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貓味櫻桃汁”大佬的打賞。
祝您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
建文帝登基時已經二十一歲,並且還在朱元璋身邊接受了六年的教導。
而且在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朱元璋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
大明 應天府
朱標聽到這裏有些疑惑。
“不對吧,照這樣說允炆應該也是有些手段的,就算真如後輩所說削藩,朝堂重臣不在,四弟你又是怎麼打贏的?”
“總不能是學光武帝天降流火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又把目光投向朱棣。
朱棣:“……”
……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次年為建文元年。
六月,命兵部侍郎齊泰為兵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共同參軍國事。
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
同時下詔行寬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賦稅。
建文元年春正月,朱允炆大祀天地於南郊,奉太祖配,修《明太祖實錄》;
二月,追尊其父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後,尊其生母呂氏為皇太後,冊妃馬氏為皇後。
封其弟朱允熥為吳王,朱允熞衡王,朱允熙為徐王,立皇長子朱文奎為皇太子。
同時朱允炆還詔告天下,求賢訪能,推行一係列有利於民生的措施,賜給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資,令官府收養鰥寡孤獨廢疾者。
同時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賑罹災貧民,蠲免賦稅等。
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訪使,分巡天下。】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和朱標都是一臉問號。
“標兒,這不是挺正常的?”
“沒啥問題呀,正常新君繼位都是這樣吧,便是你繼位也會如此。”
“是啊,爹,這不挺像個明君的?”
“老四你到底怎麼成功的?”
朱棣:“……”
你們別問我,我也想知道。
————
【看著沒什麼問題吧,很像一個明君是吧?】
【確實很像明君,出問題的是另一個政策。】
【朱元璋走之前拉著朱允炆的手說:
允炆啊,咳咳咳,我們大明朝要堅持分封製不動搖,一定要堅持走封建主義道路。
朱允炆點頭稱是,扭頭一看皇爺爺死了。
死了還玩什麼分封?
我要削藩。】
……
大明 應天府
聽到這裏,朱家子孫仍然覺得沒多大問題,早就有心理準備。大哥上位肯定會限製藩王權利,大哥兒子上位肯定會進一步削弱藩王權利,絲毫沒有問題,誰當皇帝都會這麼做。
就因為削藩老四就造反成功了?應該沒這麼簡單吧。
……
【當然,削藩不太準確,廢藩或者殺藩更準確一點。】
……
大明 應天府
朱家子孫沒想到這大侄兒這麼狠。
廢?殺?
這可捅了大家心窩子,大侄兒也太不是人了吧,爹剛走,就迫不及待動手了?
一群人凶狠的目光看著殿外抱著朱允炆的呂氏,要不是在大殿之上,怕是直接動手活撕了她們母子二人。
呂氏也是知道完蛋了……如果之前的事僅僅讓允炆和皇位無緣,那廢藩二字一出,母子二人現在能去鳳陽守陵都是最好的結果,陛下盛怒之下怕是直接連命都沒了。
朱元璋確實怒了,妹子兒子孫子都走自己前麵了,結果這孩子上位就直接廢藩?
咱辛辛苦苦不就是為了朱家兒孫滿堂,不愁吃喝千秋萬代嗎?
咱未來怎麼瞎了眼選了他?
而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還沉浸在自己死訊當中不可自拔。
“我去,老四熬死我了?”
“我去,我被毒殺了?”
“我去,那要是我不死這皇位是不是就是我的?”
……
漢朝 長安
“我去,這小子這麼勇?”
“直接廢藩,朕佩服他。”
漢武帝不禁肅然起敬,猛,太猛了。
……
北宋 汴梁
趙匡胤也是肅然起敬:“猛,太猛了,簡直和呂布一樣猛。”
“朕收回將軍兵權都知道用迂回之策,收了兵權就要保人家富貴,這小子居然直接廢藩,富貴都不給人家留,怪不得被造反。”
……
【朱允炆還是太孫時候就想著削藩,朱元璋知道並且也是認同的。
畢竟諸王擁兵自重、多行不法。
朱元璋再重親情也是知道最多一二代就會削藩。
朱元璋曾經對朱允炆說:“朕將抵禦胡虜的大任托付給諸王,可令邊境不亂,留給你安寧。”
朱允炆反問:“胡虜不安定,讓諸王防禦,可若是諸王不安分,誰去抵禦呢?”
朱元璋默然無法回答,便問他準備怎麼削藩。
朱允炆的回答堪稱完美:
“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說的多好,先和叔叔們講道理,用禮法管束他們,不聽話就削減封地,再不行就動人,最後實在不行就隻有動兵。】
……
大明 應天府
周王朱橚瞧著還跪在地上呂氏冷嘲熱諷。
“是啊,多完美的政策,多好的說辭。”
“你說對吧,嫂嫂?”
“我大哥如此仁善,也不知道隨了誰?”
“他是名正言順的天子,他用德用禮,哪怕學宋太祖來一手杯酒釋兵權,保我們富貴也成。
廢藩,不準備讓我們活下去了嗎?”
朱元璋朱標也是沒有理他們二人,隻是沉默相對。
“爹(標兒)……”
“你說吧,標兒。”
“爹,咱覺得還是先照顧好雄英身體,實在不行起碼也要把允熥培養好。”
朱元璋點頭回道:“不止雄英還有你和你娘也是,你不出事也沒這些問題。”
……
【當然某種程度來說,朱允炆也是做到了他當年說的話。
禮是登基典禮,兵是即刻發兵。
反方向來說也是做到了,先動刀,最後打不過就和朱棣開始談起禮法道德了。】
……
【而按理來說,削藩應該先削弱勢力最強的燕王,畢竟燕王鎮守邊疆,常年征戰,在淮西勳貴大多被殺的情況,他的威望是比較高的。】
【說到這裏,簡單給朱元璋洗白一下。
他的藩王政策確實有不利的一麵,但又有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麵。
知道你們想杠我,但是別杠。
教員說過:所有事物都有兩麵。
教員還說過:不要看到好的就認為全好,看到壞的就認為全壞。】
朱元璋:……洗白?朕又不黑。
【很多人抨擊朱元璋的封藩王政策,尤其是對九大塞王的分封。
首先朱元璋對藩王是有監視的,藩王權利是有限的。
在藩王所在地有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
這三人分別是當地的政務主管,監察主管,軍事主管。
他們三人負責監視藩王,反過來他們三人也是被藩王節製。
畢竟朱元璋對官員從來沒有信任,對兒子的信任肯定高於官員,但這個信任的前提是藩王不會造反來搶朱標和朱標後代的位置。
理論上講藩王權利最大,可這取決於皇帝態度,遇到朱元璋那肯定寵兒子。
遇到朱允炆肯定是偏向官員。
而且若是在朱元璋時期或者朱允炆正常削藩的情況下。
朱棣要是想要動用北平軍區造反,首先他要搞定當地都指揮使,然後還要越過五軍府能夠調動這些軍隊。
其次附近還有八大軍區,你得確保自己能夠打過附近八大軍區或者結成同盟,不然憑啥大家都是朱元璋兒子,你想造反當皇帝,那我也想,幹掉你我還少個競爭對手。】
【而分封諸王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錯誤,因為按照朱元璋設想的情況發展下去,最多兩三代就收回了藩王為數不多權利。
而且帝國政治軍事中心在南京,北邊已經淪陷了幾百年,若是說燕雲十六州,那整整從唐末經曆宋朝元朝直到明朝建立才正式收回,已經過去了六百年時間。
那時候南北漢人都互相不承認對方,北方稱南方為南人,南方稱北方為北人或者幹脆就是蠻夷。
其次蒙古還沒徹底消滅,必須要有人駐守,隻能派自己兒子去。
畢竟你要是派武將去,距離這麼遠,你必須要授予武將很大的權利。
你敢保證他們不會學趙匡胤陳橋兵變?
不會學石敬瑭直接割讓燕雲十六州當兒皇帝?
給兒子就不一樣,兒子本身就是藩王,已經是最高了,再高就隻有皇帝了,設置官員互相監督,又讓幾個兒子互相牽製。
最後哪怕真有一個兒子天命加身,一打八打贏了然後又打敗朝廷軍隊登基稱帝,那也沒問題,天下還是老朱家天下。】
……
大明 應天府
朱標是知道父親一些政策的含義的,被後輩說出來也是沒什麼好感慨的。
秦王朱樉就不一樣,已經從自己被人毒死還痛失皇位的悲痛中清醒過來。
“爹,所以您是允許我們造反的是吧?”
“隻要打贏了就可以當皇帝是不是?”
“哎……大哥,你按著我幹啥,你放心,我絕對保證你後代的榮華富貴。”
朱標死死按住朱樉雙手。
“爹,我按住他,您使勁打,打個殘廢就成。”
……
【而為什麼朱允炆不首先削威脅最大的朱棣,那就不得不提到三位朱元璋留給他的三位大臣。】
【第一位:齊泰,原名德,字尚禮。
其為官九年而無過失被朱元璋賜名“泰”,次年擢升兵部左侍郎,建文登基進位兵部尚書。
而且在史書裏記載:太祖奇之。
也就是說朱元璋認為他是個奇才。】
【說句話題外話,九年沒有任何過失,你要是說九個月我還信,九年……
嘿嘿,用一句老板KTV我的話來形容一下。
隻有不做事的人才不會做錯事。】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喃喃自語。
“是啊,不做事就不會錯。”
“做事才會錯,有道理,可以理解。”
前排大臣聽見,心中誹謗不已,能理解?
這下完蛋了,你這後輩是不是專門來害我們的?
做錯事陛下會理解我們嗎?隻會大罵我們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現在更好,連不做錯事都不行,不做錯事說明我們沒做事。
你個混蛋……王八蛋……癟犢子
……
【第二位:黃子澄,明朝洪武十八年進士第三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探花。】
【嗯,很正經的探花郎。】
“……???,這還能有不正經的?”這是有科舉製的各朝代想法。
而沒有科舉製的各朝代想法:
《禮記·王製》:“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這應該也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但這探花之名又是何處來?為何還有正不正經之分?
【此人曆任翰林院編修、修撰,伴讀東宮,累官太常寺卿。
剛開始挺正常的,後麵的一係列操作我都有點懷疑他是不是朱棣的臥底。】
……
大明 應天府
“爹,大哥,你們知道,我沒這本事呀,不是我的臥底,我真沒想過造大哥反。”
朱元璋聽到現在,也是大概猜到這兒子為啥造反了,實在是朱允炆欺人太甚,不得已反之。
不過還是讓老四對跪一會兒吧,誰讓他之前大言不慚的說道:“要是造反就去跳秦淮河。”
咦,不對……
“老四,你個龜兒,咱入你娘。你敢戲弄你爹……”
馬皇後:???
朱棣很是疑惑:“不是……爹,我又咋了?”
“你上次給咱發誓好像是說的要是你後代造反,你就跳秦淮河,好像沒說要是你造反怎麼辦吧?”
“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是自己造反,和我玩文字遊戲?”
朱棣:“……”
完了,解釋不清了……
……
大明 洪武十八年
正在參加殿試的黃子澄有些傻眼了。
好消息:自己第三名,將來混得也不錯。
壞消息:將來的自己蠢到一度被以為是臥底。
【第三位方孝孺,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是“此莊士,當老其才。”
有的人說這句話應該理解為方孝孺品行端莊,應該物盡其用,一直把他用到老。
但我想應該是另外一種意思,這是個人才,但需要時間打磨,老了才能用。
而根據方孝孺所做的事,我覺得第二種說法反而才是正確。
當然僅代表個人意見。
這句話據記載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說的,然後說完就把他送回家了。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為別人的推薦被召到宮廷。朱元璋說:“現在還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時候。”授予其漢中教授之職。
建文登基征召他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升調他做侍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都要向他詢問。
而朱棣謀士姚廣孝曾說: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至於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姚廣孝說的,是有點存疑的。
姚廣孝本人不僅嗜殺而且他學的是屠龍術,最看不上的就是儒家。
“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姚廣孝出身在醫學家庭,後來拜了一個道士為師,學習的是陰陽之術以及算學一類實用之學。
姚廣孝晚年時,曾著寫《道餘錄》,在這本書裏麵,他把宋朝三位大儒朱熹以及程頤、程顥兄弟二人批得體無完膚。
以至於就連《明史》中都說姚廣孝這個人“頗毀先儒”。
而且朱棣起兵打的旗號是朝有奸臣,奉天靖難。
奸臣其中之一就是方孝孺,姚廣孝除非傻了,不然不可能說出這話。
要是不殺方孝孺這個奸臣,那朱棣就是造反,沒得洗。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這段話是文官編史時候給自己臉上貼金。
畢竟《明史》屬於官方史書,改史都不需要皇帝下令,文官自己就能夠操作。
比如說某些事情可以忽略不計,某些事情可以多誇兩句。
他們口口聲聲說學的是孔子春秋筆法。
可孔子微言大義,一字含褒貶之意,他們是一點沒學。
明朝大多數文官的節操是很讓人唾棄的。】
……
東周
正在秦國軍隊護送之下前往鹹陽的孔子,冷不驚又聽到後輩提起儒家後人,歎了口氣。
這儒家後來究竟是怎麼了?
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那樣?
唉……
……
而對於後輩所說沒節操之事,正在訓練新兵的崇禎皇帝是深有感觸,別說那些多年為官的人了,自己嶽父之前不過就是行醫算命的,僅僅當了幾年官,居然從家裏抄出幾十萬現銀還有價值數十萬的珍寶匹緞。
嗬,果然學太祖殺伐果斷,一下子朕居然不缺錢了……