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 他們覺得郭鵬累了

董卓將凶殘剽悍和勇武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馬超則把自我為中心的情感特質發揮到了極致。

董卓懟懟地懟府主,一派放飛自我無所畏懼的樣子,而馬超則無視了自己的所有親眷,父母,兄弟,妻子,孩子,全家為他而死絕。

如果妻子和孩子的死是因為涼州叛軍的偷家而造成,那馬騰和他一票兄弟的死則完完全全和他脫不開關係。

明知父親和兄弟在曹操手裏做人質,依然不顧一切的決定反曹,使得父母兄弟滿門死絕。

當韓遂為此感到猶豫的時候,他居然,他連親生父親都放棄了,韓遂還有什麼好顧慮的?他他已經把韓遂看作了自己的父親,韓遂也應該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

曹操手裏的人質,就該放棄掉。

那個時代的涼州饒生存法則可見一斑。

殘酷,無情,悲哀。

雖然不知道馬超是否真的過這樣的話,但是毫無疑問,父親和兄弟們是因他而死,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後來馬超投靠張魯,張魯本來因為他的名望和身份而打算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馬超,結果手下提醒張魯,馬超為拳漠感情,不在意親眷,對親眷尚且如此,何況他人呢?

張魯立刻反應過來,不再談此事,對馬超也多了幾分戒備。

三國演義把馬超塑造成五虎上將這般的英雄人物,隻是因為馬超在生命的最後歲月裏無可奈何的投奔了劉備,在尊劉貶曹的大環境之下,才被塑造為了正麵人物。

但是事實上,同時代的張魯以及他的部下對馬超的行為也是頗為不齒,這大概是對馬超人品的最佳解讀了。

馬超是個什麼人,以劉備的識人之明,估計劉備也不是不清楚,所以馬超投靠劉備之後,一直也沒什麼太活躍的表現。

直到劉備出征夷陵之前,馬超病重,寫了一封遺書給劉備,將血脈親眷馬岱托付給了劉備,言辭之中體現出了濃重的悲涼和後悔。

或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在病榻之上回顧自己的一生時,馬超是真的後悔了。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最後的最後,馬超一定是後悔的。

可盡管如此,那又如何呢?

他家百餘人,死的就剩一兩個。

修羅場裏走出來的人關心自己勝過關心別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死掉的狀態之下,哪還有多餘的精力去關心別人呢?

董卓和馬超隻是那個時代的涼州人之中最為突出的兩個代表罷了,他們所代表的,是一個悲慘的時代。

馬超十四歲上了戰場,這和中東的那些少年兵又有什麼區別?

時光轉換,滄海桑田,沒有變化的還有很多。

而現在,郭某人要提前為這個時代的涼州畫上句號。

做郭某饒工具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享受和平。

郭某人發過誓,隻要他活著一,就要為和平奮鬥下去,絕對不要讓自己的轄地內再次發生動亂。

再怎麼勉強的和平也會比戰爭要好,忘卻了戰爭的人是幸福的。

讓這一切提前結束吧。

卑鄙如郭某人,也不願意看到十四歲的孩子被逼著拿著刀槍上戰場。

就算不能去讀書,至少,給我拿著農具去田裏耕地吧。

所以,馬超,就看你的了。

郭某人對馬超懷有深切的期望,涼州人民什麼時候脫離苦海,就是看馬超的發揮怎麼樣,馬超發揮得越好,涼州人民越早脫離苦海。

事實證明,馬超的發揮很不錯,和當年的董卓一樣,幾乎是超水平發揮,完美的順應了郭某人對他的無限期待。

他對閻行的欺辱和壓迫幾乎是全方位的,那種欺辱和壓迫……郭某人都看不下去。

當然了,馬超自己也是有恃無恐。

郭鵬派人來冊封馬騰的時候,所有涼州的割據軍閥們都被郭鵬打怕了,生怕郭鵬起大軍來攻,所以戰戰兢兢,一看郭鵬立了新皇帝,又遣使來冊封,這很明顯是要和解的訊號。

他們覺得郭鵬要做權臣了,要把所有精力放在政治方麵而不是軍事方麵了,他要退居二線了,不打仗了,於是選擇和大家和解。

和解需要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就是馬騰。

郭鵬選擇了累世豪門的馬騰作為自己的和解對象和涼州饒代表,與他們達成了和解,一改高壓的政策,進行了一定意義上的懷柔。

作為懷柔的象征,郭鵬把直麵涼州的三輔之地的駐軍削減了一半。

三輔各留五千兵,長安大營留兵一萬五千,削下來的三萬被郭鵬征調,在古函穀關以西一百四十裏處,修建了一座新關,命名為潼關。

古函穀關在西漢時期就逐漸被廢棄,新函穀關在古函穀關以東,靠近雒陽的位置,失去了秦朝時扼守唯一通道的地位,新函穀關隻能扼守兩條道路的其中一條。

郭鵬就曾經利用過新函穀關的缺陷,成功突破了函穀關防線進攻董卓在關西的防線,要不是袁紹偷家,郭鵬還真不知道以什麼理由回去。

於是郭鵬在進攻馬騰韓遂的同時,也在關中之地勘探地貌,尋找適合建立潼關的地方,想著把潼關建立起來,作為未來保衛雒陽的一道防線。

未來雒陽作為自己的帝都,雖然曆史底蘊足夠,但是雒陽之地的形勝不如長安,也不如未來的北京,可這個時代去北京定都純屬腦袋壞了,他可以選擇的地方隻有長安雒陽,鄴城在形勝上也不如長安和雒陽。

郭鵬放棄了長安,選擇雒陽,重要的原因就是雒陽距離青兗二州更近,距離自己的起家基本盤更近,更便於就近控製關東,發展關東。

雒陽以東有險要關卡數座,足夠防禦雒陽之用,這都是東漢帝國留下來的遺產,郭鵬隻要修繕就能使用。

而西邊,新函穀關已經不足以承擔這個重要的使命,所以郭鵬決定新建立一座險要關卡。

潼關。

選址的時候,郭鵬選在了古函穀關以西一百四十裏的位置,這裏與古函穀關之間的一百四十多裏的道路蜿蜒山間,深險如函,因此稱為函穀,函穀的東頭便是古函穀關,西頭,便是郭鵬選定的潼關地址。

設立潼關,派兵駐守,將潼關以東的土地作為雒陽的戰略緩衝,以此增強雒陽的安全範圍。

這三萬軍隊抽調走去修建關隘之後,更加確定了涼州軍閥們對郭鵬行為的認知。

他們認為郭鵬征戰十數年,已經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享受權力和榮華富貴,郭鵬不想打仗了,郭鵬很疲勞了,這個懟懟地的家夥已經沒有繼續奮戰下去的雄心壯誌了。

他們安全了。

於是他們紛紛大喜過望,又一起前來恭賀馬騰和馬超,慶祝他們撐到了最後,撐到了郭鵬累了,決定要休息了,於是他們一起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從此涼州無憂矣!

他們可以放鬆的做土皇帝,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