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蘇蘇小月”“熊山道的冷厲”“銀明君”“愛離11”“祥瑞969”“東北的金大爺”“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上頭男下頭易”“(?_?) ⊙ω⊙⊙ω”的打賞。
一祝各位:
從今諸事願、勝如舊,
人生強健,喜一年入手。
二祝各位: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
重要通知:本周每日保底6000字更新補欠更。
PS:斥巨資做了個封麵,是不是比當初我自己做的要好看一些?
————
【雖然南軍得知朱棣即將南下,但由於河間滄州的丟失,真定德州兩個軍團之間有至少兩百公裏的空隙,一時間南軍很難探查到燕軍的具體動向,也無法判斷燕軍的主攻方向!】
【並且南下路線基本沒有任何大型城市可以阻攔!】
【河北滄州獻縣縣令向樸可以青史留名就是因為曾組織官民對抗燕軍而死。】
【但獻縣並無城牆,被朱棣的部將譚淵擊敗,向樸集中民兵與他作戰,被擒,懷印而死。】
【而整條線路像獻縣沒有城牆的城市比比皆是!】
【東昌、大名、濟寧府都隻是低矮的土城。】
【即便是戰略要地、劉邦故裏,沛縣都是在靖難開始之後才緊急開始修建土城牆和土堡。】
【也不怪朝鮮使者說明朝北方像是人間鬼域,南方像是人間天堂!】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那就得問一下宋金元三位好哥們!】
————
大元 中都
“阿嚏。”忽必烈理所應當的說道。
“廢話,誰家草場會建牆?”
“萬一有叛亂,我大元鐵騎一路暢通無阻平定叛亂不好嗎?”
“費心費力的去攻城和一馬平川我還是分的清楚的!”
劉秉忠很想提醒一下自家大汗,沒城牆騎兵是爽了!
可叛軍攻我大元也是一馬平川,搞不好明朝能滅了大元還得感謝您老人家把城牆推倒了。
————
北宋 汴梁
趙匡胤已經麻木了、習慣了。
好事從來不會提到大宋,但凡需要負麵典型的時候大宋永不缺席。
“大宋是差了點,可朕好歹終結了唐亡以來的藩鎮之亂。”
“使百姓得以免受戰亂之苦,安居樂業。”
“你提提兩晉啊!”
“大宋再差還能差過兩晉?”
趙德昭安慰道。
“父皇,後輩或是對我大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才多次提起。”
“至於為何不提兩晉……或許後輩是怕髒了嘴。”
趙匡胤:……謝謝,又被安慰到。
————
【燕軍在天津集結,向著滄州出發,做出一副要向德州進軍的樣子。】
【到達德州北麵,猛的調轉方向,夜間趁著夜色急行軍從兩軍空隙之間穿過。】
【為了防止被兩大軍團探查到燕軍的真實目的,朱棣派遣李遠、朱能率領小股騎兵獵殺兩方斥候。】
【李遠率八百騎兵在藳城遇到葛進率領的萬餘部隊,略施小計八百破一萬。】
【嗯,八百破一萬,不是八百破十萬!】
【斬首四千餘,俘獲戰馬一千餘匹。】
【朱棣專門寫信誇讚:將軍以輕騎八百,出奇應變,破敵萬人,功亦偉哉,雖古名將不過也,所部將士能奮忠效力,建功於歲首,宜加褒賚,速第其功以聞。】
【再次有請拾柒先生翻譯翻譯。】
【大概意思為:將軍可比張遼當初八百破孫權十萬。】
————
東吳
孫權此時心情並不算愉快。
“朕很憤怒!”
“朕剛即位的時候以為最大的敵人是黃祖,朕勵精圖治先滅李術、再平山越,隨後破江夏。”
“結果曹操占江陵欲吞我吳國,朕又以為最大的敵人是曹操,朕聯劉抗曹,赤壁之戰大破曹軍,當時朕率大軍圍困合肥整整十二個月卻無法破之,朕不過以為是一點小小的意外。”
“後來劉備平定益州 ,將朕的荊州占著,朕又以為最大的敵人是劉備,朕略施小計就逼得劉備隻能搖尾乞合,結果同年朕親率十萬大軍竟然還無法攻克合肥。”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吳國的心頭之患不在曹劉二人,也不在朝廷當中,而是在合肥!”
“就在幾百裏外的合肥城。”
“朕已經一天滴水未進,總想著和大夥說些什麼,可是話,總得有個頭啊 。”
“想來想去,隻有三個字,這三個字,說說容易啊,想要做到又何其難?”
“這三個字,是朕從心裏刨出來的,從血海裏挖出來的。”
“破合肥!”
“十萬不行就二十萬!”
“二十萬不行就三十萬!”
“三十萬不行就一百萬,朕舉全國之力也要破了合肥城,一雪前恥!”
偌大的吳國朝堂,竟無一人回話,孫權還以為群臣是被自己的決心震撼到了,害怕能力太差跟不上自己的步伐。
還寬慰起諸臣來。
“諸位皆是人中龍鳳,不必憂之,朕此次必破合肥。”
“朕不信小小一個合肥城還能擋住朕的百萬大軍!”
群臣還是沒回話,氣氛稍顯尷尬。
群臣已經在思考究竟投劉備還是投曹操了,無人搭理孫權。
不投不行啊,皇帝已經瘋了啊。
一百萬?
我吳國不過五十二萬餘戶,民不過二百萬口,拉出一百萬的大軍去打仗?
這是準備把幼童和老人全都拉上戰場嗎?
糧食從哪裏來?
武器從哪裏來?
讓人去送死嗎?
這不是逼百姓造反嗎?
消息若是傳揚出去,我們怕是會被民眾剁成肉糜吧?
“陛下,臣家裏還燉著湯,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妻今天生兒子,臣回去一趟。”
“陛下,臣父親明天要死了,臣現在回去見父親最後一麵。”
……更有許多官員隨便找個理由,諸如:牛死了、家裏進竊賊了、豬下崽了等等。
瞬間朝堂空無一人,連護衛都走了個幹幹淨淨,隻留下幾名內侍。
內侍倒不是不想走,隻是計劃著等會帶點宮內寶貝出宮去。
————
【而朱能在衡水也大破南軍,斬首七百餘,俘獲戰馬五百餘匹,生擒指揮賈榮。】
————
大漢 長安
“朕的馬啊!”劉邦語氣稍顯悲憤。
“動不動就是幾百匹、一千匹。”
“老天爺,你要是能聽見,就讓冒頓變得和建文帝一樣蠢吧。”
“朕要求不高,一萬匹馬就行。”
邊說邊往堂下走去,拉住韓信的衣袖就不放開,順帶用衣袖擦拭了自己的淚水。
“大將軍啊,朕也想要馬啊。”
“嗚嗚嗚,你要不要辛苦一下,去草原上幫朕搶點回來。”
“算朕求你啦。”
韓信不為所動,以前你若是這樣說,我願意為你粉身碎骨。
哪怕你用劍捅我,我都會懷疑是我自己不小心撞上來的。
可現在?
嗬嗬,演,接著演!
劉邦哭了半天,嗓子都快喊啞了,卻聽不見韓信回答,便知此計不行。
瞬間收回淚水,滿臉微笑的望著韓信!
韓信心裏驚歎不已,真彼其娘之的會演,說哭就哭,說笑就笑。
劉邦:“大將軍,談談!”
韓信撇過腦袋,輕哼一聲。
劉邦:“大將軍,封王怎麼樣?”
“嗬”韓信又是一聲輕哼,你騙鬼呢?
先是假齊王,又改楚王,現在都把我貶成淮陰侯了,又給我封王?
何況你容得下異姓藩王?一個死的比一個慘!
劉邦:“生前封王當然不行,死後如何?”
韓信又是一聲輕哼。
我就知道是這樣,你能有那麼大方?
劉邦:“莊子曾言:明此以南鄉,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麵,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後輩也說過有能力居於帝王之位而沒成為帝王的人,可以稱為素王。”
劉邦聲音越發洪亮。
“朕在此立誓,無論是我哪位兒孫繼位,大將軍隻要亡故,便加封為素王。”
“可以使用天子葬禮。”
“陵墓規製與朕等同。”
“在太廟旁為將軍另一立廟,後世子孫祭祀先祭朕,次祭將軍!”
“大將軍覺得如何?”
“嗯?”韓信不自覺的轉過頭望著劉邦。
劉邦輕拍自己腦袋一下,仿佛才想起來一般。
“對了,朕還準備搞一個後輩說的武廟,大將軍您在主位!”
韓信有些局促的說道。
“這樣不好吧?”
“太公望在主位才合適吧?”
劉邦擺了擺手。
“什麼太公望,哪能和朕的大將軍比。”
“再說太公望興的是周,和朕的大漢有什麼關係?”
“若無大將軍,何來今日之大漢?”
扭頭望向張良、蕭何。
“朕話說完!”
“誰讚成?”
“誰反對?”
張良、蕭何本不想搭理劉邦,又瞧見韓信露出期待的目光看著他們。
二人違心的露出微笑點了點頭。
“合該此理!”
韓信語氣略帶興奮的向劉邦行大禮。
“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拉著劉邦就要開始討論用兵數量、輜重情況、行軍路線。
劉邦拉著韓信就往殿外走去。
蕭何看著二人手拉手的背影,向張良問道。
“你說韓信若是個女的,這個畫麵是不是就很美好?”
“是不是很像夫妻二人鬧別扭,男人花言巧語哄騙妻子?”
張良隨口回答。
“嗯。”
聽清楚了又發出不可置信的聲音。
“嗯???”
三息過後,又恍然大悟般點頭。
“嗯!!!”
————
【大軍行至館陶,有一名將士失去了自己的馬匹,又因生病臥倒在地,朱棣命令用自己的從馬(指附屬馬匹)載著他。】
【將領皆是勸阻:於禮不合,您的從馬不是一個小兵能騎的。】
【朱棣斥責道:馬難道比人命還金貴嗎?難道因為他生病就要拋棄他嗎?他是為我而戰才生的病,我怎麼能不愛護他、照顧他?這是主帥應該做的事嗎?】
【你別管朱棣是不是在籠絡人心,他確實這樣做了。】
【你是一名燕軍無名小兵,跟著燕王能打勝仗,戰死了有撫恤,生病了燕王連自己的坐騎都能給你用。】
【為什麼朱棣能受到軍隊的擁戴?為什麼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無他,將兵一心!】
————
大唐 長安
“彩”李世民覺得朱棣是越來越對自己的胃口了。
這樣的主帥,打下天下才是正常的,怪不得八百人就敢起兵。
或許他並不是裝的,而是真心如此,多年征戰都是如此對待同袍。
怪不得兵越打越多,無他,人心所向。
不禁又滿身熱血沸騰,看向諸將。
“朕……”
房玄齡:“不!”
杜如晦:“沒得談!”
程咬金:“陛下,打仗有我們就夠了。”
尉遲敬德:“是的,陛下,您就別想禦駕親征了!”
魏征:“天子豈能出爾反爾?”
“一刻鍾之前陛下才允諾臣等,此生絕不親征,怎可朝令夕改?”
說著就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像是要說他個昏天黑地般才肯罷休。
李世民一拍桌案,大吼道。
“停!”
“朕沒想親征,朕不過是想誇一下朱棣而已!”
“僅此而已!”
“朕!絕對!沒有!想要!親征!”
李世民咬牙切齒的說道。
群臣口稱有罪,又帶著懷疑的目光看著李世民。
便是程咬金都帶著懷疑的目光盯著李世民,仿佛在說:“陛下演技真好!”
李世民隻覺得心累,朱棣是因為無將可用不得不親征。
那朕要不要……手起刀落……
李世民連忙擺了擺頭,打亂了自己的胡思亂想。
朕怎麼能有如此想法?隋煬帝都幹不出來這樣的事!
不過朕比他們都年輕啊,朕身體這麼強!總不能走在他們前麵吧?
隻要他們走了,尤其是魏征走了……
那朕是不是就可以為所欲為、禦駕親征了?
咦,也不對啊,朕就算隻能再活三十年,大唐周邊蠻夷不早已經被他們打了個幹幹淨淨?
朕難道隻有去打後輩口中的歐洲?
不過好像也不錯啊,一路向西打,打到何處,將來死了就葬在何處!
————
【隨即不理會東昌城,向濟寧方向一路猛撲過去。】
【正月十二日渡過浮沱河!】
【正月十四日破東阿,斬首三千餘,生擒守將。】
【正月十五日破東平,生擒都指揮詹璟。】
【破汶上,生擒都指揮薛鵬。】
【正月十八燕軍將要經過孔子、孟子故鄉。】
【朱棣告誡全軍:"孔子萬世帝王之師,太平之道所自出,孟子傳孔子之道,以開諭後世,其功德在生民,蓋與天地日月相為無窮,今曲阜孔子之鄉,鄒縣孟子之鄉,將士毋入其境,敢有入境侵及其一草一木,皆誅之不宥。"】
【孔子、孟子確實很讓欽佩。】
【但是衍聖公一脈吧。】
【嗬嗬,摘錄幾句評論。】
【世世修降表,代代衍聖公。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貳臣。】
【鐵骨錚錚教人忠, 世修降表衍聖公!】
【順帶給大家摘錄一副對聯。】
【上聯:昨降蒙元,今降滿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勸進家有餘慶。】
【下聯: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全都忘了!隻記得:識時務者為俊傑。】
【相較於北孔,南孔一脈反而顯得有氣節。】
【天下喪亂神州板蕩之際北孔享盡尊榮,南孔零落草木,但以氣節論,南孔方不失孔子禮義廉恥的教誨。】
————
自漢開始至滿清,無數儒家學子第一次同仇敵愾的咒罵起後輩來,便是心中認同此理之人要麼默不作聲,要麼隻能隨大流一起咒罵後輩。
明朝南孔倒繼續抄錄後輩言語,並沒有因為涉及自己就停下。還頗有興致的將嘲諷之語多抄了幾遍。
而諸多爭論隨著一句評論暫時停了下來。
————
東周——孔子——(右手德劍、左手仁劍):吾覺得他說的對。
————
看見孔子的評論,一半人已經偃旗息鼓,倒是另一半嘰嘰喳喳的吵個不停。
“這是假的孔聖!”
“誰知道是不是後輩和天幕有什麼勾當?”
“這評論絕對是天幕瞎編的,孔聖不可能如此行事!”
轟隆一聲,九天神雷劈下,辱罵天幕之人皆是灰飛煙滅。
天幕陡然出現九個大字。
【後輩可辱,天幕不可辱!】
————
【正月二十七沛縣守將投降,知縣顏伯偉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拒不投降,被殺!】
【後來成化八年的狀元吳寬寫了首詩紀念其父子二人。
誅錯兵來漢室輕,區區一令肯前迎。
何人獨以家為計,有子還憐史失名。
主辱固當全大節,身亡旋複共孤城。
夜深河上扁舟過,嗚咽猶聞流水聲。】
【不去評價過多,隻是想想明初的文人和明末的文人,這些人居然都是明朝的文人?】
【太不和諧了。】
【而以上所提及的事僅僅發生在建文四年正月一個月內!】
【建文三年朱棣給朱允炆的新年禮物是殲滅南軍兩萬人。】
【建文四年的禮物則是連破四城。】
【朱允炆一定很開心。】
————
大明 建文二年
“沒錯,朕很開心。”朱允炆飲著美酒,摟著美人,看著舞蹈,無比的快樂。
果然,何苦為難自己呢?
辛辛苦苦削藩隻能活到四年六月。
朕現在直接將軍政大事全交與他們三人,結果還能更差嗎?
並不能,說不定朕還能在皇位上多待幾個月。
殊不知李景隆正在暗中聯絡已經被後輩講出未來投降之人,雖然齊泰等人因皆是未來之事不敢大肆殺戮,但明裏暗裏卻安排了許多人監視。
但他們可能忽略了監視的人和武將集團的關係也是不清不楚,尤其是在已知燕王將來勝利的情況下,對他們監視幾乎聊勝於無。
李景隆挨家挨戶的串聯,傳到齊泰耳中的彙報卻是:曹國公今日在青樓流連忘返。
————
【二月初,朱棣派遣投靠自己的蒙古將領款台率領十二人,一人兩馬向北偵查,遇到南軍三千餘人的運糧隊,款台等人衝進陣中大喊:燕王大軍將至,降者免死!】
【三千餘人嚇的四散而逃,款台生擒千戶二人,拷問得知南軍已經收複濟寧,並且駐紮在濟寧。】
————
北宋 汴梁
趙匡胤再次歎氣,想想朱棣,再看看自己大宋。
“朱棣把胡人當小弟用,而我大宋呢?”
“幾百餘年居然連燕雲十六州都收不回來。”
“德昭,你努努力,若是朕有生之年不能滅遼,你一定要把遼國滅了。”
“然後再收些胡人當小弟!”
“不能讓明朝比了下去!”
趙德昭有些尷尬的說道:“父皇,用外族有風險啊,一不小心恐複唐之事!”
趙匡胤一巴掌拍在趙德昭頭上,怒罵道:“你能不能有點自信!”
“唐太宗時候怎麼沒見朝堂外族作亂?”
“便是玄宗,若是沒有後期昏聵,安祿山如何能反?”
“胡人,畏威而不畏德!”
“隻要你夠強,他們就不敢反!”
“李世民是唐太宗,朱棣是明太宗!”
“你將來是宋太宗!”
“大家都是太宗,以後死了你們一見麵,人家後麵跟著幾十個異族小弟。”
“你呢,一個都沒有?”
“丟不丟人?”
又一掌拍在趙德昭胸口。
“挺直身子!”
“告訴朕,你能不能超越他們兩個!”
趙德昭心有怯怯,這兩個是正常人嗎?
一個出道一路打遍天下無敵手,另一個八百人就敢起兵奪取天下。
您讓我超越他們?大白天的做什麼夢啊!
可看見趙匡胤滿帶期望的目光,還是不忍辜負父親的期望,大聲說道。
“能,一定能!”
嗯,是因為孝心,並不是因為不小心看見趙匡胤身後有根棍子!
————
大元 中都
忽必烈本來很開心。
“瞧瞧我蒙古後人,即便僅僅十二人,也能嚇的三千人望風而逃!”
“哈哈!”
扭頭瞥見劉秉忠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有話就說,本汗不怪罪於你!”
事後忽必烈很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多嘴說這一句。
“大汗,這三千人是運糧隊,充其量隻有一隊監管的士兵,剩下全是征召而來的民夫!”
“況且,人家是因為害怕朱棣。”
“和這十二個人沒多大關係。”
忽必烈的臉綠了。
你就不能當個啞巴嗎?
讓本汗開心一下都不行嗎?
————
大唐 長安
“昔日冠軍侯麾下匈奴人眾多。”
“漢武帝托孤重臣金日磾也是匈奴。”
李世民揮動手臂,向著群臣說道。
“我大唐亦當如此,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昨日沙州有奏,鐵勒部的契苾何力與母親率領部落投降我朝。”
“朕決定將他們安置在甘、涼二州之間,任命契苾何力為左領軍將軍,並封其母為姑臧郡夫人,其弟契苾沙門為賀蘭州都督。”
“諸位以為如何?”
多人表示讚同。
魏征適時向前一步,行禮道:“陛下,須防晉朝舊事!”
“蠻夷,畏威而不畏德。”
“如今可暫行內遷,教其禮儀、漢話、儒家經典,待時機成熟,須將其部眾人分散於各地。”
“隻需兩代人,即可變夷為夏!”
虞國公、中書令溫彥博反駁道:“應如兩年前安置突厥之法,一如漢武置匈奴一般,保留其風俗、部落一體為大唐鎮守邊疆!”
魏征開噴。
“兩年前我不認可,今日我仍然不認可!”
“虞國公忘了五胡亂華之事?”
“忘了後輩說過異族再次入主中原?”
“不是一次,而是二次!”
“或許不僅僅隻有兩次!”
“漢化不徹底,就是徹底不漢化!”
說著又向李世民行了個大禮。
“臣雖是一介文人,但陛下若再如兩年之前一般安置他們!”
“請恕臣大不敬之罪,臣隻有拿著劍去質問這些胡人了!”
“願學我漢家禮儀、著我漢家衣裳、寫我漢家文字者活!”
“若不然,臣挨個挨個砍了他們的頭!”
“請陛下定奪!”
說完便跪倒在地,等著李世民的答複。
武將皆是目瞪口呆,魏征怎麼殺性比我們還大?
不過不重要,雖然他沒事就罵我們,但這次我們挺他!
一眾武將皆是跪倒在地行大禮。
“請陛下定奪!”
李世民突然有種被逼宮的既視感……
“都起來吧,何必行此大禮!”
“魏征,朕同意你的建議!”
“此事便由你負責吧。”
“不過須知,既入我大唐,雖是胡人,你等亦不可加以歧視。”
“學我漢家禮儀、文化之事須徐徐圖之,不可急功近利逼反了他們,又讓邊境百姓再受戰亂之苦!”
魏征行禮起身。
“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魏征望向李世民,發現李世民在笑。
仿佛感覺還笑的有些陰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玄成(魏征的字),你此番進言,於國有利,朕想來想去不知該如何賞賜你。”
“不如賜你美人一名吧。”
李世民說完又大笑起來。
魏征臉色一變,急忙說道:“陛下,糟糠之妻不可棄啊!”
李世民笑的不能自已,拍著大腿說道。
“朕可沒有讓你休妻,朕是賞給你做妾室。”
“你該不會和玄齡一般怕老婆吧?”
“不會吧,你連朕都不怕,還會怕老婆嗎?”
“絕對不會!”
魏征有苦難言,正反話全讓您說了,我說什麼?
“陛下,臣不怕。”
“臣是愛她!”
“男主外,女主內。”
“既然是娶妾,自然是內事。”
“愛她就應該尊重她,要不等臣回家和她商量商量再說?”
群臣皆是控製不住,跟著李世民大笑起來。
一時間朝堂皆是歡樂的笑聲。
房玄齡拍了拍魏征,兩眼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還得是你魏征啊,果然是諫臣,怕老婆就怕老婆,還能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當初怎麼就沒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