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謠言又見謠言

感謝“苫小牧的北港火山”“元始天王”“唯戀相思(> < ”“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鴻蒙乂天諭祖帝”“虛無444”“予你同行2015”“至尊元神”“(孤舟蓑笠翁)”“銀明君”“熊山道的冷厲”“楓葉卡西尼”“愛離11”“東北的金大爺”“桑呐”“蘇蘇小月”“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的打賞。

祝諸位:餘生事事無心緒,直向清涼度歲年。

————

【明朝曆史區的小說作者、up主一定很感謝朱棣和江南文人。】

【朱棣身上的野史、謠言實在是太多了。】

【拾柒就很感謝他們,來年清明我一定給他們燒幾千億下去。】

朱棣:謝謝,不用,趕快結束朕的故事,去找下一個受害者。

【在講朱棣登基之前,來講一講關於朱棣進入南京城以及隨後清洗建文舊臣中那些真假難辨的故事。】

————

大秦 鹹陽

始皇一杯美酒下肚,爽,太爽了。

朕本以為朕身上那些野史已經已經很離譜了,但沒想到居然有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朱棣居然從生母、打仗、靖難、進城、清洗、登基等等全都有。

不僅有而且很多。

朕心理平衡多了,在野史謠言方麵朱棣比朕強多了,朕自愧不如。

“叔孫通,天幕結束之後安排人手將朱棣的故事多謄抄幾卷。”

“全放到朕的皇陵裏麵去。”

“朕要給後人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叔孫通點頭稱是,心裏卻又苦惱了起來,墨家在造紙、法家在修改法律、連方士都在研究火藥。

結果我們儒家除了去教士兵識字的,剩下的全在這裏抄錄天幕言語……

我儒家何時何日才有出頭之日啊!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難以置信。

“老四,你到底被文人編排了多少?”

“怎麼事事都有謠言、野史?”

“入你娘,都是你自己改史鬧得!”

“你要氣死咱!”

馬皇後又是輕輕拍了下朱元璋的手掌。

“不怪老四,即便老四不改,他們就會對老四感恩戴德嗎?”

“我也算是看出來了,能被文人罵的不一定就是壞皇帝,但若是能被文人眾口鑠金稱讚的,一定不是好皇帝!”

————

【第一點,朱棣進城。】

【《明史.楊榮傳》《明通鑒》《明鑒綱目》記載:朱棣自金川門入城就迫不及待想要去皇宮登基稱帝,結果楊榮半路殺出,也沒有隨軍衛士和朱棣親衛阻攔他,他走到朱棣馬前攔住朱棣問道:““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駕謁陵。自是遂受知。】

【朱棣瞬間恍然大悟,把楊榮當做大佬一樣對待。】

【真的很像某些穿越小說的寫法,王霸之氣一露,皇帝納頭就拜。】

【太不靠譜了,朱棣從起兵開始不論別人信不信,無論對外還是對內,都一再強調自己是來靖難,不是來造反當皇帝的。】

【即便是在南京城唾手可得,朱允炆派人二次和談的時候,他仍然繼續強調自己是奉天靖難,清除奸臣的,之後就乖乖返回北平,給建文帝繼續當臣子。】

【沒道理這時候突然變得如此降智,何況當時南京皇宮是城內最高的建築,一眼就能看到燃著熊熊大火,你說朱棣是去趕著救火都比他迫不及待想要進宮當皇帝靠譜的多。】

【而且以上提到的三本書皆成書於清朝,在更早期的史料中是沒有記載這件事的。】

【合理懷疑可能是文人意淫,幻想著在風雲變幻的時代靠著自己聰明才智可以成為一個弄潮兒。】

【事實上朱棣進城之後安排了救火工作,搜捕奸臣,隨後就率領部分部隊退到龍潭,待了三天。】

【朱棣在這裏待三天幹嗎?】

【廢話,等宗室大臣來勸進啊!】

【等著三請三辭啊!】

【《禮記·禮器》說“三辭三讓而至。”】

【天王老子來了,登基也得按這套流程走。】

【你就看看司馬家都當街弑君了,登基時候也要走這套流程。】

【再看看劉邦、劉秀、朱元璋,他們得國之正,都要走一遍這套流程。】

【即便再急不可耐,你哪怕一炷香的時間就把三請三辭過程走完,那也得走。】

————

大漢 長安

劉邦傷心來的快也去得快,左手按摩著自己的腰,右手又抓住酒杯一飲而盡。

“嘿嘿,得國之正。”

“兩個都是老劉家。”

“快哉,快哉,不枉此生。”

正準備拿起酒壇倒酒,感覺好像碰到了誰的手,扭頭一望,咦,皇後。

劉邦摸著腰子位置,聲音有些顫栗的問道:“皇後怎麼不回宮去?”

“朕是真的不行了,來不起了。”

“改日吧。”

呂雉俏臉微紅,迷離泛濫的桃花眼中帶著一絲溫柔。

“陛下說笑了,臣妾隻是想為陛下倒酒,服侍陛下而已。”

“等晚上,臣妾好好伺候陛下。”

劉邦扶著腰隻感覺渾身都在疼,朕的腰,朕的腎,你們可一定挺住啊!

————

【其次則是待在此地繼續安排戰爭事宜,雖然朱棣已經入主南京城,但建文帝在假裝和談時候就借著遣散奸臣的名義安排了齊泰、黃子澄以及他們的親戚學生包括方孝孺的親戚學生等人趕緊去周邊募兵。】

【當然這些人頂多算烏合之眾,並不會對燕軍大部隊造成威脅,要麼被燕軍小股部隊擊敗,要麼直接望風而逃。】

【而第二點謠言來了,方孝孺。】

【在上期講始皇以及本期開始,已經無數次解釋了所謂誅十族的謠言來曆,這裏簡單再多說幾句。】

【1.明史記載建文帝聽了方孝孺的建議:南京城牆是沈萬三與明朝政府共同修建的,所以十分堅固,放棄南逃。】

【這是徹頭徹尾的都市故事,沈萬三是元朝人,朱元璋進南京之前,沈萬三早就死了,即便是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在洪武元年時候都差不多七十歲了。】

【並且沈家隻參與了一小段城牆工程的修建,朱元璋很大方的給沈萬三的孫子輩封了官爵。】

【2.明史記載方孝孺說南京城內還有二十萬軍隊。

尼瑪,永樂朝北京重兵雲集的情況下才一次性能夠拿出十萬多的作戰部隊。】

【當然,如果這二十萬是形容輔兵、民夫、壯丁,那當我沒說。】

【3.明史記載建文帝詢問方孝孺如果破城了怎麼辦?

方孝孺說:若是城破了,陛下死社稷也是應當的。

又用很長的篇幅寫方孝孺錚錚鐵骨。】

【但是明史列傳記載了很多南京城破之後殉國的人,有普通的縣官、普通的京官、甚至有連官員都不是的普通人以及學生。

偏偏沒有方孝孺。

建文三劍客,齊泰、黃子澄以及他們的朋友學生和方孝孺的朋友學生是在招募士兵繼續對抗朱棣。

雖然建文很得文人的心,被吹成聖王在世,但好像百姓並不認可,他們並沒有招募到很多士兵,皆被燕軍斬殺或者俘虜。

而方孝孺呢?

他沒有自殺殉國!

他也沒有保護皇帝突圍!

也沒有守城,更沒有參與募兵。】

【那他在哪裏呢?】

【《明實錄》:時有執方孝孺來獻者,上指宮中煙焰,謂孝孺曰:"此皆汝輩所為,汝罪何逃?"孝孺叩頭祈哀,上顧左右曰:"勿令遽死。"】

【即便是清修《明史.方孝孺傳》記載的也是: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乙醜,金川門啟,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執下獄。】

【哦,原來他躲在家裏,結果被燕軍捉了。】

————

大明 浙江浦江縣

方孝孺的師長宋濂以及他的同窗皆是沉默的看著他。

怪不得你在《與友人論井田》書中說我們是流俗人。

你確實聰明,還知道人死了就活不過來,人家殉國的殉國,募兵的募兵,你就躲到家裏?

你不是罵燕王反賊嗎?你居然給反賊磕頭求饒?

嗬嗬,後輩說“殺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也”是謠言,我們現在可太認可。

不殺了你,天下讀書人都如你一般,大明怕是要步宋朝後塵。

許是覺得和他待一個屋子太丟人,一個接一個的走出屋去,路過方孝孺身邊都很默契的唾了口痰。

第一個人唾痰時,方孝孺握緊雙拳大聲質問,可第二個,第三個,一個接一個的唾痰,他的聲音越來越小,雙拳也慢慢鬆開,頭也埋的越來越低。

同窗都走完了,從外邊仿佛有一句傳到方孝孺耳邊。

“嗬,果然是個懦夫!”

站在教台的宋濂看著方孝孺的模樣歎了口氣,也搖著頭走了出去。

————

【朱棣登基八日後,南京城破十一天,方孝孺才被處決,期間二人沒有過多交流。】

【但是從明朝成化年間開始,由宋端儀等人打頭一直到清朝時期,開始不斷為方孝孺添加英勇事跡,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故事。】

【最開始故事版本是這樣的:朱棣登基在大殿問姚廣孝該讓誰幫自己寫繼位詔書?

姚廣孝答:方孝孺。

朱棣召方孝孺幾次,方孝孺就是不來,逼得朱棣派兵將他帶來。

方孝孺挺直身子:叫我幹啥?

朱棣:幫我寫詔書。

方孝孺大哭,士兵捂著嘴巴不讓他哭。

方孝孺把筆扔到地上繼續大哭說:大不了就是一死,我不寫。

朱棣大怒,將方孝孺處死。

隨後的文字全是狂吹方孝孺的,實在是讓人頭皮發麻,想看的自己搜來看,拾柒實在是說不出口。】

【而這個故事的最終版本是這樣的:朱棣從北平出發時,姚廣孝狂吹方孝孺,並且告訴朱棣:城破的時候,方孝孺不會投降,但殿下可千萬不能殺,不然天下讀書種子就要絕種了,一定要讓方孝孺寫繼位詔書。】

【為什麼姚廣孝推薦方孝孺的對話內容會從南京大殿變成北平出發時候?

因為文人不傻。

他們查閱史料發現:姚廣孝和朱高熾此時根本不在南京,朱棣登基至少一年半之後,二人才來到南京。

所以他們為了讓故事變得逼真一點,把地點改了。】

————

大明 北京

“無恥,儒家門人果然太無恥了。”姚廣孝破口大罵。

把朱棣都驚到了,老和尚天塌下來都不皺眉的人怎麼突然生氣了?

————

【之前我們就提到過朱棣本次作戰目的是尋機消滅其中一部或者奪取糧草,削弱南軍實力,並沒有預料到會如此順利,居然能直接破了南京城。】

【朱棣又是怎麼會和姚廣孝討論起城破之後乃至登基詔書誰來寫的問題?】

【這已經不算是半場開香檳,這是開場就開香檳了。】

【更何況朱棣是靖難清除奸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是一定要斬了的,不然無法證明自己靖難的合法性,姚廣孝除非瘋了,不然絕對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

【而這個故事接下來更扯淡:朱棣請方孝孺寫繼位詔書,方孝孺大哭。

朱棣放下身段解釋道:先生,不要難過,我隻不過想學周公輔佐成王。

方孝孺正氣凜然:成王呢?

朱棣:自焚了!

方孝孺:為何不立成王的兒子?

朱棣:國賴長君。

方孝孺:為何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這是朕的家事。

朱棣命宮人把筆給方孝孺:先生,詔書一定得您寫。

方孝孺把筆一扔:老子就是死也不寫。

隨後慷慨赴死,並且還寫了一首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這是最終版本的絕命詞,最早的版本其中有一句:骨肉相殘兮至親為仇。

最終版本將這一句刪了。】

【為什麼刪,因為最開始骨肉相殘之事不是朱棣幹的,是建文帝先幹的。

如果不刪,不知道還以為方孝孺是在罵朱允炆。】

【最終版本的最大漏洞在於:一、明實錄、明史等等一係列記載了為建文殉難的臣子列傳中都清清楚楚的記載了方孝孺是躲在家中,並沒有募兵、抵抗、殉國。

二:也都清清楚楚的記載了方孝孺是死在朱棣登基好幾天之後。

故事寫的是朱棣讓方孝孺寫繼位詔書,然後方孝孺不幹,當天被殺。

我要是沒記錯,三請三辭之後就要祭拜天地、祖宗,然後念詔書吧。

這踏馬都繼位好幾天了,讓方孝孺寫繼位詔書?】

【為什麼江南文人要對史書進行篡改,把方孝孺誇的忠肝義膽,天上地下絕無僅有?】

【因為方孝孺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並且還是宋濂的弟子,方孝孺本人更是被稱為正學先生。】

【朱棣之前發布了一份二十多人的奸臣詔書,告訴天下,這些人我都要斬了。】

【而這二十多人或像齊泰、黃子澄在外募兵,或直接自殺殉國。

更有很多不是奸臣名單但忠於建文的普通官員、學生乃至平民自殺殉國!】

【結果方孝孺還不如平民學生,連殉國都不敢?躲在家裏,還磕頭求饒?】

【怎麼行,這不是把我們江南文人的臉丟盡了嗎?】

【改,給我誇他,誇成聖人!】

【方孝孺是真的比不上齊泰、黃子澄二人,他們二人若是做了錯誤決策至少會承認,會包攬罪責,方孝孺不會!

他們二人會殉國,方孝孺不會。】

【江南文人真是毫無禮義廉恥!】

【武將拚死作戰結果被說成是朱棣的臥底,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反而是忠肝義膽、鐵骨錚錚?】

【太黑色幽默了。】

————

大明年間,唯有洪武、永樂兩朝時期的文人瑟瑟發抖,死定了,不死也要脫層皮。

至於其他時期,嗬嗬,皇帝敢對我們大規模動手嗎?

他不敢!

大不了丟幾個窮鬼應付一下,這件事就過去。

大家接著奏樂接著舞,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是在我們肩上擔著。

給他麵子他是大明皇帝,不給他麵子他屁都不是。

他祖上不過是個乞丐而已,和我們鬥?

皇帝還嫩了點!

————

【當然,對於方孝孺可以再次廢物利用。】

【直接殺了太可惜,張麻子說:殺人不重要,重要的是誅心。】

【假如我是朱棣我會怎麼殺方孝孺?】

【首先把北孔衍聖公一脈和南孔找來。】

【其二,對方孝孺公審。

當然不是全民公審,地點我都選好了,國子監,這裏可全是大明預備官員。】

【公審之前先問北孔、南孔:周公可是儒家先聖?孔子所行王道、周禮可是周公所定之禮?】

【他們隻能回答是,因為周公被孔子親口稱為聖人,孔子宣揚的也是周禮。】

【得到答複就問方孝孺:你所宣揚之複周禮、行王道可是孔子所宣揚的?】

【方孝孺也隻能回答是,他要是敢說不是,都不用朱棣,儒家學子就得先上去給他兩巴掌。

奶奶的,方孝孺你算那根蔥,連孔子理論你都敢改。】

【當然,我們假設方孝孺很勇敢,回答之後不僅繼續宣揚周禮還洋洋灑灑大罵朱棣。

但沒關係,等他罵,別動怒罵完朱棣再繼續說。

用略帶悲傷的口氣說:唉,孤是行周公輔成王之事,可成王不見了,按禮法當立成王之子,孤不敢自比周公,但孤願向周公學習,暫理國政,待成王之子加冠,孤便大政奉還。

這時候燕軍將領因為不知道朱棣到底想幹嘛,肯定不幹啊,要勸阻起來。

這時候朱棣要義正言辭的大罵:大明朝隻有一個天,那便是我爹太祖洪武大帝,我是按照皇明祖訓做事,如今你們要讓孤不忠不孝嗎?

太學生、官員別管心裏怎麼想的,這時候肯定要誇一下朱棣。

朱棣不僅不篡位,還要複周禮,這麼給麵子,你不誇幾句?

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誇完朱棣還要裝作禮賢下士的樣子連忙將他們扶起:哎呀,孤可當不得你們如此稱讚。

然後朱棣就可以發第一道旨意了:當年周公用周禮王道方有兩周八百年基業,如今孤向周公學習。

周所用之官員、所封之諸侯皆是功臣、親屬。

孤現在罷科舉、取消國子監,實行世卿世祿製。

大明官員非開國功臣、靖難功臣的全部罷黜。

以兩漢後裔、唐朝後裔、宋朝後裔、元朝後裔為二王三恪,以宗室為諸侯。

全部予以實封,允開國、收稅、募兵等權利。

至於各位?

你們可以回家種地了。】

————

大明 北京

姚廣孝停下手上動作,仔細思考,得出結論:“後輩果然無恥!”

————

【這時候別說國子監的預備官員,朝堂官員也不幹啊,肯定要讓朱棣收回成命,說這是亂命。

朱棣就義正言辭的問他們:孤雖是武人,可也熟讀儒家經典,周公、孔聖的王道周禮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你們要立成王的兒子,孤同意了!

你們要行周禮王道,孤也同意了!

怎麼你們反倒不樂意了?】

【他們能怎麼辦?

說周公、孔子錯了?

他們不敢呀。

和朱棣翻臉?

他們也不敢呀。

那怎麼辦?

隻能是方孝孺的錯,都怪方孝孺,方孝孺篡改聖賢語錄、曲解聖賢意思,事情才會變成這樣!

臣等請斬方孝孺。

朱棣繼續大義凜然說:唉,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囚父尚且能用隱太子舊人。

孤乃是堂堂正正按照皇明祖訓奉天靖難的,怎麼會連正學先生都容不下?

正學先生無非學藝不精、走錯了路而已。

不過民意洶湧,將正學先生暫且收押,給他十天時間讓他好好反省反省,若是想通了,孤仍然用,想不通就依諸位所言斬了吧。】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頭痛稍有緩解,又疼了起來。

咬牙切齒的說道:“朱棣,朕和你沒完。”

長孫皇後邊為他按摩頭部邊解釋道:“陛下,這可不是朱棣說的,是後輩在假設自己是朱棣如何對待方孝孺。”

李世民躺在長孫皇後懷中說道:“朕知道,但朕跟朱棣沒完!”

長孫皇後無奈的笑了笑,二郎還耍上小孩子脾氣了。

————

【那麼接下來方孝孺的結局幾乎可以預見了,自殺或者被自殺。

不僅如此,江南文人都得把編排朱棣的事情放後麵,先編排方孝孺。

不然無法解釋朱允炆聽方孝孺的,結果削藩失敗下落不明。

朱棣也準備聽方孝孺的,結果朝堂官員又不幹。

為什麼會這樣?

那隻能是因為方孝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篡改聖賢語錄、曲解聖賢意思為自己謀私利!

吾等江南文人羞於與他為伍。】

————

大秦 鹹陽

始皇盯著叔孫通若有所思,還未開口就被叔孫通搶先。

“陛下,我們和後世那群迂腐之儒可不一樣!”

“我們是實用主義者!”

“周公和孔聖的周禮、王道已經不適用於大秦。”

“我們儒家向來尊重真理,而非尊重先賢。”

眼見嬴政還在思索,叔孫通又是伸手指天,嬴政連忙打斷。

“停,你別又來給先賢發誓那套!”

“朕真怕有天你死之後見到先賢被他們暴打。”

叔孫通尷尬一笑又朗聲說道。

“臣不怕,臣是大秦臣子,陛下肯定不忍心臣不欺負,肯定親率大軍救臣。”

嬴政扶額苦笑,儒家有沒有用朕不太清楚,但你們真的很無恥。

————

大漢 惠帝六年

年邁的叔孫通正躺在床上向兒孫交代後事,突然眼睛好像花了,居然出現人影。

“兒啊,我好像見到先賢了?”

惹得兒子又流下淚來,父親這是回光返照馬上就要走了。

“您是孔聖?”

“孟聖?”

“荀子?”

“吾此生足矣,居然是各位先賢來接我。”

“哎,孔聖,您拿劍幹嗎?”

“孟聖,棍子幹嘛用的?”

“荀子,您挽袖子幹嗎?”

“哎呦,哎呦……”

聲音停下,叔孫通兒孫大哭起來……

嗚嗚嗚,爹可真是熱愛儒學,臨死都還想著先賢!

————

平行玄幻時空:幽冥之地。

幾人正在暴打叔孫通,聽的馬蹄聲陣陣傳來,有一人身穿黑龍袍,頭戴紫金冠,高頭大馬走在前列,大喊一聲。

“諸位停手,我大秦的人可不是各位想打就打的。”

叔孫通看著大軍,瞬間淚流滿麵。

陛下,我愛你,大秦,我愛你。

孔子吩咐二人接著打,自己轉身對這人解釋起來。

“這是漢朝的叔孫通,不是你秦朝的叔孫通,你救錯人了。”

來人略微思索。

“你說得對,全軍撤退。”

叔孫通越哭越大聲。

“陛下,別走,別走。”

“你走了我可怎麼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