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

感謝“星遺物全家桶”“至尊元神”“愛吃白菜炒雞蛋的青祖”“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貧道:缺德道人 ”“貓味櫻桃汁 ”“元始天王”“予你同行2015”“熊山道的冷厲 ”“愛離11”“銀明君”“雲山深處”“鴻蒙メ天諭祖帝 ”“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陌如憶”“桃花源中禾上飛”的打賞。

祝諸位: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家人安康,大吉大利。

PS:“星遺物全家桶”大佬,目前隻有一張存稿,隨後發出。

您的禮物實在太厚重了,欠您的加更我慢慢補,成嗎?

————

【錦衣衛,設立於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前身是儀鸞司。】

【《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三年六月乙酉,置親軍都尉府及儀鸞司。初設拱衛司,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後改為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尋以拱衛司似前代衛尉寺,又改為都尉司。至是,乃定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設儀鸞司隸焉。】

【但其實儀鸞司早在朱元璋當吳王的時候就有了,洪武三年應該是調整隸屬關係。】

【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璋宣布改儀鸞司為錦衣衛,秩從三品。

為體現錦衣衛的特殊地位,洪武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又改錦衣衛指揮使司為正三品。】

【在廣泛認知中錦衣衛好像就是穿著飛魚服拿著繡春刀威風鼎鼎,但其實不然。】

【錦衣衛的職責很寬泛:吹拉彈唱當樂手、當動物飼養員養豹子大象、街道衛生管理員、皇家儀仗隊的大漢將軍、傳達詔書、守皇陵、科舉考場的監督工作、作戰、詔獄、緝拿、巡捕、查案、監察百官、刺探情報等等。】

【而這上麵的職責,前麵的除了儀仗隊可能會給你配甲、刀,後麵的基本屬於隱蔽戰線,你都刺探情報還穿飛魚服拿繡春刀?

這不是刺探情報,這是送死。】

【想穿飛魚服要麼老老實實升上去等皇帝賞賜,要麼就去做些禮儀性的接待工作也有。】

【當然這是明朝前期,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很多東西形同虛設,崇禎帝時期千戶守備、各王府侍衛等等都可以穿飛魚服了。】

【據不保真野史記載:青樓藝術工作者們都穿著飛魚服接客,主打製服誘惑。】

【我們印象中錦衣衛無所不能的印象來自於洪武帝、永樂帝以及嘉靖帝前期,這幾個時期的錦衣衛權利很大。】

【朱元璋將特務組織公開化,設立錦衣衛,並且大案要案不經過三法司會審,自設詔獄,可以直接定罪處置。

並且朱元璋是在很多大臣家裏都安插有錦衣衛,可能是不起眼的掃地仆役、做飯的廚師、趕車的車夫等等。

朱元璋對官員的不信任應該是曆朝曆代名利前茅的,官員在家裏吃飯,吃了什麼菜、賓客有何人、座位如何排列等等,都會被錦衣衛彙總到朱元璋案前。】

【而在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終於結束,老朱感覺到錦衣衛的勢力過大,於是下詔毀掉錦衣衛刑具,同時把詔獄中的犯人移交三法司(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會審。】

【當然僅僅是廢除了他們定罪的權利。】

【而這一權限又被朱棣恢複,當然在隨後的日子裏錦衣衛的權利時斷時續,完全取決於皇帝和臣子的博弈,比如酷愛修仙的嘉靖帝,在他勵精圖治的前期,錦衣衛的權利又壯大起來,不然你以為嘉靖是如何把文官拿捏的死死的?

當然嘉靖帝不僅僅是依靠錦衣衛,如果有機會講到他我們在詳細講解。】

————

大漢 長安

群臣看著劉徹思索的目光直打冷顫,剛才想廢丞相立內閣,好不容易才勸住了,畢竟對於陛下來說,丞相就是個尿壺,需要的時候用一下,不需要就換個新的。

可這錦衣衛是萬萬不能有啊,不僅家裏迎來送往都能知道,怕不是每日我和夫人行閨房之樂時都有人趴在門外聽聲吧?

稟帝曰:今日丞相三更入閨房,十息後丞相夫人發出嬌喘之聲,一盞茶後聲音停下,二人入睡。

不行,絕對不行,一點隱私都沒有!!!

豬豬陛下自言自語:“錦衣衛?不如朕也搞一個?”

“叫什麼名字好呢?”

“不如就叫繡衣使者?”

群臣都聽見了劉徹的自言自語,皆是傻了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你去勸一下陛下?

你怎麼不去?

我怕死。

廢話,我也怕。

一番眼神交流,眾人將眼神望向新上任的皇後衛子夫,想想不對,這皇後很明顯是陪襯,沒用!

又將眼神望向衛青、霍去病二人。

衛青埋下頭去,不與眾人對視。

霍去病讀懂了他們的眼神,對眾人眨了眨眼,表示自己懂了,眾人放下心來,還有救啊。

“姨夫,他們說你的這個名字取的非常好。”

啊?

不是啊?

你這小孩怎麼這樣啊?

霍去病用著無辜的眼神看向他們,難道你們不是這個意思啊?不好意思啊,誤會了。

對群臣吐了吐舌頭,以示歉意。

眾人卻以為霍去病是在嘲諷……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也在喃喃自語,隻是聲音小到連身旁的長孫皇後都聽不清,更別提群臣。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期待有一名英雄站出來勸諫陛下。

陽光從門外照進屋內,剛好照在魏征身上,猶如一道金光灑在身上,讓人感到神聖和莊嚴。

而魏征整個人籠罩在陽光裏,他就是光,散發著溫暖和希望,照亮了整個大唐。

出手……嘴吧,我們的英雄——魏征!

“陛下,臣有兩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李世民回過神來準備應答,魏征又接著說道。

李世民無語了……那你又何必問朕?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李世民擺了擺手。

“朕知,朕並沒有想搞一個錦衣衛。”

“朕不過是想其他事情而已。”

魏征行禮說道:“陛下無此心最好,望陛下時時保持理智。”

魏征小兒、老匹夫、直娘賊,想和朕魚死網破嗎?

“玄成此番諫言,於國有功,大功一件,朕要重賞。”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朕便再賜你一名美人,湊夠三人,願你兒孫滿堂,枝繁葉茂。”

哼,我不怕!我魏征哪怕就是第三條腿被夫人打斷,我也要和你魚死網破!

房玄齡悄悄湊上前去安慰道:“要不要去我家躲幾天?”

“哼,我堂堂大丈夫,怎會怕女人?”

“中書令且看我今日回家如何教育她,好好學著點。”

呸,呸,呸,我不信,我和你魏征怕老婆在大唐是出了名的!

你還教育她?

你怕不是回家給她跪下求饒吧?

————

【但錦衣衛權力過大,皇帝並不放心。

雖然錦衣衛把持朝政然後造反成功當上皇帝的幾率很小。

但是小並不代表沒有!

何況錦衣衛監督群臣,那誰監督錦衣衛呢?】

【有沒有肯定當不上皇帝又能監督錦衣衛的人呢?】

【還真有。】

【宦官太監!】

【並且完全依附於皇權,隻對皇帝負責。】

【此話隻保證明清兩朝,對此前朝代不負責。】

李世民……謝謝,朕不用你提醒,朕記得大唐有個太監殺了皇帝還善終了。

【朱棣於永樂十八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司禮監也開始獨立,走上權勢之路。】

【或許是因為鄭和等人的光芒太耀眼,朱棣靖難起兵麾下有很多宦官都立有戰功,更別提鄭和下西洋如此優秀。】

【導致朱棣產生了幸存者偏差,認為他手下的宦官都是如此模樣,也或許是缺乏安全感,東廠正式走向曆史舞台。】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

通常由司禮監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筆太監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

起初東廠隻負責偵緝、抓人,並沒有審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

但到了明朝中後期,東廠也有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

一、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聽審。

二、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

【對於那些地位較低的人員,東廠不經司法審判,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

而對於擔任高級官員或者有皇室貴族身份的人,東廠在得到皇帝的授權後也能夠對其執行逮捕、審訊。】

【但有一點黑色幽默的是:東廠內擺設大幅嶽飛畫像,提醒東廠緹騎辦案毋枉毋縱。堂前還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嶽飛要是知道能被氣活過來。】

【這相當於司馬懿擺副諸葛亮的畫像說我要向諸葛亮學習。

諸葛亮可能隻想活劈了司馬懿。】

————

北宋 朱仙鎮

嶽飛看著十二道金牌已經很頭大了,聽的天幕言語頭更大了……

雖然還不知道東廠到底幹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拿武侯和司馬懿一對比,我猜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東廠拜我?實在是太惡心人了……這誰想出來的主意?

————

【為防各地駐防將領專權,朱棣派宦官赴外地監軍,甚至委派宦官出任軍職統軍鎮守。出使外國也大多任用宦官。

著名的就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多次出使朝鮮的黃儼。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擔任軍職的宦官就很差,優秀的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狗兒,不僅靖難立有功勳,還多次隨朱棣遠征北元。

更有人人都熟知的鄭和。

但這畢竟是少數,萬裏挑一中的萬裏挑一。

我承認大多數宦官都是一些可憐人,但或許是身體零件的缺失導致大部分宦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變態。】

【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權無勢的弱者受到強者欺負,他隻會欺負更弱者。

而大多數曾經被欺負的弱者如果有了權勢,不僅會變本加厲對待曾經欺負自己的強者,更會屠龍者變成惡龍,變成曾經的強者繼續去欺負弱者。】

【世界也許很美好,但在光照不到的地方,世界無比黑暗。】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無言以對,太監監軍?出使外國?

大唐後世皇帝不會也幹過類似的事吧?

“你們說,明朝會不會有皇帝覺得東廠也需要人監督,又再搞一個類似的出來?”

一群人麵麵相覷,應該……大概……可能……好吧,確實有可能。

明朝確實挺神奇的,開國皇帝是個放牛娃、乞丐、和尚。

第二位皇帝都還沒等到改元就迫不及待削藩,結果被第三位皇帝八百人起兵就打敗了。

朱元璋和朱棣還是個情種,這方麵能和他們勉強相當的隻有故劍情深了。

對大臣極其不信任,先是錦衣衛,後是東廠,該不會有人突發奇想,搞了個北廠、南廠之類的吧?

額,不對,西對東,應該是西廠?

————

【大明朝可能喜歡對聯,力求對仗工整。

外有內閣,內有司禮監;

外有三法司,內有東廠、錦衣衛;

外有派往地方的總督、巡撫。

而內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鎮守太監、守備太監等等。】

【但眾所周知,三角形才是最穩定的結構。】

【錦衣衛監督群臣,東廠不僅監督群臣、百姓還要監督錦衣衛。

那東廠權力過大怎麼辦?

東廠又該誰來監督?】

【朱見深大喝一聲:出來吧,西廠。】

【但西廠存在時間並不久,成化十三年正月成立。

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五月撤銷。

但朱見深沒有安全感,總感覺會被文人欺騙,一個月後,成化十三年六月又複立西廠。

成化十八年,西廠也讓朱見深感覺不安全,西廠撤銷。】

【但是吧,朱見深的孫子朱厚照登基,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正德元年,西廠複開,由太監穀大用領導。

但好笑的是,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劉瑾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作,而是爭權奪利,互相拆台。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內行廠,由本人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兩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

一時間,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四大特務機構平存,緹騎四出,天下騷動。】

【正德五年,劉瑾倒台,朱厚照下令撤銷西廠和內行廠,僅剩錦衣衛和東廠。】

————

大唐,眾人傻了眼……還真有啊……不得不說明朝皇帝的想法真的很獨特啊。

東廠需要西廠監督,那西廠怎麼辦?

內行廠監督唄…………

你們這是玩上癮了?

大漢,劉徹也是滿眼不讚同,一個兩個就夠了,你們居然足足搞出四個……怕是整天忙於內鬥。

————

【有毛病嗎?沒毛病啊!】

【錦衣衛和群臣鬥,東廠和錦衣衛鬥,西廠又和東廠鬥,內行廠又和他們鬥,皇權還不穩穩當當的?】

【穩不穩當不好說,但鬥確實是鬥,比這鬥的都還凶。】

【文官和武將鬥,太監和文官鬥,不僅如此,文官內部還分為東林黨、浙黨、齊黨、楚黨自己也在鬥。】

【好家夥,怪不得西遊記是明朝的書,原來明朝本身就是個鬥戰神佛啊。】

————

大明 北京

像個老農一般坐在台階觀看天幕的崇禎皇帝自嘲的笑了笑。

是啊,今天你參我一本,明天我還你兩本。

讓他們商議國家大事,半天說不出一條正經建議。

若是讓他們互相檢舉揭發,他們能從天明講到天黑不帶重樣的。

北京城的文官是解決了,地方上的怎麼辦?

朕還可以信任誰?

盧象升?秦良玉?

是極,是極,調他們二人去南直隸將貪官汙吏殺一波,讓他們總攬軍政大權,救濟百姓,籌措糧餉,征募勇士。

————

大漢 長安

劉邦有些傻眼了。

皇帝確實要會識人、會用人,也要懂得製衡,可明朝如此製衡的屬實不多見。

朕佩服的五體投地。

————

大秦 鹹陽

秦始皇眼睛一眯。

重用宦官可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何況還給了如此大的權利。

朕年少時差點被一個假宦官殺掉。

成年了,朕最信任的宦官又將朕的大秦弄得支離破碎,二世而亡。

不過還好,這兩人現在灰都不剩了。

朕記得後輩說千萬不要看南明史,不然會氣瘋的,該不會這群人馬上都要亡國了還在內鬥吧?

————

【朱棣還做了一件不僅對明朝,甚至是對整個華夏都影響深遠的事情——遷都北京。】

【也就是常說的天子守國門。】

【遷都其實朱元璋也想過,並且還派太子朱標各地考察。】

【為什麼一定要遷都呢?

一:風水問題。

南京不吉利,是真的不吉利啊,雖然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都是些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並未實現天下統一,而且還都是短命王朝,統治時間隻是幾十年而已。

確實很短命,比如某光頭校長。】

————

PS:這裏刪除了一整段,至於刪除的是什麼,知道的朋友應該知道,先這樣發出來,我看後續怎麼寫才能過吧。

————

近代

新華夏,原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清朝又改為粥廠的一個地方。

羅盤將軍手拿羅盤,掐指算了半天,時不時還將特別申請來的周易一書打開看看。

有些不自信的對身邊人說道:“我剛才算出來,半年之內,我們這裏要開一場盛大的聚會……”

“特別盛大的那種,不僅有肉有酒,還要放煙花……”

“你們說,我是不是算錯了啊?”

羅盤將軍的話語惹來眾人嘲笑,你要是算的真那麼靈,還能和我們一起被抓進來?

還開聚會?你發燒了?

朝鮮那邊打的如火如荼,還能專門撥錢給我們開聚會?

閉上眼睛睡覺吧,夢裏什麼都有。

————

【二:有記載說是朱元璋對南京城內布局不滿意。

這個記載可信可不信,並不重要。】

【三:最重要的是南京僻居東南地區,不利於掌控全國的形勢,並且南北分離已經太久太久了。

久到北方漢人罵南方漢人是一群鼠輩,就知道逃跑。

南方漢人罵北方漢人是蠻夷,不知教化。

同是漢人,但大家互相都不認可。

其次南方富裕、教育資源集中,明朝初次科舉考試中舉的人中南方人占據了將近百分之九十八。

北方土地由於之前曆朝曆代大多定都北方,大肆開發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反而是南方從三國、晉朝南遷一直到南宋曆經幾百上千年的開發,此時北方耕種收益完全比不上南方,更不用提從宋朝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南方占據了巨大先發優勢。

從唐末至明朝建立,北方大地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各方征戰之下,十室九空。】

【朱元璋最開始選的是汴梁,可汴梁殘破。放棄。

又選了自己家鄉鳳陽,如果了解鳳陽花鼓戲的就知道鳳陽在很久以前是真的很窮,種地的收益還不如外出乞討。

而且鳳陽和南京相比,漕運、陸運都不發達,並且鳳陽幾乎無險可守。

朱元璋倒是遷了一群富戶大族過去,希望他們能夠帶動鳳陽的發展,但我們都知道,指望這群人還不如指望神仙現實。

鳳陽本來土地就不多,明初災害連又綿不斷,富人去鳳陽無形之間拉高了物價,富人的生活成本急劇升高,富人都過得不好,窮人隻會更慘。】

【朱棣遷都也有這些原因,並且南京身處江南文人大本營,朱棣本身和他們就不對付,遷都曾經是自己藩地的北平也是理所應當。】

【永樂元年,北元入侵在遼東大肆搶掠然後揚長而去,當地指揮使沈永既沒有擋住也沒有及時彙報,將他斬首之後朱棣又詢問朝堂群臣誰該為此事負責?

臣子望著朱棣,朱棣望著臣子,好家夥,原來這件事要朱棣負責。

畢竟原來負責在此地防守的二位藩王是燕王和寧王,朱棣在南京當皇帝,朱權不僅手下人被自己帶走了,本人更是被朱棣遷到內陸地區。

那怎麼辦呢?

朕負責就朕負責,朕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隨後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北平是皇帝“的龍興之地”,應當效仿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

朱棣隨即以北平為北平府,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同時開始遷發人民以充實北平;被強令遷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樂四年,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平皇宮和城垣。

永樂七年,朱棣以北平為基地進行北征,同時開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證明了朱棣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

永樂八年,開會通河,打通南北漕運。

永樂十四年,召集群臣,正式商議遷都北平的事宜。提出反對意見的臣子或革職或嚴懲,從此無人再敢反對遷都。

永樂十五年,以南京紫禁城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動工。

永永樂十八年,北平皇宮和北平城建成。朱棣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平順天府為京師,但在南京仍設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以南京為留都。】

【但文臣怎麼會讓朱棣好過呢?】

【永樂十九年初夏,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盡皆焚毀。

朝野議論紛紛。禮部主事蕭儀認為,遷都後諸事不便,且棄絕皇脈與孝陵,有違天意。被朱棣直接處死。】

【為什麼明明是天雷的原因,拾柒還說和文臣有關呢?】

【因為避雷針,雖然叫避雷針,但我們都知道他是引雷的。】

【雖然現代避雷針發明於近代,但華夏古代早有類似的:

唐代《炙轂子》一書在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朝時柏梁台遭到火災,一位巫師建議,將一塊魚尾形狀的銅瓦放在層頂上,就可以防止雷電所引起的天火。

並且在《後漢書》也有記載:未央宮和柏梁台遭雷電襲擊發生火災不久,有一位名叫勇之的方士向漢武帝建議,在宮殿的屋脊上安裝“鴟魚”來防止災難。

宋代彭乘的《墨客揮犀》也同樣有記載:在唐朝及唐朝以前,古人對避雷早有認知,並且用了類似於現代避雷針的運作方式。】

【所以你猜文人們有沒有搞一手呢?】

【畢竟明朝的文臣,除了極少數之外,懂得都懂。】

大明,洪武、永樂兩朝的文人已經躺平了,後輩說什麼都不重要了。

反正不管是什麼事,都有我們文人一份,算了,咬破手指用內衣寫封遺書吧。

————

大秦 鹹陽

嬴政很疑惑,儒家到底是怎麼發展壯大成那個樣子的?

又是怎麼變成那個樣子的?

孔子複生怕都認不出來這是儒家了吧?

他們怎麼什麼都敢幹啊?

叔孫通看著始皇神情連忙就要上前解釋,我們和他們不一樣啊,隔了千年之久,作為老祖宗,我們決定開除他們的儒籍。

再不開除,儒家在大秦莫說是出頭之日,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都還兩說。

“閉嘴。”嬴政伸手一指。

“朕知道你們和他們不一樣,你也別發誓,好好做你的事,朕看在眼裏的。”

叔孫通尷尬一笑,行了個禮又接著抄錄天幕言語。

壞了,陛下不吃這套了,向儒家先賢發誓看來行不通了,要不下次向大秦諸位先王發誓?

————

【朱棣死後,大胖因為曾經長期在南京監國的原因,有還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宮殿。

隨即將北平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於事實上廢除了北平作為京師的地位。

但不知道該說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大胖不滿一年就死了。

朱瞻基繼位,暫緩遷都。

等到朱祁鎮繼位,徹底確定北平為明朝京師,稱北京,不再稱行在。】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北平附近已有約500年不在漢族朝廷中央政權控製之下。

而靖康之變後,整個華北地區也已經有近250年由異族統治。朱棣遷都後,北平及其周邊成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域,漢族政權對華北的控製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同時有一個比較幽默的事情。

在宋朝的時候,宋金遼都自認是華夏正統,也自認是漢人。

宋朝南遷之後,遼認為自己是漢人,金也認為自己是漢人,那宋朝呢?

你們都南遷了,中原漢家故地都不要了,好意思叫漢人嗎?

你們就叫南人吧。】

【遼國自稱中國,是大唐的繼承者,皇室是炎黃子孫。

內蒙古赤峰出土的《大契丹國夫人蕭氏墓誌》記載稱:蕭氏之夫,在遼聖宗時曾任上京留守的耶律汙斡,“其先出自虞舜”。

遼寧阜新出土的《永清公主墓誌》記載稱:“國家係軒轅皇帝之後”。

國家即皇帝的代稱,同樣的還有縣官、聖人、天家等等都是不同朝代皇帝的代稱。

皇帝即是黃帝,應該是古代二字通用的原因。】

【並且遼國皇室契丹姓為耶律,漢姓為劉。

據說是遼太祖仰慕劉邦,自稱是劉邦後裔。

遼國另一個大姓蕭姓,據說也是遼太祖仰慕劉邦的原因。

稱蕭何是漢高祖的重臣,自己都是劉邦後裔了,怎麼能沒有姓蕭的輔佐呢?

遂為他們賜漢姓為——蕭。】

————

大漢 長安

朕是該高興呢?還是該不高興呢?

上次評論區一堆認朕做祖宗的也就算了,有個匈奴非說是娶了大漢公主隨母姓是朕後裔,朕也勉強可以承認……

但怎麼又鑽出來一個啊?

朕這麼受歡迎?

劉邦不自信的摸了摸自己的臉,天幕應該是按照在後世人中的印象取的昵稱,朕都老無賴了,居然這麼多認我當祖宗的?

“蕭何,你怎麼看?”

“有人認你當祖宗,作何感想?”

“臣沒有感想。”蕭何躬身行禮之後又抬頭望天。

“素王,你說這公鳥若是陰陽兩虛能治嗎?”

“年齡小好治,年齡大怕是沒救了。”韓信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張良有些疑惑:“哎呀呀,這可怎麼辦啊?”

蕭何點頭:“是啊,公鳥今晚可怎麼辦啊?”

劉邦氣的牙癢癢,你們居然暗諷……不對……明著嘲諷朕!!!

你們以為朕沒脾氣嗎?

三人表示我們根本不怕。

我張良剛剛才為皇後解決了換儲問題!

我蕭何身負皇後交托的重大使命還沒完成!

我韓信是皇後親口為新任太子定下的老師!

你敢動我們三個嗎?

以前或許敢,至於現在嘛?你今晚能搞定皇後再說吧。

嘖嘖嘖,可憐的男人啊,幾十歲了……也不知道還行不行……

————

【金國也自稱中國,一建國便詔告天下,取代遼朝正統地位,詔書言:遼政不綱,人神共棄,故而率大軍以行討伐,是為中外一統。

海陵王謂“天下一家,然後可以為正統”;

金世宗則更加直白:“我國家絀遼、宋主,據天下之正”。

明確宣稱金朝才是華夏正統的繼承者。】

【宋、遼、金三國都不算大一統帝國,但誰又應該是華夏正統呢?

元朝表示都別爭了,你們三個都是,隻不過都是割據政權。

由此發生了華夏史上最奇特的一幕:《宋史》、《遼史》、《金史》並列。】

【不僅僅隻有宋金遼三國在爭華夏正統地位。

西夏李元昊建國後,不僅自認華夏一脈,而且欲與遼宋三分天下,“自稱西朝,謂契丹為北朝,宋為南朝。”認為遼宋夏當共奉“中國”之號。

同一時期,由回鶻人建立的、地處今日新疆及中亞地區的喀喇汗王朝不僅稱宋、遼為“中國”,而且其君主自稱桃花石汗(“中國”之汗)。

在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語大詞典》中,“秦”即指中國。

故它以“上秦”“中秦”“下秦”分指宋、契丹以及喀喇汗王朝轄域內喀什噶爾等地。】

【當然還有吐蕃、大理。】

【而為什麼都在爭華夏正統地位?】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

【因為: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

大明 北京

朱棣疑惑的扣了扣自己耳朵,有些不自信的問到。

“老二,今天這期是講大唐嗎?”

“爹,不是啊,是講您啊。”朱高煦也是有些傻眼……這後輩真能鬼扯啊……

“直娘賊,混蛋拾柒!”

“朕讓你別講朕的時候,你講朕的野史謠言講的飛起,笑容無比淫蕩!!”

“好不容易講到朕的豐功偉績,你那麼嚴肅的誇李世民幹嗎?”

“你以後講他時候再誇他不行嗎?”

“他李家老二比朕好到哪裏去了嗎?”

“朕弄死你!”

說著就要拿刀砍向天幕那張一臉肅穆的臉龐,朱高煦連忙擋住。

“爹,別衝動啊,罵後輩沒事。”

“你要是拿刀砍天幕,萬一天幕以為你是砍它,一雷把你劈了怎麼辦?”

“那群文人還不得往死裏寫您啊。”

朱棣放下刀,卻還難解心頭惡氣。

“老二,你去太廟再給你爺爺說聲!”

“弄不死這混蛋也要在夢裏嚇死他!”

“咱就不信了,天幕都能出現,幽冥之地能沒有嗎?”

“讓你爺爺找上始皇他們,帶著秦朝和我大明的大軍,去夢裏好好收拾他一頓。”

“順便看看你大哥是不是死在太廟了,怎麼這麼久還沒回來?”

朱高熾沒死,還在說話呢。

“香!”

“真香!”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放任自己的情緒自由流淌,哎呀,後輩太誇大其詞了嘛,朕和大唐哪有這麼優秀?朕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行啊。

看著李世民不顧形象的放聲大笑,魏征忍不住向前一步。

“玄成,停下!”

“你不要逼朕在最開心的時候說讓你不開心的話。”

“你敢說,朕馬上把三個美人送到你家裏,並且告訴你夫人是你向朕求得賞賜。”

“朕和你的戰爭到此為止,你別提那兩個字,朕也收回賞賜你美人的決定,如何?”

魏征表示:哼,老天爺安排的最大。

伸出雙手開始數了起來,不勸諫,勸諫…………勸諫。

好啊,老天爺說要勸諫!不過重新再數一次,免得誤會了老天爺的意思。

勸諫,不勸諫……不勸諫。

嗯,老天爺說了這次不能勸諫,我可不是怕老婆,我是給老天爺麵子。

————

【隨著朱棣遷都北京,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北移,雖然仍然依賴運河從南方運輸糧食。

但隨著朱棣移民等等政策的實行,客觀意義上解決了一部分南北分裂多年的問題。

並同時解決了藩王和守邊問題。

朱棣也削藩,但不同於朱允炆的粗暴政策。

朱棣表示:權你們不用想了,但錢和土地可大大的有,你們享福就成。

朱元璋用藩王守邊,朱棣則是皇帝親自守邊。】

【但是吧,拖垮整個明朝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原因是財政。

藩王宗室不交稅、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有一定的土地額度不用交稅(是一定額度,理論上官職越高,不用交稅的土地額度越多)等等之類。】

【那誰交稅呢?百姓?】

【並且朱元璋後期是有考慮到宗室俸祿過高,對宗室俸祿進行了一波削減。

但他可能沒考慮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宗室雖然支脈代降,但降到奉國中尉就不降了,奉國中尉的兒子仍然是奉國中尉,還是要發俸祿的。

又由於朱棣的贍養政策以及隨後的曆代皇帝對兄弟的賞賜,又因為政策規定宗室不能做官和經商、也不能到處亂跑等等原因,隻能沒事生孩子玩,養豬政策導致朱姓宗室越來越多。

當然在嘉靖朝因為宗室數量過於龐大,發布了《宗藩條例》中允許已經失去分封資格或者放棄分封資格的宗室可以務農也可以經商,隻要不是和政治相關的領域,都可以涉足。

這個政策不能說沒用,但基本聊勝於無。

因為本來失去分封資格的基本都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等,沒錢也沒權,怎麼去經商?

種地也要有地可種,自己買不起地,怎麼辦呢?去給地主種地?

可最大的地主就是藩王,以前是什麼事都不用做等著藩王發俸祿,現在成了種地換口吃的,換成你,你是願意去種地還是願意躺著等發俸祿?

因此明朝中後期就發生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藩王是一個比一個有錢,但經常最低等的奉國中尉等朱姓宗室經常被拖欠俸祿,有的甚至生活還不如普通百姓。

明朝末年,這些最低等的宗室一想:你說我們是一家人,結果你不管我死活,俸祿一拖再拖,都拖了五年了,大哥。

我要開門迎闖王,我要跟著李自成造反,我要有一口吃。】

【和清朝也算得上是爛兄爛弟了。】

【明朝是宗室跟著造反,清朝是滿洲正藍旗要反清複明。】

————

大明 北京

“老和尚,別念你那破經了。”朱棣有點生氣的說道。

“宗室怎麼辦?”

“像建文帝一般的事我做不出來,可真全養成豬了,大明朝也被拖垮了。”

“周天子怎麼做,陛下就怎麼做。”老和尚老神在在。

許是猜到朱棣還要繼續問,便一口氣說道:“兩周八百年,周平王東遷之前也有兩百七十多年,已經比很多朝代要長了。”

“至於更久遠的事情,佛祖管不到,您也管不到。”

“若是朕死了以後他們就造反怎麼辦?”朱棣還是感覺不行。

“陛下覺得太祖當初究竟有沒有想到您能造反呢?”

“陛下不是已經準備封漢王去華夏之外了嗎?”

“怎麼現在又猶豫了?”

“是怕造反成功的不是漢王?而是您的那些兄弟?怕您血脈斷絕?”

“陛下,什麼都想要的結果隻能是什麼都得不到。”

“既要讓藩王不拖垮財政,又想要他們永遠不造反,還想要皇位永遠在您一脈手上,天下哪有這般好事?”

“何況分封藩王於海外,還能讓一些討厭的人留下錢財土地隨藩王出海而出,這些錢財能夠做多少事?這些土地又能夠贍養多少百姓?”

“於國於民皆是有利,便是真到了後輩說的天下沒有皇帝的時候,漢家後人仍然會記得您今日所做的一切。”

“陛下自行考慮吧。”

————

大秦 鹹陽

南北分裂?這不和朕剛滅六國的時候一樣嗎?

幸好天幕出現的早,朕還有時間,若是出現在朕最後一次東巡的時候怕是悔之晚矣。

————

幽冥之地

朱高熾和麵用的是自己的淚水,不是黃泉水用不起,而是因為爺爺看著太廟裏大吃大喝的另一個自己,手拿擀麵杖在身後好好的疼愛自己。

早知道在燒餅鋪是過的這樣日子,還不如去由校的木匠鋪幫他,起碼不用挨打。

“還哭,快點和麵。”

“耽誤了咱答應政哥的交付時間,咱送你去減肥營!”

朱高熾手上動作越來越快……不要啊,上次就被送去那群短頭發弄的減肥營。

一口價,一百晶幣三天,謝絕還價。

結果呢?天天吃彼岸花喝黃泉水,從早跑到晚,一刻都沒有停息。

還說什麼反正現在也死不了,幹脆加大力度測試一下人體極限……都死不了咯,你們測個鬼啊?

額……我就是鬼……關鍵你們收費這麼貴,我一斤都沒有瘦……你們居然給我解釋可能是因為人死前什麼樣,死後就什麼樣,不能變化?

那見鬼的秦始皇他們怎麼就能變年輕?

回到家,皇爺爺還說我沒有用心減肥,一百晶幣從我工資裏麵扣,我哪裏有工資?

……不對,是大明朝就沒人有工資……待遇最好的就是武將,燒餅管夠,皇爺爺若是開心還舍得買點肉買點酒給他們。

我呢?一頓隻有一個燒餅,一天才三個。

皇爺爺說既然沒工資扣,那就把每天的三個燒餅扣了,什麼時候扣夠一百晶幣什麼時候準我吃飯。

見鬼的一晶幣就可以買一百套燒餅,扣到幾百年後都扣不完啊!!!

垃圾減肥營,還我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