秀吉聽到自己麾下兩支先鋒軍都被朝鮮農民領袖們擊退時,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豐臣秀吉冷冷道:
“繼續加派軍隊,告訴毛利和細川,再打不下來,就切腹向天皇盡忠吧!”
鏡頭中,倭軍卷土重來,再度包圍了晉州城。
這一次,倭軍帶來了更多的火銃和大炮。
轟隆!
晉州城的城牆終於不堪重負,倒塌了下去。
數以萬計的倭軍衝入了晉州城中。
“撤退,都撤退!”
郭再佑奮力迎戰,想要更多的遲滯倭軍進攻。
然而倭軍勝局已定,郭再佑逐漸被倭軍包圍。
關鍵時刻,郭再佑身旁幾名親衛衝了上去,拚死堵截倭軍。
“大人,快走!”
“大人,走啊,記得為我們複仇!”
郭再佑牙根都要咬碎,轉身拔馬就走。
晉州城,冒起了滾滾濃煙。
畫麵一轉,這座城池恢複了平靜。
街道上,宅子裏,房屋中。
到處都是屍體。
男、女、老、少。
鏡頭從一具具屍體上掃過。
有的人怒目圓睜,有的人痛楚無比,有的人一臉茫然,還有兩名孩子緊緊地被母親抱在一起,一動不動,任憑鮮血將他們的身體浸染……
【倭軍第二次進攻晉州城得手後,對晉州城展開了殘酷的報複。】
【僅僅這一座城池之中,被屠殺的朝鮮軍民數量就超過了六萬人。】
【整個朝鮮各地,僅僅三個月的時間裏,因為戰爭導致的饑荒、瘟疫、陣亡等因素而死亡的朝鮮軍民數量也超過了七十萬。】
看到這裏,曆朝曆代的皇帝們也不由動容。
【秦始皇嬴政:七十萬這個數字,對於華夏王朝而言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像朝鮮這般小國,可說是損失慘重啊。】
【漢高祖劉邦:嘿嘿,三個月就七十萬,打個一年不得死兩百八十萬人?】
【光武帝劉秀:朕征服朝鮮半島的時候,所有戶口編造在冊之人也不過才三百萬呢。】
【明太祖朱元璋:朕這個時代的朝鮮王國,估計也就五百萬人左右吧。若是一年死個兩百八十萬人,那兩年基本也就滅國了。】
金幕前曆朝曆代的觀眾看著皇帝們的討論,心中也都是沉甸甸的。
如果沒有金幕,別說是兩三百萬,就是兩三千萬,無非也就是一個數字罷了。
但金幕之中所呈現的一幕幕場景,那一條條被倭軍殺戮的鮮活性命,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這樣的人間慘劇,竟然不止一處,而是在朝鮮境內成千上萬處發生著。
如何不讓人憤怒!
扶蘇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兒臣一直奇怪,為何金幕作者似乎總對倭國有一種敵意和鄙夷。”
“現在兒臣算是明白了。”
“這種卑劣的國家和民族,就不配存活在世上!”
秦始皇嗯了一聲,淡然點頭。
“嗬嗬,之前金幕裏不是說了,後世都稱大秦為‘暴秦’。”
“但朕的大秦,是從來不屠城,不汙辱百姓的。”
大秦,以法家立國!
縱然還有皇帝位居法律之上,但也隻有皇帝這個特例。
商鞅處罰了當時還是太子的秦惠文王,也讓“秦法麵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
大秦的軍隊,就是一群無情的戰爭機器。
他們在戰場殺敵的時候,手不會有任何抖動。
但當他們勝利之後,同樣也不會做出任何殺戮、欺男霸女之事。
隻因,大秦有法!
扶蘇氣憤地開口。
“若是大秦都能算暴秦,那倭國這些軍隊的所作所為又算什麼?”
秦始皇搖了搖頭,淡淡道:
“華夏文明的擴張,當然也會殺人,但我們從來講的是有教而誅。”
“如倭人這種,肆意屠殺汙辱百姓的,才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常態。”
“扶蘇啊,你要知道,華夏文明之所以能長久的存續下來,就是因為我們的底線永遠都比別人更高。”
“大秦的底線,就是法!”
“秦可亡,法不能亡!”
扶蘇聞言,如振聾發聵。
這一刻,這位大秦皇太子深切地明白了一點。
為何大秦能一統天下。
法,乃底線。
這短短的四個字,卻是春秋、戰國時代其他成百上千諸侯加起來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大秦做到了。
所以,不是大秦的運氣好,什麼六代明君。
而是隻有守法的大秦,才能一統天下!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事實上,豐臣秀吉在出發前曾經發布命令,嚴令禁止倭軍屠城、汙辱和騷擾百姓。】
【然而,倭人這個民族的性格就是學習強者。】
【但倭人學習強者卻隻學習到了皮毛,他們隻會山寨的照搬大唐服飾,照樣修建大唐的宮殿和城池。】
【他們短淺的目光讓他們根本無法學習到華夏真正的精神內核。】
【不得不承認,豐臣秀吉的確是倭國曆史上傑出的人才。】
【但他竭盡全力,也僅僅是做到了類似戰國時代霸主的地位,並沒有辦法真正地控製手下的大名、諸侯。】
【這些大名諸侯在朝鮮肆意燒殺擄掠,違反豐臣秀吉的命令,但豐臣秀吉也無可奈何。】
【這樣的燒殺擄掠激起了朝鮮王國全體軍民的憤慨,一時間朝鮮半島上義軍遍布,到處都是起義軍的烽火。】
【這些起義軍限於武器裝備、戰鬥水平、兵員數量等各種原因,並不能對倭軍造成致命的打擊。】
【但他們卻成功的遲滯了倭軍占領朝鮮全境的速度,讓倭軍被迫在占領地派駐更多的兵力以維持占領。】
【這些朝鮮軍民用數以十萬計的性命,為自己的祖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鏡頭一轉,已經是大明皇宮之中。
朱翊鈞注視著麵前的李如鬆。
“你做得很好,總算是幫朕平定了哱拜這個亂匪!”
“但接下來的獻俘儀式你就不用參加了。”
“你明日就立刻前往遼東,負責遼東戰場的作戰!”
李如鬆恭敬領命,隨後回到了自家在京城的宅子。
鏡頭跟隨著李如鬆的腳步移動,隻見這座宅子之中雕梁畫棟,各種名貴器具。
巨石假山,小橋流水,無一不包。
大漢世界中,劉邦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好家夥,這個李如鬆家裏這麼有錢?他娘的,這好東西看起來比朕大漢皇宮裏還多!”
蕭何有些無奈,咳嗽一聲。
“陛下乃是聖人,自然不和天下臣民爭利。”
劉邦哼了一聲,不說話。
大宋世界之中,趙匡胤同樣也瞪大了眼睛。
“這李如鬆家裏是幹什麼的,怎麼感覺有點和珅家宅的意思了?”
作為大宋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當然不是沒有見過錢。
但即便是對趙匡胤來說,鏡頭裏露出來的這些宅子中的名貴器具,也多的有些過分了!
大宋的宰相們,一個兩個也都看直了眼睛。
上等的陶瓷,各種人參,名貴毛皮,甚至還有好幾匹汗血寶馬。
大宋宰相,論俸祿可是曆朝曆代宰相之首。
但這些宰相們也遠遠到不了李家大宅的這種地步。
趙普咳嗽一聲,道:
“之前的張居正也算是頗為豪富,但比起這李家,好像也差了一些。”
眾人連連點頭同意,心中都覺得頗為荒謬。
張居正可是大明首輔啊!
刻意貪腐自汙的情況下,宅子竟然還比不上這李如鬆家。
李如鬆,究竟是幹嘛的?
一時間,這位在金幕視頻中剛剛打贏了哱拜的大明名將,在金幕麵前許多觀眾心中形象又悄然發生了轉變。
宅子的後院,一名老者坐在池塘邊上,正在釣魚。
李如鬆走到老者身旁,畢恭畢敬行禮。
“爹,孩兒回來了。”
老者轉過頭來,露出一張蒼老而堅韌的臉龐。
【李成梁。】
李成梁平靜地注視著李如鬆,淡淡道:
“你在寧夏打的仗,老夫都聽說了,還算馬馬虎虎。”
李如鬆維持著畢恭畢敬的姿態,道:
“謝父親誇獎。”
“剛剛陛下召見孩兒,讓孩兒立刻出發前往遼東,負責朝鮮戰事。”
李成梁老臉明顯抖動了一下,表情中似乎帶著幾分憤怒和不甘,但很快釋然。
“嗬嗬,小皇帝終究是不放心老夫,要讓老夫老死在這充滿銅臭的宅子之中了嗎?”
李如鬆恭敬道:
“孩兒請父親指點。”
李成梁搖了搖頭,表情有些黯然。
“有什麼好指點的?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老夫的舊部這麼多,你隨便用兩三個,也足夠打贏倭寇了。”
“你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不要和老夫一樣,鎮守遼東邊疆數十年,擊退無數次韃靼和女真入侵,卻僅僅因為幾個言官,不得不讓自己的大好身軀在這座破宅子裏腐爛!”
說話時,李成梁終究還是不可避免地露出了幾分怨氣。
李如鬆安靜地聽著,沒有開口說話。
李成梁深吸一口氣,很快恢複了平靜,開口道:
“今天正好府裏有客,你和老夫一起見一見吧。”
說著,李成梁朝著不遠處的老管家招了招手。
片刻後,一道人影出現,畢恭畢敬地朝著兩人行禮。
“李大人,小李大人。”
李如鬆眉頭一揚,露出驚訝表情。
“努爾哈赤?”
來人正是建州女真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李成梁看了一眼努爾哈赤。
“你父、祖因老夫而死。聽說你打著什麼七大恨的旗號起兵,是想要來找老夫報仇?”
努爾哈赤表情不變,恭敬道:
“李大人誤會了,七大恨隻為鏟除那些害死我父祖的女真叛賊。”
“我父、祖乃是大明臣子,為大明盡忠,也得到了朝廷的嘉獎褒揚,努哈爾赤豈敢有怨言?”
李成梁哈哈一笑。
“原來不是不願向大明複仇,而是不敢啊。”
努爾哈赤沒有說話,隻是頭又低下幾分。
李成梁看著努爾哈赤這般模樣,似乎失去了繼續交談的興趣,懶洋洋地開口。
“這一次你帶來了多少禮物?”
努爾哈赤恭敬道:
“一百棵百年以上的老人參,各種名貴毛皮五十,還有兩隻海東青,遼東駿馬十匹,黃金百兩,白銀萬兩。”
李成梁嗯了一聲,表情淡然。
“有心了。你是打算接下來要一統建州女真?”
努爾哈赤點頭道:
“回李大人的話,他們那幾個部落自恃有朝廷撐腰,多次欺辱我愛新覺羅部。”
“我也是迫不得已,奮起反擊。”
李成梁哈哈大笑。
“努爾哈赤,你和朝廷說這些鬼話就算了,在老夫麵前還說這些,是把老夫當傻子了?”
努爾哈赤恭聲道:
“這是小人的心裏話。”
李成梁搖了搖頭,道:
“去吧。你們女真人內訌,老夫一個閑散之人也管不了。”
“但你切記,遼東是大明的遼東!你取勝之後,適可而止。”
“不然……”
努爾哈赤等了一會,見李成梁沒有說下去,這才道:
“小人明白。”
李成梁嗯了一聲,揮手道:
“下去吧。”
看著努爾哈赤離開的身影,李如鬆皺起眉頭。
“父親,這個努爾哈赤近年來在遼東崛起很快,應該早日除掉他的。”
“否則,他日恐怕會成為大明之患!”
李成梁哼了一聲。
“你以為老夫不明白?”
“這一次努爾哈赤前來,送給趙誌皋那群家夥的禮物,至少是送來咱們這邊的五倍!”
“別說老夫現在已經隻是一介散人,就算老夫還是鎮守遼東的大明大將軍,又能拿他怎麼樣?”
李成梁的話語中,又出現了那熟悉的憤怒和無奈。
【作為和戚繼光同一時代並且齊名的大將,李成梁是幸運的,他並沒有像戚繼光一樣被折磨到落魄死去。】
【他在遼東時手握軍政大權,遼東商業、軍事各項利潤都有其經手,輕而易舉地積攢了億萬家財。】
【李成梁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又大筆向朝廷中樞關鍵人物輸送利益,牢牢把持了遼東軍政大權三十年。】
【但李成梁又是不幸的,萬曆十九年,隨著申時行、許國、王錫爵等朝中靠山先後離開內閣,李成梁也隨之被禦史彈劾,被罷免所有官職,回到京師家中養老。】
【正是因為晚了這一年,李成梁既沒有趕上哱拜之亂,也沒有獲得參與朝鮮之役的資格。】
【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李如鬆前往朝鮮戰場建功立業。】
【對於一位名將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遺憾。】
禦書房中,司禮監大太監張鯨小心翼翼地開口。
“陛下,近來有許多奏折提起李成梁,說正是因為李成梁的離任才會導致倭寇有膽量侵犯朝鮮和大明東北。”
“隻要讓李成梁官複原職,倭寇自然退去,東北也可重新恢複安定。”
朱翊鈞聞言,不由發出一聲冷笑。
“李成梁?就他那個老東西,能有這麼大的作用?”
“吹得好像大明沒有李成梁就亡國一樣。”
“哼,朕是不可能再讓李成梁獲得任何功勞的,不然誰知道他將來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司馬懿?”
“就算李成梁當真如這些蠢貨所說一般那麼厲害,他也隻能老老實實地待在京城,待在錦衣衛和東廠的監視之下!”
訓斥了張鯨一通後,朱翊鈞冷淡道:
“好了,傳旨遼東,等李如鬆到任之後,即刻進軍朝鮮!”
【萬曆二十年十月,明軍主力調集完畢,由李如鬆指揮,正式進入朝鮮境內。】
【其中包括遼東鐵騎一萬;宣府、大同各選精騎八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四川副總兵劉鋌率川軍五千,作為後續部隊向朝鮮進發。】
【兩個月的時間裏,大明約有五萬左右的士兵和兩萬六千七百匹戰馬陸續進入朝鮮戰場。】
金幕中,很快呈現出一幕幕的戰鬥畫麵。
砰砰砰!
嗖嗖嗖!
密集的火銃聲和箭矢劃破空氣的聲音,遍布每一個人的耳膜。
“殺倭寇!”
大明士兵們呼喊著,揮舞著手中的刀劍,和倭軍激烈地交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