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是方孝孺?不!我是王莽。

感謝“?∧?”“祥瑞969”“貓味櫻桃汁”“喜歡臨武鴨的溫德爾”“熊山道的冷厲”“逍遙春秋笑長生”“客客氣氣的凱莉.達克 ”“喜歡葵樹子的烈如風”幾位大佬的打賞。

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

——————

【假如方孝孺不是臣子而是皇帝,那大概也會被網友戲稱為穿越者。】

【畢竟上一位如此理想化複古的人叫做王莽。】

————

浙江浦江縣。

宋濂此刻是目瞪口呆,若是之前聽後輩講方孝孺輔佐建文帝又被朱棣殺害是既喜又悲的話。

那此刻就是無言以對。

這孩子好學、聰明,通讀儒家經典。

怎麼會和王莽一樣?

他應該……可能……或許沒有這麼傻吧?

方孝孺倒是沒有什麼表情,隻是對著老師行禮說道。

“天幕降世,能被後輩銘記足矣。”

“或許是我學問還沒做到家吧,才被後人說成王莽一樣的人物。”

“我應該謹記孔聖教誨:每日三省吾身。”

宋濂隻覺這孩子怕是想差了,你難道沒有聽見後輩說誅你十族的話嗎?

即便是謠言,最差也是滅了族。

若真是十族,這第十族該不會是我們吧?

————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大佳何鎮人。

父親方克勤,洪武年間曾任山東濟寧知府,奉公守法,入《明史·循吏傳》。】

【少年聰慧,江湖人稱“小韓愈”。】

【輕視文辭寫作的學問,常以宣明仁義治天下之道、達到時世太平為己任。】

【嗯,很早就有匡扶天下的理想】

【他曾因病臥床,家中糧食斷絕。

仆人將情況向他報告,他笑著說:“古人三十天僅進食九次,貧窮困擾何止我家啊!”】

【嗯,很崇拜古人。】

【仿佛就像玄幻小說一樣,最厲害的道法一定是上古的,仿佛時代從未進步反而越來越差。】

【方孝孺對周朝的幻想就仿佛我對白月光的幻想一樣。

身材好,說話輕聲細語,一顰一笑都那麼的動人心弦。】

【他對周朝的幻想也是這樣,人人有田種,沒有強權的君王,大家過的都很好。】

【而為什麼周朝那麼好?

我大明這麼差?

方孝孺的回答:因為我大明沒有像周朝一樣實行周禮和井田製。

人人有田種,所以不會有老朱這樣的人被壓迫得受不了,造反搞事。

因為沒有強權的君王,所以不會有老朱這樣的人掌握超級權力,大肆殺戮官員。

而人人有田種,怎麼分配?

方孝孺答:井田製。

沒有強權君王,民間誰來管理?

方孝孺答:民間宗族。

而宗族關係如何架構?

方孝孺答:周禮。】

————

宋濂摸了摸方孝孺的額頭,這孩子也沒感染風寒啊?怎麼把腦子燒壞了?

上一個準備複井田行周禮的叫王莽,雖然他是儒家出身,都被我們罵成亂臣賊子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想不通,和王莽學?

——

大秦 鹹陽

嬴政感覺自己聽錯了。

這明朝不是距離我大秦一千多年嗎?

井田製在各國征伐的時候就已經不實用了。

這是六國最愚蠢的君王都知道的道理。

怎麼一千多年過去了還有人覺得井田製很好?

【而關於他想複井田製的出處是以下幾本書。

方孝孺文集裏有一篇《與友人論井田》。

這個友人是王叔英,後來還勸阻方孝孺並反對推行井田製。

方孝孺在《與友人論井田》中把反對推行井田製的同僚、朋友一股腦的劃為一夥兒,稱為流俗人。】

————

浙江浦縣

此時的學堂越發沉默。

方孝孺!

你了不起!

你清高!

就你聰明,我們都是流俗人。

【第二本是《遜誌齋集》是方孝孺死後由門生及有心人收錄整理出來的,盡可能收錄了他死之前的文章,上麵的《與友人論井田書》記錄於本書第十一卷。

大部分內容創作於洪武朝,還有不少是作於受重用期間的建文朝。】

PS:遜誌齋集番茄就有原文,大家自己搜,下麵關於這本書的原文記錄能不放的就不放上來了,太長了。

【第三本是《宗儀》又稱《宗儀九首》是方孝孺為族人製定的族規誡語。

序言之外全書共分為九章:《尊祖》《重譜》《睦族》《廣睦》《奉終》《務學》《謹行》《修德》《體仁》。】

【但請大家注意,自下而上叫革命。】

【自上而下叫改良。】

【但很顯然改良就辦不到平均分配,一定要讓某一部分得到利益,改良才能繼續下去。】

【上一次自下而上、天下大亂的最終結果就是老朱上位瘋狂壓榨江南地主士紳階級。】

【但江南地主肯定不幹,老朱壓榨我們,你老方可是我們江南膠己人。

你上位還壓榨我們?

這不是白上位了?

南方地主表示吳越之地山溪險絕,地狹人稠,周朝時候這裏也沒有實行井田製,現在可萬萬使不得。】

【方孝孺說:你們說的對,江漢以北,平壤千裏,畫而井之甚易為力也。】

【屬於是自我以北平均分配,自我以南尊重私產了。】

【孔子教他們: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他們反著來: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

東周 秦國。

在城池休息的孔子隻希望自己耳朵聾了才好,每次、次次隻要提到儒家就一定是負麵。

我好累……

儒家後人到底把我的思想改成什麼樣子了?

我欲複周禮、井田是現在啊,上次看了天幕我就知道井田再也回不來了。

怎麼一千多年後還有人想複井田……

【所以後來北方的地主階層支持朱棣上位也就情有可原了。】

【畢竟你們江南人自己提的政策自己不實行?

反倒用來收拾我們北方人?

那我們可就要打爆你們的狗頭了。】

【同樣在《明高僧傳》,本書為明朝如惺和尚撰寫,成書於萬曆四十五年。】

【在本書卷三記載:

建文君既繼大統之二。

應與賢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補其未逮。則文皇帝亦安於藩邸矣。

烏有靖難兵破金川門哉。

為其一旦誤用方黃輩。講周官行井田。】

【嗯,你看,明朝的和尚都知道。】

【咦,明朝?和尚?】

【怎麼突然想起一位名叫重八的故人?】

————

大明 應天府

“混蛋,誰是你故人?”朱元璋憤怒不已,“能不能講點正事?”

“艸,都被氣糊塗了,忘了還可以評論。”

——

(咱有一個碗):馬皇後和雄英怎麼死的,怎麼才能救活?

【咦,拋開所謂呂氏毒殺之外馬皇後之死有兩種猜測。】

【第一種,過多生育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自然病死的。畢竟五十歲在古代也稱的上長壽了。】

【第二種,就涉及到朱雄英之死,拋開陰謀論,認為朱雄英應該是感染了天花然後又傳染給馬皇後。】

【至於怎麼治?】

【如果是天花的話就種牛痘。】

【如果不是天花的話,除非有天能夠打開皇陵,不然天知道怎麼死的。】

————

【有的人反駁《與友人論井田》並沒有說方孝孺給朱允炆《上複井田書》這種東西,所以不能證明方孝孺向建文帝提議要恢複井田製。】

【那既然你都這樣說,那我也用你的觀點反駁一下。】

【朱棣隻有《奉天靖難記》並沒有《奉天造反記》更沒有《奉天篡位記》。】

【所以朱棣也沒有造反咯?】

【開個小玩笑,下麵接著上史料。】

————

(咱有一個碗):那朱標呢?

【累死的,也可能是風寒而死。】

【少工作,多運動,多休息。】

【風寒的話古代致命,也不知道明朝能不能搞出大蒜素,搞不出的話多吃大蒜多少也有點用。】

【咋的,哥們做好穿越準備要去大明了?】

(咱有一個碗):沒,咱準備學某個混蛋寫書。

【哦哦,寫書好啊,書友們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的。】

……

【接著講方孝孺複古。】

【《答俞敬德》之二,《遜誌齋集》卷之十一記載了一段方孝孺回憶自己讀書時候的文字,原文較長,挑一些和複古有關的給大家一覽。】

【覽周公、孔子廟宅,求七十子之遺跡,問陋巷、舞雩所在,潛心靜慮,驗其所得,慨歎以為彼七十子者,縱顏、閔未可幾及,其餘若樊遲、冉求輩,使學之同時,豈皆讓之乎!】

【但今世無聖人出,不得所依歸,故不若爾。】

【道政事必曰伊、尹、周、公,論道德必曰孔、孟、顏、閔,寢而思者,此數君子也,坐而誦者,此數君子也。用心一入於此,猶恐流於過高,如古狂人,而不適於用。】

【而方孝孺對周禮井田的喜好可能還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

【先君自是道益明,誌益堅。知元之將亂,彌自韜晦,窮理致知以盡其變。至於陰陽消長之度,禮樂名物之數,井田封建之製,躔次疆理之說,鹹求折中,授業者日益多。】

【先君之道,蓋法時乎《易》,取政乎《書》,主敬乎禮,體和乎樂,雅言以詩,製事以《春秋》。其深高博大者,雖不可測而知,然而家焉而有善俗之化,官焉而致富庶之治。發之乎政事,著之乎文辭,比於古之賢人循吏,未之或加也。】

【皆出自《遜誌齋集》卷十一。】

【這裏的先君指的是方孝孺父親。】

【由此可以看出,這是屬於有家傳的,一家人都喜歡周禮。】

【而同樣本書記載:

“定天下之爭者,其惟井田乎?”

“吾嚐以為井田不行,民不得康正統”

“曷以成俗複井田乎?井田奚先民平均乎?”

“茲欲複井田行周製,如先王之時固難矣,獨不可稍取先王之意為之法乎。”

“孰非民乎?孰富孰貧乎?孰衣文繡,孰如懸鶉乎?屈為傭隸,天寧不仁乎?仁莫如井田。”】

【仿佛隻要實行井田製,國家馬上就能大治,長治久安。】

【當然是他們地主士紳階級的大治,畢竟方孝孺還認為:“井田廢而天下無善俗,宗法廢而天下無世家”】

【他在《宗儀·睦族》中說道——

“睦族之法,祠祭之餘,複置田,多者數百畝,寡者百餘畝,儲其入,俾族之長與族之廉者掌之,歲量,視族人所揖辭而退……君子之道自此享矣。”】

【君王垂拱而治就好,剩下的我們宗族自己解決。】

【而除了井田製,還非常複古,事事都要和古人一樣。】

【這方麵我想王莽和他一定有話說。】

【建文帝繼位後格外倚重方孝孺,按方孝孺的建議,照《周禮》“悉仿禮製更定”改了一大堆官名、地名、殿名、宮門、門名。】

【是不是很熟悉?】

【有沒有想起王莽?】

————

新朝。

王莽隻覺得聲音分外刺耳,畢竟又被劉秀大破四十萬大軍。

想不通啊,這次朕吸取教訓,都換地方了,怎麼還有流星?

難道真像後輩說的,我把玉璽砸爛一角,始皇氣不過報複我?

不然憑啥這流星追著我跑?

————

【而且即便朱棣都快兵臨城下時候都樂此不疲,一直在改。】

【建文三年九月,又改承天門為皋門,改午門為端門,改端門為應門,改前門為路門,蓋仿成周之舊。】

【建文四年六月南京城破,三年九月都還在改……】

【嗯,他們對周禮也是愛的深沉。】

【這是改門,還有改官職。】

【將殿閣大學士去掉“大”字。】

【通政使司改為通政使寺】

【大理寺改為大理司】

【改侍讀、侍講學士為文學博士。增設文翰、文史二館,文翰館居侍讀、侍講,文史館居修撰、編修、檢討,其他諸司如六科給事中都改名為左、右拾遺。】

【原諒我知識淺薄,搞不懂改這些的意義……】

————

東周 秦國

不僅孔子無言以對,一眾儒門子弟也是想不通……

你們所謂的複周禮該不會真的就是把官職名稱、地名這些改來和我們現在一樣吧?

這叫複周禮?

你們可別侮辱周禮了,周公都能被你們氣活過來。

而東漢之後的各朝之人冥冥之中有一種感覺,這兩人該不會是王莽轉世分成兩人了吧?

不然怎麼一個敢說,一個敢做?

【而建文與方孝孺簡直王八對綠豆,看上眼了。】

【《明書·卷四·建文皇帝本紀》:日與講論古道,處偏殿,每事輒谘之。】

【《明史紀事本末》:時帝方銳意文治,日與方孝孺等討論《周官》法度,以北兵為不足憂。】

【好家夥,朱棣造反哪有和方孝孺討論周禮重要……】

【嗯,很像古偶劇。】

【愛美人不愛江山。】

【額,不對,愛老帥哥不愛江山。】

…………

【而其實改門改官職這些反而是小兒科,畢竟這個時候並不像王莽那個時候,無非就是官方記錄麻煩一點。】

【真正有問題的是建文新政。】

【所謂建文新政是建文帝朱允炆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文臣推行的改革。】

【我翻開建文新政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項政策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四個字:江南地主。】

【被儒家罵的皇帝可能是個好皇帝也可能是個壞皇帝。】

【但被儒家翻來覆去誇出花的皇帝……嗬嗬。】

【簡單說一下被儒家罵並且比較出名的皇帝。】

【第一位:秦始皇,從秦儒到清儒都在罵。】

秦始皇:沒事,朕習慣了。

【第二位:漢武帝,活著時候漢儒沒罵,死了就沒停過。】

漢武帝:嗬嗬,看完天幕再收拾他們。

【第三位:李世民,主力軍是宋儒,畢竟宋朝黑唐朝是出了名的。】

李世民:嗬嗬,挫宋,弱宋,就隻能嘴上占點便宜了。

【第四位:朱元璋,朱棣,朱厚照。

主力軍是明朝的儒家門生。】

朱厚照無感,倒是洪武、永樂兩朝文官不自信的摸了摸脖子。

這後輩怎麼啥大實話都往外說?

我們那叫罵嗎?

那叫直言進諫。

天幕害我,也不知道明天我的頭和身體還能不能連在一起。

【拋開兩位秦王,其他幾位除去其他原因,有一條就是對官員太過苛刻。】

【而明朝士大夫文官們最喜歡的應該是宋朝,畢竟與士大夫共天下,犯罪也不處以極刑,流放之路走著走著說不定有人拉一把就又回去了。】

————

大明 應天府

“咱對你們很苛刻嗎?”

“你們很喜歡宋朝嗎?”

“那咱滿足你們,賜你們殉葬宋朝皇陵。”

朝堂此起彼伏的都是喊冤之聲。

“陛下,後輩瞎說的……”

“對對對,這後輩就愛說胡話。”

“我們最愛的還是大明朝啊。”

“陛下您對我們很好。”

“堪比堯舜……”

“對,陛下是千古一帝,天生聖人啊。”

這群官員明明醜態百出,無非怕死而已。

卻又蒙著公正的皮,真是催人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