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蘇蘇小月“至尊元神”“熊山道的冷厲”“銀明君”“予你同行2015”“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元始天王”“喜歡侏獴的韋德龍”“愛離11”“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東北的金大爺”“桑呐”的打賞。
諸位:我覺君非池之物,咫尺蛟龍雲雨
————
【建文四年六月中旬,燕軍準備妥當,水師齊聚揚州港,朱棣在此舉行誓師大會以及祭祀神靈。】
【現在,有請史書編輯者、野史創造者、不講邏輯的江南文人們限時返場。】
————
大明 應天府
江南文官們的心已經徹底涼了,怎麼還有我們的事?
怎麼就和我們過不去了?
明明是後來的人做的,憑什麼受苦受難的是我們?
我們也想活著啊!
我現在說我祖籍是北方的還來得及嗎?
陛下,您看,我還有機會嗎?
————
【因為史料在這裏又一次出現重大矛盾,並且邏輯不通。】
【接下來,請讓我們跟著文人一方的記載來看一下他們筆下的靖難最後一戰!】
【首先摘錄一下文人寫的史料原文。】
【清修《明史.恭閔帝》:
六月癸醜,盛庸率舟師敗燕兵於浦子口,複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燕。
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
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
庚申,燕兵至龍潭。
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
壬戌,複遣穀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
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
乙醜,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穀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
【現在給大家翻譯成大白話:燕軍從浦子口渡江,盛庸守著江邊,朱棣過不去。
陳瑄投降,燕軍二次渡江成功。
盛庸在高資港被打敗。
鎮江守將投降,燕軍到達龍潭。
然後朱允炆再次派人求和,隨後徐增壽被殺,朱橞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南京城破。】
【清乾隆朝《四庫全書.禦批通鑒輯覽》:
盛庸徐輝祖等敗棣兵於浦子口,防高煦引番騎來援,殊死鬭(鬥的繁體字),庸軍退駐高資港。
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棣。
棣率兵自瓜洲渡江,庸敗走鎮江,守將童俊率眾降。
棣進軍龍潭…………方孝孺請堅守京城待四方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
棣尋進兵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帝手劍斬之,橞景隆守金川門登城望見棣麾蓋開門迎降,禦史連楹叩馬欲刺棣被殺。】
【這篇相對於上麵又增加了一些劇情:盛庸和徐輝祖二人在浦子口打爆了朱棣的狗頭,隨後就莫名其妙的敗退了,然後同樣以朱橞、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南京城破作為結局。】
【清順治年間《明史紀事本末》:
六月癸醜朔,燕王命都指揮吳庸集高郵、通、泰船於瓜州,命內官狗兒領都指揮華聚為前哨。
兵至浦子口,盛庸諸將逆戰,敗之。
燕王欲且議和北還,會高煦引北騎至,王大喜,遽起按甲,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
於是煦殊死戰燕王率精騎直衝庸陣,庸軍小卻。
…………盛庸所駐海艘,列兵沿江上下二百裏,皆大驚愕。
師漸近岸,庸等整眾以禦。
燕王麾諸將鼓噪先登,以精騎數百衝庸軍,庸師潰,追奔數十裏,庸單騎遁,餘將士皆解甲降。
…………其守將童俊率眾降。…………孝孺即班中執李景隆,請誅之,曰:“壞陛下事者,此賊也。”群臣鄒公瑾等十八人,即殿前毆景隆幾死請亟加誅,不聽。
…………乃命穀王橞、安王楹分守都城門,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往龍潭,仍以割地講和為辭,觀虛實以待援兵。
…………方孝孺請堅守京城以待援,萬一不利,車駕幸蜀,收集士馬,以為後舉。
齊泰奔廣德州,黃子澄奔蘇州逃難,且促征兵。
時王叔英在廣德募兵,無應者。子澄欲航海征兵於外洋,不果。
…………癸亥,燕先鋒將劉保、華聚哨至朝陽門外。
…………先是,左都督徐增壽謀應燕,禦史魏公冕等請誅之,不聽。至是,燕兵進屯金川門,…………責以大義,斬之。
時穀王橞與李景隆守金川門,燕兵至,遂開門降。
魏國公徐輝祖率師迎戰,敗績。】
【這篇加的情節就更多了:朱棣的狗頭被打爆了,害怕了,想議和了。
但是恰好朱高煦帶著精銳騎兵到了,朱棣大喜過望說道: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多多努力啊。】
【很合理,朱高煦是老二,李世民也是老二。】
【就是不知道文人寫這段時候有沒有去李淵的皇陵前給他燒紙錢,交版權費?】
【隨後兩軍交戰,燕軍小勝一場。】
【隨後的記載基本和上麵兩篇等同。】
【按他們三本書對靖難的記載:朱棣一路敗到南京城下,盛庸殲敵百萬勝利轉進浦子口。】
【某些時候我真的很懷疑建文帝和江南文人是集體穿越了,你就看看這個劇情,像,太像了。】
【同樣也是朝廷一路大勝,某軍一路敗一直敗到南京城下。】
【而且就這麼巧,某人的禦用文人也是江南的,都城也在南京。】
————
【並且所謂的“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最早出自明朝正德辛未年進士薑清所寫的《薑氏秘史》最後一卷:時戰敗,文廟欲還,適高煦帥兵至,文廟撫其背曰:“兒當再戰,吾力疲矣,世子多疾,天下若定,以爾為太子。”於是高煦殊死戰,竟敗諸軍。】
————
明朝 正德辛未年間 公元1511年
因天幕出現,朱厚照便讓諸學子一同觀看天幕之後再考策論。
結果,驚喜,實在是太驚喜了。
朱厚照饒有興致的打量著諸學子,卻見一人滿頭大汗,連忙跪地請罪。
“哦,你便是薑清?”
“起來吧,始皇尚且不會因將來之事治罪他人,何況朕乎?”
薑清連忙謝恩,用衣袖輕輕擦去額頭汗水。
朱厚照看著他的樣子不由發笑,朕不僅不怪罪你,朕還要重用你。
你既然膽子這麼大,那幹脆來給朕扛帥旗好了。
什麼?你扛不動?
沒事,朕心地善良,就隻砍你一人的腦殼,不會禍及你家人的。
————
大唐 不講武德的武德年間
秦王府和太子府的眾人鴉雀無聲。
李世民滿腹怨氣:您可以不給,但不能承諾了要給又不給!
李建臣也滿腹怨氣:您憑什麼拿我的位置當獎勵許諾給老二?您經過我同意了嗎?
二人直勾勾的盯著皇位之上的李淵。
“看朕幹嘛?”
“朕臉上有花嗎?”
“能怪朕嗎?”
“還不是怪你太子不能打,怪你秦王太能打!”
“朕有錯嗎?”
“朕沒錯。”
李淵心裏越發緊張,老二的功績太大了,封無可封。
已經需要自己加上太子再加上齊王才能勉強壓製住,結果你們現在不鬥了?同仇敵愾起來了?
那朕怎麼辦?直接退位嗎?
————
大明 北京
朱高煦停下手上動作,滿帶期望的看著朱棣。
結果迎接他的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
“怎麼?”
“想學唐太宗?”
“你也不看看你的樣子,你除了打仗會什麼?”
“治國理政會嗎?”
“收稅會嗎?”
“踏踏實實給你大哥當將軍,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朱高煦不服氣的辯解道。
“有什麼難的?”
“咱拿著刀架在文官脖子上,他們會幫咱處理國政,幫咱收稅。”
“憑啥我就隻能當將軍?”
朱棣一腳踢來。
“滾!”
朱高煦怒了。
“老頭子,你還不如李淵!”
“我尖嘴猴腮,沒有帝王之相。”
“這個位子我不爭行了吧?”
“我去雲南行了吧?”
“我就在雲南為國守邊直到老死,行了吧?”
迎接朱高煦的又是一記鞭腿。
“好啊。”
“你是想在雲南招兵買馬,等我和你大哥老死,然後好造瞻基的反吧?”
“別以為咱不知道你想啥!”
“你這點小九九全寫在臉上了。”
朱高煦怒了,徹底發怒了,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最嚴重的抗議。
“哼!!!”
————
【文人是真的毫無邏輯,不講道理。】
【按照他們的邏輯:燕軍從揚州向西推進,然後到達南京城西北方向的浦子口進行渡江作戰。
隨後盛庸帶領大軍渡江北上和燕軍野戰,並且野戰打贏了朱棣。
隨後朱棣被打沒了心氣,若不是朱高煦帶著北方騎兵趕到,朱棣可能已經談和了。】
【但按他們邏輯,朱高煦好像一開始就沒有跟隨朱棣南下。
朱高煦不是一直在朱棣下麵被當成突擊手使用嗎?
燕軍不全是北方騎兵嗎?強調朱高煦帶的是北方騎兵又是什麼意思?
當然某一本記載的是北兵加番騎,好吧,姑且認為他們是寫錯了,應該是想強調朱高煦帶的是投降朱棣的蒙古騎兵。】
【但既然燕軍在浦子口渡江,按照邏輯燕軍是不是想從南京西麵破城而入?
盛庸在浦子口先是贏了一場隨後又敗了,陳瑄投降,所以燕軍才能成功渡江。
那燕軍是怎麼在被打敗的情況渡江回去?】
【隨後盛庸退守鎮江和高資港,戰船綿延兩百裏。
燕軍也是戰船密布,隨後兩方在高資港大戰,朱棣用精銳騎兵大敗盛庸。
然後破鎮江,再回頭攻打南京。】
【盛庸不退守南京城,反而一口氣跑到南京城東距離一百多裏的高資港。
朱棣在浦子口(南京城西)放著近在咫尺的南京城不打,也跟著盛庸一路跑到高資港打盛庸?】
【燕軍都上高地了,連兩座門牙塔都沒了,隻需要點水晶就可以了,結果南軍不守水晶,去守邊路一塔?
燕軍也不點水晶,非要去破邊路一塔順便殺人?】
【這是推塔遊戲啊,什麼時候改成殺人遊戲了?】
【然後敵方出內鬼,打開東北麵的金川門,隨後朱棣破城?】
【江南文人是真的把史書當做演義來寫,怎麼爽怎麼來。】
————
【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樣的?】
【心機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高資之戰港,朱棣還是一招鮮吃遍天,繞後但次次都能精準打贏。】
【少量精銳騎兵偷渡過河,捅菊花戰術,直衝南軍後方防線。
精銳都打不贏朱棣,更何況臨時拉起來的壯丁,南軍大敗,盛庸單騎逃走,不知所蹤。】
【水師眼睛都看傻了,大喊一句:陸軍馬鹿,天誅國賊,奉天靖難,尊燕討奸!
隨後水師全體投降。】
【隨後又派人去勸降鎮江,並且讓全軍做好戰鬥準備,預防鎮江守將負隅頑抗。
結果鎮江守將一看陸軍馬鹿全跑了,海軍馬鹿都投降了,那我還打啥?
隨即投降。】
【燕軍從東麵一路攻克高資港、鎮江,隨後進攻南京城。】
【陳瑄大概率是被火線提拔成為水師都督,專門用來背鍋的,南京派他去浦子口統率殘餘的水師部隊去和燕軍拚命。】
【陳瑄表示:啊?我啊?】
【投燕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爺不伺候了,你們百萬大軍連戰連敗,結果現在讓我去擋住朱棣?你們在開玩笑吧?】
【陳瑄投降時候朱允炆能夠動用的陸軍、水師全都沒了,陳瑄想擋也沒辦法擋,自己投不投降完全無關大局,有沒有陳瑄投降朱棣都能夠成功渡江,那陳瑄還不如投了,起碼能活著。】
【而到此時,在勝利天平已經徹底倒向朱棣的時候,穀王和李景隆才打開金川門迎朱棣進城。】
【朱允炆、方孝孺等人為了守衛南京城,擔心燕軍利用城牆外的民居街道,將這些拆除做成攻城器具。
所以朱允炆搶先一步,我走你的路讓你無路可走。
朱允炆派人把這些全拆了,驅趕百姓入城,結果操作不當引起大規模火災。
天氣燥熱又不下雨,連續燒了好幾天,南京城牆至少燒塌了兩處。】
【建文朝廷此刻是天怒人怨,燕軍進城就和喝水一樣簡單。】
【穀王、李景隆開門,燕軍自金川門而入,不過走個過場而已。】
【並不是像某些人傳的那樣,李景隆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臥底,臥薪嚐膽就等著這一刻。等個毛啊,他們開不開門,朱棣都能進南京城。】
【如果單純用清朝修訂的史書以及明中期的野史來看,朱棣從北平起兵開始就一路被南軍暴打。】
【結果朱棣一路敗到南京,而南軍殲敵百萬,勝利轉進南京。】
————
大明 應天府
李文忠搖頭苦笑,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徐達麵露傷感之色,增壽死在燕王破城之前,輝祖又追隨建文,我徐家自此雖是皇親國戚,怕也是從此就沒落了。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朱元璋心氣稍緩。
“靖難終於是結束了。”
雖然肉都爛在鍋裏,但太丟人了,不是因為敗了才丟人,而是因為這群該死的文人改史改的狗屁不通。上至堯舜禹,下至後世人,都看見了。
“唉,老四,你若是進南京,會如何對待你大哥的其他兒子?”
“又會如何對待朝堂諸臣?”
至於為何不提建文帝?新皇登基,前任皇帝還能好好的?期待這個不如做夢比較現實。
朱棣沉默片刻,望向父親和大哥緩緩說道。
“隻要侄兒不圖謀造反,兒臣保他一世榮華富貴。”
“即便造反,兒臣也最多奪爵幽禁。”
“至於大臣,兒臣隻知道斬草要除根。”
“要麼踏踏實實跟著兒臣做事,要麼就讓他們為建文盡忠而死。”
“官員而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下從來不缺想做官的。”
朱元璋和朱標緩緩點頭,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文臣武將除去已知肯定不會死的,皆是傻了眼。
我們還在啊!
燕王你都不避人了?當著我們麵說要斬草除根?
————
大明 建文二年
濟南城外正在挖掘壕溝引水的燕軍部隊突然看見城門大開,隨即全軍上馬做好戰鬥準備。
數息過去,隻見一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繡有孔雀圖案,腰間束帶的男人騎馬而出。
“我是鐵鉉,我對燕王喊話!”
“燕王可否內修德政,使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百姓安居樂業?”
“又可否外禦異族,使天下百姓免受流離戰亂之苦?”
“若可,我便攜濟南城而降,並為燕王殿下一路南下勸降諸城!”
“我就在這裏,等燕王的回答,你們速速去通報!”
騎兵將領派人將鐵鉉團團圍住,又派人快馬加鞭去向燕王彙報。
鐵鉉不管身邊殺氣衝天的燕軍騎兵。自顧自的望著天,微風不燥,陽光正好,真是一個好天氣。
南京城內,李景隆召集諸將在青樓商議如何控製南京城。攜南京城及建文帝而降,這可是大功一件,家族百年富貴在此險中求。
史稱:青樓之謀亦稱青樓之變。
《明史》:鐵鉉者,為天下蒼生而降。
南京諸將者,為家族富貴而降。
————
【終於,經過四年的戰鬥,朱棣終於徹底勝利,成為了曆史上唯一一位在大一統王朝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
【目前史學家承認的大一統王朝隻有:秦朝、兩漢、新朝、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元朝、明朝、清朝。】
【其中新朝可以不提,畢竟一世而亡。】
【秦隋皆是二世而亡。】
【西晉其實很勉強,隻有剛開國時候算得上大一統。】
【而武周很多時候是包括在唐朝裏麵的,畢竟武則天既是李治的小媽又是李治的妻子,實實在在的一家人。】
【而完全沒提到的宋朝是因為爭論太多,南宋是鐵定不算大一統王朝的,而北宋時而被承認大一統,時而又不被承認,所以並沒有列入。】
【華夏曆史範圍內,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皇帝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大分裂時期,而宋朝和遼國兩國國君都是皇帝,互相稱呼南朝、北朝。
而且遼國疆域就包括了漢唐舊疆。
北宋疆域最大時一說280萬平方公裏,另一說320萬平方公裏。
但距離北宋一千一百多年前的秦朝疆域都有340萬平方公裏。
說難聽點,北宋連戰國七雄的地都沒占全,怎麼稱為大一統王朝?】
【隻能說是局部統一王朝。】
————
北宋 汴梁
趙匡胤無比憤怒,西晉那個樣子都能叫大一統,我大宋居然隻能叫局部統一?
合著大宋還不如西晉?
努力奮鬥多年居然還沒秦朝疆域大?該死的趙光義,都怪你!
即便如此趙匡胤還是沒有動手打弟弟,別誤會,不是因為愛。
而是因為趙光義身上實在是太臭了,滿身都是吐出來的糞水混雜著隔夜飯,順風臭十裏。
————
大秦 鹹陽
始皇雖然不太懂平方公裏的計算方式,但大為震撼。
一千多年過去,還沒朕現在疆域大?
鬧著玩呢?
怪不得後輩動不動就拿宋朝當反麵典型,這也實在是太弱了吧。
————
大漢 元朔元年
淮南王劉安看著麵前的豆腐,越看越像自己造反失敗被砍頭時候時候腦子裏流出來的腦花。
你這後輩介紹的那麼清楚幹嗎?
孤當真就一點機會都沒了唄?手下將士隻怕是都以為孤是真的沒有天命…………
————
至於並不算大一統時期的各朝代藩王則是欣喜不已,後輩既然如此介紹,想必非大一統時期藩王造反成功的很多咯?
那這個人為什麼不能是孤呢?
要不要改個封號,再改個名字?
孤也可以當燕王,孤也可名棣呀,圖個吉利唄。
恭請燕王朱棣殿下為孤賜福。
————
大明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
寧王朱宸濠看了看身邊麵露苦色的將領,又看了看交頭接耳的幾萬大軍,一發狠,大聲說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
“攻安慶、破南京,賞金銀、賜土地、公侯萬世、與國同休!”
想象中的一呼百應的局麵並沒有出現,仿佛還能聽見前排士兵在議論自己是不是瘋了……罷了……人心散了……沒法帶了。
“來人啊,把孤綁了,孤去陛下麵前請罪。”
雖然聲音很小,但數萬大軍仿佛順風耳一樣,都聽見了,連忙單膝跪地。
“王爺聖明。”
朱宸濠是真的想投了,死也好,囚禁也好,不玩了。
但他不知道他的折磨才剛剛開始,朱厚照不接受他的投降,說他是詐降,並派遣王陽明手把手教他造反。
朱宸濠哭了……你要收拾江南文人,你自己收拾唄,憑啥拿我當棋子?讓我來當這個壞人?
還有天理嗎?
還有王法嗎?
————
大唐 顯慶二年
東都洛陽宮殿之內,李治與武則天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搏鬥。
李治略勝一籌,掐著她的後脖頸,以一種怪異的姿勢,將她死死的摁在了桌案之上。
李治聽著後輩講到小媽,體內洪荒之力直衝雲霄,冷哼一聲,趴在她身上。
“媚娘……”
“陛下……”
郎情妾意,好不美哉。
倒是苦了貞觀年間的李世民。
李世民仿佛被重物敲擊腦袋一般。
又似針尖刺入腦髓一般,瞬間頭疼的難以忍受。
痛的李世民雙眼直翻!
長孫皇後連忙呼喚太醫,又站起身來為他按摩頭部,還連連勸慰。
“陛下,理智一點。”
理智?李治?
還別說,勸慰的挺有效果,越來越疼了。
————
大隋 大興城
已經改名為楊世民的李世民雖然還年少但也是犯了頭疾。
也幸好年少,頭疾並不嚴重,硬挺了一會便不疼了。
卻不料楊堅及獨孤皇後看見他頭疼,心痛不已,急忙將太醫全都叫過來守著。
至於他的父親楊淵……額……以前叫李淵隻能在楊堅的命令之下給楊世民做起了頭部按摩。
楊淵欲哭無淚,明明我才是太子,他隻是太孫而已,到底誰是誰的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