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喜歡鯽花的楊天幹”“予你同行2015 ”“愛吃白菜炒雞蛋的青祖”“靈丹閣的佐藤美穗”“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 ”“雪兔子momo ”“桑呐”“喜歡鏈莢豆的羋家人”“愛吃老北京灌腸的安軒”“熊山道的冷厲 ”“墨竹修染”的打賞。
祝身體健康,父母安康,財源廣進。
————
【並且這封信裏的彰義門,且不說到底是金元時期的彰義門?還是後來明代修的廣寧門?】
【就說一個禦河,這個就是大家熟知的如今京杭大運河中的南運河。】
【宋元時期包括明初叫:禦河。】
【明清時期叫:衛河。】
【元朝時期禦河指的是:通惠河到通州這一段,即便把北運河加上去也僅僅到天津。】
【平安大軍都已經開始打德州了,又準備派兵向反方向趕往一百公裏之外控製禦河……】
【還不如編其實是徐凱去控製禦河,好歹徐凱還近一點。】
【而且既然這段被控製了,朱棣的新附義勇軍和繳獲的糧食又是怎麼通過此條路線的?】
————
【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剛才提到的第一條:單家橋。】
【給大家摘錄一下來自百科以及文獻記載的單家橋。】
【明正統六年,單家橋始建,由單姓大戶所建,為木橋。】
【明正德六年,五名婦女被匪徒抓住,路過單家橋時,為保住名節一同投河自盡,從此單家橋改名為“五節橋”】
【明崇禎初年,單家橋倒塌。】
【崇禎二年,籌資改修石橋。】
【崇禎六年,立修橋功德牌。崇禎十三年,石橋修成。】
【清順治元年、二年,對橋進行修補。】
【1991年9月,發現崇禎六年的單橋建橋功德碑,並重修立於在單橋北端西側。】
【現在告訴我,正統是誰的年號?】
【朱棣的曾孫朱祁鎮。】
【正統五年,這座橋才開始修建,才有單家橋這個名字。】
【那請問,明太宗實錄中的單家橋哪裏來的?】
【明太宗實錄是明實錄其中一部分,成書於朱棣的孫子朱瞻基的宣德五年。】
【但皇帝駕崩,太子繼位就要開始修實錄,所以整個明實錄其實是一直在修的。】
【而且其中發生了幾件重大事故。】
【嘉靖十三年七月,明世宗下令修建皇史宬並將之前的各朝《實錄》《寶訓》重新工整抄寫,到十五年,皇史宬建成,重抄的《實錄》轉藏於皇史宬。而原來藏於內府的《實錄》,後來被大火焚毀,藏於皇史宬的《實錄》遂成為唯一正本。】
【萬曆十六年二月,萬曆皇帝為了閱讀方便,命大學士申時行“自太祖起,累朝《訓》《錄》都謄寫裝潢進覽,有幾部就進幾部”。趁此機會,翰林院謄錄官員和校對官員,開始轉相抄錄,各種傳抄本才得以流傳。
申時行認為“舊本簡秩繁多,今宜並省,不拘卷數”,而且抄錄時內府舊本已毀,皇史宬正本又不能隨便翻閱,因此申時行隻能照內閣的副本謄寫。但此時的內閣副本已經“時有汙損”。】
【萬曆二十四年三月乙亥“火發坤寧宮,延及乾清宮,一時俱盡”。導致了申時行抄本,全部被焚毀。
萬曆不得不下令重抄,此次謄錄的負責人是大學士趙誌皋,到萬曆二十六年八月丙辰抄寫完畢。】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已經懂了,這簡直是給了造史的人明目張膽造假的機會,誰能完完整整背下整個實錄?
越到後麵皇帝,實錄字數越多,文人這裏加幾句,那裏改幾句、刪幾句,皇帝能知道嗎?
更不用說還允許大臣私自抄錄,文人不往裏麵摻雜私貨,簡直天理難容!
文臣突然鬆了口氣,好險,這最早隻能追溯到燕王曾孫那裏去,算是一個好消息,不管與我們是否有關,起碼沒有證據。
壞消息:陛下殺人從來不需要證據。
————
大唐 貞觀年間
李世民都有些無力吐槽了,古物造假尚且知道最重要的就是細節,這群文人寫故事時候就一點邏輯都不講了嗎?
這麼大的漏洞……我唐朝之後的文人不會也是這樣編我的故事的吧?
比如後輩提到的挫宋,他們該不會武功不行,就在私德方麵編排朕吧?
————
【一座幾十年之後的橋這麼突兀的出現在朱棣的實錄裏,這用抄寫錯誤來解釋應該解釋不過去吧?】
【而且不要用什麼之前獻縣也有姓單的,人家萬一之前修了橋,就叫單家橋怎麼著的來解釋!】
【獻縣單姓是朱棣登基並且遷都之後從浙江移民充實河北之後而來的。】
PS:網上有族譜,大家可以自己查。
【這個記錄的離譜程度,相當於你突然看到史書記錄八國聯軍是從西直門立交橋打進來的一樣離譜。】
【朱棣可能不僅是風之子,還是能帶領大軍集體穿越的係統擁有者。】
【帶著燕軍和南軍穿越到正統五年打了一仗,又穿越回來。】
————
現在對於嘉靖朝的文官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咱們這位爺對這應該不會有太重的處罰,畢竟太宗改為成祖,再把仁宗扔出太廟的事都能做的出來,指望他為成祖正名還不如指望他修仙成功的幾率更大一些。
壞消息:有個叫海瑞的準備彈劾他們。
而萬曆朝的文官卻隻有一個壞消息和更壞的消息。
壞消息:咱們這位爺說了不算,隻能“垂簾聽政”。
更壞的消息:說了算的叫張居正,本來他就強勢,他肯定要借著這件事掃除異己。
永樂朝的實錄編纂官楊士奇則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雖然我不太通兵事,但故事編的如此拙劣,至少我家往下數三代幹不出來這麼傻的事,畢竟有單家橋時候都是陛下的曾孫了,搞不好那時候我孫子都沒了,也是曾孫。
但後世這些編實錄的人,我一時間竟分不清他們究竟是想誇陛下還是損陛下……
說損吧,人家把陛下誇的如此睿智。
說誇吧,你們能不能去現場實際看一下,實在不行找張我們這時候的地圖看看也行啊,你們該不會窩在家裏純靠想象寫的吧?
————
【心機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名偵探拾柒上線。】
【有沒有一種可能?文人是在造神,而這個神叫鐵鉉。】
【為什麼不是統領大軍的盛庸而是鐵鉉?】
【因為盛庸最後投降朱棣,即便他是在南京被攻破之後才投降。】
【但在文人看來,盛庸和李景隆一樣就是投降了。】
【反觀鐵鉉,不管實際戰績如何,鐵鉉坦然赴死。】
【而且別看鐵鉉領兵和朱棣作戰,可人家正兒八經是文官,是自己人。】
【鐵鉉在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曆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
【盛庸在洪武年間就是都指揮使,妥妥的武官,就不是一個派別的。】
【何況盛庸還投降了,這不把鐵鉉誇成文官標杆都對不起那群文人的筆。】
————
大明 建文四年
玩膩了鞭子的李景隆,突然又想到一種新奇玩法。
他命令士兵將不願投降的文官上衣脫去,雙手反綁按倒在地。
又從別處找來大紅蠟燭點燃。
吱,吱,吱。
還叫來畫師將此情此景描繪下來。
可真是頗有趙光義遺風。
————
【濟南是個戰略位置,但並不是攻南京的必經之路,而且當時濟南就一群殘兵敗將,並沒有實力強大的軍團逼得朱棣不得不去進攻。】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
【朱棣本人並沒有去進攻濟南,甚至朱棣和鐵鉉可能這輩子都沒見過麵。】
【畢竟從靖難起兵至此,朱棣有沒有哪怕一次進攻易守難攻的城池?】
【即便取大寧也是用計加內應,怎麼到了濟南他就失了智,非要圍攻三個月?】
【他是想看趵突泉嗎?】
————
大明 北京
“老大,這趵突泉在濟南嗎?在哪裏?”
大胖真的很想吐槽老爹,您看個話本記得那麼清清楚楚……怎麼這時候就忘了?
“爹,宋代曾鞏在《齊州二堂記》中記載:“自崖以北,至曆城之西,蓋五十裏,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後來曾鞏從《詩經·大雅·瞻卬》引:“觱沸檻泉,維其深矣。”給他改名為檻泉。”
“金代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記載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檻泉,又立檻泉坊,取詩義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
“可能這時候也不知道到底是叫爆流泉還是趵突泉?”
“您想看的話,要不差人先去打探打探?”
朱棣隻想給大胖兩巴掌,朕問問你在哪裏,你就告訴朕在哪裏不就行?
還引經據典,你在顯擺啥?
朕要不是看你體胖喘不上氣,怕一拳打死你,你不知道要挨多少打。
嘭!
“爹,我沒說話,你打我幹啥?”漢王爺略帶委屈的說道。
“爹打兒子不需要理由!”朱棣說的是那麼的義正言辭,大義凜然!
————
【而朱棣可是才剛剛在鏵山大戰一場,即便是大勝,也該有傷亡吧?
在他後麵真定和滄州加起來最少有十萬兵馬,他這時候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把德州的糧食人口運走,怎麼用最小的損失安全退回北平!
即便要打濟南,也應該是試探性一波進攻,感覺打不下來就立即撤退才對。
整整三個月……真定和滄州的十萬精兵即便是慢悠悠的走來,這個時候都能把朱棣合圍在濟南城下。】
【當真為了編故事,邏輯都不講了。】
————
大明 崇禎年間
朕雖然理不清這些彎彎繞繞,但朕知道文官不是啥好人,朕原以為閹黨誤國,隻要誅滅閹黨,重用文人便可國家大治,大明中興,結果呢?
國內民亂四起,外有異族扣關,讓他們捐軍費,首輔居然給朕捐了三年俸祿,當時朕感動啊,國難思忠臣,他們果然都是忠臣啊,大明中興指日可待。
可朕這一抄家,他家裏居然有六十萬現銀,朕的國庫都沒有這麼多。
還有那些藩王,一個比一個有錢,一個比一個土地多,他們但凡給百姓一口吃,大明豈會淪落至此?
他們能不能用腦子想想,大明沒了,他們能有什麼好結果嗎?
不過沒事,貪官汙吏朕殺了,福王的土地朕都分給百姓了,聽押送他回來的士卒說福王整天罵朕暴君,不尊長輩,違反皇明祖訓,他要學成祖爺起兵靖難。
可朕把刀子放在他手裏,架在朕的脖子上,讓他砍了朕,他就可以立馬登基稱帝,朕連玉璽和龍袍都給他準備好了。
他居然不敢,朕手無縛雞之力,身邊僅有內侍一名,他都不敢動手,可真是廢物。
還整天吵吵著要吃山珍海味,看在是長輩份上,朕還是心軟了,答應他每日給他翡翠白玉湯和燒餅。
什麼?這不是山珍海味?
這可是太祖欽定的山珍海味,人間美味,你居然說不好吃?你是不是不敬太祖?那朕隻能送你去見太祖了。
朱常洵挺著大肚子艱難的把燒餅吞下去,衝著崇禎露出笑臉。
“陛下,好吃,真好吃,我愛吃!”
崇禎也是滿意的露出笑容說道:“好吃就好,朕怕皇叔你吃不慣油膩,專門吩咐了給你放點鹽就行,其他一概不用。”
“對了,皇叔,以後一日三餐你便吃這兩樣吧,沒問題吧?”
“沒問題,我太喜歡吃這兩樣了。”
“謝陛下恩典……”
朱常洵說著,眼神卻瞥向崇禎身後的幾位兵士。
幾位兵士露出可惜的神色,刀都拔一半了,就等著福王說一句不愛吃。陛下可親口允諾了,若是福王敢有半分不滿,便將福王交給我等河南之人活剮了。
可惜,可惜,一個王爺怎麼能如此怕死呢?
崇禎帶著兵士慢步走出監牢,門口忽的停下腳步。
“定國,你等幾人有話便說吧。”
看著幾人欲言又止的模樣,崇禎笑了笑。
“無妨,朕當初籌建新軍時候便與你等說過,這次即便大明還是要亡,也要亡在一個能讓你等有飯可吃有地可種的人手裏,朕拚著祖宗基業不要,也要把這群貪官汙吏送到地獄裏,還要把異族擋在關外。”
“你等連和我一起死都不怕,怎麼連說句話都不敢?”
為首的精壯漢子有些不忿的說道。
“陛下,俺們就是覺得您還不夠狠,對福王太好了,俺們村裏若是有草根樹皮吃都算好的,有的隻能吃觀音土被活活脹死,就該讓福王吃吃草根樹皮!”
崇禎無奈苦笑,緩緩搖頭。
“定國,讓福王吃草根樹皮很容易,可要讓你們村的人家家戶戶每日都能吃上白菜豆腐湯和燒餅很難。”
“可朕想試試看能不能讓天下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有一碗白菜湯和燒餅足以果腹。”
“你們願意和朕一起去實現嗎?”
三人皆是行起了由崇禎新定的新式軍禮,右手成拳,掌心向內,緊靠心髒位置。
“願為陛下效死,願為大明效死,願為天下百姓效死!”
————
【而事實很可能僅有一支小規模的燕軍到濟南城下或勸降或試探性進攻,結果失敗了。隨後掘開了濟水南岸的堤壩圍濟南,隨後在北岸監控。】
【注意,有的說是大清河,還有的說是黃河。】
【大清河還則罷了,勉強可以解釋。】
【但說黃河的,這種直接可以認定是清朝後期文人寫的,因為黃河在明初是南下奪淮河而入東海,黃河河道在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時期,是不走濟南那條線的,直到清鹹豐年間才改走濟南附近那條線而入渤海。】
————
大明 應天府
文臣已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了。
編書信結果寫了個不存在的單家橋還則罷了,好歹兩三代之後就有了,編黃河的是怎麼想的啊……
真就隨便編?還好不是我朝文人,實在是太侮辱人的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